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宋不咳嗽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再下个蛆

南宋不咳嗽 第一百七十四章 再下个蛆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35 来源:笔趣阁

吴潜今天可算是开眼了,他本身的学识就比较杂,对什么都感兴趣,当洪涛给他演示了火炮的威力、又讲解了火炮的工作原理之后,他就大概听明白了,于是对铸造的学问就上心了。可是当他听说这一门火炮就重达几千斤,发射时作用力巨大,非坚船无法承载时,立马又对金河湾的造船技术感兴趣了。等洪涛给他演示完六分仪、月距表时,他又变成了天文爱好者,举着六分仪对着太阳,眼睛被刺得泪汪汪仍不肯放下。最终让他放弃六分仪的,却是一堆儿灰色的土和一块灰色的大石头。洪涛说这堆土和上水,一两天之后就会变成旁边的大石头,比石头还坚固,铁锤砸上去,只是一个白点而已。

“先生大才!此乃神土也!可惜不能用于人间……咳咳咳……”吴潜也不嫌水泥灰弄脏了他的紫袍,狠狠抓了一把不肯撒手,还凑到鼻子下面闻了闻。

“哪儿有什么神土,这东西叫水泥,是用石灰石烧制而成,便宜得很,比让工匠开山凿石还便宜。官家和郑相那里我已经给了一袋子样品,想让朝廷把不堪作战的厢兵拨出一部分来,专门去生产此种水泥。假如水泥作坊能投产,到时候我就能让江水倒流、让山川移位、让沧海变桑田!只要用竹子编成骨架,把此物混合石子浇筑下去,两三个月的时间,这条甬江就能被堵死,我想让它往那边改道就能让它往那边流。吴大人是父母官,应该知道此物的用处了吧?”洪涛是不放过任何能忽悠南宋官员的机会,多一个人能认同他的理论,他就能多影响南宋朝廷一分,就能让这个朝代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河堤!”吴潜果然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瞬间眼睛就亮了。

“没错,甬江每年都有海潮上溯,江边的农田不堪其害,假如能在经常被海潮倒灌的江边用此物筑起一道堤坝。不用耗费太大人力,就能一劳永逸,不敢说百年吧,至少几十年是没问题的。”来了。废了这么半天力气,洪涛就等吴潜上套呢。历史上就是他亲自指挥修建了它山堰工程,说明他就好这个玩意,投其所好,必将事半功倍。让他很快就认同自己的一部分理念。

“善!大善哉!想不到先生不光会打仗,还有牧民之策,此也是某上任之后心愁之事,不知先生所说之河堤真的可行否?”碰见洪涛这个大狐狸,算是吴潜倒霉,被他一折腾,不知道后世会少了多少诗词,光忙着去筑堤坝了,哪儿还有功夫写啊。

“可行不可行,不在我。而在大人您身上。如果要等朝廷开始裁撤厢兵开办水泥作坊,恐怕不是几个月就能成的事情。就算成了,生产出来的水泥也不会多,还得都用到前线的城池加固上,估计几年之内也不会轮到民间使用。没有水泥,说什么都是白搭,我有个更快更好的办法,不知道吴大人有没有兴趣听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洪涛这只大苍蝇专门善于找缝儿,也就是人的弱点。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清官还是贪官、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是人,就有弱点。吴潜的弱点就是他太想做事儿了,做实事,这恐怕是他一生的追求。只要你想,那就是你的弱点。

“先生请说……”吴潜对洪涛已经失去了必要的戒备之心,他还真不是个合格的政客,没有把自身利益分分钟放到第一位上。

“朝廷事情太多,水泥他们一时半会顾不上,但这个东西并不像盐铁酒一样需要朝廷管控。完全可以由民间自行生产嘛。就算不去筑造河堤,老百姓自己家里盖房也用得上,需求量很大,光靠朝廷也不现实。您看这样办成不成,找几家当地的商户,我来和他们合资成立水泥作坊。我出技术他们出资金,生产出来的水泥,率先供给大人您的河堤使用,等河堤修完,水泥才能随意买卖,如何?”这才是洪涛的最终目的,他想在明州也下个蛆。光忽悠海商已经满足不了他了,他要进一步向南宋社会里渗透,尽可能多的下蛆,把南宋这个高度发达的封建王朝身上的烂肉蛀蚀得千疮百孔,挖脏根才能出新枝嘛。

