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赋之群英志 > 五十七章 回京复命突遭变

大唐赋之群英志 五十七章 回京复命突遭变

作者:公子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7 14:00:24 来源:笔趣阁

达复一回到京城,便去拜见杨嗣郎。

一见面,杨嗣郎笑吟吟的问他,此行可有收获?

达复一脸肃然,说褚漠寒早有防范,他和手下一到渔阳就遭其严密监视……因出行受限,难以查证其不法之事。

“如此说来你一无所获了……”

“不,有两样东西足以说明其罪,属下已带回来了。”达复说着从怀里取出了那张雄武城图和那份征税告示,请他过目。

杨嗣郎粗粗浏览了一番,面露失望之色:“就这些?”

“嗯。这份告示呢,说明褚漠寒不仅加征了一倍多的赋税,且有滥用刑罚之嫌;还有这张舆图,可一窥雄武城概貌,其间所建粮仓、草料场、马厩、兵械库众多……”

“别说了,”杨嗣郎很不耐烦,打断了他的话,“可真让杨某失望哪!”

“大人,难道这些证据还不够?”

杨嗣郎冷笑道:“晚了。”

“大人这是……”

“没错,我命你北使渔阳是想扳倒褚漠寒;怎料阿思诺突然反叛,令陛下雷霆震怒。”杨嗣郎踱了几步,回过了头,“而今褚漠寒平叛有功,陛下又岂能再信此证!”

“这……阿思诺冤枉哪。”

“人都死了,你空口喊冤又有何用!”杨嗣郎嘴角一撇。

达复一时语塞:“这……”

杨嗣郎眼神不定在他身上游离了一阵,缓缓道:“听说大人此行每日里花天酒地,褚漠寒可是没少款待哪。”

达复听了心头一震,道:“大人放心,在下不过是巧于周旋、借机演戏罢了。”

“不会吧。”杨嗣郎冷笑了两声,“达御史,有此把柄在他手里,谁还会信你呢?”

达复轻叹一声,收下了舆图和告示,道:“既然如此,那属下告退了。”

出了杨府,达复不敢怠慢径直去了少阳宫,将北行之事悉数告知了太子。

太子闻听阿思诺不幸罹难,而杨嗣郎又不愿查办褚漠寒,不禁忧心忡忡,叹道:“杨嗣郎真是胆小如鼠,怎么说变就变了!”

付果道:“殿下,奴才早就说过了,姓杨的是靠不住的。”

太子思量了一会狠下心来,道:“不行,我要去见父皇,请他务必查清阿思诺一案。”

“奴才以为,您还是别去的好。”付果轻声劝道。

“小果子,你……”

“陛下正在九成宫避暑,也不知何日返京;况且因阿思诺谋逆他正在气头子上,此时您却要为他说情,岂不是自讨没趣?!”

太子听了如泄了气的皮球,登时焉了下来不知所措,茫然望着窗外久久不语。

李云翰一路风尘仆仆赶回了京城,找了间小酒馆饱食了一餐,尔后前往进奏院向骆峰复命。

“先生此行辛苦了。”骆峰一脸笑意招呼他落座,停了下,又问他为何没和吕院使一同回京?

“在下返京途中,顺道登了趟泰山,故此耽搁了几日。”

“噢,原来如此。”骆峰点了点头,从书架上取出了一包银两,递上,“这百两纹银乃先生之酬劳,请收下。”

李云翰轻轻推开了,道:“大人,这未免太多了。”

“不多,”骆峰沉下了脸,“如今邸报改为印制,已无需太多人力。先生才华过人,还请另谋高就。”

“好吧。以后大人若用得着我时,尽管吩咐便是。”李云翰放下了银两,拱手行了礼转身欲走,却被骆峰喊住了。

李云翰回过身子,问他还有何事?

“真是委屈李先生了,为何化名白川呢?”骆峰紧盯着他,问。

李云翰笑道:“云翰若报以真名,只恐大人不肯收留。”

“是吗?想不到先生一介名士,竟会屈尊于小小的进奏院。”

“大人言过了,咱们后会有期。”李云翰说着就要离开,一转身遇着了妙锦。

妙锦问骆峰,为何要辞退李云翰?

“说好的试用一月,工期早过了。”骆峰指了下包裹,“况且,我已多付了他数倍的薪酬。”

“爹,我不想让他走!”妙锦生气道。

“锦儿,爹也不想让他走。”骆峰见状先自软了下来,哭丧着脸,“若是让庆公子知道了,爹不好交差哪。”

“大人放心,我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会连累您。”李云翰说毕,又将目光对准了妙锦,“别难为你爹了,我是该走了。”

妙锦见他言辞坚决,也不好再做挽留,问:“去哪儿?”

“回榴花客栈,看望一下小楠。”李云翰一脸平静。

“嗯,我送你一程。”说毕,妙锦陪着李云翰出了进奏院。两人默默行走了一阵,妙抽忧心忡忡的说,元冲怀疑上他了。

“怎么你怕了?”李云翰淡然一笑。

“嗯,元冲武功高强、心狠手辣……我担心他会对你下手。”

“你多虑了;元冲刀法势大力沉、刚猛稳健,但也并非无懈可击。”

“哦?”

