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三十八集 五将谋反

华夏真相集 第三十八集 五将谋反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7:48:39 来源:笔趣阁

大战之后,战场血流成河,一片狼藉。

先蔑与士会拥抱公子雍尸体,痛哭不止。

耳畔忽听一人喝道:事已至此,哭死无益。不如随我还秦,向主公请兵,来报此仇!

二人转脸看时,见是秦军主帅白乙丙,深身浴血,目光锐利如刀。

镜头闪回。白忆丙纵车驰骋,来回冲突,晋军披靡,皆不敢当其戟锋。终于杀透重围,因闻痛哭之声,因此赶来,旁观片刻,这才下车,冷声厉喝。

先蔑、士会闻声长叹,乃将公子雍尸体放在车上,跟从在后,随白乙丙杀出重围。

白乙丙引败师而归,渡河之时指水立誓:此生不报此恨,子孙继之!

于是返归雍城,来向秦侯请罪。

秦康公说道:此是赵简子出尔反尔,背信偷袭,非战之罪,亦不干卿事。

又对先蔑、士会说道:我闻赵简子天纵聪明,向为其父子余宠爱有加。然观其所为,非但行事反复无常,且专以诡计算人。则其自身可免,其无后乎?来日赵氏门中必有大难。

先蔑、士会悲痛未止,唯唯称是。秦康公乃拜二人皆为秦国大夫。

晋军大胜,各将皆来报功。

惟先克部下骁将蒯得贪功深入,反丧车五乘,为秦军所败,垂头丧气回营请罪。

先克欲按军法斩之,诸将代为求情,乃报主帅,夺其田禄,蒯得由此怀恨。

赵盾下令班师还朝,先遣使入城报捷。

晋灵公依照母亲叮嘱,置酒高会,与六卿帅佐贺功,并赏三军。

酒席宴间,荀林父见主帅赵盾喜形于色,便趁此机说道:昔贾季逃奔赤狄,主帅尚能念同僚之义,使臾骈送归其妻孥。今先士伯、士随季奔秦,二人与小将亦有同僚之谊,愿效主帅昔日赠僚之谊,未知可否?

赵盾笑道:荀伯重义,理固当然;且先士伯向与先父同僚,岂非与荀伯共其谊乎!

遂当即下令,遣将派兵,护送先、士两宅家眷财物入秦。

两家眷属至秦,各向家主说及荀林父好处,赞叹同僚之义。由此二人便在秦国为官,不复以晋国故土为念。

士会在秦国供职三年,除在朝堂之上偶遇,竟从不与先蔑私相往来。

随行门客皆都不解,于是问道:主公与先士伯原本故交,又一起逃亡异乡,而不肯见面来往,却是何故?

士会答道:我叛故国,实不得已,非因道义而随先蔑至此,见面何为?

众门客闻之,赞叹而罢。

公元前620年,周襄王三十二年,鲁文公七年,晋灵公元年。

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许男因晋灵公继立,皆都亲自往贺。

晋执政上卿赵盾由是大会诸侯,主盟于扈。

此乃是有史以来,首次由大臣主盟。

鲁国非但不来与会,却乘晋国丧君之机,出兵攻邾,并一举消灭须句国。

画外音:邾国为曹姓,须句又作须朐,风姓。两国故址,皆在今之山东东平县西北。须句早期历史不见于文献记载,应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之弹丸小国。只因与邾国相邻之故,须句便屡遭邾国侵犯;晋文公时曾一度为邾国所灭,须句子逃至鲁国。

镜头闪回,鲁国都曲阜宫中。

鲁僖公母亲成风是须句国君之女,见故国被邾国所灭,便将儿子鲁僖公唤至。

成风:我儿,你外祖之国被人所欺,鲁为山东诸侯之首,岂可袖手旁观?

鲁僖公:儿当何为?

