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七十集 豫让刺赵

华夏真相集 第七十集 豫让刺赵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7:48:39 来源:笔趣阁

三晋大地,山雨欲来,其风满楼。

智开趾高气扬,昂然辞去,口中呼哨有声。韩康子立命关门,召集群下议事。

韩虎开门见山:智瑶以伐越为名,命我割地献邑,实欲挟晋侯,以弱我三家也。我欲兴兵伐之,卿等以为何如?

谋士段规奏道:智伯假传君命以削吾地,若擅自用兵,是抗君命,彼将借以罪我。

韩虎:如此,则奈其何?

段规:不如许之。彼既得我地,必又求之于赵、魏,两家若不听从,必相攻击。我可追随其后,合三家之力,以除智氏可也。

韩虎:善哉!此谓不偏不倚,不卑不亢。其两家若都听从,肯于献地,则又如何?

段规:其两家皆献,则我只先献一时而已,又并不单独吃亏,又有何碍?

韩虎醒悟,因而大笑,就此听信段规之策,令其画出百里地界之图。来日一早,主仆二人亲入智伯府第呈献。智伯大喜,特设盛宴于蓝台之上,以款待韩虎。

饮酒中间,智伯命左右取画一轴,悬于堂上,请韩虎品鉴。韩虎观之,乃鲁卞庄子刺三虎之图,上有题赞云:三虎啖羊,势在必争。其斗可俟,其倦可乘。一举兼收,卞庄之能。

韩虎看罢,不解其意。

智伯见韩虎发呆,乃戏谓道:某尝稽诸史册,列国中与足下同名者,齐有高虎,郑有罕虎,今与足下,正好鼎足而三!

韩虎闻之,心中不悦。

段规侍侧,开口说道:大夫名讳,非国君不能直面呼之,礼也。明公与我主皆为晋国大夫,同殿称臣,今戏吾主,毋乃甚乎?

智瑶回首,见段规生得身材矮小,立于智伯之旁,才及乳下,不由婉尔,遂以手掌拍其头顶,戏言道:你小儿何知,亦来饶舌?则三虎所啖之余,得非卿耶!

言毕,拍手大笑。段规大怒,因无主人吩咐,因此不敢反驳,只以目视韩虎。

韩虎亦怒,但佯作酒醉:画是好画,题赞亦佳。在下名列三虎,甚有幸焉!

嘟嘟囔囔,遂托醉辞去。

主仆二人行之于途,韩虎便不再装醉,但未睁眼,问道:卞庄子刺虎,究系何典?

段规:卞庄子者,鲁国卞邑大夫也。因尝作馆庄子,谓曰逆旅舍,故称卞庄子。是鲁国勇士,能够独力搏虎。卞庄子至孝,其母在世时随军作战,三战三败,朋友以其为耻,又被国君当殿羞辱。及其母丧三年,鲁国兴师伐齐,卞庄子从战,三战三获敌人甲首,以雪昔日败北之耻;最后又独自斩杀七十敌首,因而阵亡。

韩虎:倒也是个英雄。然其刺虎之事若何?

段规:卞邑之野,时有双虎,尝袭耕牛,卞庄子欲亲往刺之。馆竖子止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韩虎:此言甚是有理,且合于兵法。

段规:主公之言甚是。卞庄子亦以竖子之劝为然,便持利刃,藏身山野林中,静候以待。有顷,两虎果为争牛相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韩虎:善哉,此一举双得之计也。智瑶欲一举击杀三虎,却未料今日三虎合力,将食猎虎之人也!

智府谋臣智国,见韩虎怀愤告辞而去,遂谏智瑶道:韩虎前来献地,本是好意趋奉。主公当面戏其君而侮其臣,韩氏之恨必深,若不备之,祸且至矣!

智伯此时亦悔自己所为甚是过分,但本性向来不肯认错;闻听此语,更瞋目大言。

智伯:我不祸人足矣,谁敢兴祸于我?

