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三集 精卫填海

华夏真相集 第三集 精卫填海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17:48:39 来源:笔趣阁

黄帝:东海鸟夷与九黎皆属夷族,同气联枝,焉肯助我?

炎帝:贤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少昊鸟夷乃太昊伏羲嫡长子一系,主掌四时之春,立国于东海。我兄弟乃属少典之后,真正是与少昊同气联枝者。且少昊部落之民,在蚩尤部族淫威之下,已经隐忍数百年之久,常欲报仇,恨无机会。我趁此前往求之,不亦可乎?

黄帝:如此甚好。便请兄长亲自前去约盟,相请援兵,未知可否?

炎帝:既是同抗外敌,愚兄当得出力。

黄帝见炎帝欣然应允,非常高兴,遂酌酒三杯,亲自送出帐外。

炎帝与黄帝告别,遂借火遁神通,掐一个诀咒,便至东海,来见少昊,说明原因。

少昊:蚩尤恃强欺我鸟夷,已数百年之久矣。贤昆仲既与其开战,我派风后助你!

炎帝:未知风后何人,有何神通?

少昊:我东夷有风姓部落,风后者,便是其部首领也。因其知兵善战,且深知蚩尤战法度细,我故派其为将,往助你炎、黄兄弟。

炎帝:如此,甚感盛情厚意。

少昊于是派人传令风后,命其带领部族将士,随炎帝前往征战蚩尤。风后便随炎帝来到涿鹿,面见黄帝。轩辕氏大喜,亲自出帐相迎,请至帅厅落座。

风后当场演示神通,说以兵法,并献破敌之计。黄帝大喜,当即便将兵符帅印委付风后,命其全权指挥诸路联盟大军,用之不疑。风后感激黄帝信任,也不客气,便掌联军帅印,挥师出城列阵,与九黎部联军对垒交锋。

炎黄联军列阵已毕,风后忽然下达将令,命将所有兵车集中到一处,皆配发自己从东夷所带来铜制兵器;车身亮出,上面皆绘以虎、豹、狼、熊等猛兽图纹,威风凛凛。

风后:诸军听命!旗按青、红、白、黑、黄五色,军分五队,各依其序,不得错乱。

诸将:喏!

风后:黄帝公孙轩辕!居于黄旗中军,用东海鳄鱼皮蒙制陶鼓八百面,以为令鼓。

黄帝:领命!

风后:众军诸将!若黄队鼓响,必要众鼓皆应,整齐划一,攻守自如。

诸将:喏!

风后:炎帝神农,火神祝融!各率本部军分作左右两翼,卫护策应中军。

炎帝、祝融:谨遵后命!

风后:鸟夷诸将!随我在前冲锋。待战车撕开敌方阵脚,步兵随后包抄。

诸将:喏!

风后:擂鼓,众军齐头并进,向九黎冲击!

一声令下,黄帝亲自擂起战鼓,联军发动进攻。

九黎部军本来以为胜券在握,且因对峙三年,精神懈怠。忽见炎、黄联军势如猛虎而来,而且装备精良,运动快速;又见其战车上皆都饰以兽面之纹,简直就是一队巨兽大阵,自己纵是铜头铁额,也感恐怖惊惶。

炎黄联军冲击入阵,一通乱杀。由是形势逆转,黎族溃散,一口气跑到冀中。风后随后驱动军马紧追不舍,乃至冀豫鲁交界之处,今山东聊城阳谷县境。蚩尤溃败到此,冷静下来,于是吩咐占据地利,命将军队散开,伪装埋伏,以待敌军。

黄帝公孙轩辕遥遥在前,一车当先,渐将大军抛在身后,已入埋伏。

斥候:报!大王,轩辕氏已入我埋伏。

蚩尤:顺风点火,引燃湿木。

一声令下,湿柴点燃,漫天皆是浓烟团雾,将黄帝追军皆都裹入烟雾之中。

黄帝正自乘兴追赶,忽见四面滚滚浓烟,白昼变成黑夜;又闻呼啸之声四起,八面兵至,蚩尤部族借浓烟掩护砍杀过来。

一场摸黑大战,炎黄部族大败,幸得风后赶到,方才救出黄帝,后退三十里扎营。

轩辕黄帝回到到帐中,垂头丧气。

黄帝:厉害!未料这蚩尤竟能兴云布雾,调动天神封锁我大军出路。若非贤卿,我今必被其擒。来日再战,其若再次兴云布雾,怎地是好?

