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宋不咳嗽 > 第七十二章 花黎(2240月票加更)

南宋不咳嗽 第七十二章 花黎(2240月票加更)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但是金河湾这边离不开他啊,去南美就算最快最快,一个来回也得小两万公里的海路,就算每天分秒不歇的赶路,连无风带都忽略了,以海波号的平均最快航速九节算,也只能跑400公里,光跑路就得跑小三个月。这还是理论上的,实际上这个时间可能要翻倍,也就是说光路程就得半年左右。

土豆也好,地瓜也好,还有什么玉米、橡胶、烟草、辣椒、奎宁,总不能都长在海边等着自己去摘取吧,那就得上岸寻找。这一上岸可就麻烦喽,一艘船几十个人去肯定不够用,按照洪涛这个性格,怎么也得三艘船才敢出行,这一下就把金河湾能用的老水手抽调空了一大半儿,来来回回一年多,等回来的时候,还有没有金河湾都是个问题。所以洪涛把这个南美之行的计划押后了,什么时候自己把金河湾还有印度洋航线全整合利落,海峡公司真的在这条航线上站住脚,再去不迟。

“洪兄,那还等什么?只要把这些东西找回来,你就是我大宋的功臣,是可以被写进史书的!不如我们先去吧,回来再弄学校和马场不迟,我相信朝廷也会理解的!”罗有德没有怀疑洪涛是在骗他,每次洪涛说的东西他都记着呢,一般都能实现,就算不能实现,也会把详细理由讲出来。能有亩产几十石的粮食,还养什么马啊,还办什么学校啊,这不是舍本逐末嘛!

“朝廷理解不理解,关我屁事!我现在还走不开,而且准备不充足,罗兄也不想我们到了那里被当地食人族吃了吧?等我准备好的时候,自然会通知罗兄的。到时候咱们带着文郎中一起动身,去那极东之地好好领略一番!在这之前,不管是我还是罗兄。先得把手中的事情办好,这样我们走的时候也不会牵肠挂肚了。是不是这个道理?”洪涛只是画了一张大饼,引诱罗有德玩命干活儿,并不是真要去南美,他连计划都没有呢。但一定要说得分分钟都要启程似的,这样效果才更好。

“洪兄所言极是,是为兄心急了,家里也不能耽误,这是基业啊!冒失了、冒失了。洪兄莫怪!”罗有德让洪涛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是太着急了,这么大人了,一说出去玩连家都不要啦,很容易被人轻看几分的。

“那咱们俩就一起努力,把这份基业干好,争取早一天能扬帆远航,去找我们的玉米、土豆和地瓜?”洪涛觉得这个忽悠的火候已经差不多了,有必要再立个誓约啥的,只要俩人一拍手。自己的大后方基本就算拿下了!

“土豆、地瓜……它们到底长什么样儿呢?”罗有德毫不迟疑,伸手和洪涛拍了一下,脑子里还在念念不忘那些亩产几石、十几石的粮食。

绍定五年的冬天很快过去了。当绍定六年的春天来临时,西瑁洲上已经看不到熬炼鲸油的浓烟了,也没有了一股子一股子的臭味儿,换来的是一阵一阵的读书声。原来那座简陋的小院现在被扩建成了三个并排的大院子,三百多个孩子分成了三个年级六个班,就在这些院子里上课。这里面有三分之一是来自金河湾的后代,剩下三分之二里面还有三分之一是黎人小孩,其余的全是罗有德和那些海商们送来的自家后辈和亲戚家子弟。

别看这个学校建在边远的西瑁洲岛上,海商们却连一丝怨言都没有。还称赞洪董事长老谋深算。他们觉得这种教授绝技的学校,就不该设立在大庭广众之下。甚至有的海商觉得把学校放在西瑁洲上都不太安稳,不如直接弄到大船上去。那样才踏实。路途的远近对于他们来说算个屁!成千上万的海路他们都跑过,几百里路还算远?如何确保学校的安全和机密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既然是绝技嘛,知道的人越少就越值钱,以后这些自家子弟学成了,个个都是他们的摇钱树。想跑远航挣大钱,没有这些孩子就玩不转新海船,玩不转新海船就跟不上洪董事长的船队,跟不上船队就挣不了钱啊!这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必须机密!

