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宋不咳嗽 > 081章 备战

南宋不咳嗽 081章 备战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您也别激我,我不傻。这把归我了,就算赔偿我的马!还有,都给我!”斯万抹了一把眼泪,又在袖子上擦了擦鼻涕,从地上爬了起来,开始琢磨手里的这把。和马他都喜欢,如果非得二选一,他还是选前者。

“你就不怕他真的开!”斯万拿着跑去打靶了,齐祖擦着头上的冷汗凑到了洪涛身边。

“我装的没有……他要真冲着我开,那现在躺在地上的就是他,哪怕敢抬起口对着我也一样。”洪涛把左手从袖子里伸出来,手里握着一把银色的小,比巴掌大不了多少,这是齐祖闲着没事儿做出来给图当礼物的,能装四发小,打不远,但在近距离照样可以打死人。

“唉……吓死我了,干嘛非要这样试探他,您还不放心?”齐祖的冷汗不光没擦掉,还出的更多了。面前这位老皇帝有时候天真、善良,有时候又阴险、无情。这么多年了,自己都没摸清楚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种一出来,对敌人、对我们自己都是个大杀器,必要的测试还是得有的,否则我很可能在某一天被人用乱打死。虽然这样不见得能知道他的确切想法,但是不试试我又睡不着觉。”洪涛把小放回兜里,看着正在重新装弹的斯万,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己没有曹操那种手腕和眼光,只能用些笨方法来骗自己心安。

洪涛和齐祖弄出来的这种新就是大名鼎鼎的转轮,俗称。它的技术含量很低,只要有了铜壳、凑合能用的弹簧钢和正确的思路,是个铁匠就能弄出来,甚至比燧发还简单。齐祖看了图纸到做出成,从头到尾只用了三天多,剩下一天多的时间都在研究这种小口径的装药量问题。

这种转轮的射程只有四五十米远,这还是把管加长的结果。像洪涛手里这种更小的转轮,有效杀伤距离也就十米左右,打仗用不上,就是个防身的小玩具,比稍微手长点。

洪涛打算把转轮当做的辅助武器,一旦进入太复杂的环境,比如说城市巷战,可能就没有短好用了。而且转轮比有两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它可以连着打五发,就算有一两发是哑火,也不耽误后面的正常击发。除了多扣动几下扳机之外,不用多余的换弹动作。

有了这两样新武器,洪涛觉得再去攻打托族人的城市,不管它是不是在高原上,也不管它是否有城墙和地形优势,都没有什么难度了。连大炮都不用带着,那玩意太沉,放在平地上有轱辘用马匹拖着走还凑合,一旦进入山区,光靠人肩挑手抬,非常影响部队的机动性。

本来洪涛还想把另一样更轻便的火炮也一起弄出来,它就是迫击炮。有了硝酸银,迫击炮的发射装置就有了,后世里很多迫击炮都是用霰弹来当发射装置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霰弹里面的钢珠拿掉,装上合适量的发射药,然后拧在尾部的小洞里。当炮弹顺着炮膛落到底时,霰弹的正好撞在炮膛底部的撞针上,依靠霰弹的力量,炮弹就飞出去了。至于能飞多远、炮管能承受多少膛压,全靠慢慢试验,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度。

不过在和齐祖聊过之后,洪涛暂时取消了这个计划。

首先就是大口径的钢管现在还弄不出来,口径太小了又没啥实际意义。再者炮弹的结构也存在技术难题,里面是装填还是其它?这需要很多试验来验证。最后就是炮弹的尾翼该如何弄,现在还没有合适的材料和精确的模具,又得重新研发,这就需要很多人手和时间。

如果马上开始研发迫击炮,那冶炼作坊、机械作坊、化工作坊就全得干着一件事儿了,无法在几个月之内生产出来足够的、转轮和弹药。权衡了利弊之后,洪涛不得不先把迫击炮的研发计划拖一拖,等以后有时间再说。

从洪涛抵达太阳城之后没几天,整个城市就忙碌了起来。原本对外开放的市集临时撤销了,更多的人被抽调到冶炼厂、机械厂、造船厂帮忙。还有很多妇女被编进了建在城市东边的新作坊,这里的规矩很奇怪,凡是来上工的妇女都必须脱衣服进行检查,然后换上一身麻质的短打扮,带着布手套进入房子里工作。