智国:蚋蚁蜂虿,犹能害人,况卿相乎?主公不备,异日悔之何及!

智伯:休说区区一个韩虎,便是韩、赵、魏三家来战,又当如何?吾必效鲁国卞庄子,一举而刺三虎!蚋蚁蜂虿,于我何患哉?

智国听罢,叹息而出。

韩氏既献其邑,智伯遂于次日再遣智开为使,复求地于魏桓子驹。

魏驹闻言怒发,便欲当面拒之。

谋臣任章将家主扯入内室,附耳奏道:此乃智伯矫命,拒之便是抗君,先失其理。

魏驹:依卿之计,却又如何?

任章:既求我地,便似韩虎一般,与之可也。失地者惧,得地者骄,骄则轻敌,惧则相亲。以相亲之众,以待轻敌之人,智氏之亡,立而可待矣!

魏驹称善,复至外厅,将怒目换作笑脸,亦以万家之邑献之。智开赍持万家地图还报,智伯大喜,再遣兄长智宵,往见赵氏,专求蔡皋狼谷沃野之地。

赵襄子毋恤闻言,却不似韩、魏两家般忍气吞声,当即拍案大怒道:赵氏土地,乃先君所封,祖宗所传,安敢弃之!韩、魏有地自予,吾不媚人也。

智宵便以此言回报,且又添油加醋。

智伯大怒,于是尽出智氏甲兵,出于国都;复使人邀约韩、魏二家,共攻赵氏,且许诺道:及灭赵氏之日,与公等三分其地。

韩虎、魏驹惧怕智伯之强,且贪赵氏之地,于是各引一军,随同智伯向赵地征进。

智伯自将中军,使韩军在右,魏军在左,杀奔赵邑。

赵氏谋臣张孟谈侦知,奔告家主:三家同来,主公速宜逃难。

赵毋恤:我父临终遗嘱,异日有变,必往晋阳,今日是也!

遂携众臣家将,连夜逃奔先父旧邑晋阳;复号召城中百姓,闭城据守。

百姓皆感当年赵鞅、尹铎仁德,见其子赵毋恤到至晋阳,携老扶幼,迎接入城,驻扎宫馆。赵毋恤见晋阳城堞高固,仓廪充实,即时晓谕百姓,登城守望。

因点阅军马器械,见戈戟钝敝,箭不满千,知道以此无力对抗三卿,不由愀然不乐。

张孟谈知道家主心思,复献计道:臣闻董安于修治晋阳宫时,墙垣皆以荻蒿楛楚聚而筑之。主公何不发其墙垣,以验虚实?

赵毋恤闻而大喜,遂使人发其墙垣,只见墙泥之内,果然都是箭杆之料。

于是又问:箭矢已足,奈戈矛兵器何?

张孟谈:董安于建筑宫殿之时,堂室外廊皆练精铜为柱。熔而用之,铸兵有余也。

毋恤遂命再发廊柱,果然皆是已经锻炼精铜。遂使冶工开炉融柱,铸为剑戟刀枪,无不精利。由此发付国人,便得数万甲士。

赵毋恤见此,不由赞叹:甚哉,治国之需贤臣也!当年我父因得董安于,而器用足备;得尹铎,而民心归附。天祚赵氏,其未艾乎?

张孟谈与众臣闻此,皆都称贺。于是厉兵秣马,军威大振。

不则一日,智、韩、魏三家兵到,分作三个大营,连络而居,将晋阳城围得铁桶相似。晋阳百姓个个情愿出战,人人欲要迎敌,青壮老少,齐赴宫前请令。

赵毋恤见民心可用,议于众臣,询问拒战之策。

张孟谈进言:彼众我寡,战未必胜。不如深沟高垒,坚闭不出,以待其变。韩、魏向来无仇于赵,反而有隙于智氏,此来随征,是为智伯所迫耳。两家割地,更非出于本愿,故三家虽然联军,实不同心。臣谓其不出数月,必有自相疑猜之事,主公姑且待之。

