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赋之群英志 > 第四章 进奏院妙女怀春

大唐赋之群英志 第四章 进奏院妙女怀春

作者:公子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7 14:00:24 来源:笔趣阁

自唐中期以来,各地节度使为行事方便,纷纷在京城设立了进奏院。

渔阳、卢城的节度使褚漠寒也不例外,斥重金在崇仁坊设下了驻京办事处,任命骆峰为进奏官。骆峰年近五旬,长的眉目清秀、面白须长。他除了联系皇上、中书省,负责处理褚漠寒所交办的事项外,还多方结交各部官员,暗中打探情报。

为了省事,骆峰将进奏院与住宅合二为一;他为人机警又精明能干,将进奏院的各项事务打理得有条不紊。

每隔一月,进奏院会从皇帝诏令、重大朝政、地方官员任免、边关军情等方面遴选出一些内容,抄写成二百余份邸报,分送给渔阳、卢城两镇的各级将、官,余下的则赠与京城的一些官员、王公贵戚等。

同时,骆峰再从中精挑出一些他认为至关紧要的事项,以及私下搜集来的情报,暗中汇总成一份密件,只写给褚漠寒一人看。

妙锦回到了寝室,望着桌面上李云翰所赠的那一本书册《文赋》,随手翻看了几页,又轻轻的合上。她又回想起了三年前返京途中,与李云翰在梁园初次相遇时的场景……

那日,妙锦和一群少女在草地上放风筝,比试谁的风筝飞的高、飞的远。

妙锦的母亲刘氏站在一边观看。

李云翰带着一位身材颀长白衣少年——武七,沿着河边缓缓行走。武七本为西域粟特人,自幼随父到中原经商。一次到江南进了些丝绸,船行至扬州时突遭大风,船翻货沉,父亲溺水而亡。幸遇李云翰路过,救下了武七,见其灵心慧性格外喜爱,遂将其收为弟子,悉心传教。

武七面如孩童,虽年纪尚小,不过十五六岁,可是腰细膀阔长于轻功,更兼使得一手五行剑法,武功十分了得。

妙锦的风筝在空中做出了各样动作,赢得了众人的羡慕。妙锦有些得意,一不留神,她的爱犬小黑跌落进了水里。

水流十分湍急,很快将小黑冲进了深水潭。

妙锦见小黑在水里挣扎哀号,却一时救它不得,不禁惊慌失措急忙呼喊。

忽然一只酒葫芦落到了小黑身边,小黑费劲抓住了它,趁势浮出了水面。

妙锦回头一看,只见李云翰用风筝线缠绕着葫芦,将小黑缓缓拖向了岸边。

小黑跳上了岸,妙锦将它揽在怀里,一边轻抚着一边为它擦去身上的水渍。

妙锦心怀感激,对着李云翰道:“多谢先生了。”

“举手之劳,何必客气。”李云翰微微一笑。

武七掂了下葫芦,嘟囔道:“唉,可惜这半壶酒不能喝了。”

“不知先生如何称呼?”妙锦轻声问。

“蜀人李云翰。请问姑娘芳名?”

妙锦脸色羞红,微微低了下头,道:“姓骆,名妙锦。”

这时,刘氏走了过来,呵斥道:“锦儿,你也太大意了。”

妙锦噘着嘴,道:“娘——”

“夫人,小狗贪玩,怨不得她。”李云翰忙在一边开脱。

“多谢先生,”刘氏稍稍欠身,道,“先生如不嫌弃,可否到云枫客栈饮酒一叙?”

“不讨扰夫人了;此番游园,我已约好了几位故友。”李云翰微微颔首道。

妙锦又回忆起了另一件事……

微风轻轻掠过云枫客栈,半空中飘过一阵阵曲乐声。

妙锦独倚栏杆,蹙眉远望着楼下的亭子。只见李云翰、达复、王诘、杜少凌等人依次站立,举着酒杯对天发誓,结拜为兄弟。

妙锦下了楼,到了院内,倚在竹林边望着李云翰等人,一边悄悄聆听。

李云翰与达复等人正在饮酒、畅叙。

达复道:“此次游园我等四人义结金兰,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王诘道:“没错,加之达兄又官复原职,可谓双喜临门。”

“达某仕途坎坷,此番若非姨娘萧良媛相助,今生怕是再无出头之日了。”达复轻叹了一声。

杜少凌道:“达兄勿忧,他日若得太子登基,何愁仕途不会畅达!”

