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赋之群英志 > 第九章三兄弟喜聚海明楼 萧良媛含泪痛剃发

这日,杜少凌闲来无事,背着包袱去了安兴坊。到了惠王府门前,笑着给门丁递上了自己的名贴,说是想拜见一下惠王。那门丁看也没看随手将名贴扔进了身后的筐篓里。篓里已放了不少名贴等杂物。

杜少凌道:“小爷,您这是……”

门丁甲道:“王爷不在,赶紧走吧。”

门丁乙道:“他娘的,你又来讨吃食了。”

“那,我就在这儿等着,等王爷回府。”杜少凌心有不甘。

门丁甲有些不耐烦,道:“没看见那只筐子吗,都在等王爷召见呢。”

“净是些书痴!”门丁乙挥了下手,“走吧,别再瞎叨叨了。”

正争吵着,荣义郡主李婳带着侍女巧珠姗姗而出,四下里张望着。李婳年过二十,蜂腰细颈,柳眉下一对水汪汪的眼睛,走起路来好似风摆垂柳一般。

少凌见了犹如遇见了救星,急忙上前拦住了她,掏出了一张名贴递上。

门丁甲一见登时火了,上前一把推开了他,喝道:“嘿,你这小子,一会说要见王爷,一会又拦阻郡主,还不快滚!”

李婳轻轻摆了下手,示意门丁退后;她仔细打量了一番少凌,侧过身子命侍女巧珠拿出三十文钱,打发他走!

“不,我不是来讨钱的。”杜少凌挥手拒绝了。

“哦?”李婳愣了下。

“郡主误会了,在下是想到贵府谋一份差事做。”

“想做差……不知你有何本事?”

“在下熟读诸子百家,能写诗做文。”

李婳见他其貌不扬,轻叹道:“可惜你找错地方了,王府可从不缺什么书呆子。”

杜少凌使劲活动了几下胳臂,道:“在下还会骑射、拳脚功夫,做个看家护院的总该行吧。”

李婳被逗笑了,道:“别吹了,就你这副身子板,干瘦如柴的……”

“别小看人,不信,找人来比试一回。”杜少凌理直气壮。

两个门丁听后对视了下,从身后架起了少凌,一使劲将他扔出了老远。

就在少凌将要落地的瞬间,被一人稳稳地接住了。

杜少凌站稳后,见是李云翰到了,于是抹了下鼻涕,道:“兄长,他们欺负我!”

李云翰淡然一笑:“别怕,有我呢。”

“嗬,他还有同伙呢,”门丁甲冲着院内高喊了一声,叫来了四五个院丁。一伙人急扑上前,欲打倒李云翰。

李云翰从容不迫,他施展拳脚,很快将那几个院丁打翻在地,一面仰天大笑:“不过一群酒囊饭袋罢了!”

笑音未毕,只见一团白影飞至,那人高呼道:“何方狂徒,敢在王府门前撒野!”

那白衣人手持银箫,直击李云翰面门而来。

李云翰侧身闪过,与那白衣人交起手来。

两人对打了三五个回合,少凌认出了那白衣人是王诘,赶忙上前喊停下。

两人停下手来,彼此相望会心一笑;简单寒暄过后,颇多感慨之情却一时难以言表。

王诘走到了李婳跟前,欠身行礼,道:“郡主,这二位乃我结义兄弟,请多包涵。”

“在下李云翰见过郡主。”李云翰拱手道。

“我,杜少凌,洛阳来的贡生。”少凌跟着怯怯说了一句。

“嗯。”李婳嘴角微微一撇,扭头看着王诘,柔声细气道,“公子怎么才来,父王可等的急了。”

“这,昨夜醉酒,故而晚起了……”王诘缓了下,朗声道,“今日难得与故友一见,我想陪陪他们,此番曲江赏春我就不去了。”

“没有公子奏乐,那怎成!”李婳双眉一蹙。

“诘弟,你还是去吧。”李云翰有些不好意思。

“不了。此番演奏的乐工多了去了,少我一人也不碍事。”王诘语气坚定。

“好吧,我准了,”李婳思忖了下,“不过明日王府宴乐,公子再不得缺席了。”

“是,郡主。”王诘恭声回道。

三年多没见了,为畅叙情谊,王诘招呼李云翰、杜少凌去了京城最负盛名的酒楼——海明楼。此酒楼已历经风雨五十余载,以经营京畿、淮扬菜肴为主,因其口味纯正、价格适中,加之环境幽雅,成了京城名流雅士宴请亲友的首选之地。

进了楼内,厅中悬挂着一副前朝宰相张九龄题写的铜匾,“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十个大字赫然在目。

三人落座后,又简单寒暄了几句,王诘打趣道:“要不是李兄,少凌弟又要白挨一顿打了。”

“这叫缘分;”少凌苦笑了下,将目光对准了李云翰,“兄长,你说呢?”

