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宋不咳嗽 > 第一百七十五章 英雄归来

南宋不咳嗽 第一百七十五章 英雄归来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cpa300_4(); 就这么简单,把废料渣、生石灰、熟石膏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仔细研磨,就是混合水泥了。必须是,因为洪涛上上辈子弄过这个东西,准确的说不是他弄的,而是他那个下放工厂劳动的老爹。当时姥姥家里要盖个小房子,没地方找水泥,本打算用黄泥、生石灰混上麻来盖房。老爹一听,不成!像这种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机会他怎么能轻易放过呢,而且还是拍老丈人马匹的机会,于是他就大显身手的一番,硬生生把一堆废物变成了这种混合水泥。在制作过程中没闲着,还手把手的教授给了当时才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洪涛,再传授知识给儿子的问题上,洪涛的老爹是一丝不苟的,走在马路上看到蚂蚁打架,都得给洪涛出一道思考题。

事实证明这玩意确实是水泥,挺好用,洪涛都上大学了,那间小房子才拆了重建,结果水泥铺设的地面依旧结实。只是这东西有个天敌,就是温度,一定不能在冬天弄,温度一低它就成渣渣了,到处裂缝。明州地处江南,基本不用考虑低温问题,用这种简易的混合水泥正合适。

其实金河湾的水泥已经很接近后世的波特兰水泥了,比这种混合水泥在强度、凝结速度上高很多,只是抗酸碱能力不如混合水泥。但金河湾的水泥无法推广,因为大宋境内好像找不到活火山,也没地方弄火山灰去。因地制宜嘛,大宋遍地都有石灰岩,还有充足的劳动力去开矿、烧生石灰。最好的不见得就是最合适的,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没必要去追求过高,适用就好。

有了政府支持、有了成熟的技术、还有了稳定的销路,现在还缺一样儿,就是资金!其实有了前三个条件,再加上一个已经在大宋海商圈子里逐渐成为神话的洪董事长当背书,资金不用找。它们自己就会蹦出来,拦都拦不住。

“某从来没见到过商人会如此慷慨,不知先生是否用了什么法术?”当水泥作坊的股权被通判大人带来的几位本地商人瞬间抢光,还吵吵着要弄第二个作坊扩大生产时。吴潜的世界观又被颠覆了。他想不明白为啥平时一说支援州府、建设家乡,那些一个个的比着赛的哭穷的商人到了洪涛这里,聊了没有一个时辰,就又变成了热心公益的大善人了呢?比着赛的从自家往外掏钱,好像掏慢了、掏少了就不是人一样。

“慷慨?……吴大人应该是想岔了。把他们想成善人了吧?哈哈哈哈哈……大人啊,您以后记住一个原则,只要是商人变得慷慨了,那他们就一定有钱赚。不见得是马上赚钱,获得利益的时间说不定是在一年、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但一定是有利可图,没有第二种原因。”洪涛觉得吴潜也好、文南也好,有时候都非常的天真,就像个小孩子一样,他们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和自己比起来,他们真的像天使。

“不知水泥有何利可图?作坊还没建好,他们就已经为河堤捐出十万斤了……”吴潜还是不太信洪涛的话,或者说他还不愿意把这些商人想得那么龌龊,毕竟人家刚给自己的河堤工程捐钱捐物,总不能转脸就骂娘吧。

“十万斤?也就是吴大人您心地纯善,要是换成我,张嘴就是百万斤起步,否则就不用他们的水泥!水泥、水泥!叫得再好听也就是用火烧过的泥土而已,十万斤。听着多,其实就那么一小撮而已。我刚才说过了,朝廷很快就要对边关进行修缮,一座坚城至少也得用百万斤。边关有多少城池?五十座不止吧?您算算。这里面的利益有多大,现在您知道他们为什么哭着喊着要开第二座水泥作坊了吧?他们怕被别人抢了先手,不能把水泥卖给朝廷去修边城。另外我刚才已经向他们下了一个百万斤的订单,作坊还没建好呢,大订单就来了,即使没有朝廷大宗采购。他们也不会赔。羊毛全出在羊身上!吴大人,您就是那只羊,他们都磨快了剪子,正准备从您身上往下剪羊毛呢。”大宋官员其实已经算很懂经济学的了,否则他们也弄不出那么多超时代的经济手段,可惜真到了做买卖谈判上,像吴潜这种实干型的官员还是不灵,让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呢。