赵毋恤深纳其言,乃亲自抚谕百姓,同上城墙,示以协力固守之意。于是晋阳军民互相劝勉,虽妇女童稚,亦皆愿效死力,搬石运矢,不亦乐乎。

于是攻守相争,激战不已。智、韩、魏三家围困晋阳岁余,不能取胜。

花落花开,复又冬去春来。智伯眼见士气低迷,粮草渐缺,无计可施。遂引韩康子与魏桓子二卿,乘小车周行城外,探视地形。见晋阳城固若金汤,不由仰天长叹。

智伯:早闻此城,乃是当年尹铎与董安于合力所建,坚如铁瓮,今观果然。如此坚固,安可破哉?

韩、魏闻此,并不答言,似乎各怀心事。三人边看边走,行至一山,见山下泉流万道,滚滚望东而逝。智瑶望水半日,若有所思,忽然眼前一亮。

智伯:有此天兵助我,今可成功矣!

韩、魏齐都吃惊,未知其意所指。

智伯命拘土人向导近前:此水何名?

土人答道:此山名曰龙山,因山腹中有巨石高悬如瓮,故又名悬瓮山。晋水自此东流,出山后与汾水汇合,此泉便乃是晋水发源之处。

智伯又问:此泉离晋阳城几何?

土人答道:自此至城西门,正好十里之遥。

智伯闻言大喜,重赏土人使退,遂登山顶以望晋水。

看罢复又下山,绕城东北,仔细相度一回,喜不自胜,回顾韩、魏二卿。

智伯:老天爷!何不使我早到此山勘察?使我数万大军,徒费这年余之功!

韩、魏二卿不明其意,同时问道:明公此言何指?

智伯手指晋阳城:我欲引晋水灌城,二公以为如何?

韩虎吓了一跳,瞪目问道:晋水东流,安能决之,使灌西边之城?

智伯冷笑:吾非引晋水,直灌晋阳城也。二公请看,此水发源于龙山,其流如注,湍急至甚。若于山北掘成大渠,预为蓄水之地,后将晋水上流坝断,使水不归晋川,则势必尽注新渠,形成汪洋。方今春雨将至,山水必然大发。俟水至之日,决堤灌城,其将若何?

韩虎叫道:则城中之人,皆为鱼鳖矣!

魏桓子脱口叹道:此计妙哉!但亦甚毒。

智伯笑道:不狠不毒,焉能成其大事?计议既决,今日便须派定任务,我三家各司其事,不得有丝毫松懈。

韩虎、魏驹:谨尊正卿之命。

智伯:据我三家扎营之所,韩公守把东路,魏公守把南路,各自看住水渠。须早夜用心,以防洪水奔突。某将大营移屯龙山,兼守西、北二路,专督开渠筑堤之事。

韩、魏见其调度有方,条条有理,各自领命辞去。智伯回至大帐,传下号令,就命拔营起寨,移军至龙山之坳;后命各营将士多备锹锸,凿渠于晋水之北,垒起高堤,坝断泉流,蓄水成湖,名曰智伯渠。

期月之后,果然春雨大降,山水骤涨,渠高顿与堤平。

智伯使人决开北面,其水溢出,竟灌入晋阳城来。

刹时之时,水声犹如牛吼,晋阳城顿为泽国。然城中虽被围困,百姓向来富庶,不苦冻馁,况城基十分坚厚,虽经水浸,并无剥损。

过数日,水势愈高,渐渐灌入城中,房屋倒塌淹没,百姓无地可栖,无灶可爨,便皆构巢而居,悬釜而炊。

赵毋恤与张孟谈乘竹筏周视城垣,但见水声淙淙,城外一望尽为江湖,再加四五尺,便既冒过城头。且喜守城军民昼夜巡警,未尝疏怠。

赵毋恤心下惊恐,于是叹道:今日方知尹铎及董安于之功!然而倘若山水再涨,阖城俱为鱼鳖,将若之何?