西瑁洲上的疍家人基本都被洪涛撤回了金河湾,鲸油、肥皂、蜡烛的生产作坊也跟着一起撤走了,那边有的是地方安放。现在金河湾有足够的运输能力了,没必要再在西瑁洲这个小岛上占着一个坑。最主要的是南宁军的马场正式成立了,洪涛有了一块更合法、更大、更有发展潜力的基地,不再需要西瑁洲这块踏脚石。另外,自己的老丈人泊福、妻兄泊小二也该回金河湾享享福了,他们已经在西瑁洲上守了好几年。老泊福每次过年回金河湾,都整天抱着洪鲵不撒手,老头儿嘴上说没事,心里却分分钟都乐意回家和大家伙一起住,享受享受天伦之乐。

和西瑁洲上这几家留守疍家人一起回金河湾的,还有三家黎人,泊福管他们叫黎,不是梨木的梨,而是脸上带着刺青的海南黎人。自打马场的事情一定下来,荣老头就再度出山,连同泊福老人一起由洪涛和几个疍家小伙子陪着,驾着小帆船沿昌河进了山。他们去找相熟的黎人头领交涉去了,商谈的事情只有两个,一个就是请黎人帮助疍家人开采石碌铁矿,一个就是邀请黎人去金河湾与疍家人一起分享那片富饶的土地。

别看疍家人不太乐意和宋人一起扎堆生活,他们对黎人却比较亲近。这也算是同病相怜吧,两个族群都是被时代抛弃的,全都受歧视,一个在山区苦熬、一个在海上飘荡,大家不联手合作,生活将更苦难。在洪涛来之前,黎人的大部分食盐都是和疍家人换的私盐,而疍家人生活需要的布匹、医药、牲畜,基本都是从黎人那里换来的,算是一对儿经济互补型的难兄难弟。

洪涛给黎人开出来的条件很优厚,金河湾为他们提供开采铁器,然后用粮食和他们换铁矿石,有多少换多少。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捕鲸者号上还带了一吨大米,不管买卖谈得成谈不成,这些大米就当做黎疍两家世代交好的礼物了。这是洪涛头一次进入黎人的寨子,看着那些穿着蓝黑两色黎布,赤着脚排着队载歌载舞欢迎自己的黎家年轻人,心头只有两个字儿,真穷!

黎人家庭的所有家当,全都体现在家里女人的头面上,各种银首饰、挂件,谁的多谁就是寨子里的富人。但也仅限于此,他们大多数家庭连瓷碗都用不上,只能用木头挖成一个碗,家里的火塘上吊着一口铁锅,谁家的新、大,谁家日子就过得好一点。至于食物嘛,那是有啥吃啥,黎人不善于耕种,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没法大面积耕种。土地是有,但是树林里野兽虫子太多,种下去的种子还没等发芽呢,一多半就被野兽和虫子吃掉了,剩下一半刚发芽,也就被啃光了。所以他们还过着狩猎、采集、以物易物的原始生活。

对于用铁矿换粮食的生意,几家在石碌附近的黎人头领都表示愿意干,不过他们不认识啥是铁矿,倒时候还得由洪涛这边派人教教他们。但是对于举族迁徙去金河湾的事情,几家黎人头领都不太乐意,虽然他们和疍家人关系不错,却也没好到可以性命相托的地步。金河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去了之后适合不适合黎人生活、会不会受欺负,都是他们所担心的。

洪涛也没指望一次接触就能说服他们,就算亲兄弟,你突然跑人家家里说让人家搬家,成功率也不会太高,必要的心理准备他还是有的。不是不放心吗?那好,咱想办法让你们放心不就得了。什么办法呢?派人去考察呗!找几家愿意去的黎人,跟着船一起走,到金河湾住个三俩月,合适不合适立马就清楚了,到时候再聊走不走的问题不就容易多了。

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洪涛想得有点太容易了,黎人如果这么开明、这么乐意改变,他们早就下山归化宋人了,还用得着他来劝说?一个族群的顽固性是很强的,越是封闭的族群,这方面就越顽固。他们会固守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轻易不肯改变。洪涛此时又没法用他的忽悠*,因为双方语言不通,说了全是白说,还得由荣老头翻译。忽悠这门学问,是需要语气、神态和很多身体细节来陪衬的,通过别人翻译的只是语言的含义,其中的很多元素都被剔除了,基本也就失效了。

“啊!又娶一个媳妇?翁翁,我已经为金河湾牺牲一次了,总不能每次都轮到我吧,要不您也来一个得了!哎呀!”黎人也没完全拒绝洪涛的提议,人家说了,如果让疍家的首领娶了黎人首领的女儿,那两家人就是亲戚了,亲戚说话他们还是信的。所以几个黎人头领身旁突然就多出几个黎人小女孩,娶哪个都成,反正得来一个。(未完待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