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剑出华山 >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元之始

剑出华山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元之始

作者:血沃天涯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17 来源:笔趣阁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

住持道显出了禅房,抬头望了一眼皎皎高悬的中秋圆月,悠然漫步,深入后院竹林,来到一栋简陋竹楼。

一位中年僧人长身静立在楼侧走廊,目光一动不动的望着皎月,左手轻放胸前,拨弄念珠,无尽清辉洒下,似为他披上一层荧荧纱衣,清净无尘之感油然而生。

道显见此平淡空灵之象,立知师兄在其‘体性清净,体与佛同’的修行之途上更增精进,不由暗暗赞叹师兄慧根非凡,难怪能得师父青眼有加,传承衣钵。

不过,一想到早上受戒剃度的那个小沙弥,道显不由禅心微颤:神秀灵慧如斯,远胜于任何绝世佳材,若非佛道高人转世之灵童,又是何人?……收得如此佳徒,合该我禅宗大兴于世!

竹楼上的中年僧人转过身来,看着道显微微摇头,轻轻一叹,“道显师弟,你的心乱了!”

道显身形一颤,聚念收心,轻轻吐气,双手合十,向着中年僧人微微一礼,“多谢道信师兄点醒!”

竹楼上的中年僧人,正是禅宗四祖道信禅师,与三论宗嘉祥大师、华严宗帝心大师、天台宗智慧大师并为如今佛门灿灿升起的新一代高德神僧!

道信微笑道:“今日你将那本经书送与他时,他如何反应?”

道显答道:“他并不知那是师兄你的修行手札,其中记述着我禅宗真髓,多半以为只是一本普通佛门心法,反应甚是平淡。”

道信失笑摇头,“师弟着相了!

我禅宗真髓,旨在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现身成佛……

手札所载,不过是贫僧总结自身日常修行的些许体悟。实乃一家一姓之偏,非是什么甚深般若,亦非人人皆可参照修行之正法。

那位小沙弥能够从中悟得几分真果,皆属其慧根缘法。恐非手札之功!”

道显并未私自翻阅那手札,闻听此言,不由若有所悟——禅宗重心悟不重成法,高僧的修行手札,乃是佛法禅意与武功心法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

鉴阅者若不能以自身心境契合此间佛法禅意,就算参悟一百遍,也难有所获。

反之,一旦有所领悟,也就证明其人慧根深蕴,颇具禅心,与佛法缘分匪浅。

道信又沉吟道:“不过,我特意将手札署名为【达摩智慧心经】,而他既天资聪颖,见得‘达摩’二字。该当能够猜得些许禅机,却又无动于衷……

若非他心无挂碍,不萦于怀,便是城府深沉,亦或二者兼有……”

道显听得如此分析,并不在意,刚刚得了道信提点,他已明白,不论大德性格如何,正直或奸*猾与否。终究只是一时表象。

若大德真能从道信的手札中有所领悟,明了些许佛心禅意,心性自会渐渐修正,步入菩提智慧之门。而若大德难以领悟分毫,始终是个普通沙弥,于禅宗何损之有?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心心相印,见性成佛……”

昏黄灯光下,石之轩正在细细阅览【达摩智慧心经】,字字珠玑的经文自心头脑海徐徐流淌,然而不一会儿,他就渐渐皱起眉头。

并非他看不懂,悟不透,反而正是看得很懂,悟得很透,甚或其中很多语句,竟是他上一世就曾反复参悟过,并且受益良多,还融入元始真经修心炼性法门的禅宗真意。

若是在上一世,这些修禅心法即使悟得再透,也难以练出真气,唯有在高深境界时修心炼神所用。

但这一世截然不同,藉由天地元气的活跃灵性,只消按照戒定慧的修持法门,真正达到心法所述的种种禅意心境,自可破除虚妄,在有意无意间贯通五气三脉七轮,汇聚人体生命精元,汲取天地精气,修成精纯佛门真力。

说到底,人体元精本也是天地元气所化,此世天地元气活跃灵动,则人体精气也极为活跃,纯凭上乘修禅心法臻至某种契合精气灵性的心境,亦可于无意间炼精化气,练成真气。

反之,若是执着于五气三脉七轮的肉*身表象,刻意施为,强行导气,实则落了下乘,欲求不得。

待得看到“……心净即佛,佛即是心……常觉不停,觉心在前,觉法无相……常观身空寂,内外通同,人身于法界之中,未曾有碍……”等等禅宗四祖道信所提倡的禅法精髓之后,若是石之轩还不能猜透其中枢机,那可真是白瞎了上一世的‘教主心术’。

眼珠滴溜溜一转,石之轩摸了摸尚未适应,颇感凉飕飕的光头,暗忖:难怪道显秃驴莫名其妙的说我与他没有师徒之缘,原来是道信贼秃与本圣僧极有师徒之缘!

既然道信预定了本圣僧,那道显还不乖乖识趣,做个中间人一般的过度师父?