成风:我闻,崇明祀,保小寡,乃是周礼;蛮夷猾夏,便是周祸。我儿若能举兵伐邾,重封须句,便是崇昊、济而修祀,可纾子孙之祸也。

鲁僖公:喏,儿从母命便是。

于是来日升朝,召集群臣,调兵遣将,出兵伐邾,夺取须句城,将须句子送回复位。

鲁国退军不久,鲁僖公薨逝,鲁文公继位。邾国之君异常顽固,便趁鲁国之丧,再次出兵,将须句再度灭国。须句子无处可去,轻车熟路,只得再奔鲁国。

鲁文公七年,鲁国遂又出兵伐邾,再次夺取须句。

但文公却不似其父僖公,此番未再使须句子复国。当时郑文公之子逃亡在鲁,鲁文公便使其为须句大夫,管理其境,以为鲁国附庸。自此须句灭国,其民土并入于鲁。

与此同年,宋国第二十一任君主宋成公王臣病亡,在位十七年,谥号为成。

当时公子成做右师,公孙友为左师,乐豫为司马,鳞矔为司徒,公子荡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成公少子名杵臼,暗与党徒商议,欲杀死诸兄公子,以夺嗣君之位。

司马乐豫苦苦谏阻,杵臼只是不听。

杵臼行事不密,被穆公及襄公两族得知,皆都大怒,因而发动政变。成公之弟名子御,率领国人攻打杵臼,诛杀大司马公孙固与孤卿公孙郑,自立为君,史称宋后废公。

明年秋,周襄王姬郑崩于洛阳,在位三十三年。子壬臣继立,史称周顷王。

姬壬臣继位之时,诸侯国竟无一个前来朝贺贡献者。

周顷王因见王室财政拮据,以致无力办理先父襄王丧事,万般无奈,只得厚起面皮,派卿士毛伯出城,前往曲阜,去向鲁国借债,以理国丧。鲁文公闻讯,慨然应难,乃派庄叔送钱到洛阳王城,周襄王这才得到安葬,但已是死后次年二月。

周顷王元年,秦师攻晋,占领武城,以报去年令狐之败。

是年秋,晋国因去岁扈地结盟时鲁国晚至,因而出兵攻鲁。

鲁文公大惧,便主动遣使前往晋营,请求与晋师主帅赵盾会于衡雍,以偿去岁盟会。

秦康公四年,晋国因武城之仇,又出兵讨伐秦国,夺取秦国少梁城。两年后,秦人又因少梁之仇讨伐晋国。先占领晋国羁马,继又进攻河曲,晋军接战不利,连连大败。

晋相赵盾连闻败报,心情郁闷至极,因召众卿,商议对策。

赵盾:自崤山之战以来,秦人惧秦已久,与我交战,向来败多胜少。今连连获胜,我军并无还手之力,却是何故?

众卿:我等无能,请上卿治罪。

赵盾:秦帅孟明视,有勇无谋,并非诸公对手,众卿不必过谦。

众卿:然则我军因何屡败,不是孟明视对手?

赵盾:并非孟明视用兵之能,而是自士会入秦,为其出谋划策之故耳。士会世代为晋军之帅,对我**力虚实了如指掌,有彼在秦,我军能不败乎?接连失利,必原因在此。

大夫魏雠余:主帅勿忧。臣有一计,可使士会归国,以弱秦军。

赵盾:哦?计从何出?

魏雠余:某与士会,乃是三世通家旧交,情如手足。亦知其入秦,实乃是情不得已,非欲叛晋也。故某请假降秦国,至雍城之后,与士会合谋,促其返回晋国。未知可否?

赵盾:此诚善策。容某思之,后当施计,驱公入秦,并使秦侯不疑。

魏雠余:喏。

镜头闪回。按下秦晋,复说楚国。

便在秦穆公、晋襄公同年去世,周襄王驾崩;鲁国伐邾,北方及中原扰乱之时,南方荆楚看出此中机会便宜,亦便蠢蠢欲动。周顷王元年,楚大夫范山出班,进言于楚穆王。

范山:启禀大王,臣有本奏。

楚穆王:有本奏来。

范山:楚之大敌,只有晋国。今晋襄公死,继君年少,赵盾揽政;又秦国屡兴兵来攻,连败秦军,因此中原诸侯骑墙观望,不服晋国方伯之位。我若趁此发兵,北方可图。

楚穆王:卿言甚善。趁此春光明媚,正宜征伐!

