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赋之群英志 > 第九十二章假意赴京传密信 母女得助险脱身

这时,忽听得门外一声大笑,骆峰扭头一看,只见褚漠寒笑吟吟的走了进来,一面高声道:“骆峰,你还恨俺吗?”

骆峰急忙行礼,道:“大帅言重了,在下报恩尚且不及,又怎会有怨意!”

“他娘的,都怪本帅一时误听谗言,让你蒙冤受屈;俺赔礼了。”褚漠寒说着弯下腰来向他鞠躬。

骆峰赶忙扶住了他,道:“大帅不可。”

严过说,为给骆峰压惊,他已在菊香苑摆好了宴席。

骆峰听了有些受宠若惊,忙道:“在下戴罪之身受此厚待,实在过矣。”

严过笑道:“骆兄远道而归,本应为你接风洗尘,怎能冷落了大帅一番好意!”

褚漠寒拍了拍骆峰的肩膀:“娘的,摆什么嗅架子,俺找你还有事呢。”

“请大帅明示!”骆峰扑通一声跪下了。

“那俺就直说了。”褚漠寒一屁股坐在了床头,“本帅命你进京拜见林相,送密信给他。”

见骆峰不语,严过又补充了一句:“还有,筹办长公子婚庆,也有劳骆兄了。”

“愿为大帅效命。”骆峰说着站起身来,问,“那信呢?”

褚漠寒愣怔了片刻,问严过:“信呢?”

严过哆嗦了下,道:“没有大帅之令,在下未敢动笔。”

“他娘的,你们这些臭文人,一个比一个奸滑。”褚漠寒骂毕,随即下令严过当场便写。

严过听了不敢怠慢,于是差人要来了纸和笔,一边听褚漠寒口述,一边记录。

褚漠寒口述道:“林相阁下:近来安好。本帅欲提拔三百名部下为将军,一千人为中郎将。另急需饷银二百万两,粮草十万石,棉帛三万匹,军械、铠甲各两万套,还望大人不辞劳苦、尽力相助。他日马踏长安平定四海,必当重谢。褚漠寒拜。”

骆峰在一边听了心里暗惊,可是表面上仍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信一写好,褚漠寒命将信交与骆峰。

严过见了忙道:“大帅不可;按以往惯例,交给林相的信需涂抹过白磷,封存于蜡丸之内。”

“娘的,你不说俺还真给忘了。”褚漠寒听了哈哈大笑。随后,他带着骆峰赶到了菊香苑,为其设宴饯行。

饮至半酣,严过疾步进了厅内,将那封写与林弗的蜡丸密信交给了褚漠寒。

褚漠寒将那蜡丸攥在手心摩挲了一阵,对着骆峰语气郑重说,此信关乎三镇数十万将士的命运,人在信在,信失人亡!命他亲手交与林弗,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骆峰道了声诺,欣然领命接过了密信。

接着褚漠寒又叮嘱他,务必筹办好褚庆大婚之事。

“大帅放心,在下定会尽力而为不辱使命。”骆峰慨然应道。

话音刚落,严过对着骆峰轻轻一笑道:“车马已备好,请骆兄上路。”

骆峰犹豫了下,道:“那我的家小呢?”

“你一人前去,何需带什么家小!”褚漠寒瞪了他一眼。

骆峰颇有些难为情,恳求道:“大帅,此行一去千里,难得再与老母相聚,还请大帅恩准,让在下回府跟老母道个别,以尽孝心。”

褚漠寒见他言辞恳切不免些心动,瞥了眼严过。

严过装作不懂,微微颔首道:“骆兄贤孝,令人敬服;只因此次军务太急,就免了吧。”

骆峰泪湿眼眶,复对着褚漠寒道:“老母已是风烛残年,只恐来日无多,在下临行之前无论如何要见她一面。”

“娘的,别啰里啰嗦了。”褚漠寒听了很不耐烦,随即命孙孝哲护送他回家。

到了旧宅,骆峰只身进了院内,仆人阿春悄悄告诉他,家人已被软禁了数日。骆峰听后心头一震,顿有不祥之感。

进了屋子,骆峰凝视着冯氏苍老、慈祥的面容,泪水不禁夺眶而出,道:“娘,孩儿不孝,又要回京了,请您多多保重。”

冯氏道:“孩儿去吧,娘等着你……”

骆峰强忍住内心的悲痛,唉叹道:“此一去路途艰险,也不知何时才能见上您哪……”

冯氏似乎听出了什么,愣怔了片刻,道:“你一个人走……”

“是的。”骆峰轻轻抚摸着冯氏干皱的手,“锦儿和她娘留下来,服侍您……”

“不用管我,带上她娘俩一块儿走吧!”冯氏攥紧了他的手。

“娘,不行,”骆峰看了眼门外,泣道,“因军务紧急,上头只让我一个人去。”

“噢,”骆母似乎听懂了,顿了下,问,“是何公差哪?”

“娘,这——说不得。”

“咳,娘老了,走不动了;”冯氏长长叹息了一声,“只要你们平安,娘就是死了也无怨……”

骆峰听了一把抱住了她,痛哭不止。

刘氏感觉异常,急忙将骆峰拉到了一边,低声道:“出事了?”

“嗯,此去京城,只怕凶多吉少!”

妙锦早就不耐烦了,怒骂道:“那个胡杂,他又想算计你!”