风后:陛下休要被他吓倒,此乃因风吹火,借木生烟之计也。

黄帝:何谓因风吹火,借木生烟?

风后:我东夷部民,与陛下游牧耕猎民族有所不同。

黄帝:有何不同?

风后:你游牧耕猎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日远出,风雨深藏。我东夷部族却要根据天气安排农时,故此皆都善观天象,预知晴雨风雷。蚩尤算准今日必刮东南风,故布疑阵,占据上风头;待陛下追至,点燃湿木,乘风放烟而已。

黄帝:贤卿既识破其计,则定有破解之法?

风后笑而不答,冲外咳嗽一声,复又招手。两名鸟夷兵士应声而入,推进来一辆独轮车子。黄帝起身近观,见那车上站立一个青铜小人,右手平举,指向前方。

风后:请陛下详观此物,便知可破那云雾迷阵。

两个鸟夷士施礼应命,便驱动车儿,一个前拽,一个后推,在帐中转了一圈。

那车上小人随之转动身躯,其伸出右手,只指向一个方位,更不改变。

黄帝:此乃何物?因何这小人不随车行方向转动,只管指向南方?

风后:此车名叫指南车。我东夷始祖羲伯少昊掌管东海,因见海上多雾,部族民众经常迷向不归,便命微臣造此指南之车,以指引舟船突破浓雾,安全回乡。今蚩尤兴云作雾,来日再战,可在战车之上全部配备指南设施,只要认准东南方向冲杀,则保必胜。

黄帝:一切皆依贤卿之计而行。

风后召集诸将,分派指南金人,命各营安装于为首战车。复又详说阵法,安排来日迎敌之计。次日两军对垒,未战三两个回合,东南风再次刮起。

蚩尤命令前军佯退,将敌军诱向东南,再次燃起湿柴,浓烟大起,笼罩炎黄联军。

炎黄盟军早有准备,见到浓烟扑面,皆都自怀中掏出一片粗麻布片,捂住口鼻,复向脑后扎住;然后各挺兵器,跟在头车之后,拼力往南冲杀。

喊叫声及惨呼声盈耳,浓雾遮天盖地,无数人影在烟雾中影影绰绰。蚩尤眼见对方阵中有金人指路,率领敌人冲溃己阵,不由大惊,止喝不住,九黎部众迅即崩溃。

画外音:以上华夏族与九黎族之争,史称涿鹿大战,发生于距今大约四千六百年前。蚩尤运用神通,作大雾三天三夜,炎黄联军九战皆败。黄帝之臣风后,在北斗星座启示下发明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大雾。其后黄帝仍然连战连败,终在梦中得到九天玄女指示。