计议已决,楚穆王遂命卜史择吉,祭旗誓师,率军亲征。

于是大军北指,先伐郑国,战于狼渊。

郑国毫无防备,且弱不胜强,于是一战而败,公子坚、公子尨及乐耳皆被楚军所俘。郑穆公因而大惧,一面派出使节往近邻鲁国求救,一面尽搜库中珍宝,装载数车,派诸大夫出城,前至楚军大营,纳降求和。楚王心满意足,便许郑侯之请,率军班师。

鲁文公接到郑使告急国书,立即应允出援。但思独自绝非楚军对手,即发檄书,求援于盟主晋国,并命公子遂率领兵马以出。晋上卿赵盾得书,当即发兵,沿途会合宋卿华耦、卫大夫孔达、鲁公子遂及许国大夫,前来救郑。

但诸国之间传书递柬,又约兵聚将,颇费时日,待联军至郑,楚师早已满载金帛南撤,追之不及。诸侯大夫本来皆惧强楚,乐得如此,如释重负。于是联军遂散,各归本国。

赵盾率晋师回至绛都,诸卿大夫皆出城相迎,争相夸耀上卿不战而胜,致使楚军望风逃遁,一时谀词盈耳。诸大夫将赵盾接至城中,夫人穆嬴与晋灵公又在宫中大设盛宴,使众卿大夫相陪,以诸侯享礼敬奉赵盾,称宣子而不敢名。

当时箕郑父、士縠、梁益耳、先都等诸卿大夫在座侍宴,见此情状,皆都愤愤不平。

画外音:自赵盾代替狐射姑升为中军元帅,士縠、梁益耳便俱失兵权,自然怨恨,连其好友箕郑父也怀不平。其后赵盾拥立灵公继位,为拒公子雍入晋,引兵西出令狐,阻截秦军,三人更是不愤。先都因主将先蔑为赵盾所卖,出奔于秦,因而亦恨赵盾。更有先克部将蒯得,因在令狐之战中冒进失利,被主将夺其田禄,心中亦怀怨望。赵盾对此,却茫然不觉。

当日宴罢席散,箕郑父便私邀士縠、梁益耳至于府宅,议论席间之事。

箕郑父:当赵盾引兵在外,我等留守京都,便应趁虚起事,迎接子雍入城,更夺赵盾上卿之位。不意此贼如此快速还国,使我计策落空,令人着实不忿!

士縠:此番伐楚,不战而胜,主公待若上宾,敬之若父,观其受之泰然,尤不可忍也。

梁益耳:其羽翼已丰,然则奈何?

便在此时,门人入报:下军佐先都与将军蒯得,在外求见。

箕郑父:此二人来,绝非无故。二公且请隐于屏风之后,待我探其来意。

士、梁二人应诺,遂入内室,隐在屏后。

箕郑父亲自迎出府门,将先都、蒯得二人请入。施礼已罢,命从人献茶,茶罢搁盏。

箕郑父:二位将军夤夜光降敝宅,谅必有所赐教?

先都:我等先往士縠府上,闻说其被大人约来府宅,故此不揣冒昧,前来相会。

箕郑父:将军是听何人说来?某自宫中飨宴已罢,便回家中,并未见士縠。

先都大怒,愤然起身:某禀一腔诚意而来,大人何见欺也?

箕郑父:如何见得在下相欺?

先都:此案之上,见有三副杯盏,然只大人独自在座,是为何故?

箕郑父见被看出破绽,瞪目无言以对。忽听屏后有人大笑,士縠鼓掌而出,后面跟着梁益耳,一齐转过屏风。

士縠拍手笑道:此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我正待派人前去相请,未料二公心有灵犀,便自动来投矣!