李云翰“嗯”了声,道:“小楠体弱多病,我想买只玉貔貅给他镇邪祛灾,不料恰好遇上了此事。”

“唉,石大人就要走了,我也得另寻出路了,”杜少凌耷拉着脸,“这一袋子名贴,还是趁早散发出去,说不定还能遇上什么贵人呢。”

“别做梦了。”李云翰微微一笑,“省试在即,你还是安心读书备考吧。”

“嗯,也罢,”杜少凌轻叹了口气,“能否中榜,就看这一回报考明经了。”

“你我皆有志之士,可恨报国无门哪,”王诘轻叹一声,“早年,为报国建功我曾随军北上,出使外藩;大漠草原刀剑风霜,可几年下来仍是寸功未立。人生无常,有时即使你运气再好,遇到了贵人赏识、谋得了一份差事,可总觉比那些考取功名的人矮了一大截。”

“功名?”杜少凌轻轻摇头,“科场水深哪。朝政**,主试者与权贵们沆瀣一气,科考早已变了味儿。那些中榜者不是王公贵族之后,就是些沾亲带故者,而真正有才之人却被弃之门外。”

“没错,目下科举已形同虚设,而推举却大行其道;”王诘脸上划过一片阴郁,“长此以往,朝廷将无才可用哪。”

静默了一阵,李云翰道:“王弟精于丹青,又擅长乐舞,听说在京城混得是风生水起哪。”

“哪里,哪里,”王诘喝了口茶,“长安米贵,生活不易。我初进京时,举目无亲,饿肚子那是常事。幸遇月泉药铺老板好心收留,我才有了立锥之地,凭着一支画笔、一支长箫讨口饭吃了。”

“那,又怎会与郡主熟识?”李云翰问。

“为了生计,我时常去达官贵人家赶场子,乐器歌舞无所不能;惠王府呢,更是常客,这一来二去便与郡主熟识了。”

“王兄每日里迎来送往,有美酒助兴、佳丽相陪,真是逍遥自在。”杜少凌颇为羡慕。

“只是混口饭吃呗;个中辛酸一言难表哪。”王诘谦逊了句。

三人畅饮了数杯,李云翰道:“昔日梁园四子,今日我等三人相聚,单单少了达复……不知他现在可好?”

王诘听后愣怔了片刻,缓缓道:“达兄位居兰台,做事勤勉受人敬重,当然不错了。”

李云翰道:“达复为人豁达,与我意气相投,真想见他一面。”

“这,还是不见的好。”王诘摇了下头,欲言又止。

“为何?”

王诘看了眼左右,低声道:“李兄有所不知。林弗把持朝政,与东宫势同水火;而达复暗中追随于太子,秘密组建了铁衣社;你若与他交往,只恐身受牵连。”

杜少凌道:“怪不得他疏远我呢,难道说他是有意而为之?”

王诘讪讪一笑,道:“还记仇呢,都怪我没早点告诉你。”

“唉,朝政**,有志难伸,可惜我空有一身才学了。”杜少凌发着牢骚。

“乌云蔽日终难久长,”王诘看了眼李、杜二人,“或许有一日新皇登基,你我兄弟方能前程如锦一展抱负。”

“你是说太子吧?”李云翰问。

“没错,”王诘点了下头,“大唐虽是盛世,然积弊已久,要想除弊革新拨云见日,也只有寄望于他了。”

李云翰轻轻问道:“兄弟相聚本是幸事,诘弟为何句句不离太子?”

王诘笑道:“朝政如棋局,你我既是旁观者,权且点评一下呗。”

“好大的一盘棋哪。”李云翰凝视了王诘一阵,道:“你想为太子破局?”

