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宋不咳嗽 > 三百零二章 强大的对手

南宋不咳嗽 三百零二章 强大的对手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蒙古帝国之所以在一段时间里强盛无比,善于学习只是一个方面,强大的执行能力也是它的优势。这件事儿如果放到南宋朝廷里,你就等着各方势力一起扯皮吧,就算扯出来结果,执行的时候也是阻力重重,不光有拖后腿的,还有下绊子的,反正是不能让你干舒服喽。

可是蒙古帝国在这方面就好得多,大汗的旨意一下,几位蒙古贵族跟着皇兄察合台,带领两万多蒙古嫡系部队秘密进驻金州、登州和婆速府(现丹东一带),把三处地方的居民全部登记造册,不许随意流动,直接变成了军事管制地区。然后由耶律楚材协助察合台统领全局,把需要的人员、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往三地。

为了这个庞大的计划,窝阔台汗特意从西征的占领区招募了大批大食、斡罗斯的工匠,凡是会造船、铸铜、铸铁者皆可免去奴隶身份,被送往这三个地方帮助建设造船厂、铸造大炮。除此之外,大批由北地汉人、金朝降民组成的探子用各种身份潜入了南宋,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干别的工作,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刺探大海船和那种神秘武器的制造详情。

在多方努力之下,原本看起来难以完成的工作居然进展得很顺利。大海船的建造图纸虽然很不完整,但大概思路还是打探清楚了,有几个探子甚至从南宋商人手中搞到了几份关键的造船资料。有了这些数据,再通过各族工匠的努力,用了不到半年时间,第一艘仿造的鲑鱼级货船就建造出来了。这让蒙古帝国高层有点欣喜若狂,原本不太支持这个计划的贵族也都改变了初衷。

相比起造船,铸造大炮的进度就要慢多了。这种武器不像大海船那样被很多人熟知,即便是宋国高层也不了解铸炮的详情,更没有像振州造船厂那样的铸造厂可以打探,只能凭借一些见过这种武器的士兵口述,再加上一堆从战场捡回来的炮弹逆向分析这种武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对于从来没见过大炮、也没有这方面想法的人来说。纯靠脑子逆向推理可就太难了。一开始的时候有好多种思路同时迸发了出来,比如说大食人提出来的投石机结构、斡罗斯工匠提出来的弩炮结构,但经过试验之后都不太靠谱。除了射程严重不符之外,威力也相差甚远。更没有那种隆隆的响声和阵阵白烟。

最终还是一名金国工匠提出了比较相似的想法,这名工匠以前为寺庙铸造过大钟,亲家还是开烟花爆竹店的。他们俩把大钟与烟花的原理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最终弄出了一门又短又粗的火炮雏形,并且试射成功了。把一个石头球打出去百十米远。

有了雏形,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无非就是提高射程和精准度的问题,于是所有懂铸造的工匠都被集合到他们两个人手下,开始不断的尝试用各种材料铸造大炮。可惜再想提高火炮的性能就不那么容易了,装药装多了炮身会炸膛,装少了又没劲儿,折腾了快一年时间,才用青铜铸造出来一种还算凑合的大炮,也就是洪涛看到的那种臼炮。它可以把直径二十厘米的空心弹发射到五百米开外。换成实心炮弹就只有三百多米射程了,而且不能平射,只能吊射。

虽然性能上显然不如敌人的大炮厉害,但蒙古高层已经没有耐心和时间继续等待。大规模建造海船,再加上不断试验大炮的消耗已经让帝国的财政有点吃紧,如果再无限期的试验下去,别等更厉害的大炮造出来,帝国就没有钱粮撑下去了。于是这种臼炮就成了蒙古水师的新式武器,开始定型量产。

于是更大的灾难就发生了,铸造成品率太低。不足三成。也就是说耗费了几万斤铜料铸造十门大炮,只有三门是能用的,其它全废了。面对这种情况,整个蒙古帝国高层和工匠们都没有任何办法。就算杀头也提高不了半分成功率。可是箭已经上了弦,还拉满了弓,发射不发射这个力气算是已经用出去了。无奈之下,只能投入更多财力,用数量弥补成品率的不足,加班加点的去铸造那些比钱还贵的大家伙。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整个蒙古帝国就像是个割腕自杀的人,不管如何从各地抽调财物,都止不住血液从手腕的伤口上慢慢流失,国库里永远是空的。刚从西边占领区送来一批缴获的财物,转眼就变成了煤炭、铜料和木材,连捂热乎的机会都没有。搞得帝国上上下下怨声载道,不光留守在东边的贵族们不满意,就连西征的将领们也都快急了,合算他们抢了半天全是白干,啥也没留下,都扔海里去了。