低下头再次参悟了【达摩智慧心经】一会儿,石之轩暗暗赞叹:如今的禅宗心法,尚处于天竺‘五气三脉七轮’与中土‘奇经八脉’的融合阶段,有许多原汁原味儿的天竺干货。

然而‘五气三脉七轮’不过表象,天竺内功真正的精髓,只在开启人体生命元精及智慧宝藏的秘诀,就像中土内功的经脉路线虽多种多样,可真正的精髓只在【精气神】核心修炼妙法一般。

忽然,石之轩自然而然恒久舒展的微妙灵觉一紧,似是被宗师级的佛门高人以禅心感应遥遥窥探。

果然是道信……如此级数的佛门高人,全天下又有几人?

转念间,石之轩聚性净心,专注于参悟【达摩智慧心经】,似是深深沉浸其中,好半响眉头皱起,喃喃道:“看来开始修炼真气之事,要往后推迟几天……”

秋日朝阳徐徐攀升,暖辉遍洒,熏**醉。

“嘿……哈……嘿……哈……”

一乘寺东侧的青石广场,四十余青壮武僧分排就列。一齐演练拳脚,吐气开声。

石之轩就站在最后角落,认认真真的跟着众武僧练拳,身旁还有三个十岁左右的沙弥。黑黑壮壮,本是附近的流浪孤儿,后被寺庙收容,法号分别是大木、大林、大森。

当然,以石之轩的毒辣眼光。自然看得出来,大木、大林、大森绝不像表面这么老实憨啥,或许是流浪生涯见惯了白眼,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察言观色……

此时此刻,石之轩看似跟着众武僧凑趣,练习寺中所传的粗浅拳脚,其实仅是大致动作相似,身体运劲使力的诀窍,筋骨伸缩的节奏,都是另有玄机。暗涵他三世智慧之精髓,锤炼气血之效不输于任何筑基功夫。

眼看习武早课就快结束,大木趁着步法辗转之机,靠近了石之轩,低声道:“嘿……大德,别傻傻的死练了!

你没听说么,真正的高深武功,都以内功心法为主,像这种硬桥硬马的拳架子,若是没有调息口诀。根本难成大气。

还不如回去参禅念经的好!”

石之轩瞥了他一眼,低声道:“你倒是消息灵通,从哪里打听到的?”

大林此时也靠近过来,一边跟着打拳。一边低声嗤笑,“这又不是什么大秘密!

我们还没入寺之前,就从一个老拳师口中听过一丝半点儿,入寺后,也从这些武僧师兄的口中确认过!”

石之轩眉头一挑,“那有没有人告诉你们。在修炼内功心法前,需要打熬身体,充实气血,才能依心法练出真气?”

大木、大林、大森三人对视一眼,齐齐嗤笑,大森不屑道:“这你也信?……明明是那些人舍不得内功心法,敷衍咱们!”

石之轩无语,自以为是的熊孩子……想了想,心头一动,对他们正色道:“这是真的……我就有内功心法,可还不是乖乖练拳?

练拳脚,活气血,乃是修炼内功的预备筑基!”

在大木、大林、大森三人面面相觑之时,一声小钟清鸣,众武僧收势合十,齐齐散场。

石之轩自顾自来到青石广场边缘的假山旁,轻盈的几个纵跃,就到了假山顶上,盘膝坐下,五心朝天,阖闭双目,聚性止念。

大木、大林、大森三个小沙弥再次面面相觑,想要过去向石之轩问个清楚,但看到石之轩的姿态,亦猜到他在修炼心法,不容打扰,三人只得憾憾离去。

入定犹如举手投足的本能,石之轩渐入清静忘我之境,心灵遁入虚空,无执无着,无住无碍,无我无人,无生无灭,亦无天地万物,唯一灵不昧,万念不生。

自然而然,即觉丹田元精暖暖,气感郁郁。

道经有云,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

当此之时,若依常理来说,他就该导引气感,循行任督,炼精化气,成就第一缕真气。

但他依然无动于衷,一灵不昧,万念不生。

事实上,凭他的【精气神】本源之强盛,积累之浑厚,自三岁起每次聚性止念,入定净心,都会萌发浓烈气感,若要练出真气,不过一念之间。

但他深知在渡过人生苦海之时,肉*身宝筏不可丝毫有损,而修行根基实乃重中之重,万万不可轻慢。

过早炼精化气,实乃揠苗助长,自毁根基,所以一直无视真气的诱*惑,迁延至今,只觉万事俱备,灵机已至,方才随心而动,入定练气。

不知过了多久,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石之轩只觉隐匿于精气神深处的先天灵光微微波动,微妙感应之中立时多了无数荧荧闪闪的游离灵光……

不是充斥天地的自然精气,又是何物?

心空意清,灵神忘我,心神外应自然元灵,内感元精元气,三元合炼,炼心合气,周天运转,一元复始,乃成先天元始真气!(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