达复摇了下头,凄然一笑,道:“小弟有所不知哪。这些年东宫屡受林弗一党打击陷害,储位岌岌可危,能否等到他登基那一日可就难说了。”

“可不是么,”王诘神情激愤,“今朝政**、奸人得道,大唐看似盛极一时,但也积弊太多,亟需一场猛烈的暴风雨,方可除尽污垢焕然新生。”

“暴风雨……”李云翰听了心头一震,问达复有何想法?

达复扫视了一眼众人,慨然道:“此番进京,达某誓死护佑东宫、剪灭奸党!各位兄弟皆忠义之士,如不嫌弃的话,可否随我一同进京、共襄大业?”

王诘抢先应道:“好,我愿意。”

“达兄之邀诚意拳拳,小弟谢过了,”杜少凌向达复拱了下手,面带难色道,“只是小弟乃一贫贱书生耳,不知又该如何报效?”

达复微微一笑,道:“杜弟不必自怨自艾。只需一腔热血、提得起三尺龙泉便可建功,又何谈什么贵贱之分!”

杜少凌听后身子猛的哆嗦了下,为掩饰内心惊慌,他拿起了酒壶斟酒,不料酒壶已空,不免有些尴尬,笑道:“还是等小弟中了进士、博得了功名再说吧。”

达复听了很是失落;见李云翰无动于衷,问他有何打算?

李云翰呵呵一笑,道:“我呢,该回蜀地了。”

“这是为何?”达复惊问。

“长安繁华,宛若人间仙境,我当然想去了,”李云翰说着皱紧了眉,“只是前日突接家父病危之消息,我呢,得回去看望他了。”

达复听了虽有些失望,但仍心有不甘心,道:“尽孝乃人之本分,小弟自然不会勉强;只是李兄才识过人,且有匡时救世之志,他日若能与我等一道扶助东宫,仕途必不可限量。”

王诘听了很是认可,道:“是呀,机会难得哪。”

李云翰微笑道:“能与兄弟们同饮同醉,我已知足,又何谈什么仕途!”

话音才落,妙锦拎着只酒壶到了近前,高声道:“酒来了。”

杜少凌道:“骆姑娘可真够眼快的。”

妙锦听了脸色稍红,并未多言,先给李云翰斟了杯酒,笑着递上。

李云翰接过了酒杯心底顿时升起了一股暖意,谢过了她。

达复见二人举止亲昵,于是干咳了声,道:“李兄此去尽管放心;待兄长料理完家事,还请进京找我便是。”

“好,我记住了。”李云翰欣然应道。

转眼间又到了分别的日子……

那一日气温骤降,阴风怒号,飘洒着连绵细雨。

李云翰告别了达复等人,离开了云枫客栈,和武七牵着马儿顶着风雨赶路。

约莫走了一里开外,到了一排古柳下,忽见妙锦和仆人阿春迎上前来,他不禁一愣,问道:“姑娘为何在此?”

“雨大,请先生带上这把伞。”妙锦说着递上了一把油伞。

“不必了。”李云翰晃了下手中的雨伞,“这儿有一把呢。”

“你这把伞也太破旧了,况且两人也不够用。”

“这……”李云翰愣怔了下。

武七欣然接过了雨伞,爽快回道:“多谢姑娘了。”

李云翰默然凝视了她一阵,转身从马背上的包裹里取出了一本《文赋》,双手递上,道:“此书乃我近年所作,权且留作个记念吧。”

妙锦脸带羞涩,接过了书,深情地点了下头……

妙锦回想着云枫客栈的往事,有些闷闷不乐、茶饭不思。

骆峰得知女儿不肯用餐,于是前去寝室催问。

“爹,别催了,这几日胃口不好,就是不想吃嘛。”妙锦不以为然。

“哼,还是这般任性。”骆峰见一时劝她不动,正欲转身离去,忽瞥见了桌上那本《文赋》,似乎想起了什么,道,“上次让你抄写《道德经》,可写完了?”

“爹,别难为孩儿了,你知道我不喜欢舞文弄墨的。”

骆峰沉下了脸,道:“此经博大深厚,乃百经之首;爹让你熟读此经,一可通晓事理,再者也是为了磨练你的心志。”

“爹,我懂。”妙锦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而笑着答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