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八十八集 蔡泽相秦

华夏真相集 第八十八集 蔡泽相秦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7:48:39 来源:笔趣阁

雷鸣天际,乌云渐集;鼓角声闻,大战在即。

战神武安君白起与副将王龁坚守壁垒,严阵以待,只等赵军来攻。

秦帅点兵派将,列阵布军之时,赵军营中,主帅赵括也在点兵。

赵括:诸将官,听我将令!吩咐各军,四鼓造饭,五鼓列阵,全军向前推进,只留三万兵守垒,勿要一战全歼秦军。

于是众将听命,依时结束而进,直奔敌阵。

行不五里,遇见秦兵。两阵对圆,赵括便命冲锋。

秦兵稍触即败,赵军追奔二十里,及于秦壁。

王贲、王陵绕营而走,赵括传令一齐攻打秦军营垒,双方矢石如雨,各都死伤无算。

秦军坚守不退,诸将迅速各就各位,暗将四十万赵军包围于山谷之中,营垒之前。

王贲、王陵杀回,堵住谷口;司马错、司马梗断绝赵军粮道;蒙骜死死把住要道,将赵垒五万兵与谷内四十万兵截为两断,相互不能接应。

赵括已知中计,急使军士在秦营前三里外筑成长垒,坚壁自守。

对峙旬月,白起亲至阵前,遥呼赵括:贤侄,你已落入网中,此际不降,更待何时?

赵括猛悟:师伯果在军中!某初领大军,便遇战神,不亦天意乎?

于是使人回复:师伯且退,容侄思之。

因知赵**马皆在己手,再无后援,一面固垒自守,苦思突围之计。

此时秦王已得武安君传报,知道赵括兵困长平,遂亲至河内,尽发民家壮丁,凡年十五以上皆令从军,分路掠取赵人粮草,遏绝六国救兵。

赵括被秦兵围困,凡四十六日,军中无粮,士卒自相杀食,赵括不能禁止。眼见不能坐困待死,乃将四十万军,分为四队,轮番向外冲杀。

奈军士腹中无食,冲突不出,每次皆被饱食秦军击回营垒。

赵括不胜其愤,精选锐卒五千,俱穿重铠,自己握戟当先,冒矢突围。终因腹饥无力,不能透围,最终身中数十箭矢,流血至尽而亡。

赵军见主帅已死,皆都释兵投降,冯亭自刎而亡。故垒赵卒,亦都弃械。

白起与赵军相持期年,本来亦是强弩之末,军中亦自乏粮。眼见忽又多出数十万降卒,不由大忧,便与王龁计议:此番大战,胜则胜矣,二十余万降卒,却如何处置?

王龁:若携此二十余万众还国,未至咸阳,连我二十万秦卒,亦都饿死矣。若释放归赵,则皆怀今日之恨,此后孰能敌之?且若变起俄顷,我皆为异乡之鬼矣!

白起:上党已在掌握,然其吏民不乐降秦,而愿归赵!今赵卒死者近半,降者亦二十五万之众。我出关秦师三十万,只余十六七万,尚不如降卒之众。一旦哗变,何以防之?

伯侄二人计议终夜,天已破晓,终无良策。

白起正冠理袍,向黄山跪倒,泪落如雨:祖师,休怪弟子意狠心毒,妄开杀戒!

乃出帐传令,命将降卒分为二十营,每营一万二千人,各使一员秦将统之。每营配以秦军八千,持戈佩弓监守,各赐牛酒。

赵军降将:败军之将,反以牛酒犒之,此何意也?