为什么要选明州为突破口呢?很简单,自古以来,江浙商人就以头脑灵活、经营大胆而著称,他们一生下来就带着经商的基因,和他们聊买卖更轻松。而且江浙一带手工业非常发达,比广州、泉州还发达。另外这里河流密布、交通发达,投资建设水泥作坊,交通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否则生产出来运不出去,那不是白搭了。如果说广州、泉州可以影响本州本府本路的话,从江浙入手,影响力会顺着长江逆流而上,覆盖整个长江流域,辐射面积大很多倍。

“此事可办!只是某初来明州时间不长,对本地商户还不太熟悉,此事还得请通判大人来一起商议才好,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吴潜可没这么多鬼心眼子,听了洪涛的提议,略微思考了一下,觉得并没什么不妥。除了朝廷明令禁止私营的产业之外,其它所有行业都可以自行开办,只要正常交税,朝廷就管不着,这件事儿即使洪涛不和自己说,也一样能办起来。现在洪涛先和自己打了招呼,这是人家仁义啊,不求多赚钱,一心只为黎民着想,自己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现在吴潜越看洪涛越顺眼,如果不是因为洪涛是个外国人,他都有心把洪涛请到自己府上去好好招待几日。

吴潜走了,乐颠颠的走了,怀里抱着三条大帆船模型走了。那是竹叶青牌香水的包装盒,是洪涛送给吴潜和家人的礼物。临走,两个人还约好三天后还在船上见面,到时候吴潜会带着更多明州官员和商户来,专门就水泥作坊的问题展开座谈会,务求尽快把这件事儿落到实处。

有什么样的将领就有什么样的兵!同理,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吴潜是个实干家,他带来的那些当地官员也都跟着变成实干家了,就连那位姓孙的通判大人也都把监察之事放到了第二位,一同帮着吴潜和洪涛琢磨水泥作坊的事情。通判这个官职很有意思,他名义上是二把手,但却死死的控制住了一把手的权利。这个职务代表着中央政府,地方大员身边都有一个通判,没有通判的同意,很多政令是下发不了的,而且地方大员对通判没有管辖权,更不能随意撤换。

孙通判就是明州本地人,还是台谏出身,假如吴潜和洪涛要弄别的玩意,他说不定真的会从中作梗,大宋的谏官都属于鸡蛋里挑骨头的存在,没一个好说话的。不过这次孙通判一句废话都没说,比吴潜还卖力气,原因很简单,他从小就受尽了海水倒灌的苦,建设、造福他家乡的事情,如果他再敢说三道四、推五阻六的,不用吴潜去弹劾,家乡父老就能用唾沫星子淹死他。

要建水泥作坊,必须先找到合适的石灰岩,先把石灰岩烧成生石灰,然后再按照洪涛提供的配方,把几种原料充分研磨、过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就能得出一种灰白色的粉末,也就是水泥。这种水泥和后世的硅酸盐水泥不同,它的耐腐蚀性很高但强度略低,一般只有300号左右,最高也超不过400号,养护期也略长。不过它也有优点,就是制作相对简单的多,如果能在研磨技术上提高一些,强度还能加强。

洪涛为啥不去弄后世的硅酸盐水泥、也就是波特兰水泥?因为他不会玩立窑,想烧硅酸盐水泥,必须有立窑,那玩意洪涛见过,但也只是见过而已,内部啥摸样、如何建造、如何工作都不清楚。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想烧硅酸盐水泥并不是想像中那么简单,不是把石头扔进炉子里煅烧一定时间,拿出来研磨成粉末就是硅酸盐水泥。从选料、生料、熟料、研磨各个环节上都要进行成分控制,否则烧出来的玩意不一定就是硅酸盐水泥。在没有化学制剂的情况下,洪涛既没地方去找饱含硅酸盐的矿物质,又无法确保每道工序的成分稳定,所以硅酸盐水泥他根本就没奢望。

目前这种简易的混合水泥他觉得最适合此时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生石灰从东汉末年就被中国人弄明白了,石灰窑大宋本身就有。第二种原料就是废砖、陶器、瓷器碎片、铁渣,这些玩意也不难找,而且数量很庞大,算是废物利用了。第三种原料叫熟石膏,这东西在大宋也不是新鲜玩意,专门有石膏矿,挖出来的就是二水石膏,经过煅烧之后就是半水石膏,也就是熟石膏。(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