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赋之群英志 > 七十七章王诘雪日断孽情 元冲出手助骆峰

次日清晨,霞光微露、冷风习习,从玉华观大院传出一阵阵呼声,原来紫旭真人在教习众弟子演练棍棒功夫。

习武过后,紫旭真人到了殿内,率众人一同诵经。随着观门开启,香客和游人渐渐多了起来。道士们各司其职,接待、值殿、以及负责膳食安排、帐房、斋醮法事等,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忙碌工作。

紫旭真人在观内各处巡视了一番,尔后回到了密室,独自打坐。约莫过了多半个时辰,他起身活动了一番。及至午间,他简单用过了餐,回到寝室闭目歇息了一会,奈不住疲倦,合衣躺在了床上。

涂坤趁紫旭歇息之机,悄悄溜出了道观。到了猿王洞前,他见四周无人,驾起一页小舟进了洞内。

一路上他举着火把,四处张望查看。

忽然他发现岸边有一只残存的火把,于是停船上岸。他捡起了那只火把仔细辨认了一番,见手柄上有自己刻的印记。

他沿着岸边走了几步,见地面有几只散乱的脚印;再细查看那面石壁,发现有新近破损的迹象,不由得一阵窃喜……

听说炫帝因敏泰被劫一事而雷霆震怒,太子为此深为惶恐不安,一连数日待在少阳宫内,不敢外出半步。

过了几日,太子觉得风声已小,他有些按捺不住,想外出打探一下情况,于是带着付果装作要去紫辰宫看望炫帝,绕道去了趟太乐署。

两人行至乐坊院内,不料被身后的贾升看见了。

太子并未察觉到;他绕过了排练厅,疾步进了王诘的宿舍。王诘正伏在案前修订乐谱,忽见太子来访,惊异之下赶忙起身行礼。

太子开口便问,敏泰可否离京了?

“是的,他已走了三日了。”王诘小心答道。

“那,可有人败露了行踪?”

“这,目下还不清楚……”

“唉,国事堪忧哪。”太子神色忧郁踱了几步,到了窗前又转过身子,“通知达复他们,近期务必收敛锋芒、多加防范;还有,若非万分紧要之事休来面见本宫!”话毕,太子带着付果匆忙离去。

贾升在窗外偷听了一阵,见太子走远了,才进了王诘的宿舍,板着脸问他:方才太子都说了些什么?

“这,他只是路过,问了些正元节要上演的曲目。”王诘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别逗了,我可是全听见了……”

王诘听了淡然一笑:“贾大人既然已知,又何必问我!”

贾升哼了声,道:“念你是个人才,贾某才好意提醒;当心哪,宫闱之事可别陷得太深了。”

苦劝了几句,见王诘仍不肯吐露一丝真情,贾升自觉没趣只好怏怏不乐的走开了。

这日,元冲正与尤潜等人在商议与回纥盐运之事,忽然阿春来见,说骆峰有令请他速去进奏院一趟。

元冲问是何事,阿春只是摇头说不知。元冲心生困惑,骑了匹快马急匆匆赶了过去。

到了进奏院,骆峰早已在客厅等候着他了。一见面,便愁眉苦脸对着他道:“帮主,你可要救我一命哪。”

元冲不解,问这是为何?

“大帅命我十日之内捉到凶手,可这偌大的京城,我上哪儿去找!”骆峰唉叹了声,“一旦违令,骆某全家不保呀!”

元思听了心头一震,冷笑道:“何需十日,半日之内便可将凶手捉拿归案。”

“帮主何出此言……”

“要是元某没猜错的话,李云翰就是那嫌凶。”

“这,怎么会呢?”骆峰惊道。

“事发当晚我曾与那人交过手,他所使用的剑法与元某的五行霹雳刀颇为相似。”

骆峰听了不以为然,“这未免太过牵强了;江湖之上高手众多,刀法相近亦不足为奇。”

“那,骆大人之意……”

“骆某以为,凶手定与那禁军有关。”骆峰拿起了桌上的箭支,轻轻晃了晃,“此箭乃疑凶所遗,褚帅也已验过,确认是神臂营专备之械……”

“你、想糊弄大帅?”

