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九集 班超征西

华夏真相集 第五十九集 班超征西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4 19:01:32 来源:笔趣阁

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西征四路大军初战匈奴告捷,凯旋班师回京。

明帝迎师回城,细阅各路军马战报,极为欣赏班超才兼文武,着实难得。于是不久便又下诏,命班超与从事郭恂出使西域,安抚丝绸之路沿途诸国。

班超奉旨,带领使团出京西行,间关万里,欲效博望侯张骞立功异域。说不得使团一路千辛万苦,先至鄯善国。鄯善王数十年不见汉家衣冠,此时闻说汉使来至,礼敬甚备,连日盛宴相待,宾主交谈甚欢。

数日后,班超欲请结盟,投书上殿。却见鄯善王颜色更变,不似往日热情备至。

班超以为其国内有事,或国王连日宴饮体乏,于是告辞而出;其后连日求见,发现国王不但接待疏懈,大异初见之时,而且目光游疑不定。

班超试图建议两国就此缔结盟约,鄯善王只顾左右而言他,不肯接口。班超无奈,只得退回馆舍,与副使郭恂分析其因,均不得要领。

便在此时,忽门口人影一闪,见一老者昂然而入,直向榻上居中高坐,嘿嘿哂笑。

班超问道:长者何来,因何只顾哂笑?

老者不答,反而问道:尔等用手摸之,项上之首尚在否?

班超大惊,暗道:我馆舍周围有百余人马看守,此人是如何进来,竟无人传报?

抬头仔细看时,见来者葛衣布袍,须眉皆白,面容却灿若晚霞,犹如婴儿,也看不出到底多大年纪。便知来者不同凡俗,急离座施礼。

班超:老者究竟何来,因何发此惊人之语?

老者:你休问我来历,只将酒肉献上。贫道自蜀中而来,夜行八百余里,无食不言。

班超急命从人:吩咐厨下,只将牛酒献上,越多越好。

从人应诺,出去安置。未待片刻,案上杯盘罗列,备满佳肴。

那老者也不客气,并不用箸筷,右手执壶,左手扯牛肉而食。顷刻之间,连食十余斤熟牛肉,饮酒六七壶,面不改色,只肚腹悄然隆起而已。

班超见老者食罢,又问:不知长者夜行八百余里至此,果有何见教?

老者扯过坐褥擦拭双手,并揩嘴角已毕,这才笑道:半年未曾进食,今日方得半饱。将军若问贫道来历,我乃会稽余姚庄子陵,你可知否?

班超听罢,吃惊更甚,举手止道:老者休言,待晚生试猜之。我光武世祖皇帝在长安游学之时,有一至交庄光,又名遵,字子陵。世祖建立东汉之后,此翁不肯出仕,隐居桐庐富春江畔垂钓,效那姜太公之行。又至齐郡泽中垂钓,被世祖请到京都洛阳相见。这位庄子陵老先生既与道长本乡,可有甚渊源不成?

那老者听罢,哈哈大笑,将拇指往上一挑,赞道:了不起,不愧是班彪之子,果然家学渊源,博古通今。小老儿便是你所说庄光,因避今上明帝之讳,改称严子陵者也。

班超听罢不由骇然,与副使郭恂对视一眼,半晌无言。

郭恂失口叫道:怎么可能?那庄子陵生于前汉元帝永光五年,逝于建武十七年,终岁八十。若以年岁算之,今当一百一十五岁矣!当世之人,焉有如此长寿者?

严子陵闻此,只笑不答。

班超忽然开窍,大为惊喜道:不然。我闻道家习辟谷之术,常能寿至百岁以上,未为奇也。且当年老先生只求隐居,不欲为俗世所扰,故而诈死,也未可知。

严子陵笑道:福至心灵,孺子可教。你等不知,当年世祖光武帝闻说齐郡有垂钓老叟,怀疑是我,就命司徒侯霸,本与贫道乃是故交,前来查我形迹。某便自赴京城,居于馆舍,致书侯霸:“君房先生今得位至三公,很好。但怀仁心以辅圣主,天下悦之;奉承上意办事,小心我飞剑取你人头,身首异处!”侯霸见信大惊,封好上奏天子。

郭恂追问:天子怎说?