九天玄女:公孙轩辕,蚩尤不遵天道,擅起争斗,上天厌之。我今奉天帝御旨,来向你授以符令,准许你调动天上各路神仙,相助你共伐九黎,还我天下太平。

黄帝:多谢玄女娘娘,姬云谨遵法旨。

黄帝高居云端,挥动符令,发出万道金光。天上诸路神仙见到金光,陆续前来相助。

先有东海神兽夔龙应命而至。夔龙其状如牛,苍身无角,光如日月,声如巨雷。因献龙皮,黄帝下令以龙皮蒙制巨鼓八十面。

又有雷兽应命前来,奉献胫骨。黄帝下令以其骨制作鼓槌,命力士持槌击鼓,声闻五百里,威震天下。九黎部众闻此鼓声,俱都筋酥骨麻,不能再战。

又有祖神应龙,率其三子凤凰、建马、麒麟前来,攻击九黎部族于冀州之野。

蚩尤不肯甘服,下令神农氏部族降将夸父、共工迎敌应龙。

夸父部族皆是顶天立地巨人,战力无朋,横扫黄、炎华夏部族;共工驱使风伯、雨师,纵起狂风暴雨迎战。黄帝军队不敌,再次陷入困境,随波逐流哀号。

应龙大怒,令百鸟、百兽及建马自海、陆、空三路迎击夸父;夸父不敌,渐渐败退。

黄帝又祭起拘神符令,唤来女魃相助,阻止共工部落风伯雨师。女魃奉命前来,所到之处天气立即晴霁,风雨不兴。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取得冀中大战最后胜利。

旱神女魃因出全力制止大风雨,因而神力大减,不得复上九天。应龙也因参加人间大战违背天规,不得复上轩辕之宫。

涿鹿之战结束,蚩尤被黄帝擒杀,其氏族亲属引领残部,远赴三苗。黄帝最终取得胜利,蚩尤部落以及共工部落风伯、雨师,并东方神灵,俱都降服。此战虽以黄炎华夏集团胜利告终,但亦人神皆伤,黎民罹难。黄帝由此进入东夷,汇合鬼神于泰山之上,祈祷上天,请降罪自身,饶恕天下黎民。

黄帝驾象车而驭六蛟龙,毕方并锖。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清角之乐,悲凉激越。

蚩尤被黄帝所杀,天下大旱。黄帝命画蚩尤形象,悬于旌旗,威慑天下。

蚩尤既死,享祭于东夷诸地。如今山东聊城阳谷县境内遗有蚩尤墓,东平县和巨野县,亦有蚩尤冢及其肩髀冢。南方大荒宋山之中有香枫树,其枫叶之上遍布血痕,是蚩尤被杀时刑具所化。今山西解县盐水皆作红色,民间称为蚩尤血。

涿鹿之战后,东夷之民良善者迁于邹屠之地,凶恶者驱逐有北之乡,后称东胡。又有部分南迁江淮,掌握育苗、提苗、壮苗技术,故此自称“三苗”之民,是为苗族祖先。

黄帝趁势收复中原,进一步征服其它部落,使黎族、夷族等与华夏族结为同盟。方圆数千里慑于黄帝威严,各宗族安分守己,中原及其四方趋于安定。各宗族活动地域相对固定,氏族成员由游猎逐步转向稼穑;炎黄部族吸收东夷部落冶炼技术,始将生产重心转向农业。少昊东夷部族投诚,由此天下初安,炎黄部族天下共主地位更加牢固。

光阴荏苒,炎帝渐渐年老。这一日,忽报部族辖境之内出现旱灾,炎帝命摆銮驾,前往灾区巡视,并赈济灾民。炎帝之妻乃是赤水氏部族首领之女,名为听訞。因闻夫君出巡,于是依依不舍,率领一子一女,子名炎居,女谓女娃,送出群落营寨之外。

听訞:君王今已年迈,比不得年轻力壮之时。似此赈灾小事,应派炎居前往。

炎帝:黎民生计,绝非小事。待此番赈灾事了,我便将族内事务付予炎居,夫人毋忧。

炎居:父亲此番出巡,一路小心在意,早早回来,免我母亲挂念。

炎帝:为父晓得。

女娃:父亲为部民操劳一生,今至安享晚年之际,还要远行,儿实不舍!