张孟谈:越是危急之际,常是峰回路转之时。智伯虽然多谋,然韩、魏献地,未必甘心。臣请今夜潜出城外,说韩、魏反攻智伯。主公但令诸将多造船筏,磨利兵器,准备反攻。倘徼天之幸,臣说得韩魏二家反水,智伯首级指日可取!

赵毋恤许之,嘱以多加小心,便即依计行事。

张孟谈早知韩康子屯兵东门,乃假扮智伯军士,于昏夜缒城而出,径奔韩寨。

韩虎命入,问道:智伯有何密令?

张孟谈请摒左右,然后言道:某非智氏所遣,实乃赵氏之臣张孟谈也。

韩虎闻言大惊:卿来为何?

张孟谈:我主被围日久,亡在旦夕,故遣臣假作智伯家兵,夜潜求见将军,有言相告。将军容臣进言,臣敢开口,如不然,臣请死于将军之前。

韩虎沉吟片刻,便道:有话讲来,有理则从。

张孟谈:昔六卿和睦,同执晋政,范氏、中行氏自取覆灭,今存四家。智伯恃强,以夺赵氏蔡皋狼谷之地为名,纠合韩、魏,实欲灭赵氏也。赵氏若亡,则祸必及于韩魏,公其思之。今韩、魏从智伯攻赵,指望三分赵氏之地,然韩、魏因何又割万家之邑,以献智伯?二家世传疆宇,彼尚垂涎夺之,况望分赵氏之地哉?赵氏灭,则智氏益强,韩、魏复能与之争乎?即使果能三分赵地,能保智氏异日不复夺乎?将军度之!

韩虎:以子之意,我当如何?

张孟谈:依臣愚见,明公莫若与我主私和,反攻智伯。智氏之地多倍于赵,三君同心分之,且除异日之患,世为唇齿,岂不美哉!

韩虎信以为然,遂留张孟谈于营,密召段规,与之计议。

段规前受智伯之侮,怀恨在心,深赞孟谈之谋。韩虎遂使张孟谈与段规相见,二人深相结纳,密谋叛智之策,引为知己。

次日一早,段规亲往魏桓子营中,密告叛智之计,然后说道:我主欲反智伯久矣,不敢擅便,特请将军裁决。

魏桓子:我亦恨智瑶悖慢,但当熟思,不可造次。

二人计议良久,段规辞去,还报家主。

张孟谈便知离间之计已成,潜回晋阳,归报赵襄子。

逾数日,智伯治酒,请韩、魏二将军至悬瓮山,同视水势。

智伯喜形于色,遥指晋阳城道:此城不没,仅三版矣,吾今日始知水之可以亡人国也。晋国之盛,表里山河,汾、浍、晋、绛皆号巨川,以吾观之,水不足恃,适足速亡耳。

魏驹与韩虎闻听此言,忽思自家封邑,一是安邑,二曰平阳,皆处于诸水环绕之处,不由皆有惧色。须臾席散,二卿辞别而去。

絺疵对智伯道:韩、魏二家必反,公知之乎?

智伯:何以知之?

絺疵:观其脸色知之。主公约于灭赵之日,三分其地,今晋阳城旦暮必破,二家并无得地之喜,而有虑患之色,是以知其必反也!

智伯:二氏与我正当欢然同事,彼有何虑?

絺疵:主公适于席间酒醉,失口言及水不足恃,适速其亡。夫晋水可灌晋阳,汾水亦可灌安邑,绛水可灌平阳。主公言及晋阳之水,二君安得不虑?

智伯信以为然,复治酒营中,召韩虎、魏驹饮宴。

正欢饮之间,智伯忽于席间诈言道:昨有人言,二卿将有叛变之意,不知果否?

韩虎:元帅何出此言?此必赵氏欲离间吾三人,使元帅疑我二家,因而脱祸。

魏驹:城破在迩,谁不愿剖分其土,乃舍目前必获之利,而蹈不测之祸耶?