严子陵答:刘秀笑云“此狂叟也,还是老样子”。当天就亲来馆舍寻我也。

班超笑道:是极,是极!晚生曾在家兄书房见到这段公案。其书中所记,老先生当时虽知天子亲至,但故意高卧不起。世祖直入先生卧室,以手摸先生之腹,软语求道:“噫!子陵高才,岂不能帮我理政分忧乎?”先生装睡不答。因见世祖立候不走,这才睁眼,盯视世祖道:“昔以唐尧显德,尚有巢父、许由之辈闻授官职洗耳。读书人本各有志,何强迫人做官哉?”世祖叹道:“子陵,我竟不能使你稍让步耶?”于是出门叹息,登车而去。请问先生,此事可曾有诸?

郭恂直听得张口结舌,暗道:如此欺君,也不怕杀头?

严子陵答:腐儒信笔杜撰,岂能信之。天子威严,是我当日不能与其同车入宫而已。次日刘秀又派侯霸来请,我便入宫,谈说过去交往旧事,一起相处许多日来。

镜头闪回,光武帝时,深宫大内。

光武帝与故友严子陵相会宫中,因多年不见,相交甚欢,逐日畅饮。

有一日,两人皆醉。刘秀随意问道:老兄,你看我比昔日如何?

严子陵将其相了一相,含糊作答:陛下无甚大变,只比过去稍肥而已。

皇帝见其言不由衷,便不再问,于是罢宴,与严子陵当夜同榻而眠。严子陵因酒酣睡熟,将右足压在刘秀肚腹之上;刘秀因为酒醉,也是一夜不觉。

次日晨起,刘秀任由严子陵在自己龙床酣睡,自己去上早朝。

众臣见驾已毕,光武帝尚未开口宣布议政,早有太史出班奏告:臣夜观天象,见有客星冲犯帝座,逼迫极甚。请于京城之中严防缉拿刺客,以防不虞。

刘秀大吃一惊,问道:可知这刺客藏于何处?

太史:已于数日前混入王城,甚至便在禁宫之中,非同小可。

刘秀脸上变色,继而大悟,笑对众臣道:并无刺客,是我老友庄子陵与朕同睡一榻,昨夜酒醉失态,以其仙足压我龙腹而已。

众臣闻罢,各自失惊。御史出班上奏:陛下万乘之尊,岂可与庶民同榻而眠。那庄子陵既是贤士,又是陛下故交,臣请可授以谏议大夫之职,以体现陛下不忘旧情也。

刘秀:说得倒是,准卿所奏。

当日散朝,光武帝回到内宫,却见床榻已空,遍寻不见庄子陵身影。于是便问内侍:子陵先生哪里去了?

内侍:臣启陛下,子陵先生今日早起,忽说头疼难忍,在这京城中再也住不得,随即出山离宫门,不知何处去了。

刘秀:这个老儿,倒也溜撒,跑得恁快。此必是不欲为朝廷俗务所缠,逃出洛阳,又归隐富春山耕读垂钓去也。也罢,人各有志,由他去罢。

闪回结束,鄯善国馆驿。

郭恂忽道:据在下祖父当年说道,庄子陵离开京城之后,在会稽郡一带游历。因见富春江、兰江及新安江三江交汇之地,有东西两湖,谓是风水宝地,开始修建围城。因其外形是为梅花之状,故当地乡民称为梅花城。郡守见之,于是具疏弹劾,说庄子陵在乌龙山造城,城内两湖便是龙目。若其城造就,乌龙必活,则必天下大乱。世祖皇帝闻奏大惊,立刻旨令郡守缩小建城规划,拆改城墙,将乌龙山西边平湖圈到城外。因为面积缩小,故此梅城又被称为半朵梅花。请问仙长,晚辈祖父所述,可是实情否?

庄子陵笑道:哈哈,有趣,有趣。所谓真作假时真亦假,假作真时假还真,未料世间尚有这许多传说轶闻。此休得闲话,某今此来,是为你等项上人头,此为大事,不可儿戏。

班超:先生此来,与我二人项上人头,有何妨碍?

庄子陵:班仲升!贫道与你祖父广平相班稚有旧,今日又吃了你的酒肉,则必须救你性命。我来问你,这鄯善国王,是否对你等汉朝使团前恭而后倨?

