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十七章:东亚战略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十七章:东亚战略

作者:几字微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7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摆平东亚,随后走向世界,是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要将日本的地位说清楚,颇为有些说来话长,但是,以日本在东亚史中的重要地位,绕开日本谈东亚战略显然是傲慢与愚蠢的。

在历史上,日本是与中国可以并列的东亚中枢。尤其因为中国明清时代长期的封封闭以至于日本人在海洋贸易的历史上反而笔墨更多。

在1570年到1630年的六十年里,是日本大变动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分裂的日本国渐渐走向统一,在整个十七世纪初,处在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人口迅速增长,达到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人的地步,几乎与整个欧洲的人口一样多。城市开始发展扩大,百姓财富增加,购买力迅速增强,一切都开始显示出欣欣向荣的状态。

但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显然生产力水平是较低的。不仅手工业不如中国发达,许多生活必需品都需要中国供给。

来自福建广东的糖果、青衣、麻布葛布、江浙的丝罗绸缎绢、四川广西云贵等地的药材,甚至铜锅铁锅等等都是日本不能生产代替,必须进口中国的。

与后世截然相反,这个年代的大明面对外国是极具骄傲心态的。相比而言,日本人就仿佛后世的中国人一样,极具崇洋心理。

这个洋货,显然就是指的跨越东海从中国进口到货物的洋货。

尤其是丝织品更是对中国所产情有独钟。要知道,日本人自己就是一个生丝的出产国。

但日本人是放着本国的不要,就要中国的丝货,不仅是生丝还是纺丝。这当然不是因为日本人心理变态,有钱乱花。而是中国的丝货质量上乘,天下闻名。

尽管日本在此刻已经有了水平不错的丝织业,如京都的丝织品就颇为上乘。但只要去细查就会发现,哪怕是京都的丝织品也是原料进口中国。

哪怕日本人此刻民族自尊心里爆棚,突然间极力支持本国国产,也会忽然间发现,在旺盛的需求面前,日本国国内的优质丝也远远满足不了本国的需求。

根据史料记载,日本人每年要消耗220500公斤的生丝。但是,以日本本国最好的年份,其产量也只有九万四千五百公斤到十二万六千公斤之中。

也就是说,为了满足本国所需的生产,日本必须进口一半的生丝。

如此巨大的缺口,以至于若是没有海外贸易运送来自中国的生丝,日本国内的纺织业就直接要停摆,没法生产了。

反过来说,这样巨大的缺口与严峻的形式也意味着生丝贸易之中藏着的巨大利润。

如此巨大的利润,让日本人在早期的时候是十分支持海外贸易的。这不仅是因为本国行业发展,也是因为有利可图。

从一开始织田信长时代,就明白海外贸易可以为日本带来巨大利润。

如此一个关键产业的发展,当然是让日本上下尽心。

只可惜,生丝的进口在关键一环之上出现了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海禁!

1547年最后一艘遣明船结束以后,中日勘合贸易终止。为此,大批靠着中日朝贡关系吃饭的商人生路断绝。

这个时候,又因为海禁,大量沿海地区百姓也是生计惨淡,饥寒交迫。

海寇、日商以及原来的倭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制造了举国震荡的嘉靖倭患。十数年的嘉靖倭患让东南沿海残破非常。“吴粤之民食不暇炊,卧不安枕,农夫弃耕,红女寝机”。

因为此前举国震荡的倭寇侵略,大明对日本人记忆尤甚,虽然朝廷已经意识到了海外贸易的重要性。但对于日本,依旧是防范森严。如此一来,日本人想直接在中国买到生丝就成了一个国家级的难题。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