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宋不咳嗽 > 第一百三十六章 香水、火柴、炉子(320加更)

香水,这是洪涛琢磨出来的第一种商品。宋朝人都爱臭美,男人在过节过年时候还要擦着粉、插着花到大街上臭屁,女人就更讲究了,其中香水就是她们必不可少的东西,不管年纪大小、长相美丑,个个都是香喷喷的。

难道说宋朝本来就有香水了?确实,百分百是香水,还是纯天然原料提炼萃取的,只是味道比较单一,基本都是一个味儿,蔷薇花的味道。

“美人晓镜玉妆台,仙掌承来傅粉腮。莹彻琉璃瓶外影,闻香不待蜡封开。”

这是一首宋诗,说的就是宋代妇女梳妆打扮时候的情景,最后一句讲的就是当时香水的香味非常强烈,透过琉璃瓶上的蜡封,就能闻到。

蔷薇水,产自大食,也就是玫瑰花了。大食人把优质玫瑰花配上各种香料,然后高温蒸馏,再把蒸馏液收集到琉璃瓶中,用蜡密封起来,贩运到广州、泉州,高价出售给爱美的宋朝女子,获利颇丰。

宋朝人其实也不傻,很快就学会了这门手艺,也用桂花、茉莉花自己制作香水,可惜香气一直不如大食人制作的香水浓郁。或许宋朝人也和后世中国人有同样的毛病,就是喜欢进口货,所以在香水市场上,占据高端的一直都是大食人的蔷薇水,中低端市场才是本国香水的战场。

造香水难吗?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或者说造出现代的合成香水很难,但造这种很原始的植物萃取香水一点儿都不难。不过洪涛要给它增加一些难度,就是往里面添加一种更具挥发性的液体,酒精!有了酒精的加入,香水将更容易挥发,香气也就更容易传播开来。就算是同样的香水,有酒精和没有酒精的放在一起,肯定是有酒精的更诱人。

酒精是金河湾妇女联合会酿造朗姆酒之后的副产品,已经生产了好几年,也是洪涛极力主张的项目。最初洪涛并没想到酒精还有其它作用。只是拿它当个消毒剂使用,凡是刚来的奴隶,必须用酒精消毒,出海的海船上也会带着。有个外伤啥的也能用上。

没想到这次在洪涛琢磨做什么的时候,酒精帮了他的忙儿。把泊珠用的香水里掺杂进去一些酒精,香气立刻又浓郁了很多,还会被人体的体温蒸发,很容易让香气飘散开来。自打泊珠用了洪涛改良过的香水儿。妇女联合会的作坊里就香得进不去人了,大姑娘小媳妇都跑到泊珠这里来索要,一人喷一身,香得都带上臭味了,她们还乐此不疲。

可惜洪涛还弄不出更好的玻璃瓶来,这些年也没顾得上去琢磨如何制造玻璃。如果能有一些透明的玻璃瓶来装这些暗红色的香水,那售卖起来至少还得价格翻好几倍啊!

有了香水,马上就出来了一种副产品,那就是香皂。宋朝人很爱洗澡,城市里有很多公共浴池。这一点也是领先了世界很多年。以前大家洗澡是用动物油脂、皂荚、鸡蛋清混合起来制作的肥皂球,自从洪涛的鲸油肥皂面市以来,很受欢迎,有多少卖出去多少。现在洪涛又把肥皂里加上点香水,摇身一变,改香皂了。成本基本没啥提高,但销售价格直接翻倍,这就是新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最赚钱的商品,就是新产品!

南宋海商都是明白人。不用洪涛说太多废话,就明白哪种东西能赚钱。香水的竞争很激烈,因为它制作工艺极其简单、市场还是现成的,投资见效快。最终一位广州的海商联合泉州两家商号。合力把几座大城市的香水生产销售权拍了下来,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香皂就别拍卖了,肥皂是罗有德的寰球公司独家经营,索性香皂也给他吧,算是对他这几年兢兢业业的补偿。另外寰球公司里还有金河湾的股份,这也算是洪涛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私了。不过除了他和罗有德之外,谁都不知道罢了。

第二种新商品叫做蜂窝煤炉子,北方人应该比较熟悉这个东西,就是一个铸铁的筒子,里面塞上耐火材料,中间放置煤球或者蜂窝煤,就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这也是金河湾的副产品,基本都是让铸造工坊学徒们练手用的,铸造大炮肯定不能让他们干,只能靠铸造其它东西来磨练技术。铸造啥呢?洪涛就给他们画了一个图纸,正好炉子也是圆筒状的,就它吧!