“师父曾说,使刀者在于力道;以剑对刀,在于快和巧;他的刀法与我剑法相似,只要我料敌于先出剑神速,便可化险为夷……”

两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行到了曲江池边。两人驻足凝望,但见湖面如镜山色绮丽、草木葱茏红叶点点,心绪也为之豁然开朗了。

忽听得耳畔有人喊妙锦,二人扭头一看,却是眉黛与褚庆骑着马儿翩翩而至。原来褚庆得知眉黛的父母找到了,为讨其欢心在进昌坊买下了一处清静院落,将二老安排于此,这会儿正要陪她回伏龙山庄。

妙锦瞅了眼褚庆,怨道:“一见公子,准又没什么好事!”

“看来姑娘对我的成见很深哪。”褚庆有些失落,向眉黛使了个眼色。

眉黛会意,笑着上前将妙锦劝到了一边。

褚庆招呼李云翰在风义亭下落座,凝视了他一阵,道:“自端午诗会一别,李兄犹如仙鹤杳然而去,再也不见踪影了。”

“我在进奏院呢。”李云翰神色恬淡,“为给骆大人赶写邸报,故而沉寂了多日。”

“是吗?”褚庆眨了下眼,“那为何又去渔阳了?”

“受骆大人之托,欲借押运货物之机纵览一下北国风光。”李云翰缓了下,沉下脸来,“孰料一路艰险重重,非但没有享受到行游之乐,反而让人吃了不少的苦头。”

“嗯,此行辛苦了。”褚庆点了点头,“兄长是黑了,也瘦了。”

李云翰听了并未在意,说若再没别的事,他就告辞了。

“当然有了。”褚庆脸上划过一丝神秘笑意。

“公子莫非又要举办诗会?”

“是,也不是。”

“别藏着掖着了;说吧,到底何事?”李云翰有些不耐烦。

褚庆突然变了脸色,恨恨道:“雄武城被焚,可是李兄所为?”

“公子的消息可真是灵通哪。”李云翰看似一派云淡风轻的样子,“不过此火从何而降,我也不知。”

褚庆眼露凶光:“你想骗我?”

“发什么火呢,”李云翰面若冷霜,“此乃天降神火,又与公子何干!”

“这……”褚庆听了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这时妙锦缓步走到了近前,说她和李云翰还有别的事,不待褚庆反应过来便轻挽着他走开了。

午后,褚庆怏怏不乐的回到了伏龙山庄,在寝室里静卧歇息了一阵,心绪渐渐平复了下来。稍后,倪遂来见,将一封渔阳来的密信交给了他。

褚庆看罢信,沉思了许久,又命人叫来了元冲。

两人刚一见面,褚庆便阴沉着脸问:“雄武城被焚,不知帮主有何看法?”

元冲犹豫了下,道:“事发之时曾有一嫌犯出逃,元某以为李云翰甚是可疑。”

“他……可有确凿证据?”

“这,”元冲迟疑了下,摇了摇头,“没有……”

“不瞒你说,初闻此事时我也曾怀疑是他所为,”褚庆啜了口茶,“不过,目下季大人已捉得了纵火真凶——郭翊,正将其押解回京……此案已定,还是别节外生枝的好。”

“那就这么便宜了他?”

“不;”褚庆阴笑了下,“此人知悉武德秘宝,留着还有些用场。”

静默了片刻,褚庆又道:“雄武城被焚,渔阳粮草告急,你那边准备的怎样了?”

“回公子,在下已从库存余粮中调拨了三千石粟米运往渔阳,以解三军燃眉之急。”

“三千石,也太少了。”

元冲双眉紧锁,道:“公子有所不知,今秋江南稻米欠收,米价一路看涨,需用现银收购才成……目下也只能筹措这么多了。”

“不行;你再去催催骆大人,命他多向朝廷讨要些粮草,越快越好。”

元冲听后无奈答应了。

数日后,季温等人押解着郭翊,进了长安北城门。

此事很快便被铁衣社的人探知,禀报给了太子。

太子闻听后大惊失色,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下也不知情。”岑燊神色肃穆,“依在下推测,莫非与那雄武城被焚有关?”

“雄武城,”太子面色紧张,深吸了一口气,“若真如此却如何是好?”

“殿下勿慌。”岑燊劝道,“事已至此,还需上奏陛下请求查明真相才是。”

太子听了黯然无语,半晌才缓过了神,“嗯”了声,道:“也只好如此了。”

季温回到了京城,将郭翊囚禁在了大理寺天牢里,命仝立等人严加看管。之后,他来不及歇息,携带着一份厚礼去拜见杨嗣郎。

杨嗣郎问他,为何突然返京?

“季某奉旨监军,不料阿思诺突然起兵反叛,季某当机立断除掉了此患。此番回京,就是为向陛下禀明实情。”

“嗯,此事杨某已有所耳闻。”杨嗣郎伸了伸懒腰,嘴角一撇,“大人来就是了,又何必带什么礼物。”

“这,只是在下一点心意。”

杨嗣郎听了嘿嘿一笑:“莫非想为褚漠寒表功?”

“大人误会了。”季温微微颔首,温言道,“因郭翊派人焚毁了雄武城,季某未等陛下恩准,便擅作主张将其押解回京,还请大人在陛下面前多为在下美言几句。”

杨嗣郎惊道:“什么,雄武城是郭翊派人所焚……”

“正是;人证、物证俱在,季某不敢有一字虚言。”

“这,”杨嗣郎低头思忖了片刻,复将目光对准了季温,压低了声音,问他可去过月堂了?

季温眨了下眼皮,说没有。

“嗯,不错。”杨嗣郎顿觉心头一松,笑着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