“不。当下谁是真凶已无关紧要,褚帅不过是想借此报复骆某,强逼小女与其子成婚。”骆峰说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事到如今,也只有元弟能救了。”

元冲迟疑了片刻,欲扶他起来,可骆峰不肯,道:“退一步说,即使抓住了李云翰,大帅要是还不信呢?以大帅之脾性,小女仍难逃此劫哪。”

元冲听了一时不知所措,愣怔着不语。

骆峰流泪道:“元弟,看在你我多年的情份,救救锦儿吧。”

“你想怎样?”

“为今之计只有嫁祸于杨嗣郎。”

“这……”元冲犹豫了下,“此事关系甚大,且容我再想想。”

骆峰听了随之起身,颔首道:“那就拜托元弟了。”

两人坐下来又密议了一阵,忽然焰鹰堂堂主尤潜来见,说是褚庆要见元冲。

元冲接令后不敢耽搁,随之赶往伏龙山庄。

进了庄内,褚庆笑吟吟招呼他坐下,问:“那晚在进奏院,帮主曾与那贼凶交过手,不知有何看法?”

“这,当时夜色昏暗,加之贼凶蒙面,未曾看清其面目。”

褚庆“嗯”了声,紧盯着元冲:“不会是李云翰所为?”

“不是。”

“帮主为何如此肯定?”

“恕元某直言,李云翰高瘦,而凶手矮壮,两者体形不一;再者,李云翰乃一游走文士,与大帅素无冤仇,他怎会冒死行凶?”

“照帮主所言,凶手是另有其人了……”

“没错。事后元某细想,此二人刀法凶狠,更像是一伙职业杀手;还有,从现场遗留的几支羽箭看,又与那禁军神臂营有关。”

“帮主越说,我倒是越糊涂了。”褚庆阴笑了下。

“还有,那晚大帅临时下榻于进奏院,按说此事十分保密,贼凶又怎会提前得知、预先设伏呢?”

“难道有内鬼……”

元冲点了下头。

褚庆沉思了一阵,阴沉着脸道:“骆峰行事,我总是有些不放心;这样吧,帮会之事呢,你且放一放,这几日全力查找真凶。”

元冲听了当即答应了。

秋去冬至,转眼间天气冷了下来。

为庆贺上元节,连日来王诘在太乐署加班加点排练节目疲于应对。

这日,他带着一众乐工在乐坊里演练,忙得大汗淋漓间,平钰率着宁芯等人走了进来,将那些乐工强行驱散走了。

平钰一脸肃然,对着王诘道:“今日你必须做出决断,要么离开我,要么与那姓楼的一刀两断!”

“不必了;”王诘面无表情,“咱俩的事不是早就两清了!”

“你清了,我可没清!”

王诘听了黯然不语,直愣愣地望着窗外。

正僵持间,贾升闻讯赶了过来,拜见过平钰,问她何事?

平钰喝道:“走开,这儿没你的事。”

“殿下,这可是为陛下上元节准备的节目,若是耽误了,小的可吃罪不起哪。”贾升毕恭毕敬道,尔后又瞅了眼王诘,怨道,“怎么又惹公主生气了;还不向她陪礼道歉!”

王诘并未理睬,长叹一声默默走到了桌前,取过了一架古琴,大步出了户外。

天空灰蒙蒙的,飘落着小雪,地面上似洒了层薄薄的柳絮,随风起舞。

王诘将琴摆放于石几上,坐下后悲愤地弹奏了起来。琴声清脆、凄婉,如泣如诉,穿行于朵朵轻盈的雪花间,回荡在静谧的皇宫上空。

琴声传到了平钰的耳里,似敲打在她的心上;她默然静听了一阵,往事一幕幕浮现,伤心的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

雪花纷纷落下,皇宫内外一片静谧。忽然从珠镜宫方向传来了一阵喧嚣声,只见炫帝带着杨嗣郎、高峻等人轻步走了过来。原来,自懿妃入了后宫,宸妃倍受冷落,终日郁郁寡欢;加之入秋后天气骤冷,肺心病重犯,遂病倒在了床上茶饭不思。炫帝闻听后,趁着杨嗣郎觐见之机,前往珠镜宫看望她。见宸妃面容憔悴、言语无力,他颇为伤心。于是安慰了她一番,又叮嘱御医好生疗治、不得延误。