智伯时已酒至半酣,再次口不择言:吾知二位必无此心,实乃絺疵过虑也!

二人听罢,对视一眼,背上冷汗直冒。

韩虎:元帅若信家臣之言,则我二人请退,以保项上首级。

智伯由壶中抽出一箭,双手折断:今后再若彼此相猜,有如此矢!

韩、魏拱手称谢,将晚而散。

二卿方出,絺疵随后入见:主公奈何以臣之言,泄于二卿?

智伯大为惊奇,顺口问道:卿未与席,何以知之?

絺疵:适才臣遇二卿于辕门,见其对臣凝目而视,面带愧恨,扭头疾走。此乃是其二人心中有鬼,又自知其谋已泄之态。臣故知主公已将臣之密语,透露于彼。此二人既有惧恨之态,必谓臣已尽知其反情,故此遑遽,则回营之后,必将即日发动变乱也。望主公立刻擒而杀之,否则噬脐何及!

智伯笑道:子甚多智,然亦多疑。适才于席间,吾与二卿折箭为誓,今后各不相猜。子勿妄言,自伤和气。

絺疵惊怔半晌,退而叹道:智氏自负若此,命能久乎?

乃诈言隐疾复发,需求医治疗,逃奔秦国去讫。

韩虎、魏驹二人,从智伯营中归去,路上相互言道:今日之事,虽智伯不疑,但絺疵已看破我等心中所思。若复向智瑶进言,我二人焉能自保?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于是还至韩虎大营,请出张孟谈,三人歃血为盟,共订约期:明日夜半,决堤泄水,改灌智氏大营。晋阳之军只看水退为信,便杀将出来,共擒智伯!

张孟谈领诺入城,报知赵襄子。

赵毋恤大喜,暗暗传令,命饱食战饭,军民各自结束停当,等待水退。

次日三更,韩虎、魏驹果依盟约,暗使人衔枚出营,奔上智伯渠,袭杀守堤军士,于西面掘开水口。一刹时间,水从西决,如同天崩地裂,声如雷鸣,倒灌入智伯之寨。

满营三军中乱,一片声喊起。智伯从睡梦中惊醒,大水已及卧榻,衣被俱湿。智伯道是守堤军士巡视疏虞,偶然堤漏,急唤左右快去救水塞堤。

军马未集,水势益大,大帐已经倒塌,侍卫急将主帅扶出。放眼望去,大营已处于一片汪洋之中。众军皆于水中挣命,三停官兵,已成浮尸。

智伯大骇,水将及颈,手足无措。却得智国、豫让驾舟而至,将家主扶入舱中。

智瑶在船上回视大营,只见波涛滚滚,营垒俱陷。不由心中凄惨,便对家臣豫让泣道:天不助我!半年来辛苦蓄水筑坝,何期倒灌入我自家营中?

智国叫道:兄长到此时还在梦中未醒!此水必是韩、魏二贼所放也。

智伯尚犹未信,忽闻远处鼓声大震,两只水军驾舟杀至,为首者正是韩虎、魏驹,趁著水势杀来。

韩虎叫道:生擒智瑶来献,重赏百金!

智伯这才相信智国之论,仰天叹道:悔不听絺疵之言,果中韩、魏两家诡计!

豫让无心听他悲叹,起身点手呼船:事急矣!主公可从山后逃匿,入秦请兵;臣当以死拒敌,掩护主公脱身!

话犹未了,踊身跳向对面战船,便如大鹏展翅,牢牢扎足船首,稳如泰山。

智伯见此,遂命智国棹舟疾走,绕过龙山,向西逃命。未料刚刚转过山背,只见对面已有十只战船一字排开,拦住去路。当先船头立定一人,便如天神一般,威风凛凛,杀气弥天。

来者正是赵襄子毋恤,高声喝道:贼杀才,哪里去!

