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宋不咳嗽 > 001章 一切都在变

南宋不咳嗽 001章 一切都在变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一二四五年的亚洲发生了两件大事,先是一直处于被动的大宋在年初发起了反击,从襄阳、芦洲两个方向,集结了十二万精兵,同时发起了北伐,目标直指黄河沿岸的汴京和徐州。如果这是放在往年,大部分人都不会认为大宋朝廷能成功,搞不好就又是一次大溃败。

但是现在不同了,大宋朝廷不光有了新式的水师战船可以护送船队给军队当后勤补给,还有了一支上万人的新军,此次北伐正是以新军为主力。

反观蒙古帝国,它的实力这些年降得很厉害,大部分精锐都在当年的三国海战中丧失殆尽,再加上这几年的汗位之争,整个帝国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就算争夺汗位的贵由和蒙哥两方因为大宋北伐而暂时和解,一致对外,也没有绝对把握可以轻易化解这次战争了。

双方的第一战就已经从某种角度上反应出来了两国的此消彼长。从庐州北上的大宋新军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克了蒙古军队重兵把守的颍州,然后调转兵锋,向西直逼蔡州,五天之后与从襄阳北上的另一支新军在蔡州城下又血洗了蒙古守军,以八千对两万,交战仅仅两个时辰不到,就把这支蒙古帝国南方防线上的最精锐部队给击溃了,一直追杀了几十里,能逃回许州的不过三千多人。

自打这两仗之后,大宋的两支北伐军可以说是胜多负少,即便是负也都是小负,既不影响战局走势,也不影响部分士气。如果不是因为新军非常依赖后勤补给,不敢把战线拉得过长过散,估计用不了三个月,就能陈兵黄河边了,收复三都不是梦。

另一件大事发生在南边,一直处于迷雾中的金河帝国自己露出了真面目,开放了金河城、麻逸港两座港口,允许外国商船在遵守帝国法律的前提下自由进出。这下不光一直和金河国关系暧昧的大宋商船纷纷跑来观光,就连东南亚各国的海商也结伴往吕宋岛挤,甚至还有部分来自日本和高丽的商船。他们宁可转道大宋的港口再跟着大宋商船一起出航,也要来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强大帝国是啥摸样的。

但是他们看到的金河城并不是一座辉煌的大都市,别说辉煌了,恐怕连繁华都算不上。城市里最高大的建筑就是帝国图书馆,而帝国政府大楼居然缩在城市的角落里,不光比不过大宋的皇城,就连日本的宫殿也比不上。

单就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而言,金河城最大的特点就是没风格也谈不上艺术。整座城市都是灰蒙蒙的,百分之八十的房屋都一模一样,连台阶的宽窄和级数都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没有明确的路牌指示,别说外人来,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但不经常进城的奴隶都会迷路,因为每条街道也都一样。

相比起金河城来,金河口北岸新开辟出来的码头区倒是更热闹些。由于金河城里不允许开设客栈和饭馆,所以那些对外的饭馆、旅舍就都只能开在这里。其中最大的一家饭馆叫做金河楼,三层,就坐落在码头旁边,他的老板叫巴颂,和慈禧一样,也是最早被洪涛抓来的奴隶,原名叫什么估计他自己都忘了。

至于说一个奴隶出身的移民哪儿来的钱开这么大的酒楼,还雇佣了不少厨师专门做各国风味菜,这就得去问帝国监察部了。这里名义上是巴颂的产业,实际上是帝国监察部内务局的情报站,很多服务员和厨师都是内务局的情报人员,专门负责在这里收集各国客商的资料和情况,汇总之后记录在案,做为资料库使用。虽然慈禧辞职了,但是他从洪涛那里学来的后世情报工作方式、还有他自创的很多办法都被很好的继承了下来。

此时正值晌午时分,按照金河国的习惯,一天是早中晚加夜宵四顿饭,正是饭点儿,所以酒楼里已经人满为患,尤其是位置最高的三层,连一张空桌子都没有。由于这座楼是平顶,还是用水泥框架结构盖的,所以它的四面都是大窗户,除了中间少部分桌子之外,全是靠窗的观景座。坐在这里一边喝酒吃菜、一边居高临下的看一看外面的异国风光,对这些游客来说,也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就在东南角的一张桌子上坐着两个中年人,桌上摆着一个铜质的打火锅,这是金河城最著名风味,叫做皇帝火锅,其实就是厚实的鸳鸯锅。有了洪涛从中美洲带回来的辣椒,鸳鸯锅很快就成了一种高级美食,用什么食材无所谓,只要加上辣椒,那就身价翻了好几倍。金河城里的居民如果要请客,一般都会先问对方,你想不想吃皇帝?对方大部分时候也会笑哈哈的高声回答,对对对,我们就去吃皇帝!