“嗯,”王诘点了下头,“前日萧良媛之父为季温所抓,太子正为此而焦虑不安呢。”

见二人面露惊讶,王诘随之说了萧郁被捕的原委。

“为君王者,每遇大事当能割舍凡人之常情,又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李云翰一脸肃然,“此次太子若不能临机生变、断然处之,只恐深受其害!”

“这……”王诘思忖了一阵,若有所悟,“李兄所言甚是,诘记住了。”

“只是随口说说罢了。”李云翰举起了酒杯,“来,你我今日痛饮一回!”

三人吃喝了一阵,王诘说他尚有一紧要事待办,欲行离开。

杜少凌劝了两句,王诘仍执意要走。

“李兄既已进京,以后兄弟们聚会畅饮多的是机会。二位且在,咱们改日再叙。”王诘说罢拱了下手,匆匆离开了酒楼。

李、杜二人喝罢了酒,出了海明楼,赶往石峥宅。

行至半路,忽见前面人群一阵骚乱,随着锣声响起,冲过来了一队差役,大声喝令行人让道。

李、杜二人赶忙停下了脚步,拥挤在路边的人群之中观望。

不一会儿,又走出了一伙仆从,一边鸣锣开道,一边簇拥着一辆绯红色大轿缓缓行过。

轿帘敞开着,露出了一个年轻汉子的脑袋。他歪斜着副圆脸,留着两撇八字细须,黑豆般的眼珠不时眨巴几下。

路边有一位妇人道:“哟,鸡王游街了,真气派。”

“娘的,贾升这小子又抖什么威风了,跟个小王爷似的。”另一个年长者道。

李云翰问那年长者:“贾升,他是何人?”

那年长者歪了下脑瓜,不屑地瞅了他一眼,道:“乡巴佬,连斗鸡神童你都不知?真是白活了。”

“这贾升呢,原本是城东榴花镇一不良人,跟我那堂弟杜苗特熟,”杜少凌挤上前来,解释着,“三四年前呢,他们还整日游手好闲厮混在一起,没想到这小子擅长斗鸡耍狗,被皇上给相中了,敕封他为四品太常卿,一下子就成了皇上跟前的大红人。”

李云翰听了轻叹道:“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哪。”

“可不是么。“杜少凌嘟哝着,“娘的,回头咱也弄只鸡玩玩,说不定也玩出了名堂,能混顶官帽戴。”

李云翰鼻子一酸,笑道:“你呀,别异想天开了,没那个命。”

二人说笑了几句,仍继续赶路。

原来王诘之所以匆匆离开了海明楼,是要去见达复。

王诘见了达复,说当下情势危急,玉面郎君急需断然处之。

“断然处之……”达复一时有些懵然。

“嗯;断臂自救,必要时断了与萧良媛的关系。”王诘冷静道。

“她可是我的姨娘哪”达复立时沉下了脸,紧盯着王诘,“若非我亲耳所闻,绝不信你会说出此等话来!”

王诘赶忙移开了视线,轻声道:“小弟一时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而已;达兄如有异议,权当是一句笑谈。”

达复叹息了一声,在屋内来回踱了一圈,道:“吴妃早逝,韦妃病故,如今就只剩下萧良媛了。她若再出什么叉子,太子可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可是,若不早做决断,一旦殃及太子,我们满盘皆输哪!”王诘高声道。

达复见他言辞恳切,似没什么恶意,于是决定去少阳宫向太子面陈。

达复出了宅子,策马急行,直奔少阳宫。

进宫后见了太子,达复说萧郁被抓,下一步林贼一伙必会借此大做文章攻击他。

“唉,本宫正为此忧虑呢,”太子神色惶恐,“达卿可有什么应对之法?”

“不如命萧良媛出家,暂且避过这阵风头。”达复低声道。

这时萧良媛恰好走到了门口,听到了达复的话音,于是停下了脚步。

“亏你也想得出来。”太子听了达复的建议,又惊又怒,“让她出家为尼,这怎么成!”

“殿下息怒,此乃王诘建议。”

太子愣了下,道:“王诘,他怎会出此馊主意?真是不可理喻!”