出了珠镜宫,恰逢着漫天雪花飞舞。因是今冬第一场雪,炫帝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舍了车轿,一路漫步赏雪。

他沿着石子甬道向西缓行了一阵,方才的郁闷之情随之悄然消散,不知不觉间到了太乐署。

还未到乐坊,便远远地听到了阵阵琴声。炫帝本是乐曲高手,一听那琴音凄婉无比,不禁心起好奇欲前去察看个究竟。

到了近前,只见风雪之下王诘一人在抚琴长吟,不由得皱紧了双眉。

王诘像是没有丝毫察觉,依然在专注如故安心弹奏。

炫帝静听了一阵似有所悟,独自步入了厅内,只见平钰公主闭目静坐,泪湿粉颊。

“小妹,这是怎么了?”炫帝轻声问道。

平钰抬了抬眼皮,向他轻轻点了下头,又安坐如初。

宁芯急忙向炫帝施礼,一边解释道:“陛下见谅,每日巳时,殿下都会按时做功课。”

炫帝听了面无表情,稍抬了下头,漠然望着窗外。

这时,王诘抖落了身上的一层浮雪,疾步进了大厅,拜见过炫帝。

炫帝板着面孔道:“冰冷之天,何故一人对雪弹琴?”

王诘朗声道:“回陛下,冰雪洁净,可以净身、洗心;天地苍茫、万赖俱寂,方得与其交融、修炼心性。”

“一派胡言!”杨嗣郎怒目道,“你无端惹恼了公主殿下,闯下了大祸,还不赶紧向她赔罪!”

“杨大人,气由心生,非在下一人之过。”王诘不慌不忙,“在下能有今日皆因公主相助,此恩无时不铭记于心;只是公主非要在下休妻,王诘断不能从。”

炫帝听了若有所思,微微点头。

杨嗣郎冷笑了两声:“好一个伶牙俐齿!你可知得罪公主的下场?”

“当然知道了,”王诘辩解道,“只是婚嫁之事,须得男女两情相悦方可长久,又岂能揠苗助长图一时之快!”

“哼,朕要是命你休妻呢?”

“回陛下,徒得一具枯木罢了;木虽在,可心已死!”王诘鼓足了勇气,道。

贾升见状赶忙上前一步,对着王诘责斥道:“你少说两句行不?再有一月,就是上元节了,还不快去加紧演练节目,却与公主置什么气,真是荒唐!”

“是,大人,在下这就去排练。”王诘会意,随之向炫帝施礼告辞,离开了大厅。

平钰见王诘走了,她猛然站直了身子,板着面孔飘然而去。

炫帝摇了下头,望着平钰远去的背影长叹一声,道:“唉,这个小妹,可真是命苦呀……”

炫帝说着流下了泪水,步履沉重走到了窗前,回过了身子慨叹道:“回想当年武后临朝,朕的母后不幸遇害,那时小妹尚且不到四岁。没了母后的佑护,朕和她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孤苦伶仃任凭风雨吹打……她的童年,几乎是在宫廷那一段最血腥的日子里度过的。待朕即位,对她是百般溺爱、一味纵容,不意竟使她养成了这般心性;她的婚事呢,也是一再受挫……”

“陛下勿忧。”贾升走上前来,毕恭毕敬道,“臣有一言;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依臣之见,还需另想办法才是。”

炫帝“嗯”了声,道:“是呀,强娶强嫁虽成一时之快,可毕竟有损皇室的脸面。”

杨嗣郎思量了片刻,道:“民语有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陛下何不以兄代父,为皇公主再择一门亲事,让她移情别恋,走出低谷。”

贾升听了跟着附和,说京城才俊众多,何愁找不出一门好的亲事!