炉子本身不是单独的产品,而是一系列。除了炉子之外,还得有烟囱、还得有蜂窝煤。所以这又是一个需要配套的产业,洪涛不喜欢麻烦,他愿意一套一套的出售。烟囱就用陶土烧制的管子代替即可,制造蜂窝煤的模具金河湾可以造出来,如何制作蜂窝煤也不太难,学学就会,煤粉和黄土的混合比例都是现成的。

在广州这种南方地区,需要用炉子取暖吗?真不太需要,但是这个产品还是被海商们用高价买走了。不取暖可以做饭、做水,再说了,生产出来谁说非要在广州售卖了,你不会拉到更北的地区去?或者干脆把作坊设立在有煤、有铁的地方。洪董事长也是这样建议的,守着原料生产成本就低嘛。

“这种炉子需要使用说明书,每个炉子都要给一份儿,否则出了人命就不好了。说明书就交给知音报社印刷,他们印得又快又好,价格还公道!”洪涛对中标炉子的海商特别重视,还塞给他一个几页纸的小册子,上面是他写的防止煤气中毒注意事项,顺便还给自己的报社拉了一笔生意。只要炉子在卖,报社就有钱赚,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铸造炉子卖,可比香水、香皂费事儿多了,不光需要制造炉体、烟囱,还得上门安装、调试。不过这项产业一点儿不比卖香水少赚钱,光是售卖蜂窝煤这一项,就能获利颇多。所以看着虽然麻烦,但脑子明白的商人只要听过洪涛的可行性分析报告,马上就能算明白这个帐。

炉子这种投资巨大、工艺复杂的产品,更适合大家族经营,他们人多、本钱多、势力大。洪涛是很仁义的,既要照顾到大家族,也不能把小门小户扔开不管,下一项产品就最适合小本经营,它的名字叫火柴!

在南宋的市面上,有很多卖小商品的,其中有一项叫做“发烛”。这个发烛是什么玩意呢?它就是宋朝的火柴!不同地区的人对发烛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引光”、有的叫“焠儿”、还有叫“取灯儿”的。最后这个名字洪涛很熟悉,他姥姥就把火柴叫做“洋取灯儿”,有洋的肯定有土的呗。

北宋有本《清异录》,里面也记载过宋朝火柴的详情: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由此可见,宋朝的火柴和后世的火柴已经非常相像了,也是用小木条制作的。不过它上面只蘸了硫磺,没有红磷,还不能摩擦自燃,只能是用别的火源引燃。

这没关系,世界上最大的剽窃者洪涛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火柴头和火柴皮上的磷是红磷,也叫安全磷,燃点很高,不会自燃。可是自然界里没有红磷,只有白磷或者叫黄磷,而且也不是唾手可得,还需要一点点化学知识。

制备白磷!初中的化学实验里有,或者是高中?原料嘛,就是骨头、硅石、木炭。过程也很简单,当年舍勒同学就是用这个办法得到的白磷。

骨头,金河湾里有的是,过滤糖液用的骨炭就合适,如果需求量大了,没关系啊,多杀几头鲸鱼就成了,那玩意身上的骨头都是论吨来计算的。金河湾的捕鲸数量一直都在稳步提升,从原来的每年三四头,到现在的每个月两头,就这样还赶不上罗有德卖鲸油、蜡烛和肥皂的速度。看来还得提高捕杀数量了,好在捕鲸船金河湾不缺,捕鲸的水手也不缺,只要别杀太多,还是能照顾得过来的。

把煅烧过的骨头和硅石、炭粉混合,放到一个密封的反应釜里加热。待到温度足够时,顺着反应釜上面的管子就会有一股白烟进入旁边的水缸里,并固化成型儿,那玩意就是白磷。把白磷再高温脱氧煅烧,它就会变成一种红色的粉末,这就是红磷了。不过别烧过头儿,烧过头就又还原成白磷蒸气了。

说着很简单,但真做起来很难。因为白磷是剧毒,还很容易自燃,稍不注意就会酿成悲剧。洪涛在金河湾里做试验的时候,平均每五天就会有一个奴隶因为吸入过多白磷蒸气死亡。洪涛自己倒是躲得远远的,这个结果他知道,但也只能装不知道,还得假惺惺掉几滴鳄鱼泪。没办法啊,总不能让自己人去干这份儿工作,可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干。(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