智伯一阵惊慌之后,迅即镇定,出舱立于船头,夺过侍从手中长戟,对赵襄子喝道:天不佑我,功败垂成。来罢,今日不是你,便是我!

抖动戟杆,振奋神威,便待交手对敌。

赵襄子摘弓搭箭,笑道:水上交锋,谁跟你耍戈弄戟?

将右手一松,弓弦响处,智伯颈喉处早中一矢,当即撒手扔戟,死于船头。

智国见状大惊,自知不是赵襄子对手,纵身入湖,投水溺死。

赵襄子大喜,便呼拢船,命将智伯首级割下,提在手中,恨声不绝。

其后漆其头颅,竟为溲便之器。

豫让奋勇迎战,寡不敌众,手下散绝。闻智伯被杀,遂跳水逃生,往石室山中藏匿。

智氏全军尽没,韩赵魏三家收兵,拆毁坝闸,水复东行,归于晋川,晋阳得安。

赵毋恤与韩、魏二卿计议:智伯虽死,其族尚存,斩草留根,终为后患。当尽灭其宗,以泄吾等之恨。

韩、魏二人深以为然,遂回军绛都,以叛逆之罪围攻智氏府宅。

须臾之间,攻破其家,男女屠戮俱尽;又引军尽杀智氏宗族同党,更无一个漏网。惟智果已改姓辅氏,得免于难。

智氏既灭,韩、魏二卿先将所献之地各自收回。又与赵襄子商议,将智氏食邑作三份均分,并无一民尺土,入于公家。

赵毋恤引众还都,叙论晋阳之功,左右皆推张孟谈为首。

赵襄:我谓不然。晋阳之厄经年,众俱慌错,惟高赫举动敬谨,不失君臣之礼。夫战功只在一时,礼法却垂万世,使高赫受其上赏,张卿次之,不亦宜乎?

张孟谈闻言,表示拜服,并无丝毫争竞。

高赫奏道:主公既重礼法,则智伯曾为上卿,主公将其头颅漆为溺器,不亦过乎?

赵襄子:此我私恨,先生勿言!

高赫闻此,乃缄默不语。

豫让躲在石室山中,觅洞取暖,挖草充饥,挨过十余日,闻说军马退尽,于是下山。

欲要投奔秦国,复转思道:家主既死,智氏皆亡,秦侯焉肯再与三家为敌?此仇终究难报。然吾尝闻,士为知己者死。我受智氏厚恩,今国亡族灭,辱及遗骸。若不为家主报仇,偷生于世,何以为人?

想到此处,意定心决,乃更变姓名,诈为囚徒服役者,潜入绛都城中。乃于市集中购得锋利匕首一柄,挟之翻墙入于赵氏府第,潜入内厕,欲候赵襄子如厕时乘间刺之。

此日赵毋恤饭后如厕,忽觉心神不安,遂使左右入内搜察,果获豫让,并搜出匕首。

赵毋恤:子乃何人,身藏利器,欲行刺于我?

豫让: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乃智氏亡臣豫让,欲为智伯报仇耳。

左右闻而皆怒,说道:此乃漏网叛逆,反倒自投死路,不诛何为!

便要挥刀上前。赵毋恤反而劝止:智伯身死,且绝后嗣,天下谁复念之?而豫让欲为之报仇,真义士也。当初楚公子庆忌曾云,杀义士者不祥,我今效之。

便令左右释放豫让,不许寻仇为难。豫让听罢,也不道谢,返身便行。

赵襄子叫住:我今纵子离去,卿可远走高飞,休使我部下擒杀。彼时反将我一番美意,翻作仇怨。

豫让答道:今日释臣,乃明公私恩;来日报仇,是为臣之大义。家主大仇不报,此生绝不罢休,还说甚一番美意,化作仇怨?今若杀我,便可动手。

左右怒道:此人无礼,纵之必为后患。

赵毋恤道:我许释之,岂可失信?尔等今后,但谨避之。

乃还归晋阳,以避豫让之祸。

豫让还家,终日思报君仇。

其妻不解:智伯已死,族人尽绝,夫君欲报何人?不如再仕韩魏,以求富贵,岂不是好?