白起:此饯行酒也。汰选赵军,精锐能战者准入秦伍,老弱愿归田者,发回赵国。

赵军大喜,因不设备,开怀畅饮,尽都醉倒。

是夜,武安君密令秦兵,皆以白布裹首;凡无白布者,尽坑杀之。

可怜赵国降卒,旬月不得饱食,又兼饮酒,皆都醉如烂泥,毫无知觉。秦兵上前,抡开兵器,便如切菜砍瓜。直砍到次日午时,才将二十余万赵卒杀尽,一齐推入山谷。

白起下令,止存赵卒年少者二百四十人不杀,放归邯郸,借以宣扬秦国之威。

此后旬月之内,血流淙淙有声,不断混入溪水。杨谷之水变为赤色,至今号为丹水。

武安君白起命收赵卒头颅,堆聚于山谷之间,谓之头颅山。又筑石为台,崔嵬隆起,以祷冤魂,号为白起台。此台之下,即是杨谷丹水。

画外音:五百年后,唐玄宗李隆基巡幸至此,夜闻鬼哭之声不绝。天明凄然长叹,命三藏高僧大设水陆道场,七昼夜不息,唱经超度坑卒亡魂,因名其谷曰省冤谷。通计长平之战,秦赵两军前后斩首三十余万级,秦卒与赵兵各半。又屠杀坑埋赵卒二十余万,诛戮总数,不少于六十余万,埋骨于此。

事件悬疑:长平之战,秦赵两军皆为天下劲卒,可谓战国时期终极之战。赵国之败,果然便如后世史家所说,仅归罪于赵括纸上谈兵,无能之故否?

失败原因:其一,赵国耕地仅为秦国五分之一,又全民皆兵,丰年尚能自给,战时粮不足用;而秦国彼时已坐拥关中、巴蜀两大粮仓,无作战乏粮之患。其二,赵军精于胡服骑射,但上党地区群山叠起,赵军飞骑便不敌秦国重甲步卒。其三,秦赵大战之时,山东五国骑墙袖手,竟无一国来援。其四,秦国主帅武安君白起,赫赫战将,称为战神;赵军首任主帅廉颇先在坚守作战中接连失利,故被赵主怀疑,次任主帅赵括毫无威望,更无帮手。

镜头闪回。赵括出身将门,少时便随父马服君赵奢在军中历练,熟读兵书。

当年秦赵两军阏与之战,赵奢大胜胡伤,便有儿子赵括与副将许历谋策之功。

赵攻齐国麦丘之战,赵括将粮食掷入被围麦丘城中,致其守军大乱,终于破城。

赵奢死后,赵括继承父爵,得到军中将领一致支持,长平之战前更无劣迹。

长平之战,军中乏粮,后勤实力不足。断粮四十六日犹能突围,赵括实非庸才。

长平败讯报至邯郸,赵王大悔;因赵母苦谏在先,便不加诛,反赐粟帛慰之。

赵国正在慌乱,探马来报,说秦武安君声言欲围邯郸。赵王惶惧,群臣钳口。

平原君自恨当初力主接受上党之降,今欲救赵,彷徨无计。苏代正在邯郸,请命前往咸阳,劝秦王休兵撤军。平原君遂出金宝币帛,以资苏代入秦游说。

苏代入秦,未拜秦王,先往见应侯范睢,至府递上名刺。

范睢知道来者乃是大师伯苏秦之弟,不敢怠慢,亲迎入堂,揖之上坐,问其何来。

苏代:自邯郸而来。明为赵国说客,实为丞相身家性命,更为我鬼谷门繁荣昌盛,免于陷于内斗,以致毁门绝派,故此不得不来。

范睢:师伯何以出言如此惊人?

苏代:某非大言欺诈。你乃鬼谷门三代弟子领袖,旷世奇才,听我说罢,自加分辨。

范睢:然。小子惟师伯之命是听。

苏代:武安君坑赵降卒数十万,又将一举灭赵。上干天和,下怒鬼神,中败人伦;只图功名,不惧天道,枉顾祖师教训。然天下皆知,远交近攻,平灭六国之计,是出于相公者。若平六国,皆似长平一般,则天下人种,将灭过半,冤魂充塞天地,范卿犹能安枕乎?

范睢:列国争战,适者生存。人生在世,其谁不死?

苏代:此乃自然之理,复说保身之道。武安君用兵如神,平生收夺七十余城,斩首百万,虽伊尹、吕望之功,不过于此。今又兵围邯郸,赵必亡矣;赵亡,则秦成帝业;秦成帝业,则武安君为佐命元臣,如伊尹之于商,吕望之于周。若果如此,范相何以自处?

范睢:白起为将,某为卿相,有何不可?

苏代:秦自商鞅以来,最重战功。又武安君素好杀伐争强,恃此盖世之功,在鬼谷门中复又是你长辈,焉肯容你位列其上?即使并肩于朝,亦不免杀身灭家之祸矣。

范睢思索再三,句句有理,遂长跪趋前,问道:然则如何?

