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赋之群英志 > 三十八九莲峰再会恩师

大唐赋之群英志 三十八九莲峰再会恩师

作者:公子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7 14:00:24 来源:笔趣阁

数日未见,楼月很是思念王诘,这日又到归义坊来找他。

王朴有些难为情,于是谎说王诘最近忙于公事,连着好些日子都没回家了。

楼月听了有些失望,可她并不急着离开,前前后后帮着王询收拾过屋子,做好了饭才走。

王诘的母亲看着楼月远去的背影,欣喜道:“这姑娘不错,手脚勤快又善解人意,跟亲闺女一样。”

王朴问,你看上了?

“嗯,”王母点了点头,双眉一蹙,“唉,也不知王诘是怎么想的……”

“他呀,能娶月儿是他的福份!”王父慨叹道。

因女儿外出,楼泉一人在药铺料理着生意。由于顾客骤然增多,他一时应付不过来,有些手忙脚乱的。

忽然一个头戴灰色幞头身着皂衣的壮汉走了进来,将屋子四下里扫视了一遍。

原来此人乃是幺红,奉元冲之令前来查找那两枚丢失的官印。

幺红一眼瞥见了柜架上的那只牛皮包裹,急忙拿起来看了下。他对着楼泉压低了声音,问:“店家,这包裹里的东西呢?”

楼泉正忙于手头上的生意,没好气的说,扔了。

“扔到哪儿了?”

“不就两块破石头……扔到后院了。”楼泉很不耐烦,回道。

“店家,麻烦你找一下。”幺红恳求着。

“你是谁呀?没看我正忙着!”楼泉白了幺红一眼。

幺红说,他就是那个包裹的失主。

“你……”楼泉丢开了顾客,走上前来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客官既是失主,请问那官印又是从何而来?”

幺红听后愣住了,不知如何作答。

“说清楚了,我再去找!”楼泉厉声喝道。

幺红见药铺人多怕露了破绽,于是拱了拱手,道:“拜托您了,东西先放着,待我家主人来了再取。”

幺红说毕悻悻离去。

管家倪遂从河东帮码头回来后,急忙向褚庆做了汇报:据元冲预计,若是路途顺利的话,那批良马、砂金将于近日运抵京畿。

褚庆听后满意的点了下头。

倪遂并不急着离开,说他还打听到了一件事:听说帮会不小心弄丢了两枚官印,元冲为此甚是恼怒,将那管事的给沉河了……

“这个元冲,行事可真是鲁莽,回头我非得好好训斥他一番不可。”褚庆一脸怒色,静坐了一会才缓过了神,命倪遂多备些玉器,上九莲峰时用。

因褚庆交待的太急,倪遂于是赶紧去了库房,从渔阳送来的岫玉中挑选出一些精美的玉器,装了满满一箱。

待备好了玉器,褚庆当即带着倪遂等人出了山庄,直奔九莲峰。

这一次因有监院涂坤暗中助力,紫旭真人破例接待了他。

到了驭鹤亭下,褚庆深施一礼,道:“晚生庆壹,前来拜见真人。”

倪遂随即呈上了礼箱,笑道:“这些玉器,还请真人笑纳。”

不待紫旭真人发话,涂坤赶忙接过了礼箱将它放在了案几上,小心打开了。

紫旭真人瞥了眼礼箱,轻抚着银须,道:“公子不辞辛劳两次造访,不知有何事?”

“恕晚生冒昧,欲请真人出山。”

“出山,”紫旭微微一笑,“贫道老朽之身,何谈什么出山?”

“真人见笑了,”褚庆毕恭毕敬道,“晚生自小长于渔阳,时遭突厥、契丹犯境入侵,百姓苦无宁日;而真人曾戍边多年威望犹在,如能下山救百姓于水火,实乃社稷之幸也。”

“贫道隐没江湖多年、悉心研道,早已不闻世事了。”

褚庆忙道:“真人过谦了。哪怕您轻车简从到边关走上一遭,也算是功德无量!”

“天地有命,道法自然,”紫旭站直了身子,“我意已决,你不必再劝了。来人,送客。”

褚庆感觉十分尴尬,伫立于原地一动不动。

“这些玉器,请公子原样带回吧。”紫旭说。

“这……真人不是喜欢玉器么?”褚庆怯声问道。

“没错,贫道是爱玉,可只钟爱那些和田古玉,”紫旭神色漠然,“至于这些碧玉,贫道并无丝毫兴趣。”

褚庆一听登时傻了眼,半晌说不出话来。

“公子请带回吧,”涂坤向褚庆使了个眼色,将礼物又送还给了倪遂。

“好吧,晚生告辞了。”褚庆干笑了下,对着紫旭行过了礼,转身离开了玉华观。

出了道观,褚庆心里十分懊丧,骑在马上一点精神也没有。

行至半山腰,突然从半空掠过一只老鹰,直扑他的坐骑而来。马儿受了惊,撒开四蹄沿着崎岖山道狂奔而下。

褚庆赶忙勒紧了马缰,却一时约束不住;眼看着前方百步开外就是一处陡弯,他惊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时,李云翰带着武七到了陡弯处,忽见从山上飞奔下一骑,顿觉情势不妙,于是高声喊道:“快,松开马镫!”