这个作坊就是装填厂,十多间石头房子相距上百米,每间房子里只有四名印第安妇女在工作。她们的任务就是把一种土黄色的膏状物用小铜勺装进一个米粒大小的铜碗里。然后送到另外的屋子去,再把这个小铜碗用木头模具压进铜弹壳后面的小洞里,并在缝隙上涂上树胶密封。

完成带的弹壳再分批送到另外两间屋子里,被装上火棉胶颗粒、毡垫和小铅球,再用软木塞封口,并用木质压口机把铜弹壳的前端向内挤压出一个扣边,把软木塞固定住。最后用石蜡密封,一颗就算做成了。

这是布什想出来最保险的生产工艺,把所有工序都分开,每间房子里的工人数量和原料都很少,就算不小心出了意外,也不会有太大的威力,更不会波及到其他房屋。

虽然拿来送去的略显麻烦,但是洪涛认为很必要。产量可以用人数来提高,能不出事儿最好,慢点不怕,现在还用不到大批弹药。部队里也带着装弹原料和简易的小机械,可以在战斗之后自行装填一部分。这种霰弹很好,也没什么危险,唯一的问题就是每个人的手法不同,可能会出现哑弹。

洪涛也没闲着,除了每天去马场练一练骑术之外,还要钻进化学实验室里和布什带着十多个印第安学徒,用简陋的设备不停的提纯硫磺、硫酸、硝酸、乙醚、酒精。这些东西有的用来弹药,有的是做为药使用的。

听说丈夫要去攻打托族的城镇,图也带着一部分族人行动了起来,把鲸鱼肉涂上细盐和香料,然后用烤炉烤干,制成咸肉干。再把玉米磨成面,混合上白糖和淀粉烤制成黄灿灿的玉米饼干,这些都是军粮,很受印第安战士喜欢。可惜洪涛见了这两种东西就想吐,还得忍着不吐,装成很爱吃的样子。

墨西哥这里的地形和气候很多样化,东部靠近墨西哥湾的平原地带是标准的热带气候,四月到十月左右是雨季。每到这个季节,大雨经常下得昏天黑日,此时河水暴涨,到处都是泥泞,很多原本能走的道路这时候全都走不了了。过了十月就进入了旱季,这时候下雨就很少了,换成了大太阳天天挂在天上,是个比较适于在平原地区长途跋涉的时间段。

但这只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候,到了中部的高原地区,雨水就没那么多了,昼夜温差还非常大。中午能晒得人流油,太阳一落山,立马寒风习习,有的山区还会降雪。所以墨西哥人有一个传统的打扮,就是头上戴着一顶巨大的草帽,一看这种形象立马就能知道是墨西哥人。

其实他们身上还有一个更独特的东西大家都没注意到,就是披着一条厚厚的棉布毯子,或者干脆把毛毯中间剪个洞,套在身上当衣服。

这种打扮都不用仔细琢磨,就说明了两个气候上的问题。大草帽是用来防止日晒的,尤其是高原上的太阳,紫外线非常强烈,很容易灼伤皮肤,不光要戴草帽,还得够大,能把全身都遮挡住才好。棉毯则是用来御寒的,没有这条毯子,晚上在野外是能冻死人的。

对于这种气候条件,洪涛也没办法,他不是真神,无法改变气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入乡随俗,人家上高原都戴大草帽,那咱也戴;人家身上披着毯子,连衣服带铺盖都有了,咱也一人来一个,比他们的质量还好,都是用黎族人的纺织机织出来的,用的都是欧洲的羊毛,更柔软更保暖。

从海拔很低的沿海平原去到海拔一两千米以上的高原作战,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就是高山反应。二千多米高的地方虽然不会有明显的高山反应,但是容易疲劳、抵抗力下降是必然的,这是人体的自然反应,谁都避免不了。不过这种自然反应可以通过肺活量来克服,如何增加肺活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建议潜水。

在这个问题上洪涛是师傅,连同斯万一起,所有参加高原作战的人员,包括几名传教士,每天都要坐着船去河口进行潜水训练,早上一次、下午一次。管不管用洪涛不清楚,反正他喜欢吃的大螃蟹、海胆是没少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