豫让闻此大怒,拂衣而出,再不还家。

闻说赵襄子已还晋阳,思欲跟去行刺,但恐其部众多有识认自己面目者,此去必不得近身,又惶论报仇?思索再三,复躲入山中,削须去眉,漆身为癞。

待伤疤平复,乃复进绛都,以癞子形象行乞于市中,以观故人能否辨识己容。

妻往市中寻找其夫,忽闻呼乞之声,乃惊道:此吾夫也!

趋前视之,见是一个癞子,遂自语道:原来不是我夫。然其声何以如此相像?

舍之而去。未料妻子自言自语被豫让听到,却犹如五雷轰顶,暗道:我外貌虽变,声音尚在。赵毋恤部下大都曾与我接言,倘若辨出,其事又不成矣。

想到此处,将心一横,遂又吞炭,变为哑喉。

再乞于市中,妻虽见其形,复闻其声,而不能辨,亦不复讶。

有同为智伯旧部友人,素知豫让之志,见此乞者行动有异,疑为豫让,乃于身后猛呼其名,其人果然回顾,认出便是豫让。

友人遂将豫让邀至家中,置酒相待,于席间劝道:子报仇之志决矣,然未得其术。以子之才,何必自苦如此!

豫让:我受智氏厚恩,必当以死相报。兄若有计,便请明言。

友人:兄若矢志报仇,可效要离诈投庆忌,往投赵氏,必得赵毋恤重用;彼时乘隙行事,唾手可得也。何苦毁形灭性,以求济其事乎?

豫让闻而变色:要离何人,将其比我!其为求扬名,杀妻灭子,焚尸于市;又自断左臂,扬言于外,求得庆忌信任。既获庆忌信任,而复亲手杀之,此忘恩负义之行,与禽兽何异!若依子之言,我既为赵氏之臣,而复行刺,虽报故主,对新主则是贰心。今吾漆身吞炭,为智伯报仇,正欲使天下人臣怀贰心者,闻吾遗风而知愧耳。请与子诀,勿复相见!

遂离绛都,直奔晋阳城来,更无人能识之者。

赵毋恤住在晋阳,有日出城往观智伯所开新渠,因谓已成之业,不可使废,乃建桥渠上,以便来往。因此渠曾用于水淹晋阳,故名曰赤桥,以厌前番水患。

不过旬日,人报赤桥建成,请家主前往试车。

赵毋恤闻而甚喜,遂驾车出观,欲试马过桥。

豫让常在赵襄子府前行乞,预知毋恤将欲观桥,遂复怀利刃,诈为僵尸,伏于桥梁之下待之。赵毋恤正待驱车上桥,驾辕之马忽悲嘶却步,御者连鞭,亦不肯进。

张孟谈道:臣闻良骥不陷其主,今此马不渡赤桥,必有缘故,可使人下桥察之。

赵毋恤深以为然,由是停车,命左右下桥搜简。

左右回报:桥下并无奸细,只有一死人僵卧。

张孟谈:新筑桥梁,湿气极重,焉有人睡于此处寻死?此必豫让所扮!

便命扛抬曳出,又于怀中搜出匕首。视其形容虽改,细辨尤知便是豫让。

赵毋恤怒道:前已赦子,今又来谋刺,皇天岂能佑汝?

豫让闻言,向天而号,泪如雨下。

赵襄子问道:子畏死乎?此时悔之晚矣!

豫让泣道:某若畏死,何必如此苦心孤诣,漆身吞炭,行此千难万险,百死而无一生之事?臣所哭者,只恨某死之后,智伯许多旧部同僚,再无别人肯替家主报仇耳。

赵毋恤:子先事范氏,后归智家。故主范氏为智伯所灭,子忍耻偷生,反事智伯,不为范氏报仇;今智伯虽死于我手,亦其先行挑衅,自寻死路。子独报之甚切,何也?