苏代:不如便许韩、赵,割地以和。胜赵虽为武安君功劳,但致天下大怨;而割地乃六国所愿,又兵不血刃,以为君功。又可趁机解除武安君兵柄,君之相位,则安于泰山矣。

范睢闻言大喜,离席再拜,叩谢全身保位之恩,当下赠以重金。

苏代逊谢,并催促道:此事利于遽行,不可耽延。如若不然,武安君大功成矣。

范睢然诺,入宫言于秦王:今大王伐赵,奇功已建,可喜可贺。然虽大胜,且坑赵卒四十万人,我国元气亦自大损,消耗高于赵国三倍。况秦兵在外日久,劳苦不堪,宜还国休息年余,再囤粮秣,方能再战。不如使人告谕韩、赵,使割地以和,则远胜于以兵相伐。

秦王:诺。惟相国自裁。

范睢领命回府,大出金帛,以赠苏代,使往说韩、赵二国,割地以降。

韩、赵二王惧秦,皆听苏代之计。韩许割垣雍,赵许割六城,各遣使至秦订约。

秦王:韩止割一城,勿乃太少乎?

韩使:然则上党十七县,原韩国之地也。

秦王大笑。便遣使传旨,速召武安君班师。白起正欲进围邯郸,忽闻班师之诏,知道必是出于应侯之谋,然而不敢不从,只得还师解兵。心中大恨范睢,使自己不能成就大功。

秦王亲迎至郊,犒赏三军,大赞武安君功高盖世,用兵之法天下无双。

白起见范睢不在王侧,趁机私下奏道:长平一战,赵国再无余兵矣!邯郸一夜十惊,若乘胜往攻,不过一月可拔,更灭其国。惜乎应侯不知时势,主张班师,失此机会。

秦王闻之大悔:既是如此,何不遣使回奏,便回师耶?

白起:臣若不回,应侯当奏臣恃功自傲,抗拒王命也。

秦王不答,回宫之后,欲在国内另选未曾与战生力之军,复使白起为将,再伐赵国。

白起心中郁结,为表示不愉,遂以病辞之。

秦王心中亦不悦,乃命王陵为将,率军十万伐赵,兵围邯郸。

赵孝成王闻报,神魂俱丧,遂亲登老将廉颇府门,先为前番临阵换将之事认错道歉,然后拜请廉颇复为大将,率城中老弱之卒,以御秦军。

廉颇不计前嫌,奋然挂帅,设计防守。并募死士,夜缒城外往袭秦营,王陵屡战不利。

秦王迭闻败报,且悔且急,亦亲至武安君府上,再请白起出征,以代王陵。

白起奏道:战场时机,便如空中浮云,稍纵既有变化。前者赵国大败之余,邯郸家家发丧挂孝,百姓震恐不宁,因而乘之,克期而下。今我军徒劳往返,又顿兵坚城以下,将过两载。其痛已定,反为哀兵怒众,无不以一敌十。廉颇老将,非赵括可比;赵国方献城纳降,秦复攻之,是失信于天下,诸侯必将合纵来救,臣未见秦之胜也。

秦王再三强请为帅,白起再四固以病辞,只是不从。

范睢闻此,密奏秦王:武安君病未可知,然不肯为将,其志已坚。不如以王龁为将,其力拔上党十七城,用兵之能,不在武安君之下也。

秦王屡次被拒,此时已对白起心生杀机,乃从范睢之议,增兵十万,命王龁往代王陵为帅,围攻赵都。王龁奉命而往,率兵再围邯郸,激战五月,仍是不能攻拔。

范睢恐秦王见罪,遂先入告:武安君扬言于人,说王不听我,今竟如何?

秦王不信,遂下诏旨,必令武安君再为上将,往邯郸领兵,替回王龁。

武安君伪称病笃,不肯接印,亦不上朝谢恩。

秦王大怒,下诏命削武安君爵位封土,迁于阴密;且令立刻离开咸阳,不许暂停。

白起接诏,才觉着慌,因看出秦王无情,遂遣散府中宾客,临别泣言:昔我师祖范蠡曾有名言,狡兔死,走狗烹。吾为秦王攻下七十余城,而功成不去,故当烹矣。

于是急出咸阳西门,到至杜邮暂歇,以待家人行李,实为难舍家财。

应侯范睢闻之,复又进言秦王:白起行缓,必是不服,心有所待;且大有怨言,其病非真。我军中大将,多半是其旧部,若令其远适他国,必为秦害,惟大王思之。

秦王闻言猛醒,乃遣使出城赐剑,令白起自裁。

武安君叹道:我平生杀人百万,又坑长平四十万赵卒。彼有何罪?我死固其宜矣!