“王诘说事到如今,殿下只有忍痛割爱,以绝奸人口实,方可度过此劫。”

“她可是你的姨母呀,”太子眼角挤出了几滴泪水,“吴妃、韦妃先后离去,本宫再不能失去她了……”

“姨母视我如亲生,我当然不忍心了,”达复顿了下,“可是,为保殿下也只好如此了。”

太子听了流泪不语。

这时萧良媛走进了屋子,道:“殿下,达复所言有理,只要能保殿下平安,臣妾绝无二言。”

“不,本宫不能再失去你了!”太子颤抖着。

“殿下,他们拘押妾父,本是冲着你来的。妾妃死都不怕,又何惧什么出家!”

太子听后紧紧抱住了萧良媛,两人嘤嘤啜泣长久没有分开。

达复感到鼻子发酸,大声道:“殿下,要是再没别的事,在下告退了。”

“且慢。”太子缓过了神,回过身子,“那个李云翰呢,已有下落了。”

“当真?”

“本宫岂能骗你。”太子板着面孔,“你这个铁衣社头领是怎么做的,这一回又落后了。”

达复脸一红,道:“殿下——”

“据探此人现在石峥府上,剩下的事就交给你了。”太子道。

“是,在下明白。”达复应了声,随后离去。

太子望着达复远去的背影一时无所适从,他在屋子里徘徊了一阵,正思量着下一步如何走,忽见岑燊带着一个小黄门走了进来,说是圣上传旨,召他即刻到麟德殿见驾

太子一听顿时慌了神,忙问其故。

那小黄门阴沉着脸,说他也不知情。

屋子里一时寂然无声。

“殿下,事急矣,”萧良媛眼神冷漠,“或许达复所言是对的。”

“爱妃,你……”太子脸色凄然。

“为保殿下,”萧良媛凄然一笑,“妾妃也只有出家了。”

还未等太子反应过来,萧良媛从案几上取过了一把短刃,割下了一缕长发。

“爱妃——”太子眼含泪珠,“你这样做未免太狠心了……”

“不,为了不连累殿下,妾妃只好如此了。”萧良媛一脸释然,眼里放出了一道暖光,“殿下且去,不必为妾妃担忧。”

原来,得知荆王回京,炫帝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在麟德殿召见他,同时命太子、林弗、陈业硕、及吏部侍郎韦溯等人前来陪驾。

荆王头戴方巾一袭白袍,他行止大方、风度翩翩,进了殿内,上前拜见过炫帝。

炫帝见了心情愉悦,仔细端详了他一番,道:“哟,数月未见,霖儿又长结实了!好,好;孩儿此去可还满意?”

“能为父皇分忧,儿臣当然高兴了。”荆王说着献上了一部折子,“父皇,这份策论名为《荆楚十策》,是儿臣驻守江陵时所作,请父皇过目。”

高峻转手呈上折子,炫帝乐呵呵接过了,一边轻声念道:“荆楚地接南北,上达巴蜀下通江淮,地势险要、物产丰富,此乃华夏之腹地,社稷之担当,非有长远眼光不可治也。治之有十策,一、薄赋税;二、轻徭役;三、兴水利……”

“霖儿,这可是你亲笔所写?”炫帝停下了,问道。

“正是。”

“不错,此论言简意赅、用辞华美,确是一篇治政佳作,”炫帝轻捻银须,“霖儿胸怀大业,上理政务、下恤民情,颇有朕当年之风采。来人,赐座。”

荆王听令后紧挨着炫帝一侧坐下了。

炫帝一手轻扬着那份策论,一边朗声笑道:“有此十策,足以治国安天下,区区一荆楚又何足道哉!”

荆王起身,恭声道:“父皇,荆楚虽小,可物产丰盈、百姓安居乐业;若假以时日,由官府征调民力,疏河道、去水涝,不出三年,儿臣定会将其建为天下粮仓、人间乐土。”

炫帝笑道:“吾儿大才,真是委曲了。此次回京,你就不必再去了。”

荆王有些惊愕:“这时为何?”