豫让:君待臣如手足,臣待君如腹心;君待臣如犬马,臣待君如路人。范氏以众人相待,吾亦以众人报之;智伯解衣推食,以国士相待,则当以国士报之。岂可一例而观耶?

赵襄子:既是如此,孤若再释子,早晚必遭子所害。子若心如铁石,不肯转念,孤为自保,亦不能复赦子矣!

遂解佩剑递之,责令自裁。豫让接剑。复释于地,拜了四拜,昂然作答。

豫让:明公前番赦宥,于臣已足,一之为甚,岂可再乎?今臣不望再活,然两次行刺不成,愤无所泄,恐死后必化厉鬼,扰君清梦,是以为忧。

赵襄子闻听此言,深自为信,于是问道:如此奈何?

豫让再拜求肯:请君脱衣,与臣以剑击之,全我报仇之志,则臣死瞑目,转世投生,不复再无牵挂,于明主亦无所纠缠矣!

左右闻之,皆都大怒:你这厮,全无一点羞耻,不念我主大恩,提此无礼要求!家主命你自裁,犹不愧为堂堂男子,烈烈丈夫。如再牵扯,便将你乱刃分尸,斩成肉酱!

豫让丝毫无惧,抬眼望定毋恤,一瞬不瞬。

赵襄子怜其苦心孤诣之志,止住众人,默默脱下锦袍,掷于地上,背过身去。

豫让掣剑在手,怒目凝视锦袍,如对仇人之状,三踊三跃,连砍三剑,铮铮有声,袍上血光迸现。张孟谈及众人观之,无不大骇动容。

豫让仰天呼道:吾今可以报智伯于地下矣!

向天呼罢,又向赵襄子拜上四拜,伏剑自刎而死。

赵毋恤回过身来,心甚悲悯,叹道:真忠臣义士也。非要离之辈强望其项背者!

即命收殓其尸,葬于桥头不远之处。自此而后,世人便呼此桥为豫让桥,怜其一片报主忠心。军士上前提起锦袍,呈与毋恤视之,见其剑刃所砍之处,皆有鲜血污迹。

赵毋恤:此乃豫让一点精诚,感动天地鬼神之故也。

由此心中惊骇,回到晋阳,自是染病,期年之后方才渐渐痊愈。

赵襄子生有五子,皆都不立。因长兄伯鲁为己而废,欲以兄子赵周为嗣。赵周先死,乃立周子赵浣为世子。

襄子在位三十三年,谓世子赵浣:三卿灭智,百姓悦服。宜乘此时,约韩、魏三分晋国,各立庙社,传之子孙。若迟疑数载,晋出英主,揽权勤政,收拾民心,则赵氏之祀不保!

言讫而瞑,传位赵浣,是为赵献子。

画外音:赵国有太子井,青石铺就井台,条石砌成井帮,井深五丈有余。据说乃是赵襄子所掘,位于今之河北邢台县太子井村。《邢台县志》记载:赵襄子为太子时,游猎于此,人困马乏,天气干旱,无处觅水。赵襄对天长叹,见云起西北,雷鸣东南,暴雨倾盆而下。人马得以饱饮,齐颂太子有灵。赵襄子便向河滩射了一箭,对众人说道:若天佑赵氏,则我箭落之处,掘井得水。民众便在箭落之处挖井,历时数年掘成,淋漓日夜,获水数十担。

周贞定王十二年,公元前458年。卫执政卿端木赐死,年六十岁。同年,齐平公姜骜薨逝,在位二十五年;子姜继嗣位,是为齐宣公。其后不久,田常死,子田盘代立,继续担任齐国相,是为田襄子。田盘命兄弟宗族全部担任齐国各重要城邑大夫,并与韩、赵、魏三晋上卿互通使节,使田氏势力几乎拥有整个齐国。(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