叹罢,自刭而死。白起用兵之能,固然天下无人可比;但政治才能,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徒留一场叹息。既已引起秦王怀疑,且有抗命之举,而不及时投往外国,复又滞留咸阳,是乃取死之道。就此论之,其不如同门师弟乐毅多矣。

秦王既杀白起,复令郑安平为将,益发精兵五万,往助王龁,必要攻下邯郸。

赵王闻此大惧,便与诸卿商议,决定遣使分路而出,求救于山东五国诸侯。

平原君进言:魏国是吾姻家,信陵君与臣素善,其救必至。楚大而远,吾当亲往。

于是拣选门下食客三千,欲得才优者二十人同往。经过筛选,共得一十九人,不足二十之数。时有末坐之客,乃是大梁人毛遂,自请备员,凑够二十人。

平原君:先生至我门中为客,今有几岁?

毛遂:不多不少,恰便三载。

平原君:贤士处世,譬如锥处囊中,其颖立露。先生处我门下三年,未闻有甚异能,亦不为赵胜所知。此番是去楚国请兵,国之大事,恐不敢有劳。

毛遂:臣今日请处囊中。将尽脱而出,岂特露颖而已?

平原君甚奇其言,乃准予同行。

既至郢都,请春申君黄歇转报楚王。黎明入朝,楚王赐平原君坐,门客俱立阶下。

稍作寒暄,话入正题。平原君侃侃而谈,言及合纵却秦之事,楚王畏秦,再三不应。从早至午,平原直说得口干舌燥,议不能决。

毛遂见此,忽然按剑历阶而上,对平原君说道:合纵利害,片言可决。今自日出入朝,日中而议犹未定,何也?

楚王听出弦外之音,借机发怒:寡人与汝君议事,客何得多言!

毛遂昂然答道:天下大事,天下人皆得议之。臣有一言,王其听否?

楚王颜色稍舒:客有何言?

毛遂:昔楚地五千余里,自武、文称王,雄视天下,号为盟主。一旦秦人崛起,数败楚兵,怀王囚死,鄢、郢尽没,被逼迁都于此。楚国三尺童子,犹以为羞,大王独不念乎?今日合纵之议,非惟为赵,亦为楚也。

楚王闻言,面带愧色,唯唯应诺,便与平原君歃血为盟。随即当场下令,命春申君黄歇为将,率八万大军出都,北上救赵。

平原君告辞归国,深赞毛遂智勇双全,自此拜为上客。

镜头转换,按下楚国,复说魏王。

赵国使节到至大梁,向魏安釐王呈递国书,再三致意,请求发兵救赵。

信陵君心系平原君,也不断为赵使说项,向魏王美言。安釐王却不过双方情面,只得同意出兵,并遣大将晋鄙,帅兵十万救赵。

秦王闻说赵使四出,诸侯救兵将至,心中亦慌,遂亲至邯郸督战,并使人谓魏王道:秦攻邯郸,旦暮且下。诸侯有敢救者,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大惧,急遣使者追及晋鄙,戒以按兵勿进。

晋鄙受诏乃止,屯兵邺下候命。楚王亦接到秦使威吓,亦赦命春申君屯兵于武关,观望不进。平原君还至邯郸,跷首以望,见魏军不至,复遣毛遂至魏,请信陵君催促发兵。

信陵君便留毛遂在府,自进宫数次敦请,魏王畏秦,终不肯听。信陵君自度不能得王之助,乃自率宾客三千,约车骑百余乘,欲往邯郸与秦军拼命。

行过夷门,面见侯生,与其辞决。

侯生道:公子勉之,恕老臣不能相从。

信陵君行出数里,心中不快,乃对众门客说道:侯生如此待我,必有缘故。

遂止众行,复引车还,来见侯嬴。

侯生笑道:臣固知公子必还。

信陵君:我去助赵拒秦,十有**不能复还。公并无一语相赠,事出非常,故来请教。

侯生:公子今以三千宾客以赴二十万秦军,譬若以肉投虎,何功之有?臣故此不言。

信陵君:先生必有妙策,以教无忌!