箕郑父:正是,正是。因适才不知将军来意,故有得罪,尚请二公见谅。

于是五人重新见礼,按宾主叙座,命从人重新换茶,摒众密议。

未待先都开口,士縠抢先说道:先克与赵盾狼狈为奸,倚仗其势助恶为虐,故敢横行。赵盾在国中一手遮天,所依仗者,惟其所掌中军耳。因中军乃国中精锐,此诚不可与其正面争锋。依某之见,不如舍重金求购死士,刺杀先克、赵盾,诸公以为如何?

先都:妙哉!若二贼皆死,则中军无主,政事必皆归我五家也。

众人听罢,皆都称善。箕郑父目视先都,呼其表字说道:若行此事,非子会不可!

先都应道:某因主帅先蔑为赵盾所***走他乡,意甚恨之,必不负诸卿之托。

五人又商议一回行刺细节,于是各散,依计行事。

冬月将尽,正是祭祖之期。

先克轻车简从,驷马单乘,前往箕城,谒拜其祖先轸之祠。

进入祠堂之时,先克猛一抬头,忽见门侧停有一辆车驾,并非自家所有。于是回头,便问侍从:这是谁家车马,因何停在我家祠堂门前?

侍从:观其徽号,也是本族驾乘,并非外人。哦,我看见了,那车上御者,可不正是公子先都车夫宁四?

先克闻言点头,哼了一声。因自己与此先都向来不合,但既是同来祭祀先祖,也就不以为意,于是昂首进入祠堂。

入内看时,见供桌上无有三牲祭礼,便知先都尚未上祭。

先克以为先都是礼让自己为先,微微点头,便命家仆:布设少牢,待我稍时祭祀。

家仆应诺,于是开始摆设祭品。

先克闲来无事,绕过前殿,欲往后园中游玩片时,待至吉时,转回前殿祭拜。来到前殿后门,将要迈步跨槛,忽抬头看时,却见廊下日光照处,隐有人影晃动。先克心中一惊,急忙收步,复停步转身,欲往前殿,招呼侍从。

说时迟,那时快!刚刚转过身来,便听唰唰轻响,衣袂带风,早有两名杀手自后门掠入,同时出刀。先克只觉后心微凉,继而大痛,低头看时,已有两个带血刀尖,透出前胸。

那两名刺管一击得手,犹如矢飞电闪,自先克体内拔出利刃,倒纵出殿。

又各将带血钢刀咬在口内,同时翻身跃起,伸手扳住廊檐,双腿向上蜷曲,已到殿顶之上,人影微晃,瞬间消失于院墙之外。

直到此时,方听后殿扑通声响,先克倒地。

先府家人听得声音有异,绕到后殿,见家主已倒卧血泊之中,不由大骇。

先克勉强撑起上身,手指窗外,吃力说出二字:先都!

话刚出口,便即仰卧在地,绝气身亡。从人大哭,急搜殿前殿后,均无所获,连那原先在门侧所停马车,也都绝无踪迹。家人无可奈何,只得撇了祭礼,车载家主尸身以归。

赵盾闻说先克为贼人所杀,严令司寇缉获。先克家人禀报主公临终之语,赵盾便命严密监视先都府宅,连日带夜,侦尉不离房前屋后。

先都情知赵盾已怀疑自己,不由大慌,便与蒯得商议:赵盾疑我,今事急矣。

蒯得:如此奈何?不如乘夜逃走罢。

先都:无有令牌,如何出得城去?你速从后门出府,前往挑唆怂恿士縠、梁益耳,请求作速举事,刺杀赵盾。如此你我方可脱困,并永享富贵也。

蒯得应诺,果然从后门悄悄出来,再七扭八拐,绕至梁益耳家宅后门,越墙而入。

梁益耳与士縠正在府中侯信,闻听后院响动,正欲出厅查看,蒯得已闯将进来。

蒯得:两位大人都在,那便妙极。天大喜讯,先克已死!