班超惊道:老先生如何知道?我等正为此事百思不得其解。

庄子陵道:你等不知,我却知道。此无他故,是因北匈奴使团来至,欲强迫鄯善王对汉朝绝盟杀使,归附其匈奴也。

班超本已估计必有重大变故,但未知是匈奴使团前来,此时终于得到证实。乃与郭恂互视一眼,倒地再拜:此地离京都间关万里,我等身处绝境,尚请指点活命之途。

庄子陵呵呵而笑:你随我来,便告诉你活命之法。

说罢扭身便走,更不稍停。

班超急忙起身,对郭恂等众人道:你等不可出门,各备刀杖伺候,待我回来。

于是舍了众人,急追出门。遥见庄子陵在前徐步而行,自己足下发力,却追之不及。直到城外旷野,庄子陵方才止步,由怀中掏出一个锦匣来,递予班超。

庄子陵:今日之事易为,匈奴使者数十人,汉使百余人,生死只在一瞬之间,不必我教之。惟汉族千年大计,原授予我徒邓禹,今赐于子,当善自为之。

班超伸手接过,打开锦匣,见内有三卷古册,一枚令牌,一副卷轴。详视之,古册是为《鬼谷子秘籍》,令牌为伏龙令,卷轴是为鬼谷子历代掌门谱系图表。

班超拜倒在地,说道:其中玄机,尚请先生教之。

庄子陵:天道幽微,不可言传。你当为鬼谷门第十三代祖师掌门,承复兴汉室之责。匈奴使者今居金亭馆驿,以子谋略必能应付,至若此后西域安定,皆在此举,子当善为。

言罢转身,扬长而去,瞬息不见。

班超略翻鬼谷子秘籍,便明其要,遂即回城,至馆舍聚使团部众,昂然说道:鄯善王若与匈奴结盟,则必杀我等。则我等当奈其何?

众人:愿闻将军指令。

班超: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镜头转换,鄯善国金亭馆舍。

班超率领精选勇士三十六人,乘夜掩至匈奴使者所居金亭馆舍之外。然后吩咐郭恂:我自带六人,往其房后放火并且呐喊;公可引三十人于前门张弓以待,凡出门者杀之。

郭恂:将军放心,必不使其逃走一个!

当夜月黑风高,班超引六名壮士负薪而进,点着火把,引燃窗纸。不一时火起,刮刮杂杂,如同火鸦乱飞。

匈奴使节在室内睡梦正酣,忽被浓烟呛醒,乱作一团。起身看时,只见窗外大火涨天,亮如白昼;又闻馆舍四围喊杀声一片,于是惊惧异常,只得赤身出房,先逃离火厄。

未料虽脱火灾,难避箭矢。郭恂早引三十名神射手伏在墙上,张弓搭矢以待。由是对准门口,见一个射一个,箭无虚发。

可叹百十个匈奴勇士,不一时全部被射杀于院中;有十数个怕被射死,未敢出院者,亦皆葬身火海,并无一个幸免。

班超见再无人自室中出来,便引三十六名部下入院,扑灭余火,将匈奴使者首级全部割下,回归馆舍。检点部属,见竟无一个折损,就连受轻伤者也无。

郭恂赞叹道:班将军此计妙绝,当真有神鬼莫测之机。

班超笑道:事到如今,则不由鄯善国不归附我大汉也。

次日早晨,鄯善王升朝坐殿,巡城使入报:金亭馆舍昨夜失火,被烧成白地。

鄯善王惊问:则馆舍中匈奴使者,可曾逃出。

巡城使:谈何逃出,皆都变成无头之鬼也。

鄯善王:可煞作怪!既是被火烧死,又怎会没了头?若是被人割了头去,又何必放火?

巡城使:为臣不知,许是鬼神作怪。

鄯善王:焉有此事!便是鬼神杀人,也不必割了头去。着你速速去查!

巡城使应诺,正要下殿,忽听殿口一人叫道:不必查了。匈奴使者皆是本将军所杀!

此言一出,鄯善国满朝文武皆都大惊。循声看时,见班超已经走上殿来,背后跟随两名壮士,手中各提一只口袋,已被染成红色,尚有鲜血不断渗出。

鄯善王离座而起,颤声问道:贵使此言,却是何意?

班超不答,将手一挥。两名壮士各将手中布袋扯开,往殿中一倾,只见数十个人头自袋中跌出,滚落一地,满殿血腥。

鄯善王及文武众臣低头细观,见那些人头俱都呲牙咧嘴,面目狰狞,无法辨认;但观其发型头饰,随即认出,不是匈奴使者,又是何人?