侯生:臣有一计,可得十万大军救赵,以成大功。

信陵君:计将安出?

侯生:当年如姬之父为人所杀,三年未得凶手。是公子指使门客,斩其仇人首级以献,公其忘之乎?

信陵君:确有此事。若非先生提醒,无忌果已忘之矣。然则与今日之事何关?

侯生:如姬最得魏王宠幸,可随意出入大王卧内。公子何不使其窃取军符,以代晋鄙为将,率大军救赵?则三千门客不死,且可退秦救赵矣。

信陵君闻言大喜,遂从其计,即遣心腹往见如姬,说以备细。

如姬为报信陵君昔日大恩,果然进入魏王卧室,盗取兵符,交付来使,送与公子。

侯生见兵符已得,复献计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便国家。晋鄙若不授公子兵权,而复请奏魏王,事必危矣。臣请朱亥随相公前往,必有所用。

便唤朱亥:贤弟,我等受公子恭敬多年,今当报效之时也。可随公子,前往魏营。

朱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蒙公子亲数存慰,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逊谢,便与朱亥同行。侯生止住,亲与信陵君执手相别,涕泪满腮。

侯生:臣老矣,不能同行。待公子得至军营之日,臣当北向自刭,以报晋鄙。

公子闻言洒泪,与三千门客至邺,引朱亥径至中军大帐。

晋鄙见是信陵君到至,急引诸将恭迎,请至上坐。

信陵君向东而立,矫传魏王诏命:令信陵君将兵救赵,以代晋鄙帅印。

晋鄙虽合兵符,心下怀疑,凝视平原君道:今末将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公子单车来代,并无君令及行文在先,此系何故?

话犹未了,朱亥忽自背后扬手,袖中飞出四十斤铁椎,已将晋鄙脑袋击碎。

帐中诸将见此,一阵大乱,各拉刀剑。

信陵君疾升帅位,手举兵符喝道:此乃魏王兵符,你等何人不识?只因晋鄙私通秦相范睢,被大王得知,故派某来代其为师,并令就地击杀。王命只杀首恶,不及附众,若有不从者,便是同犯!

诸将闻言,信以为实,皆都归班听命。

信陵君遂命将晋鄙尸首予以盛殓,暂时厝置附近祠堂,然后传令三军: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

经过筛选,即得精兵八万,星夜赶赴邯郸。

侯生闻之,果然自杀,以报晋鄙。

魏军自南而北,疾行大至,集于邯郸城外,与秦军对垒。

楚国春申君闻讯,亦不顾楚王禁令,驱兵大进,自东路杀至。

赵国守军见此,遂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

三**队内外夹击,秦军大败。

秦帅郑安平被赵军团团围住,走投无路,终率二万秦军降赵;副帅王龁率败军突出重围,撤回河东。魏、楚、赵三国之军合兵,邯郸之围遂解。

赵王绝处逢生,喜不自胜,遂与平原君率众卿出城,亲迎信陵、春申二公子于国门之外,厚资劳军,再三致谢。平原君亲负栏矢,为信陵君为先导,来见赵王。

赵孝成王再拜,称谢言道: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自此之后,平原君由衷佩服,自甘名居信陵君之下。

信陵君亦知窃符救赵,矫杀大将晋鄙,是为重罪,因此不敢归国,便使副将率军归魏,自与三千门客,留于邯郸客居。

秦师败绩,消息传回咸阳,范雎闻而大骇,自知罪责难逃,免冠徒跣上朝,涕泣叩拜。

秦王惊道:相国因何如此?

范睢:依照秦律,官员有过,举荐者同罪。臣举王龁、郑安平为将,损师丧众;郑安平且降敌国,遗笑于诸侯。臣为荐者,应罪三族!

秦昭王急下阶扶起,抚慰道:一胜一败,兵家常事,谁能保百战百胜者?且贤卿有大功于国,区区一败,不足以掩往日大德也。

于是下令国内臣民:有敢于议论郑安平之事者,一律与其同罪!