梁、士二人互视一眼,惊喜不止。

士縠:如此说来,赵盾羽翼已除,我等再无所惧矣。

蒯得:诚然如是。但赵盾已经怀疑是我与先都将军所为,并派出细作侦候,遍布先府,将要动手矣。

梁益耳:如此奈何?

蒯得:大人岂不闻,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当断不断,必生祸乱!

梁益耳:既是如此,你速回去还报先都,休要出府,静候我讯。待我等商议,即刻起事可也。士大夫,你也请回,就便联络箕大夫,便依原计划行动,如何?

蒯得应诺,士縠点头,俱都答允。乃从后门而出,分道而走,各自消失在夜幕之中。

梁益耳自后院送走士縠、蒯得,还至大厅。惊魂未定,忽家人入报,说从弟梁弘来访。梁益耳猛吃一惊,继而佯作无事,于是亲自出迎,吩咐家人置酒以待。

梁弘入府,与兄长寒暄已毕,落座吃酒闲话。饮酒之间,因梁益耳心中有事,不一时便即大醉,遂当兄弟之面,泄露与箕郑父等五人之谋。

梁弘大惊,暗道:此乃灭族之事,我不可不报!

挨至夜深酒阑,梁弘离开从兄之府,直接奔赴守卫都城军营,密告于上军佐卿臾骈。

臾骈闻此密谋,不敢耽搁,急驰马来至上卿府宅,叫开大门,直入中庭,转诉赵盾。

赵盾思忖片刻,从容说道:我等不可妄动。须待其先发,方可明其罪状,擒而诛之。你去,即命撤去先都府宅前后侦尉,同时下令聚甲戒车,听令出击。

臾骈领诺,大步出府,骑马驰去。传令中军将士,聚集甲士兵车,候令拿贼。

未料中军营诸将之中,却有先都亲信,闻令不由大惊。因见军中约束并不甚严,遂急寻个借口出营,来见先都,向其泄机道:元戎命令臾骈聚甲戒车,随时听令出击。此必是先克被杀事发,针对将军来也。中军精锐,实不可与之争锋,将军不如趁事未决,速逃他国。

说罢打一个拱,不敢多耽,复从后门溜走,回至中军大营。

先都闻此,虽然不知赵盾因何聚兵,但知既然杀害先克之事已泄,此事对己定是凶多吉少。便急唤蒯得:你再往士縠府宅,催促迅速起事,务必先下手为强。

蒯得见府外已无细作,遂骑马而出,直至士縠府宅,传递先都所请。

士縠闻罢,因手下所属兵少,不敢独自与赵盾作对,遂复引蒯得出府,来见箕郑父,告以赵盾聚甲戒车之事。

箕郑父感觉事情紧急,不容拖延,遂将二人留下,复命家人分头而出,请来梁益耳及先都。不一时二人皆至,五人进入密室,计议应对之策。

先都:当刺杀先克之时,是我一时大意,忘记隐藏车马,被先克御者识破。故此当先克被刺,赵盾率先疑我。公等若不先发制人,我当趁夜出城,远遁他乡矣。

箕郑父:将军休惧。赵盾虽疑,并无实证,未必便敢动手。

蒯得:既便如此,也要抢先动手,以免受制于人也。

士縠:此言甚是。若依我计,来日便是上元佳节,晋侯必当宴请群臣,赐酺众卿。我等可借此之机,乘乱行事。诸公以为如何?

箕、先、蒯、梁:便依此计。事不宜迟,我等各去准备!

五人议罢即散,各归己府,自去准备家甲兵器。

先都绕道返家,刚自门首下车,忽自街角转过一人,自背手伸手,将其肩头一拍。先都大吃一惊,回头看时,见来者正是上卿佐军臾骈。

臾骈笑嘻嘻地问道:先将军不在府中坐地,四处串联,所为何谋?

先都故作从容,低声喝道:放肆!你一介末将,敢管我六卿闲事?

臾骈笑道:好个六卿。果是闲事,倒也罢了,怕是通谋篡逆大罪,你这个六卿也担当不起也。先将军,你这个六卿,能大得过中军元戎,一国上卿乎?