炎帝:我儿放心。为父此去,速则半载,迟则一年,便即回来,与我儿共享天伦。

说话之时,鼓角频催,车驾起程。听訞及炎居望尘而拜,女娃翘足远望,潸然泪下。

转眼之间,春去夏至,荷花满池;继而夏去秋来,落叶缤纷。

在此期间,听訞带领部民妇女养蚕缫丝,忙碌不停;炎居率领部民男丁耕种渔猎,劳作不息。惟有女娃年幼,心中思念父亲久出不归,常登山顶东望,念兹在兹。

这日直到薄暮暝暝,女娃再次失望而归,来至母亲房中。

女娃:母亲,我父临去之时,曾说速则半载,迟则一年必归。今已月满九次,父且不归,孩儿甚是挂念,奈何?

听訞:我儿,如今虽然半年已过,一载未足,且自忍耐等候。

女娃:我等不得了。

听訞:你既等不得,却又能怎样?

女娃:我闻父王临行时曾说,此番将要东巡至海,以赈灾民。儿要前往东海寻父,并赏沿途山川风景。

听訞:我儿此说,无边无际。那东海远在天边,万里迢迢,沿途千山万水,山泽中又多狼虫虎豹,鳄鱼水怪,你一个小小女娃,又不识路径,如何去得?

女娃:女儿自有主意。我不行山路,不涉沼泽,只循大河东去,有何不可?

听訞:那大河乃归河伯水师所管,比陆路愈加凶险。我儿速息此念,不可妄想!

女娃听罢不喜,一个人闷闷不乐,离开族寨,来到河边,望着大河东去,默默出神。

漫天晚霞映照之下,有一些部民正在山坡伐竹,然后捆扎放入河中,顺水飘下。

女娃:你等族人,因何将此竹伐倒?

族人:伐倒作屋,以为人居。

女娃:既是作屋,因何又放入水中,任其漂走?

族人:我等造屋之所,是在数十里外下游。以水载竹而下,不费人力,何乐不为?

女娃:任其漂流,沉入水底奈何?

族人:帝女不知,竹木中空,入水不沉。

女娃:水流恁急,送竹而下,如何得止?

族人:下游有人驾舟持钩拦截,自然能止。

女娃:若是无人拦截,则此竹何往?

族人:一直流入东海,为夷人所得。

女娃:如此,则编竹为筏,送我下河玩耍如何?

族人:帝女所命,有何不可?

次日清晨,雄鸡三唱,东方破晓。女娃见母亲进入蚕房,兄长背弓入山,便一个人偷偷溜出族寨,来到河边。

竹筏早已扎好,藏匿在草丛之中。女娃从树上解开缆藤,跳上竹筏,用竹蒿撑离河岸,顺水东下。林中传出族人呼唤之声,女娃回眸一笑,摇一摇手,转眼间便成一个黑点,继而融入水天一色。于是天空凤凰飞舞,水中鱼虾戏浪,逐筏而行。

女娃顺水而下,将竹蒿竖放在筏上,盘足坐下,托腮观赏两岸风景,怡然自得。

炎帝东巡赈灾,问疾访苦,自东海沿陆路往西而行。至徐州之境,终于积劳成疾,卧于车舆之中。

随侍:帝身不豫,不如就地扎营,待大王康复之后再行。

炎帝:不可。早春临行时我曾许以妻子儿女,一年半载,必要回銮。必要兼程趱路,休使其母子幼女悬望。你等也离家日久,须早日归还,与家人完聚。

随侍:喏!

于是车驾启行,往前趱行。

女娃经行水路,又一路贪玩风景,遂与父亲车驾错过。

于是由黄入淮,再往东行。空中飞鸟低飞卫护,不敢懈怠;沿岸走兽出入林中,两翼傍行,不敢大意;淮水虾兵蟹将见而大惊,惧都傍筏护航。

凤凰率其鸟族:帝女请回,前面危险!

麒麟率其兽族:帝女请回,前方将出我等辖界!

河伯率其水族:帝女请回,前至大海,非我势力范围!

女娃:若非你势力范围,则归谁管辖?

河伯:由河入海,则归水族大神共工所管。

女娃:共工难道不是神农氏部下?