班超不待鄯善王发问,施礼说道:本使奉汉天子之命,来与大王结盟和好;大王前恭而后倨,犹豫不定,皆因匈奴使节到达鄯善故也。今某将匈使杀死,以决大王之疑如何?

鄯善王不知如何是好,悄问身侧国相:公以为如何?

国相:若依臣愚计,既然班超等人如此明火执仗,耀武扬威于异域外国,则必有大军在后,因而有恃无恐也。倘问其擅杀之罪,则必引致汉军来伐。

鄯善王:则匈奴使者毙命于我国,当如何向其单于解释?

国相:匈奴使节死于我国,则深仇已结,不可解矣。如杀汉使以偿,则非但不能与匈奴释怨,反又树敌于汉。依臣愚见,不若附汉,以拒匈奴。

鄯善王闻此,思量半晌,遂转怒为喜,亲下台阶,延请班超上坐,说道:上使休怪,某前恭而后倨,也是为匈奴强横,不得不然。本王知错矣,诚请纳子为质,归附汉朝。

班超喜道:大王深明大义,乃我两国之福也。

于是深加抚慰,并且宣扬大汉天子威德。

鄯善王点头称是,当场表示:此后我国诚心向汉,再不敢与匈奴结交。

班超与郭恂等于是便与鄯善国结盟缔约,纳质还朝。

班超率团回到敦煌,向兄长窦固详说此行经过,并自请擅杀匈奴使团之罪。

窦固大喜,上表皇帝,奏明班超出使经过,并请朝廷再选派使者,出使西域别国。

汉明帝览表大慰,经与朝臣商议,复诏窦固:似班超能臣,以其为使最佳,何必另选别人哉?可拔班超为军司马,命继续完成出使西域任务可也。

窦固领旨,便唤来班超、郭恂,对其二人道:鄯善虽附大汉,西域尚有多国未服。我因你二人前番经历腥风血雨,立下大功,欲请朝廷别选使臣。奈天子甚重二公,复命为使。我观公等部从太少,欲再拨三百人马予之,可乎?

郭恂想起在鄯善国中所遭惊险,欲待从之,班超却道:只要带领原来随从壮士三十余人足矣。若于异国他乡发生意外,人多何用?徒增累赘而已。

窦固听他如此说法,于是从之。班超等人乃整顿行装,复向西域进发,先到于阗国。

当时于阗王广德刚攻破莎车国,称雄于天山南道;北匈奴却派使者驻在于阗,声称监护盟国,实际掌握于阗大权,广德敢怒而不敢言。因见汉使到来,不敢十分殷勤接待。

班超率领使团到达于阗,发现广德不甚礼貌,态度颇为冷淡,便知其由;遂对副使郭恂说道:公见于阗王之态度否?此必是忌惮匈奴监国使者,恐触犯其怒也。

郭恂:又是一个鄯善国矣。

班超:公其勿忧,只静观其变可也。

汉朝使团到来信息,很快传到匈奴使官耳中。匈奴使官因知于阗国内巫风兴盛,便通过巫师,佯作天神口气对于阗王说道:你等何必非欲归顺汉朝?致触我怒。今汉使团中有马,金毛黑唇,是我坐骑;尔等速速索而杀之,祭祀神座!

于阗王闻言大恐,遂派宰相私来比到汉使馆舍,向班超讨要黄马。

班超知其原委,痛快答应,并道:既是天神座骑,则要巫师自己到馆舍来牵。

私来比无由可驳,于是急命从人回宫,告知国王。广德不疑,果派巫师到馆舍牵马。

巫师气势昂昂,刚刚登堂入室,班超不由分说,拔剑上前,将其杀死。又喝令部从:拿下宰相私来比,痛打二百皮鞭;使其赍持巫师首级,送还于阗王。

私来比被打,痛得呲牙咧嘴,谢过不杀之恩,便要告辞回宫。

班超叫住,当场亲写书信一封,递与私来比道:你持此书还报国王,请其慎择向背。

私来比应诺,接过书信,忍痛上车回宫,呈报国王。于阗王详观其书,见班超在书中详论两国利害关系,并以道义责备,言辞犀利,恩威并施。

于阗王:本王早就耳闻,班超在鄯善国诛杀匈奴使者作为,尚不甚信;今见其斩我巫师首级,又重责我国相,方才信以为实也。国相,汉与匈奴,我谁与归?