骆峰赶忙劝女儿小声点,一边从身上掏出了那只装有密信的蜡丸,交到了她手里,神色凝重道:“此信关系社稷安危,你务必亲手交与陛下。”

妙锦接过了蜡丸,欲打开看个明白。

“不可。”骆峰赶忙阻止住了,道,“按常例,渔阳与京城往来之密信皆涂有淡磷,信打开后片刻之间便会自燃。唉,万一爹出事了……”

“夫君别乱说,都好端端的……”

妙锦问骆峰,到底是什么信?

“褚贼写给林弗的,是他谋逆的罪证。”骆峰一脸肃然,“我走后,你们要尽快设法逃离。日后我要是还活着,咱们长安见……”

刘氏安慰他别怕,说不会有事的。

“不,褚贼多疑善变,等我办完了这趟差,只恐他又翻脸不认了,到那时你们也跟着遭殃。”

静默了片刻,骆峰忽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妙锦道:“进奏院后那株古槐下藏有密件,写有朝官受贿的清单,万一爹出事了,你去取……”

话音未落,元冲急匆匆进了屋子。原来他一听说骆峰要回长安,于是赶来送别。

骆峰对着元冲拱手行礼,一脸哀愁道:“此一别,只怕再也见不上元弟了。”

元冲听了十分惊愕:“大人何出此言?”

“骆某这头老牛已是年迈力衰,走完了这一遭,就等着主人宰了吃肉呢。”骆峰呆呆地望着元冲,“骆某死不足惜,还望元弟救救她娘儿俩!”

见元冲仍无动于衷,骆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泣道:“可怜可怜她们母女吧……”

元冲扶骆峰起身,说他愿以命相护!

“多谢元弟了。”骆峰凝视了他一会,突然沉下脸,“你那双亲死的可真是冤哪!”

元冲听了一时懵然,道:“父母为突厥人所杀,乃我亲眼所见,不知有何冤情……”

“不,你受骗了。”骆峰唉叹了声,道,“此秘密我一直埋藏了多年,今日就告诉你真相。”

骆峰正待细说时,孙孝哲大步进了屋子,催促他快点动身。

冯氏在一边听到了,忙高喊道:“好孙儿,还不带上你娘送一下。”

妙锦听了当即会意,瞅了眼母亲,复对着冯氏道:“奶奶,孙儿告辞了。”

于是众人向冯氏洒泪而别;冯氏心生悲凉长长叹息道:“都走吧;你们一走我也安心了。”

元冲陪着骆峰及其妻女一同缓步出了大门,只见阿春早已备好了一辆马车,在等着刘氏和妙锦。见母女俩到了,忙招呼二人上车。

孙孝哲见状愣了下,劝她们留下。

刘氏愤懑道:“夫君远行,难道我多送几步也不成?”

“将军,请行个便。”元冲说着向孙孝哲塞了块银锭,“就给元某一个薄面吧。”

趁孙孝哲犹豫间,刘氏和妙锦跳上了车,随即命阿春驾车起行。

孙孝哲和骆峰、元冲等一行人到了南城门,正欲出城而去,忽被正在巡查的褚勖、崔乾佑二人拦住了去路。原来褚勖见其身后有马车相随,遂起了疑心,上前查问。

骆峰说是他的家小,前来送行。

“送行,那就到此吧,”褚勖黑着脸,“父帅有令,她们不得出城!

元冲请求,允许她们再送一程。

褚勖听了一口回绝了,并命崔乾佑将妙锦、刘氏押送回府。

骆峰见状颇为难过,只好与妻女垂泪作别;他望着马车远去的影子,泪水渐渐模糊了视线。

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龙标看到了,他恨恨的跺了下脚。

天色阴暗,又起了大风,渔阳街头雾色弥漫。

阿春驾车一路缓行,元冲骑马陪着;崔乾佑带着四个兵丁紧随其后。

拐过了一处丁字路口,忽见龙标迎上前来,笑着对崔乾佑打了声招呼;说是天冷,欲请他喝酒暖暖身子。

崔乾佑说有公事在身,改天再聚。

元冲看出了龙标的用意,也在一边跟着帮腔。崔乾佑经不住两人好言相劝,于是随龙标进了附近一家酒馆。

趁着元冲陪崔乾佑饮酒之机,龙标又去叫来了随行的士兵,安排他们在外间坐下,吩咐店家给每人上了碗热茶。

阿春在车上坐等了一阵,经冷风一吹连打了几个寒颤。他正思量着,忽然一个身着青衫的老头悄悄走到了马车前,让坐在车上的刘氏下车。

刘氏揭开了窗帘,问他是何人?

那青衫老头说,他叫阿江,是龙标大人派来救她们的。

刘氏听后思忖了片刻,见四下里无人注意,于是向阿春低声交待了几句,便和妙锦偷偷下了车,跟着阿江溜走了。

阿春见两人走远了,于是进了酒馆,说是骆夫人怕久等受了寒冻,急欲回家。

崔乾佑听了很不耐烦,当即吩咐士兵前去护送。

那几个兵丁丢下了茶碗,出了酒馆,见马车已行出了好远,只好跑着跟了上去。

阿春驾车一路疾行,很快就甩开了那几个随行的兵丁。

他驾着空车赶到了进奏院门口,不待守兵查问,径直驶进了院内。

当晚,阿江将刘氏和妙锦偷偷接回了龙标家中。

母女二人在屋子里焦躁不安,等候了约莫半个时辰,龙标回来了,说他已经安排好了出逃之事;随即给了她们出城的腰牌,叫她们明日一早出北城门往西行,进了太行山就安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