炫帝对着杨嗣郎、贾升苦笑了下,道:“二位想的也太简单了。自她第一次婚姻失败,朕为此可没少操心;可是小妹固执己见、非要自己去找不可。唉——没想到这一误就是数十年哪。”

杨嗣郎有心讨好炫帝,道:“只要陛下点头,臣等愿为陛下分忧。”

炫帝听了龙颜大悦,笑道:“那好,小妹的婚事,就有劳各位了;若能成全此事,朕必有重赏!”

杨嗣郎、贾升听后,随即答应了。

为救骆峰,元冲回到帮会后与幺红苦苦密谋了一番,终于定下了一条计。

黄昏过后,幺红从帮众里精心挑选了一高一矮两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将他们带到了一间密室。元冲见了很是满意,谎说有件刺杀任务,令他们先比试一番武功。那两个汉子不明就里,随之打斗了起来。幺红趁其精疲力竭之际杀死了二人,尔后将尸体偷偷运到了渭河边。

做完了这一切,元冲派人分别去通知褚庆和骆峰,说是在渭河北岸找到了刺案的凶手,请他们亲往现场察看。

褚庆接报后未敢耽误,带着倪遂等人急匆匆赶到了渭河边,下了马直奔那浅滩走去。快到那两具被青布覆盖着的尸体时,他突然停下了脚步,问元冲是如何发现的?

元冲说,此处乃泾、渭两水交汇之地,水流平缓,大船吃水量深,一到此地便会减速行驶;船只因尸体牵绊,故而被人发现。

褚庆听后“嗯”了声,走上前去俯身揭开了青布,只见两具尸体容貌尽毁、十分狰狞,不禁心生厌恶转过了身子;他问元冲,何以断定是刺客?

“在下曾与那刺客交过手,这两人呢,无论身高、胖瘦都与之相似;还有,这一把佩刀。”元冲说着让人递上了一把腰刀。

褚庆接过了后细看了一番,见那剑柄上刻着南衙禁军的字样,不禁惊道:“这不是禁军的制式刀械么……”

“没错,是他们身上所带。”元冲神情肃然,顿了下,道,“凶手所用箭支、刀械皆与禁军有关,必是他们行事失利而遭人灭口。”

褚庆听了若有所思,阴笑道:“遭何人灭口?”

“公子试想一下,当今朝野之中敢与大帅为敌者还会有谁?”

“杨—国—忠。”褚庆脱口而出。

“没错,是他。此人阴险狠毒,敢对大帅下此狠手者,也只有他了。”

褚庆听了直咬牙,恨恨道:“杨—国—忠,咱们走着瞧!”

话音刚落,骆峰和幺红急匆匆赶到了近前。褚庆见了一愣,问他怎么来了?

骆峰肃然道:“一早接元帮主急报,说是发现了两具疑尸,叫骆某前来辨认。”

褚庆轻轻摇了摇头,道:“面目尽毁,大人就不必看了。”

“这,”骆峰迟疑了下,问,“可弄清了他们的身份?”

褚庆嘿嘿一笑,将目光移向了元冲:“那就问元帮主吧。”

元冲面色镇静,说方才他与褚庆查看过了,初步认定此二人就是刺客。

骆峰听了甚是激动,道:“好,那就据此深挖下去,揪出他的幕后真凶……”

“骆大人,你想闹得满城风雨?”褚庆冷冷道。

骆峰听了一愣。

元冲对着骆峰微微一笑,道:“这幕后真凶呢,大人怕是不会想到吧。”

“哦?”

“从种种迹象分析,杨嗣郎难脱嫌疑。”元冲语气坚定。

“杨嗣郎,他……”骆峰一脸惊愕。

未等元冲开口,褚庆对着骆峰不冷不热道:“你不是担心无法向父帅交差吗?大人放心,我会向父帅禀报的,就说是贼人劫财未遂、已畏罪自尽。”

“那、就便宜了姓杨的不成?”

“嗯。刺客已死,线索已断;一旦杨嗣郎反咬一口,将事情闹大了,只恐连陛下也不好收场哪。”褚庆有些无奈,道。

“是,骆某明白。”

褚庆瞅了眼骆峰、元冲,恨恨道:“娘的,这笔帐迟我早会算的!”说毕,他耷拉着脸离开了浅滩,上了青海骢带着倪遂等人纵马而去,很快消失在了苍茫的雾霭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