私来比:以臣之见,大汉实不可背,理应弃匈从汉。

于阗王深以为然,于是当即下令,杀死北匈奴使者;然后亲到馆舍,迎请汉使入宫,设国宴以待;并修国书,遣子入质,表示重新归附汉朝。

班超重赏于阗国王及其臣子,镇抚于阗而归。

画外音:西域天山南道各国闻知此事,皆都派出王子东入洛阳为质,请求附汉。西域与汉朝中断来往交通六十五年,至此才又逐渐恢复。

永平十六年秋,西域都护飞奏入京:龟兹国王倚仗匈奴势力,派兵攻破疏勒国,杀死国王,另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叛我大汉。是否发兵平之,请旨定夺。

汉明帝复诏:即命班超为使,前往疏勒招降。若不从命,再发大军征伐。

永平十七年春,班超奉旨,再带使团西征,兼道向疏勒国进发。

哨马来报:前面距疏勒王兜题所居架橐城,还有九十里。

班超:传令众军,就地屯扎。田虑何在?

田虑:末将在。

班超:命你持我节符,前去招降兜题。

田虑:诺,小将遵命。

班超:你听我说,那兜题乃是龟兹人,疏勒国民定不为其尽忠效命。将军此去可见机行事,其若不肯投降,就将其扣押可也。

田虑领命,只身独骑前往架橐城,持汉节到城下叫门,自称汉使,求见国王兜题。

兜题闻说田虑单骑前来,势单力孤,因此不以为意,便命放其入城,在王城赐见。

田虑入见,施礼已毕,略作寒暄,无非外交辞令。因见兜题说话皮里阳秋,完全不将自己以大汉天使相待,就知其根本没有投降之意。

于是想起班超行前所嘱,已经打定主意。依其公事,宣读汉天子诏书已毕,田虑忽然拔出腰间佩剑,乘兜题不备,抢上前去,将剑刃横担其颈。

因事发突然,兜题手下卫士俱都愕然,竟抛下国王不顾,皆惊惧奔走。

田虑遂挟持兜题下殿,出宫上马,出城疾驰,到汉使营寨复命。

班超对田虑大加夸赞,当即率众来到架橐城,集中疏勒文武官员,向其陈说龟兹种种恶行,宣布另立原疏勒国君之侄忠为王。

疏勒人大喜,心悦诚服,群臣拥立新王即位,情愿归附大汉天子。

疏勒王忠及一班官员要求杀死兜题,班超劝道:兜题乃是龟兹王傀儡,杀其无益于事。应放归国,使龟兹知道大汉天子恩威。

于是释放兜题,疏勒即告平定。

至此,班超两次出使西域,凭借智勇,先后使鄯善、于阗、疏勒三国臣服,再次成为汉朝藩属。西域诸国闻之,皆遣子入侍,与汉朝断绝六十五载,至此又复沟通。

镜头转换,北匈奴汗廷。

北匈奴单于闻说天山南北两道诸国皆都归附汉朝,由此大怒,乃重整旗鼓,复大举入侵云中郡。汉朝细作侦知匈奴大军出动,急飞报入云中郡帅府,告知太守廉范。

字幕:云中太守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氏,赵国名将廉颇后裔。曾祖廉褒曾任西汉朝右将军,祖父乃是莽朝大司马、益州刺史廉丹。