说罢将手一招,身后窜过十数个精壮卫士,立将先都执拿,塞入车中,直奔京都之狱。先都在车中兀自挣扎,扬声叫道:我乃下军佐卿先都!尔等何处盗贼,敢劫持于我?

臾骈空车不坐,只在车傍骑坐骖乘,知道其是在呼人来救,只是微笑,也不阻止。

车驾缓行,刚刚转过一个街角,只见人影一闪,突自屋顶上跳下两个人来,拦在车前。臾骈急勒住坐骑,见来者二人皆穿窄袖乌衣,手执钢刀,黑纱蒙面,伫立如山。

先都自车中看得清楚,叫道:杀此马上大夫,速速救我出城!

二人轻哼一声,并不答言,各将长刀立起,纵起身形,直向臾骈掠至。月光之下,只见人刀合一,尤如长虹经天,惊鸿一瞥。

臾骈心念电闪,暗道:世间竟有如斯身手!我命休矣。

念犹未了,只听两声闷哼,定睛看时,见两名乌衣客儿自空中落地,眉心各自多了一枚铁刺,伤口中慢慢沁出鲜血。人却早在落地前,便已毙命。

随着一声冷笑,车帘掀起,一人自空车中跨出,上前施礼道:小人出手稍迟,致使大夫受惊,得罪,得罪。

臾骈退身细观,认出来者,却是赵盾府中门客公孙杵臼。臾骈惊道:某只知上卿暗中派人保护押送,但不知人在何处。你何时入我车中?

公孙杵臼微笑不答,割下乌衣客首级,蹿房越脊而去。

臾骈目瞪口呆,矫舌不下,惊怔半晌,这才命令车驾前行,将先都系入监狱。先都遭擒系狱之时,天色已经微明,多有早起国人看见,于是不到半日,信息便即传遍都城。

梁益耳、蒯得闻信,愈加惊慌,急来至箕郑父府上,复又请来士縠,共同商议聚集四族家丁,劫出先都,提前举事。

便在此时,门人入报:上卿赵盾遣使至府,现在门外等候。

箕郑父令三人躲入内室,亲迎来使至堂,问以何事。来使说道:上卿昨夜收得密报,下军佐先都购买凶手,刺杀上卿先克,欲为作乱,已擒而系狱。今使在下前来相请大夫,请箕大夫入朝商议如何善后。望请大夫尽快入朝,在下先行回报。

说罢施礼,茶也不吃,告辞出门而去。

箕郑父下令掩门,回身复将士縠等三人请出,说道:适才来者之言,公等皆已听见。赵孟见召,殆不疑我也。我先入朝,看其何说。三位休得离去,待我回来,再行商议!

三人齐声道:箕公不可轻往。焉知其不是计?

箕郑父:我无把柄握在其手,有何计拿我?

遂留三人在府,自己更换朝服,坦然轻车入朝。

箕郑父不知,赵盾召己入朝,正是诱敌之计。只因箕郑父乃为上军元帅,手握三军之一,赵盾恐其鼓众同乱,故此假意召之,以使其入于自己把握,不能直接指挥上军。

赵盾见箕郑父入朝,这才长吁一口气,便当作若无其事,先与众卿议论国政杂事,直到午时,这才宣布散班。

箕郑父勉强挨至散班,正欲随从卿离去,忽被赵盾自背后叫住。

赵盾:箕公,何必急于回府?莫非府中有事,或有人相候乎?

箕郑父猛吃一惊,急收敛心神,转过身来:我倒无事,府中也无甚人相候。但时已至午,不去为何?难道上卿元帅,是要留我吃饭乎?