面对这种情况,窝阔台汗也忍不住了,尽管在他的计划里至少要造上千艘大海船、几千门大炮之后才是决战的开始,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初预算的时候都是按照原本船只的造价略微上浮了一点,谁承想真造起来这个成本是一天高过一天,上浮了两三倍都不止。再加上铸造火炮的大量消耗,假如再不把宋国打下来,蒙古帝国的诸王和贵族们就该先窝里反了。

开战!到了1240年夏天,随着金州和登州造船厂、铸造厂的原料消耗一空,再也挤不出一丝一毫的时候,窝阔台汗亲临登州,下达了开战******。随着这一声令下,几百艘齐装满员的大海船开始从金州、婆速府向登州集结。别说登州港了,就连登州近海都停满了一模一样的船只,就算洪涛来了也得下一跳,整整六百一十三艘排水量达到三百四十吨的仿造鲑鱼级货船铺满了海面。

由于每艘船只能携带三门臼炮,所以这些船的运载能力远超蛟鲨级战舰,平均每艘船可以装载二百多名蒙古士兵。而且蒙古水师的编制也很奇特,他们的水手就是原来的陆军,在大海上是水手,到了地方穿上盔甲拿起刀枪就是陆军,这样算起来,每艘船装四百人都不成问题。

六百多艘船、每艘船四百人,这就是二十多万兵力。听着不算多,实际上却很多了。这二十多万士兵顶陆战时候的至少五十万,因为他们里面辅兵和民夫的数量很少,全是纯粹的战兵,成分纯得不能再纯了。这就是海运的优势,它不光运量大,消耗还少。

当然了,蒙古水师的船上并没这么多兵将,这次南下的兵力总共只有十三万人。按照大食船长的建议,有三百多艘船是做为运兵船使用的,另外三百艘船才是作战船只。这些船将先一步出发,主要用于和敌方船只在水面战斗,争夺制海权,随后而来的才是有海面战斗能力的运兵船,它们会清扫敌人残余战力,然后选择合适的地方把士兵送上岸。

“阿哈,此去南国不远万里,你年事已高,不如由阔出统领,你坐镇登州与萨里合一同筹划粮草,待阔出登陆之后,再随船前往不迟。”看着海面上一眼望不到边的舰队,窝阔台汗也有点踌躇满志了。他相信这么多战船出战定会一举成功,没有失败的理由,只是对于他哥哥察合台要亲自领兵前往不太放心。

他的这位哥哥自小与他情谊交好,当初争夺汗位时,就是他哥哥出面说服了自己的侄子贵由、弟弟托雷,才让自己顺利登上了汗位。如果他哥哥在前线有所失的话,即便获得了胜利,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大汗,蒙古儿郎自小就不怕战斗,不管在陆地上还是大海上,都是强者。我与这些兵将相处了三年多,没有别人比我更熟悉他们。等我兵临临安城下之时,还望大汗可以率军亲往,咱们兄弟一同攻下临安城,由大汗您第一个入城才能说服别人。这几年为了建造这些船只和大炮,已经耗光了帝国的钱粮,此战关系到帝国的存亡,你我兄弟正该携手海陆,一举拿下南国。”察合台是个一丝不苟、性格严肃的人,对于目前帝国的情况他了如指掌,更明白此战意味着什么。

“那就如阿哈之意,不过还请阿哈留意一个人,就是敌方的主帅,叫洪涛。假若可能的话我想要他活着,此人如能为帝国所用,将是第二个萨里合。”窝阔台让哥哥这么一说,也不再担心什么了,但是他对洪涛这个人很感兴趣,或者说是对大海有了兴趣,很想把洪涛这个对大海最熟悉的人收归己用。

“这恐怕不容易吧……诸王不会答应的,再说他不是已经称帝了嘛。这种人和萨里合不同,你还是别去惹这个麻烦了吧,我估计他不会来,要是来了,我帮你处理掉他!”察合台听到弟弟想要收拢洪涛,神情变得更严肃了。如果洪涛不称帝,这件事还有商量的余地,可现在他是个皇帝了,这就和耶律楚材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任何一个皇帝也不会放心使用另外一个皇帝的,就算是窝阔台汗想也不成,帝国高层的诸王和贵族们肯定不会答应,这不是给国家找麻烦呢嘛。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