“……只要能为百姓造福、为朝廷分忧,某甘愿当这只羊!如果都不让他们剪,下次恐怕就没人愿意揽这种活儿了吧?”吴潜听了洪涛的解释,应该是明白了,不过他没和洪涛一起挤兑那些商人的奸猾,反倒坦然了起来,甚至还有点得意,为他自己能当上被人剪羊毛的羊而得意。

“吴大人所说极是……商人的天性就应该是赚钱、官员的天性就应该是为民造福,在这一点上,我不如您想的清楚。水泥作坊的事情基本也就定了,后面的具体工作我会安排合适的人去跟进,您放心,一天都不会耽误,能多快就多快。另外我以个人名义,捐给明州府衙五艘槽船,以后您去修建河堤,没有船是万万不能的。别推辞,这些船放我手里没什么用,它们不适合进入大海,要不是还有漕粮需要它们拉,我就都送您了。”洪涛脸又红了,吴潜的回答又让他觉得自己内心太龌龊,这种情况也在文南身上发生过。每到这种时候,洪涛就特别大方,他想用这种方式向文南、吴潜这类人致敬,他们没有自己见识多,但他们身上有自己想有但一直没有的东西。

吴知州、孙通判和一群明州官员,带着五艘槽船和一大堆竹叶青牌的香水礼盒,意满心足的走了。下一步他们就要进行实地勘测,确定该在何地筑造河堤阻拦海水。这种事儿洪涛插不上手,就算他有更现代化的勘测技术,也不能插手。他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过多插手南宋朝廷的政事,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时候吧,你干的越多、尤其是干了很多原本不属于你的工作之后,你会发现,非但没有表扬,还会引来很多非议。所以古人云,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什么事儿能多,什么事儿不能多,全凭自己掌握,没人能告诉你。

明州商人们也是大丰收,除了投资了一个前景很看好的买卖之外,每人手里也抱着一个帆船模型,里面装着竹叶青牌香水。不过这是他们花钱买的,一百贵一套,还一个劲儿的过意不去,说是价格太便宜了,应该五百贯一套才勉强配得上洪董事长的身份!

洪涛当然也不会客气,自己凭空给他们找了一个发财的门路,让他们出点血是正常的,于是他就编了一个在明州路过江竹意家香水店,闻到她家的香水之后,立刻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闻味道的故事出来,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以后多去买,不光自己去买,还得号召别人去买,这样做就是给自己面子,不这样做就是不给面子!

给不给洪董事长这个面子,一群商人根本不用人教,答案都是一致的。恐怕这几天江竹意就没功夫找借口跑码头上找洪涛聊香水的事情了,她家店里的香水会不会脱销是个很大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洪董事长的面子还就这么大,不光是商人,明州府上下谁不得去捧捧场?知州和通判大人都去了,谁这么不懂事儿?

洪涛注定就是个劳累命,头天刚把吴潜这批人送走,转天上午江面上又驶过来一支船队,绝对可以用浩浩荡荡来形容,有点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感觉,而且这支船队还是朝着转运使码头径直驶来的。这次洪涛没让各舰进入备战状态,来的不是别人,打头那艘船就是孔沛的海波号,文南和罗有德的运粮船队回来啦!

深入战区一个多月,全须全尾的回来了,即便洪涛早有这个心理准备,依旧还是很激动,主动跑下了船,到码头上恭候英雄们的归来。没错,在洪涛眼里,罗有德、文南这两个人比自己英勇的多,他们没有自己的先见之明,只是凭着一腔爱国热血,就甘愿以身试险,比绝大多数南宋官员和百姓都主动靠近敌人,并且完成了任务,这就是英雄。

洪涛对英雄的概念和大多数人不同,他不认为只有死了、伤了的人才是英雄,更不认为必须以少敌多、用性命相搏的人才算英雄。只要是履行了一个百姓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还能有所超额的,他认为都算英雄。如果每个国民都能百分百履行自己对国家的义务、每个政府也能百分百履行对百姓的责任,那根本就不需要出现英雄。英雄对他而言,带着悲壮和遗憾的色彩,值得为其欢呼,但并不值得鼓励。(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