“父皇另有大事相托。”炫帝侧过身子瞅了眼林弗、陈业硕,“李、陈二位爱卿皆当朝重臣,父皇此番召你回京,就是要你协助他们二人处理朝政,也好多些历练。”

待荆王谢过了炫帝,林弗、陈业硕随之表态,说他们愿竭力辅佐荆王。

高峻走到了台下,对着太乐署少卿贾升轻轻挥了下手,命其开始奏乐。

贾升二十出头,面白脸圆、浓眉清目,薄唇上两撇小胡子微翘,未及开口便是一脸的笑意。他接令后用傲慢的眼神轻轻瞅了众乐工一眼,太乐丞黎清便当即会意,指挥着众人开始了演奏。

片刻之间,鼓乐响起,曲声袅袅,飘荡在宫庭上空。

林弗对着炫帝,道:“自陛下即位以来,我朝国运昌盛、四海宴平,野无遗贤、百姓安居,万国来朝;陛下之丰功伟绩,亘古未有也。”

“陛下圣明,万民归心,”陈业硕有点情绪激昂,“不过,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别有用心,不仅对陛下不感恩戴德反而说三道四,实在为人所不齿。”

“哦,不知陈爱卿所指何人?”炫帝听了很不是滋味。

“前左相石峥。”

炫帝愣了下,道:“石峥,他不是贬谪去苍梧了?”

“回陛下,他还赖着没走呢。石峥对罢相一事心怀怨恨,每日里呼朋唤友宴饮取乐,常有不满之言哪。”

炫帝怒道:“此言当真?”

“陛下,臣有诗为证;”陈业硕说着从怀里取出了一纸诗稿,呈上,“这是臣从石府粉墙上抄录的。”

炫帝接过看了看,只见纸上写着:致仕且让贤,忧君醉复眠。笑问何能尔?宠辱一杯间。

炫帝看罢,轻轻一笑,道:“荒唐,不就一首打油诗么,这也能定罪?”

“陛下,此诗颇有用意哪。”陈业硕道,“石峥被免是因其有罪,可他反过来说是为了‘让贤’;再者,他为掩饰罪过,将贪杯醉酒说成了‘忧君’,这难道不是嘲弄陛下、向朝廷示威?”

炫帝双眉微皱:“这……”

太子奏道:“父皇,儿臣以为,此诗自嘲自乐,未必是讽喻父皇。”

“陛下,臣有一言。”林弗一脸肃然,“陛下仁慈,一再宽恕于石峥,可他不仅不念圣恩,反而以免官为荣,为标榜自己乃一介清流而大发怨言;此诗流传甚广,实在是有损陛下的颜面哪。”

“陛下,石峥违逆旨意、嘲讽陛下,不可轻饶!”陈业硕附和道。

“这个老东西,真是欺人太甚!”炫帝很是恼怒,“传旨,命汪拱、敬琥前去捉拿石峥,交由大理寺审讯,其家人流放岭南。”

林弗、陈业硕忙道:“陛下圣明。”

“父皇息怒。”荆王见炫帝余怒未消,轻声劝道,“父皇龙体要紧,何需与此等小人生气。”

“嗯,父皇不生气。”炫帝呵呵一笑,随之扭过头去对着高峻,“为何又演奏《渭川曲》,一点新意也没有!”

高峻忙道:“陛下,此曲乃当年李龟年所作,自他去后,此词再也没人改过。”

荆王轻叹了下,道:“父皇,看来是太乐署是缺少填词高手呀。”

炫帝紧盯着林弗,道:“林爱卿,每年中榜者数以百计,你为何不多征召些新人充实梨园?”

林弗一惊,缓了缓神,道:“自陛下即位以来,我朝四海宴平、百业发达,天下可用之材早已网罗殆尽。那些中榜者不是徒有虚名,便是些酸腐之士,实不堪用!”

炫帝听后颇为纳闷,哼了声,道:“真的无可用之才?”

“陛下,林大人所言甚是。”陈业硕抢先回道,“当下大唐野无遗贤,至于科考呢,臣以为已实无必要。”

炫帝皱眉道:“莫非陈卿想取缔科考?”

陈业硕听了身子颤抖了下,一时愣怔无语。

韦溯道:“陛下,自唐开国以来,科考已逾百年,为我大唐培养了无数可用之才,怎能因其屑小瑕疵而取消呢?”

炫帝“嗯”了声,道:“没错,科考乃大唐国策,纵然有一些弊端,还是保留的好。”

“陛下,臣有一议,”林弗抖擞了下精神,“从今年起,科考不妨改为三年一试,既为朝廷省却了许多物力、财力,又可抚慰天下读书人之心。”

炫帝扫视了下众人,道:“嗯,此议不错;那就交由礼部吧,待拟定好了方案再行诏告于天下。”

林弗、陈业硕齐声道:“陛下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