诏命已罢,秦王犹恐范睢怀愧,反而加赏丰厚。

范睢本谓就此躲过一难,未料此后未久,河东郡守王稽因罪被诛,由是愈加懊丧。

镜头闪回,叙述蔡泽。

蔡泽,燕国纲成人,鬼谷门第三代祖师乐毅弟子。极善纵横之术,善辩多智。自乐毅死后,便未出仕,只在乐府中教导少主人乐间,并与乐毅族弟乐乘为友,时相往来。

先闻秦师败于邯郸,郑安平降赵,犹未上心;更闻王稽获罪被杀,便大为吃惊。

蔡泽:如此,师兄范睢危矣!我若不救,鬼谷门将至大损。

于是辞别少主乐间,竟至咸阳。未见范睢,先在咸阳城中到处扬言: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欲来游说秦王,说并吞六国奇策,以夺丞相之位。

范睢闻听此言,心中恚怒:此蔡泽是何人耶,竟如此狂妄!

便在此时,门官来报:府外有燕客蔡泽来拜。

范睢:命其入见。

蔡泽便随门官入府,登堂来见范睢,长揖不拜。

范睢见其形貌奇特,非常丑陋,便释防备之心,叙礼命坐,问道:闻说卿自燕而来,欲说秦王,以代范某国相之位,此事有诸?

蔡泽笑道:然也。

范睢:便先说我,可乎?

蔡泽:便请说之。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人生质仁秉义,行道施德,得志天下,皆愿为君王。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直,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贞,家之福也。然比干忠而不能存殷,子胥智而不能完吴,申生孝而晋国乱,何者?

范睢:在下不敏,愿闻高论。

蔡泽:非为别故,因无明君贤父听之也。今秦之商君、吴起,吴之文种,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待死而后方可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圣,管仲不足大也。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闳夭事文王,周公辅成王,不亦忠圣乎?是因君主慈仁任忠,惇厚旧故,义不倍功臣故也。今秦主之亲忠臣、不忘旧故,尚不若孝公、悼王、句践;而君之功绩,又不若商君、吴起、文种;而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此事有诸?

范睢:有也。又当如何?

蔡泽:功既不如,爵禄过之,而身不退,恐祸患甚于三子,窃为君危之。俗语云,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故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隐。今君怨雠德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不取也。

应侯闻而悚惧,连声称善,乃延蔡泽上座,引为上客。然后入朝,进言秦昭王道:有燕客蔡泽,明三王之事,五伯之业,世俗之变,足寄秦国之政。臣自愧不如,故以奏闻。

昭王闻奏大奇,于是召见蔡泽,与语大说,拜为客卿。应侯因托病请归相印,昭王留之再三,范睢辞之再四。秦王见其去意已决,遂拜蔡泽为相,准应侯荣身致休。

范睢此时方觉一身轻松,于是收拾车马行囊,还归封邑养老。

蔡泽来送,范睢再拜称谢:若非先生一席话,唤醒我这梦中之客,则商君、吴起、文种,便为我前车之鉴矣。某之身家性命,子孙不绝,全拜先生所赐。

蔡泽逊谢,自怀中掏出一物示之,问道:兄可认识此物?

范睢观之,倒身即拜,起而问道:此是我师门鬼谷令牌,先生何以有此?

蔡泽揣起令牌,亦倒身下拜:师兄,我恩师便是鬼谷派三代掌门,乐毅祖师是也。

范睢大悟,叹道:未料救我出迷局者,仍是同门中人。

于是扬长而去,就此不知所踪。

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蔡泽相秦。

周赧王姬延命西周文公为将,约合六国诸侯,西向讨伐秦国。

六国闻之,皆都惊怪:天子食饱,今无事做,欲效顽童捅马蜂窝巢,以为戏耶!

于是只有楚、燕两国派兵应之,其余四国皆都置若罔闻。

秦王闻报,倒也不敢轻敌,于是出兵三十万出关,以御天子之兵。周、楚、燕数万兵马束手无策,相持三月,无功而返,各归本国。

原来秦昭襄王并非小题大做,而是将计就计,借此东征。因见周天子兵还,遂命大军紧蹑其后,先克韩国阳城、负黍,斩杀韩军四万,然后直逼洛邑王城。

周赧王大为震惊,欲逃往韩、魏避难。

西周文公谏道:山东六国被秦国吞并,迟早之事。与其先寄食于人,后再为秦虏,何如就此降秦?