赵盾哈哈大笑:箕公真乃神算,果是如此。且有要事,专与上军元帅相商。

箕郑父闻此,只得留步,与赵盾一前一后,进入朝房。赵盾果然命令侍仆:你去,急驱车还府,将家中美酒佳肴运至朝房,我与上军元帅,边饮边说。

侍仆应声而去,马去如飞。赵盾与箕郑父一杯热茶未曾饮尽,酒菜已至,布满桌案。两人互致寒暄,虚情假意,各怀心事,尽在不言之中。三杯酒落肚,赵盾忽开言道:今日挽留箕公在此,并无他故,是专与贤卿,计议先都刺克之事也。

箕郑父闻此,右手一颤,杯中之酒洒出一半,心头已升起一股不祥预感。

镜头闪回。便在朝堂议事之间,赵盾早就密遣荀林父、郤缺、栾盾三将,各引一枝军马,分头拿捕士縠、梁益耳、蒯得三人。

三将分至士、梁、蒯三卿府宅,皆都扑空。询问家主何往,仆人皆都摇头,推说不知。三将疑惑不已,于是各遣从人还宫,密告上卿主帅。

当时刚刚散朝,赵盾闻报,并不着急,对来使低声吩咐数语,来使领命而去。赵盾回头,见箕郑父正要下堂,这才自背后叫住,请入朝房,借饮酒谈事,软款留住。

使者驰归,将赵盾密令分传各自主将。三将恍然大悟,于是不约而同,皆都来至箕府,带兵直接破门而入,闯进正厅。

当时士縠、梁益耳、蒯得三人还在府中厅上吃茶枯坐,呆等箕郑父散朝之后,计议造反大事。军兵入室,自是如同鹰啄燕雀,手到擒来,俱都绳捆索绑,下入狱中。

荀林父等三将行事已毕,皆至朝房回话。

因见箕郑父尚自在座,荀林父乃大声喝道:先都招供,说共有五人通谋作乱,箕郑父亦在数内。今尚敢与上卿并肩对座,还不自请就狱,以求宽赦?

箕郑父心中着慌,兀自强辩道:中军元帅出战秦人之时,我有居守之劳。彼时三军皆在都外,我独居中,不以此时为乱。今日诸卿济济,反而作乱,毋乃自求死耶?此理便是说与三岁小儿,也讲不通。公等休信先都妄言,临死前胡乱攀咬。

赵盾缓缓起身离座,冷冷笑道:汝之迟于为乱,是谓后发制人,正欲待先都、蒯得同发也。我已访知确实,何须多辩!

箕郑父知道计谋已泄,哑口无言,只得俯首就狱。

次日早朝,赵盾率荀林父、郤缺、栾盾出班,向晋灵公上陈箕郑父五人造反之状,奏请依照谋逆律例,将五人诛杀。灵公年幼,不敢反驳,唯唯而已。

襄夫人听得清楚,转出屏风,向赵盾求情道:此辈事起争权,原无篡逆之谋。且杀先克者,不过先都怀愤,以重金收买二刺客为之。罪有首从,岂可一概诛戮?迩年我国朝中老成卿臣凋丧,人才稀少,一朝而戮五臣,恐朝堂之位遂虚。贤卿何不虑此,网开一面?

赵盾闻言,免冠奏道:今我晋国主少国疑,大臣各自拥众不服,擅杀异党,尽坏纲常社稷。若不用重典诛戮乱臣以惩于前,则何以毖后?

襄夫人穆嬴闻之,满脸通红,更无一言答对。于是拂袖转身,复入内室。

赵盾恭送夫人入内,回身登殿,遂命将先都、士縠、箕郑父、梁益耳、蒯得五人坐以大逆,斩于市曹,并录先克之子先縠为大夫。自此众臣见到赵盾,无不股栗。

此事传入潞国,狐射姑正在府中堂上就坐。闻听此讯,反而以手加额,对其宾客及妻子家人说道:幸甚至哉!亏我先离故国,方得免于一死也。

当时潞国大夫酆舒在座,遂拱手问道:赵盾若比其父赵衰,二人孰贤?

狐射姑:其父子皆皎皎似月,灿灿如日。然赵衰乃寒冬之日,赵盾乃炎夏之日。冬日民爱其温,夏日人畏其烈也。

酆舒:卿父子皆为晋国宿将,亦畏赵孟耶?