褚庆听了当即清醒了过来,赶忙将两脚脱离了马镫。

眨眼之间,那匹马冲到了陡弯处。武七飞身一跃,将褚庆拽下了坐骑。

那匹马直冲而下,瞬间坠入了深谷。

褚庆站起了身子喘了一会儿气才缓过神来,拜谢过李云翰和武七。

褚庆说他叫庆壹,从渔阳到京行商,做些丝绸、茶叶生意;此番进山是到玉华观游玩。

交谈之中,当他得知紫旭真人是李云翰的师父时,不禁多了一个心眼,暗中留下了仆人阿蒯前去盯梢。

李云翰到了玉华观,欲拜见紫旭真人。可是道童尔秋以事先没有约定为由一口给回绝了。

李云翰取下了玉佩,让尔秋拿着前去通报。

尔秋见他诚意十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开了。

不一会儿,监院涂坤到了观外,将李云翰、武七带到了驭鹤亭下。

李云翰疾步上前拜见过师父,不料紫旭十分冷淡,道:“十余年了,若不是见到此佩,贫道还真给忘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些年来,弟子无时不想念恩师。”李云翰小心回道。

“那,为何今日才来见我?”

“说来话长。三年之前,家父突遭病故,弟子在家守孝,虽有师姐传讯,可一时脱身不得。待弟子守孝一毕,进京见过了师姐,方知师父下落。”

紫旭真人沉默了片刻,还过了玉佩,说若再没别的事,他可以下山了。

紫旭真人说罢扭身欲走,被李云翰叫住了;他回过了头,问李云翰还有何事?

“十余年前那日,师父为何突然离开了青城山?”李云翰问。

“噢,原来是此事;”紫旭凝视了他一阵,微闭着双目,缓缓道来,“那些年青城山上佛、道两派为争房舍、田产而械斗不断、屡有伤亡,官府亦无能为力。为师奉旨前往调停,依遵旨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田产各为一半’,遂平息了两方数十年的恩怨。为师原本打算多住些时日,不料忽接家兄病危之讯,只好匆忙离去。”

“噢,原来如此;”李云翰顿了下,“弟子再问一句,师父云游四方为何带着小盈师姐?”

“这,”紫旭沉吟了片刻,“还是等以后她告诉你吧。”

“那,小盈师姐传话也是师父之意?”

“嗯,”紫旭真人手捻长须,微微一笑,“有仙人曾一连三日托梦,说我此生和一个戴鱼龙玉佩者有缘。”

李云翰听了心有所悟,又取下了玉佩,捧上道:“此佩乃先祖所传已逾百年,是我李氏族人血脉的象征。家父临终之前,一再叮嘱我善待此佩,不得轻易示人……”

未等李云翰说完,紫旭打断了他的话:“那你为何又将它系于腰间、招摇于市?”

“为了认祖归宗;如遇高人识得此佩,或可解我家世之谜。”

紫旭听了微微点头,接过玉佩细细端详了一阵,双眉紧皱,道:“此玉背后有一道蛇形血沁,不祥哪。”

“哦?”李云翰心头一震。

“不过,好在此玉历经多年洗磨,其恶运殆已褪尽,你也不必太过在意。”紫旭说着将玉佩还给了他。

李云翰收好了玉佩,又说他想留下来多陪陪师父。

紫旭真人凝视了他一阵,将视线转向了群峰;良久,他回过头来,道:“好吧。盈儿虽入道门,可仍贪恋红尘。为师年岁已高,也只有寄厚望于你了。”

当日,李云翰和武七留宿于玉华观,下榻于观内的一间简陋的偏房里。

在山上一连待了数日,也不见紫旭真人的面,李云翰为此颇觉不安。有时他去厅堂听听居士传道,有时带着武七到各处峰峦坡谷间游走,赏略一下山林美景。

这日清晨,李云翰像往常一样早早起了床,在院内陪着武七练剑,忽然紫旭真人带着涂坤到了,对着他朗声道:“歇息了几日,你可以下山了。”

“师父,这是为何?”李云翰问。

紫旭手拈长须,道:“自你上山之后,道术、剑法皆有所长进;不过,因你今世尘缘太重,还需到俗世了清才是。”

李云翰犹豫了下,道:“弟子不想走!”

“世事自有定数,”紫旭呵呵一笑,“以后若是想念为师,上山来找便是。”

紫旭说着命涂坤取过了一只包裹,说是送他的盘缠。

李云翰接过那只包裹掂量了下,感觉十分的沉重;他打开了包裹,里面是一堆碎金银块。

“师父,这盘缠未免太重了;”李云翰说着将包裹放下了,揖首再拜,“弟子告辞了!”

李云翰说罢带着武七头也不回地走了。

紫旭凝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伫立了许久,直到那远影消失在淡淡的雾霭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