周赧王赞道:卿真奇才,朕计不及此!

遂将三十六邑全部献给秦王,然后死去。西周国于是灭亡,周朝亦不复存在。

镜头转换,按下秦国灭周,复说赵都邯郸。

秦国王孙异人,秦昭王太子安国君中子。因生母夏姬早死,不受其父宠爱,故被舍质于赵。安国君最宠楚妃华阳夫人,惜无子嗣。吕不韦遂为异人设计,自出千金,西游咸阳,往说华阳夫人,终使安国君册立异人为适子。

吕不韦还赵,适逢赵姬生下一子。

异人丝毫不疑,以为确系自己龙种。因见婴儿丰准长目,方额重瞳,口中含齿,背生龙鳞,大喜道:应运之主,必有异征。是儿骨相非凡,又生于正月,异日必为政于天下。

因自诩嬴姓赵氏,故取名曰赵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赵政三岁,秦兵围邯郸甚急。吕不韦尽出黄金共六百斤,以三百斤遍赂南门守城将军,复以百斤献于负责监守子楚将军公孙乾,预教异人将赵氏母子密寄于其娘家。是日夜半,吕不韦举家离赵,使异人微服混在仆人之中,出城而去,入于王龁大营。

王龁问明来历,即与王孙嬴异人更换衣冠,送归秦昭襄王。

秦王见孙脱困,不胜之喜,命还见生父安国君,以及华阳夫人。

吕不韦知道华阳夫人乃是楚国之女,复又设计,使异人头顶南冠,足穿豹舄,短袍革带以入。华阳夫人问其何以如此装扮,异人遂拜哭于膝下。

异人泣道:不孝男日夜思想慈母,故特制楚服,以表忆念。

夫人大喜:如此,吾儿可改名曰子楚。

安国君问明异人脱困实情,即召吕不韦入内,慰道:若非先生,失我贤孝儿矣!

遂将东宫俸田二百顷,及第宅一所赐之,并赠黄金五十镒。

吕不韦谢恩而出,子楚就在华阳夫人宫中居住。

镜头转换,复说秦将王龁。

因质子王孙已逃回秦国,王龁攻赵益急。赵王无奈,只得再遣使至魏求援。

客卿新垣衍献策:秦所以围赵,意欲求为帝也。若使赵王尊秦为帝,秦必喜而罢兵。

魏王深以为然,即遣新垣衍至赵,说以此计。

赵王议与群臣,众议纷纷,平原君亦无主宰。

时有齐人鲁仲连,不屑仕宦,专好远游,为人排难解纷。适在赵国,乃求见平原君。

鲁仲连:臣闻君谋帝秦,有之乎?

平原君:此魏使新垣衍之议也。

鲁仲连遂见新垣衍,说道:闻先生欲使赵帝秦,某诚为不取。秦弃礼义,恃强挟诈,屠戮生灵。彼为诸侯,而犹若此;倘然称帝,益济其虐。鲁连宁蹈东海,不肯为其民也。

新垣衍:魏王岂甘为秦之臣下哉?诚畏其强耳!

鲁仲连:昔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九侯有女献之于纣,女不好淫,触怒纣,杀女而醢九侯;鄂侯谏之,并烹鄂侯;文王闻之窃叹,复拘于羑里,几不免死。岂三公之智不如纣耶?天子之行于诸侯,固如是也。秦若称帝,必责魏入朝,若行九侯、鄂侯之诛,谁能禁之!秦肆然称帝,又必将变易诸侯之大臣,夺其所憎,树其所爱,又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之室,魏王安能晏然而已,将军又何保爵禄乎?

新垣衍再拜谢道:先生真天下高士。衍请复吾君,不敢再言帝秦矣!

魏、楚兵至,邯郸之围遂解。赵王欲封鲁仲连,赠以千金。

鲁仲连固辞:与其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得自由也。

于是飘然而去,不知其踪。其后未久,平原君卒,廉颇代为相国,封为信平君。

燕王喜即立,使相国栗腹聘赵,约为兄弟之邦。栗腹希图赵王厚赐,未料赵王只如常礼相待。栗腹不快,还归燕国之后,遂向燕王喜献计:赵国自长平之败,壮者皆死,其孤尚幼;平原君新丧,廉颇已老。大王若出兵伐之,赵可灭也。(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