狐射孤:炎夏之日,哪个不畏?然使民爱者恒久,令人畏者近祸。

酆舒喟然。

镜头转换,按下晋国平乱,复说楚国图霸。

楚军伐郑,擒获三公子以归,郑穆公大惧。因见晋国救兵不至,只得再遣公子丰为使,前至楚营谢罪,纳赂求和,誓不反叛。

楚帅斗越椒见郑国肯降,不敢私自作主,便使人还都请命国君,是战是和。楚穆王准许郑穆公之请,乃释公子坚、公子庞、乐耳三人之囚,放还郑国。

楚军释郑,回军时乘便再攻陈国,攻陷壶丘,陈侯亦遣使前往楚营乞降。穆王诏命准之,并传檄征召郑、陈、蔡三侯,约于当年冬十月朔,会盟于厥貉。

自此中原南部诸侯,复又背晋朝楚,晋国文襄霸业,就此势衰。

周顷王元年,曹共公襄卒,在位三十五年。子曹寿嗣位,是为曹文公。

是年燕襄公亦卒,嗣位者史册未载其名,只记为燕前桓公,在位十六年并无一事可载,可谓史上最为清闲太平国君。

是年秋末,陈侯朔与郑伯兰离国参加会盟,远迎楚穆王于息邑,行下邦附庸之礼。及至厥貉,蔡侯早已恭迎,以臣礼参见楚王,再拜而后稽首。

会盟已毕,陈侯、郑伯皆请奏楚王:君王税驾于此,宋君不来参谒,可顺道伐之。

楚穆王大笑道:孤顿兵于此,正欲伐宋,却被二位贤侯说破,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画外音:当时宋昭公杵臼在位,已经三年。因在位期间信用小人,疏斥公族,以致国势日衰,与宋襄公之时相比,差之不可以里道计。又遭穆、襄之党作乱,司马公子卬被杀,司城荡意诸出奔于鲁,国内更乱。后赖司寇华御事多方调停,复请荡意诸归国,官复原职,国政方得粗定。华御事者,乃宋故太宰华督之孙也。

宋昭公是日朝会,忽边邑来报:楚穆王会合诸侯于厥貉,顿兵不去,有窥宋之意。

宋昭公惊问诸卿:我自襄公以来,与楚蛮乃为世仇,今强弱不敌,奈何?

华御事:臣闻小不事大,国所以亡。今陈、郑、蔡三国皆都臣服于楚,所不得者惟有宋国,故其来伐,必也。为今之计,不如主公休待其来讨伐,先主动前往迎之。若待其见伐,然后请成,必然无济于事。

宋昭公信以为然,乃率群臣前往厥貉迎谒楚王。又治田猎之具,请较猎于孟诸之薮。

楚穆王大悦,于是不计前嫌,纳其请成为盟,约定次年孟春,猎于孟诸。同盟诸国见楚王喜悦,无不振奋。

不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冬去春来,万木葱荣,百兽出蜇。

楚王复合诸侯于孟诸之薮,陈侯自请为前队,宋公为右阵,郑伯为左阵,蔡侯为后队,簇拥楚穆王居于中军,共同出猎。

合围良久,楚穆王驰入右师,赶逐群狐入窟,命宋公取燧熏之。

宋公车中无燧,穆王大为扫兴。楚司马申无畏奏道:宋公侍奉盟主,不尽其责,其实当罚。但又身为诸侯,不可以加刑,请治其仆从怠慢之罪。

楚穆王从之,乃叱命将宋公御者鞭挞三百,以儆诸侯。宋公当此,不由大惭。

会猎已罢,楚王遂遣斗越椒行聘于齐、鲁,俨然以中原霸主自待。

楚王会盟陈、蔡、郑、宋四国,北上争霸之事,迅速传至秦国雍都。周顷王四年,秦康公会集群臣,与众臣计议:令狐之恨,至今五年。今闻赵盾诛戮大臣,不修边政,陈蔡郑宋,皆都南向事楚,晋莫能禁,其弱可知。此时若不伐晋,更待何时?(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