河伯:原来是的。

女娃:既归我父管领,又有何惧?

河伯、麒麟、凤凰:帝女不知,共工乃是叛徒!

女娃:此话怎讲?

河伯:共工大神,原是神农氏分支,统管天下水族,我河伯、雨师,原来皆是其部下。然当炎黄二帝与蚩尤大战之时,共工与夸父二族阵前倒戈,归降九黎。其后九黎兵败,蚩尤被杀,共工率其残部退回大海,虽然名义降服炎黄,但心中怀恨。帝女今在我大河之上游耍,自是无妨;若要离河入海,我恐共工氏挟恨报复,必有不虞之灾。

麒麟、凤凰:正是,正是。海域亦不归我飞禽走兽所管,帝女休去罢!

女娃:共工既降蚩尤,蚩尤又复为我父、叔所杀,东夷诸部皆服炎黄。我今前往东海寻父,共工其敢奈我何?

河伯、麒麟、凤凰:共工其性顽劣,帝女休去!

女娃:不听,不听!就去,就去!

前面将近大河入海口,河伯、麒麟、凤凰止步,齐向女娃告辞。

河伯:帝女,前面已非我所辖地界,万不得已,只能送到此处了。

女娃:你自回去,不要管我。

麒麟、凤凰:帝女,我母颁有严令,兽族与禽族不得入海,我们也不能再往前送了。

女娃:你们也回去,代我向老天爷问候。

河伯摇头,就此止步。麒麟与凤凰面面相觑,也只得回头;麒麟率其族群隐入山林,凤凰领其族类腾空而起,向西飞去。

女娃兴致勃勃,呼唤风婆,催动竹筏,向东海驶去。海中鱼鳖虾蟹好奇不已,围着竹筏翻腾跳跃;海鸥、海燕惊奇不止,也都绕着竹筏低回飞翔。

正在这时,东方渐明,彩霞满天,将海面映照得一片通红,溢光流彩。

远处浪花翻涌,东瀛仙岛从海面上显现出来。

扶桑树轮廓渐渐在晨光映射下清晰起来,随风轻轻摇动。其树占地千亩,浓荫匝地,东皇太一十个儿子(太阳)在此栖息,一个睡在树梢,九个睡在树下。睡在树梢上的太阳醒来,揉揉眼睛,伸伸懒腰,跳上空中。顿时一轮红日升出海面,照亮环宇。

海底水晶宫内,共工正在御榻上睡觉,听到钟鼓六点,继而宫外霞光万道,翻身坐起。

众水族见水神醒来,齐动惊动,急忙上前伺候更衣、盥洗。

共工:什么时分了?

水族:报大王,更鼓六点,卯正时分。

共工:水面上万道光华,一片通亮,却是何故?

水族:大王忘了?今日立夏,东皇太一之子应于卯正时分出海上天,巡行值日。

共工:讨厌。太阳干嘛要起这么早?也不让人睡个懒觉。

水族:天帝之命,职责所在,这十个小子,岂敢违拗?

共工:天帝?哼哼!若非天帝袒护,前番神农前来,我便让他有来无回。

水族:大王因何痛恨神农?

共工:你等不知。五百年前,我等本来是神农氏族一支,掌管天下水域。只因炎黄联手,又请应龙、风后、女魃相助,我主蚩尤大神战败,被其擒杀。本王无可奈何,这才退入海底,过此暗无天日生活。若不杀神农、轩辕,与蚩尤报仇,实是此恨难消!

正在此时,巡海夜叉跑入宫内。

共工:奔跑什么?毫无规矩!

夜叉:报大王,有一件事,甚为奇异。

共工:何事?

夜叉:有一个女孩,乘驾竹筏自河口入海,不用舵、不用桨,正在海上翻波戏浪。

共工:是谁家娃儿,敢在我家门口如此顽皮?