镜头闪回,叙述廉范生平。

廉范出身名将之家,继承父祖之风,武艺卓绝,深谙兵法,为人仗义豪侠,知恩必报。

廉范父亲未曾出仕,因此史册未载其名。因遭公孙述及延岑战乱死在蜀汉,尸骸不能归葬故里。廉范当时年幼,于是流离借居西州,后来辗转返归故乡。

年十五岁时,与家仆到西州接回父亲灵柩,收拾骨殖以归。

蜀郡太守张穆原是廉丹旧部,闻讯大为感动,送给财物以及车辆,助廉范移葬父骨。廉范不肯接受,与门客徒步而行,轮流肩背亡父灵柩,自成都返回葭萌关。

蜀郡中人闻说廉范孝行,皆都交口称赞。有船家张叟,不忍他主仆千里步行,坚执请入舟中,一路相送北上。未料船行中途触礁沉没,船上众人皆都赴水上岸。

惟有廉范怀抱父亲灵柩入水,至死不肯撒手。张叟及船工众人以长杆将廉范钩出,幸免于死,父柩亦未曾失落,旁观众人无不惊叹讶异。

廉范千里步行背负父骨归葬故里,后人皆谓其为孝子典范,并撰诗赞曰:亲丧徒步负,万里历岷峨。何事今人说,惟知襦袴歌。

廉范安葬父亲,守孝完毕,到京城洛阳学习,奉博士薛汉为师。

京兆、陇西二郡闻其孝行,争相聘请为官,廉范以学业未就不肯接受。求学期间,与洛阳人庆鸿结识,遂为刎颈之交。时人赞道:昔有管鲍,今有庆廉。

廉范学业有成,被陇西太守邓融聘为功曹,相待甚厚。后逢邓融获罪,被朝廷审查,因朝中无人,无力辩冤。廉范却在此时托病请辞,扬长而去。

邓融由此深为怨恨,对家人叹道:廉叔度空有贤名,未料竟是如此凉薄之辈也。

廉范离开陇西,东至洛阳,更名为范承,自请担任廷尉狱卒。

廷尉府吏见其熟悉法律典章,由是应允其请。其后不久,邓融被押解洛阳入狱,正归廉范管理。廉范尽心侍奉,非常勤劳,如对父母。

邓融观其面容,不由奇道:世间竟有面貌如此相同者耶?某观你酷似我旧部廉某。

廉范斥道:公因困窘,看花眼矣。

此后不再与之交谈,却于暗中上下打点,使邓融告病,申请出监就医,廷尉终于许可。廉范又为其租房赡养,每日探视照顾,直到邓融病死,都不说明自己身份。

邓融死后,廉范又亲自赶车,送邓融灵柩回到原籍南阳,安葬完毕离开。

廉范回到洛阳,忽闻恩师博士薛汉因受诏校定图谶,不幸牵入楚王刘英谋逆一案,以至下狱而死。故人门生都不敢前往探视,只有廉范替恩师收殓安葬。

有司官吏将此事报于天子,明帝大怒,召廉范入宫责道:薛汉与楚王同谋,惑乱天下,卿何敢替其收殓下葬?

廉范叩头奏道:臣谓薛汉认罪伏诛,已偿其过。臣不忍师生情谊殓之,罪该万死。

皇帝息怒问道:卿是廉颇之后乎?与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何亲?

廉范奏道:廉褒是我曾祖,廉丹乃是祖父。

皇帝说道:将门虎子,难怪卿胆敢如此。

于是非但不怪,并加赏赐。廉范因此出名,被推荐为秀才,数月之后升任云中太守。

闪回结束,云中府衙。

门将来报太守廉范:匈奴大举进兵入关,烽火连天,势不可当,请令定夺。

廉范闻报,遂命擂鼓聚将,与群僚计议应敌之策。

属吏建议:依照汉朝旧例,各边镇若遇来犯之敌,且人数超过五千,各镇就应发书向邻郡求救。今匈奴来势凶猛,势不能敌,请发救书于邻郡,是为上策。

廉范:诸公此非善计。既是敌势迅猛,若见我请求别郡之兵来援,必知城中兵寡势弱,反并力攻打,救兵何及?公等勿忧,且看某以计退之。

遂布置四门守卫,亲率士卒上城御敌。

不一时探马来报:敌骑至矣,距城只有二十余里。

廉范抬头看天,见夕阳已落,晚霞渐隐,正是傍晚时节。由是传令:命城上所有士兵,各绑两个火把点燃,高举过顶,来回摆动,不得违误。

一声令下,无数火把燃起,遍布四面城墙,宛若游龙,灿如繁星。

天色黑透之时,敌骑大至。远见城上火光甚盛,以为汉兵救援已经到来入城,由是不敢夜间攻城,权且扎下营盘。各部大人相互商量,震惊欲退。

廉范在城头仔细观察,见匈奴兵阵角旗帜移动,知道是要退军。于是尽出库中牛酒,犒劳士兵,并传将令:众军饱餐战饭,然后击鼓鸣角,开城杀出!