这俩个人看穿戴应该是来自大宋的海商,他们的座位正好可以看到东边的金河城和南边的金河,此时火锅里的红油正在炭火的炙烤下翻滚着浓稠的水泡,但是他们俩个人的眼睛都不在火锅和盘子里的菜品上,而是时不时盯着窗外看。

“武兄,此地会不会是金河国的一个普通海港?就像咱大宋的泉州和广州,它的国都应该另有别处吧?”说话的这位头戴软脚幞头、身穿绿色道袍,手里还拿着一把倭扇,典型的南宋海商摸样。

“很难讲,孙兄可能没去过西瑁洲的航海学校,那里的摸样和这座金河城如出一辙,应该都是那位洪皇帝主持建造的。按说航海学校也应该是金河国的太学了,皇帝亲任校长,还经常去讲课,可依旧是这种四四方方的房子,没有过多的装饰。这可不是金河国没钱,而是他们的洪皇帝力主节约,反对一切不必要的修饰,只要功能不要外表。刚才孙兄应该也看到了,那座图书馆和其它房屋建造得完全不是一个规制,不仅高大而且富丽堂皇,地上铺的都是上好的波斯地毯,可知是为何?”

坐在靠窗位置的中年人穿着一身短打扮,头上没戴幞头,只是把长发绑在了一起,等于是梳了一个大马尾辫。他的上衣居然还有两个带盖的兜,和皇家海军的军服有点像。脚上穿的也是不是大宋常见的那种布鞋或者皮靴,而是一双露着脚趾的皮凉鞋,还是带金属扣袢的。

相比起他的同伴,他这身打扮用后世的话说可就洋气多了,而且很彰显身份,他就是一名海商,还有很大可能是海峡公司里的海商。因为只有这些常年接触金河国人的海商,才会穿这种由一些广州、泉州裁缝店仿制的金河国服饰。就像当年大陆刚刚改革开放时,很多广州人由于靠近香港,就率先换上了西服革履,戴上了太阳镜一个道理。

“他们的皇帝喜欢看书?”孙姓海商略微琢磨了琢磨,得出一个他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

“孙兄高明,这位皇帝不光自己喜欢看书,还要求学校里的学生尽可能多的看书。不光要看与自己学业有关的书,还得看其它毫无关系的书。用他的话讲,书是所有人的良师益友。这可不是光说说而已,我在航海学校学习的时候,虽然并不是正式学生,但也能进入学校图书馆里去随便翻阅藏书,市面上能见到的书籍那里基本都有,还有很多外国人写的书,里面全是外国文字。那些金河国高年级的学生,每个人在毕业之前,都要去图书馆利用闲暇时间帮助通译把这些书翻译成汉文。眼前这座图书馆比航海学校的又大了不知道多少倍,里面的藏书应该更多。假如能让我等进去看看的话,德馨交给我们的任务说不定几天就能找到答案。”

这位很洋气的海商,身份并不是海商,只是装的像而已。他的真实身份是南宋朝廷的四品官员,专门负责督建南宋水师的新式战舰,同时他还是文浩知音社里的核心人员,名叫武修言。他还有个双胞胎弟弟叫武修行,和他官职一样。

“要不咱们问问这里的店小二?不是说只要是金河国的人,就可以随便进入那座图书馆里去查阅吗,而且还不收费。要是能找到这里的人帮咱们进去看看,岂不事半功倍?”既然武修言不是海商,那这个孙老板应该也不是海商了,他们来金河城的目的不言而喻,是来打探情报的。

在这方面,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金河国厉害。在洪涛和慈禧的不断努力下,金河国已经建立起来了一整套军用、民用情报收集、整理、分析体系,而且得到了帝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这东西确实好用,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要是能坐在办公室里就知道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这也算是洪涛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资源吧,用后世的时髦说法就是软实力。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