夜叉:小的闻听河伯与那女孩儿对话,称其为帝女。

共工:帝女?我知道了,此处是淮河入海之处,此必是炎帝神农氏之女。

夜叉:原来是大王仇人之女。要不要小的上去,将她赶走?

共工:赶走?送到家门口的猎物,岂可容她逃走?风婆、水伯何在!

风婆、水伯:臣在,听候大王吩咐。

共工:你二人上去,施展神通,务必将竹筏打翻,把那女娃儿沉入海底,使其永世不得上岸,再与其父相见。

风婆、水伯:喏!

海面之上,霞光万道,波光粼粼,海燕飞翔。

女娃还看到海上日出,兴奋不已,在竹筏上欢呼雀跃,向天呼喊。

女娃:父王,父王,你在哪里?

海燕:我知,我知。你父王不在这里,神农帝已经西去。

女娃:既然如此,风伯推筏,助我回去。

风伯闻命,上前张嘴,就要吹动竹筏向西。正在此时,海面上浪花翻涌,水伯推浪而出,风婆足踏浪尖,腾身跳上空中,当面拦住风伯。

风婆:老汉,你要做甚?

风伯:送帝女入河,西还见父。

风婆:老不死,远近不分!我东方之帝乃是蚩尤,执政大王乃是共工,谁是帝女?

风伯:老婆子此言谬也。今天下一统,炎黄为帝,黄工为臣,岂可上下颠倒?

风婆:老不死,你不听我言,那就送你离去,让你发昏!

风伯:什么离……婚?我不懂你在说些什么!

风婆半嗔半怒,上前一步,与风伯对面而立,张开大口,就将满腹之气喷出。风伯毫无防备,被吹得翻出几个筋斗,向西飞去。风伯不服,在云端里立定脚跟,又要回来与风婆争兑,相助女娃。风婆回头呼唤侍女罗刹。

风婆:罗刹女何在?

罗刹:婢子在。

风婆:用芭蕉扇扇他!

罗刹:家主婆,两口儿吵架,没必要恁较真吧?

风婆:你不听我话么?

罗刹:不敢。但这芭蕉扇一挥,便将人扇出十万八千里,家主婆休生后悔。

风婆:大胆罗刹,只管在这里婆婆妈妈、喋喋不休。快扇快扇,休要啰嗦!

罗刹女无奈,只得从口中吐出一小片蕉叶,落在掌心,迎风一晃,就如桌面大小。

风伯正往东行,看到罗刹女手中扇子,不由大惊,立即按住云头。

风伯:罗刹,你敢用此扇来对付家主?

罗刹:家主见谅。我若不扇你,主母定要怀疑婢子与家主有甚暧昧。家主闭目,就当往西昆仑瑶池一游吧!

风伯扎手舞掌,还要再说什么,罗刹女不待其开口,早将手中芭蕉扇挥出,奋力扇下。只见天地一片昏暗,海上突然刮起狂风。风伯立脚不住,身体就像纺车一般向后翻滚,滚滚向西。风伯大呼小叫,瞬间便成一个黑点,继而消失在天外。

水伯见此,连声冷笑,掐指念诀。顷刻之间,海上兴起滔天巨浪,将竹筏送上半空。

女娃:水伯,你竟敢对我无礼?

水伯:我只听水神共工之命。便是帝女,又能奈我何?

哈哈大笑声中,竹筏复又跌入浪谷。水伯发出连环巨浪,竹筏便似狂风中的落叶,起伏跌宕良久,终于绳索断折,竹筏零散。女娃落入水中,向着西方高喊。

女娃:父王,你在哪里?快来救我!

