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宋不咳嗽 > 第八十七章 报纸

南宋不咳嗽 第八十七章 报纸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金河湾人总共投入了六百多劳动力去建造这座属于他们自己的城市,其中四百多人都是奴隶。现在洪涛不再吝啬劳动力问题了,六月底卡尔带着舰队又去了北边一次,他比洪涛可狠多了,一次就弄回来一千二百多人,五条船上都装得满满的,一路上还热死、饿死不下几十人。

这件事儿洪涛只通报了董事会,然后象征性的罚了卡尔一桶水就算完事了。你指望卡尔这样的人能去体恤北地宋人,要求就太高了,他能不肆意残杀已经就做得很不错,民族这个玩意,虽然洪涛一直都在金河湾里刻意从人们心头抹去,但是在成年人里效果不太大,顶多算是淡化了一些,想完全抹除根本不可能。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得不断努力,从下一代着手教育,等他们的下一代出来,基本就只会认同自己是金河湾人,啥欧洲人、南亚人、宋人、日本人、朝鲜人……这些概念全都模糊了。

在这次大规模建设城市的工作中,洪涛又被金河湾里的所有人奉为了半仙,因为他拿出来一件让工地上所有工匠、奴隶都发自内心喜欢的玩意,就是火药。这个东西都造出来好几年了,但一直都做为舰队作战物资使用,并没在金河湾大规模普及。原因嘛,很简单,产量有限,使用起来有危险。现在要进行大规模建设了,火药作坊的产量也提高了,为了能提高工作效率,适当的使用火药去把山石炸开还是很必要的。

“老文啊,这一条你得给我记下来吧?你总不能光写我操蛋的时候,不写我光辉的一刻,那我就要考虑换人来给我写传记了。我没有自黑的倾向,不自夸就很不错了,你说呢?”光自豪洪涛觉得还不够,必须要流芳千古,这还得靠文南这个笔杆子。自己的知识比他强、见识比他多。但要想写出适合这个时代人阅读的玩意,没了文南这样的人,还真不成。要是让自己写本书去大宋境内发行,别说花钱买了。估计倒找钱都没人看。一片简体字和大白话,再加上几百年后的词汇,谁看得懂啊!当外国著作专门研究研究没准还凑合。

“先生放心,文某人自有安排,绝不会令先生失望的。假如先生能抽出人手帮我刻版的话,说不定明年就可以印刷第一本了呢。”文南笑眯眯的从他的挎包里掏出一卷子鲸鱼皮纸,冲洪涛晃了晃,然后飞快的又塞了回去,生怕洪涛来抢。

现在的文南如果从后面看,活脱一个上山采风的后世文艺工作者。他穿了一身素棉布热带猎装,上衣还是小西服领带四个口袋的,下身是到膝盖上面长短的制服短裤,屁股后面同样带着两个口袋,脚上一双鲸鱼皮凉鞋。样式也是后世那种,上面还带着青铜扣袢。这些玩意都是洪涛用业余时间给妇女联合会画出来的样子,再教教她们如何裁剪制作,目前已经风靡整个金河湾。舒服、简便、实用,就是这些衣服的特点,泊福老人还给总结了一条,省布!

但是从前面看,文南就有点像个道士,因为他不光留着一头长发不舍得剪,嘴唇和下巴上还有三缕长胡须。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边水晶眼镜,非常像雍和宫门口那些给人起名字、算命、看风水的假仙人。文南对于洪涛给他制作的这副眼镜出乎寻常的感激,这玩意是百分百是金丝边的,目前金河湾里只有两个人有。一位就是洪涛的干爹陈名恩,一位就是他这个大近视眼。

虽然眼镜的度数并不见得适合他,洪涛也再三叮嘱,写字看书的时候戴一戴就成了,别老戴着,容易把眼睛戴坏了。但是他不听。他觉得自己戴上这个眼镜才能真正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更文化人了,哪怕眼睛瞎了他也认。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太珍贵了,他舍不得摘下来。

“印刷?刻版……我怎么把这个事儿给忘了,光知道干不知道吆喝那不是傻子嘛!老文啊,我终于给你找到了一个好工作,非常非常适合你来做,你想不想听我说说?”洪涛听了文南的抱怨,突然想起一个让他感兴趣的事情,报纸啊!