时当凌晨,云中城门大开,汉军尽出,声喊如雷,地动山摇,冲向敌阵。

匈奴军正在惶惑迷离之际,不知有多少兵马来袭,遂上马奔走,不成队伍。

汉军奋勇追击,杀敌数百;匈奴自相践踏,倒是死伤逾千,一口气奔逃塞外,帐房辎重等军资尽为汉军所得。

从此匈奴无人不知廉范大名,不敢再轻易侵犯云中。

捷报入京,汉明帝大喜,下诏重赏太守范廉,褒奖云中所有将士,汉军威势大振。其后不久复又下诏,迁升廉范为武威、武都两郡太守,给予双俸待遇。

廉范在任期间,皆随当地风俗,教化训导百姓,政绩卓著,被朝廷称为能臣干将。

云中大捷之后,永平十七年。

汉明帝派遣窦固、耿秉、刘章三将,西出敦煌昆仑要塞,再次经略西域。

耿秉、刘章因知窦固善于用兵,乃自去符节玺印,将兵权交予窦固,任其调度。

由是三将合兵,共计一万四千余骑,数千里奔袭,进攻车师国。

窦固:随军向导,可将车师国地理报我。

向导:车师国分为前后两部,国师前王即后王之子,两处王廷相距五百余里。

窦固:车师后王部路途遥远,山谷险深,士卒苦寒,不如先攻前王部。

耿秉谏道:在下以为不然。我若先攻克后王部,前王部必然自服。若先攻前王部,则后王部必来救援,使我腹背受敌矣。惟将军慎思之。

窦固不答,尚自犹豫未决。

耿秉性暴,见班固不决,遂率本部军径直向北,进入后王部境内。窦固闻报大惊,恐其有失,只得挥令众军同时进讨。结果一战而胜,斩首数千级而还。车师后王安得大惧,乃出城向汉军投降。耿秉领安得谒见窦固,果然前王随之降服,车师国遂告平定。

窦固凯旋回师,具折上奏:车师既平,臣请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及戊巳校尉。请以陈睦为都护;司马耿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巳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

明帝皆都准奏,诏令窦固罢兵回京。

字幕: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

明帝下诏:令天下亡命之徒,除殊死大罪以外,皆可以缣缯赎罪。死罪交缣三十匹,斩右趾至髡钳城蛙舂交缣十匹,完城旦至司寇交缣五匹。吏人犯罪未被发觉,诏书下达之时肯至官府自首者,可免交半数赎缣。

是年春,北匈奴单于派鹿蠡王率三万骑进攻车师。

司马耿恭时为戊校尉,驻屯金蒲城,因派司马率二百人出城求援,被匈奴骑兵围剿,二百人全军覆没,匹马不还。

匈奴军随即攻杀车师后王安得,进而包围金蒲城。

耿恭见再无援兵来至,城中将士皆都惊恐,乃暗令众军皆用毒药涂于箭头,挽弓登城。因见匈奴骑兵大至,前锋已抵护城河边,便令巨嗓军士冲城下以匈奴语高叫。

军士依令叫道:汉家箭神在此,中我神箭者,创口必有奇异!

连呼三遍已毕,耿恭命令发射。匈奴兵应声倒下一片,余者皆退后十里,重新列阵。

未过半日,匈奴军士中箭者伤口皆烂,辗转呼号,痛不可当。

诸部大人想起汉军所说“箭神奇异”之语,不由十分恐惧,疑其必有神助,于是暂且停止攻城,扎下营寨。

当日晚间,忽然暴风雨大作。

耿恭以手加额道:真天助我也,胜过十万大军!

遂令偷开城门,率阖城人马乘风雨而出,攻入匈奴营寨,乱砍乱杀。匈奴大惧,以为汉家兵马既有神箭,又有风雨相助,万不可敌,遂即撤兵。

五月仲夏,耿恭因金蒲城缺水,疏勒城有溪流可以固守,便率军占据该城。

七月,北匈奴再次来攻,兵至疏勒城下。耿恭招募敢死数千人,以为先锋,出城迎面直击,各自奋不顾身。北匈奴骑兵逃散,在城下堵绝溪流,围困疏勒。

城外水源断绝,耿恭便命在城中掘井。然而深挖十五丈余,仍不出水。官兵焦渴困乏,甚至挤榨马粪汁以作饮用。耿恭亲自带领士兵挖井运土,仍不得水。

耿恭仰头叹道:我闻说从前贰师将军李广利拔刀刺山,飞泉从山中喷出。今汉室恩威并行,德被四海,焉能使我走投无路?

于是整理衣服,向井再拜,并替将士祈祷。逾少顷片时,井中忽见水柱喷出。众人见此,齐呼万岁。耿恭便命官兵提水上城,在城墙上泼水嬉戏,给城外匈奴人看。

北匈奴再次以为神明帮助汉军,于是只得领兵撤退。

耿恭手扶垛口,眼望远去征尘,不由手舞足蹈,哈哈大笑。(本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