水伯:任你叫破喉咙,也没用了。

女娃:水神共工!你若伤我,我来世也要誓报此仇,填平你东海。

共工:小小女娃,好大口气!那就待至来世再说吧。

女娃沉入海中,临终前叫声不息,随风在空中飘荡。

风伯自西方赶来,途中听到女娃叫声,知道帝女已经遇难,不由难过,流下泪来。

风伯伸手将女娃叫声抓住,捧在手心,游目四顾,见炎帝神农氏正扎营河边,遂将女娃声音送至炎帝耳边。

炎帝正在半梦半醒之中,忽闻女儿叫声。

女娃:父王,你在哪里?快来救我!

炎帝:女儿休怕,为父前来救你!

炎帝梦中惊呼而醒,坐起身来,额头上都是冷汗。

随从急忙进帐,将炎帝从榻上扶起。

随从:陛下因何在梦中大叫?

炎帝:你等可曾听到女娃呼救之声?

随从:未曾。

炎帝:我适才在梦中,听到女娃呼我救命,此是何兆?

随从:梦是心头想。此必是陛下与帝女相互思念,心灵感应,故有此梦。

炎帝:我觉此梦,大为不祥!

随从:陛下未曾听说,梦与事反?

炎帝:虽有此说,不可大意。传令部众,拔营起寨,速还淮都。

随从:喏!

女娃入海,风平浪息。

海面之上,一大群海燕聚集盘旋,啾啾而鸣。

女娃尸体浮上海面,随波逐流。海燕组成方阵,将女娃护送至东瀛仙岛。又有大批海豚前来,与海燕齐心协力,把女娃抬上沙滩,运送到扶桑树下。

海燕飞上树去,往返衔枝,覆盖在女娃身上。

树枝化作珊瑚,成为一座珊瑚陵墓,以供女娃长眠。

一缕青烟自珊瑚缝隙中钻出,扶摇而上,在空中渐聚成形,化为一只小鸟。

小鸟发出凄美叫声,盘绕扶桑树飞舞。

小鸟:精卫,精卫。

海燕皆都聚集在小鸟身周伴舞,口中鸣叫。

海燕:叽叽啾啾,精卫精卫。

九个太阳聚在扶桑树下,向空中探头探脑,议论纷纷。

八个太阳:你看你看,那是什么?

大太阳:那是一只小鸟。

八个太阳:它在叫什么?

大太阳:你们没有听到吗?它在叫“精卫、精卫”。

八个太阳:它叫什么名字?

大太阳:这是炎帝之女灵魂所化。她在活着的时候,叫作女娃。

八个太阳:女娃是人的名字。现在她化作了鸟儿,就不能再叫女娃了。

大太阳:那我们就给她起个名字,就叫精卫好了。

八个太阳:好名字!精卫,精卫!精卫,精卫!

精卫就此与海燕一起,栖息在东瀛岛上。为向大海复仇,壮大族群力量,精卫就和海燕结成配偶,繁衍后代。精卫与海燕所生后代,雌者便为精卫,雄者乃是海燕。

来年春天,女娃所化精卫率其诸子离开东瀛仙岛,往西而飞。

诸子:妈妈,妈妈,我们这是要往哪里?

精卫:飞去淮都,拜见你等外祖,我的父王神农炎帝。

诸子:我们如今已非人类,拜见外祖何为?

精卫:告诉外祖是水神共工害我,让他老人家为我报仇。

诸子:可外祖是人间首领,管不了海里的事啊?

精卫:你们说的对。自己的仇自己报,从今天起,我们运石填海。

诸子:运石填海,生生不息!

精卫于是沿河西去,飞至太行之西,发鸠之山。因见山上多生柘木,于是止栖于此。此后就率族群后代,衔西山木石,终日往返,填塞东海。

精卫填海之事,惊动天神应龙。应龙心生悲悯,命河伯将黄土高原泥沙搬运入河,复又冲进大海,以助精卫填海。如此成年累月,泰山以东海域渐被黄土淤积,就此叫做黄海。千万年来,泥沙不断形成海涂;东海夷人将其匡围起来,逐步改造成为良田。由是海边之人,无不教育子孙,世代都要爱护海鸟,并助精卫填海。(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