在这个交通不发达、信息不通畅的年代里,人们像宣扬的自己思想唯有出书立传。但这样做的普及对象都是读书人,属于先让高层认可,然后才能被社会认可的模式,是一种由上而下的传播。这种方式局限性很大,首先就是时间慢,你得先写出一本书来,还得获得高层的认可,然后再说传播的事情。其次就是条件苛刻,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利出书立转的,最次你也得混进士人这个阶层,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否则你就算把资本论写出来,照样没人看。

但有一种东西可以突破这个禁锢,那就是报纸。这玩意的传播对象就广泛多了,士人阶层可以看,普通识字的老百姓也能看,甚至皇帝想看也可以看,基本没什么门槛,只要认字就可以。其实你不认字照样能看,清末民国那会儿,茶馆、酒楼里有很多落魄读书人专门做一种事儿,就是免费帮别人念报纸,以此换来茶馆老板的一顿免费茶点招待。不认字儿不怕,你只要来这里喝茶,顺便带着耳朵,就能听到报纸上都说些啥,方便吧!

而且报纸这个东西,比书还有很多优势。它时间快、信息量大、价格便宜!从写一本书到印刷售卖,少说也得半年一年的,可是报纸每天都能发行,新鲜的很。上面说的东西涵盖方方面面,几乎任何人都能从报纸找到自己喜欢、需要的信息,只需要花费很少的金钱就能买一份儿。

那这么好的东西,宋朝人自己想不出来吗?这个问题洪涛不清楚,但他知道就算宋朝人想出来了这个主意,也很难实现,因为这个时代的纸张、印刷技术还不太过关,印刷成本非常高。尽管宋朝已经算是历朝历代里普及教育率最高、识字率最高的朝代,但读书认字、尤其是买书,还是一个比较高档次的消费,不能被普通百姓所接受。从这方面看,应该是技术限制了他们的思想。

可洪涛不存在这个问题,有了那些水车、木质齿轮的发明应用,弄出一套水力印刷设备不是难事儿。有了初级的石化产业,有了高度蒸馏酒,弄出一种适合机械印刷的油墨也应该不是不可能。再加上大量的鲸鱼皮可以变成纸张,实在不成还可以自己改进宋代的造纸业,有了火碱溶液,造出来的纸肯定更白。最后,洪涛都不用去发明创造了,直接把后世的铅字排版技术照搬过来,一个准现代化的印刷产业链就出来了。

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儿,其实是个时代的大杀器。后世里控制舆论、掌握舆论导向是每个国家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放到古代来,更是厉害。因为这个年代的政府根本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思维模式和意识,更缺乏手段,除非宋朝也玩文字狱,否则报纸这个东西无解!最多是朝廷也办报纸,然后双方在报纸上打嘴架,这正是洪涛乐意看到的。理不辩不明,只要让辩,最终谁对谁错就会清楚。

最有利的是,报纸这个东西非常符合士人阶级的理念,比如文南这种人,他们就是愿意去探索真理,并且乐此不疲。谁不让他们干谁就是他们的敌人,谁就会被他们用唾沫星子淹死,包括他们那个官家也一样。所以洪涛不太发愁大宋官府最终会禁止报纸的发行,大宋官府都是什么人组成的?士人阶级啊!

除此之外,报纸还有一个最大的用处,就是商业宣传。如果能用报纸把海商们带回来的货物品种、品质、价格宣传一下的话,他们的资金回笼速度就会大大缩短。只是这一个好处,洪涛就敢断言,自己如果把这个主意在海峡公司董事会里提出,追着屁股投资办报纸的海商就得排出去一百号。

“报纸……先生,你有一个好家乡啊,不知文某此生是否有幸去先生家乡一见?”当洪涛把报纸的大概摸样说完之后,文南的文青病又犯了,开始冲着洪涛施礼,非要去洪涛家乡转转。

“我倒是想带你回去,可惜回不去了啊,那里发生了大地震,海水倒灌,万里良田和城市都被海水淹了。我原来说我是来大宋做生意的,其实是过来逃难的,没啦,全没啦!”洪涛就是个瞎话篓子,极南澳洲这个幌子骗了无数人,现在说不下去了,他话音一转,得,澳洲没了!直接断了大家刺探他秘密的通路,天灾**,这玩意你找谁说理去?

“啊!……”文南脸上那个失望的神色都不用看,光听这个感叹词儿就能听出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