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夜天子 > 第4章 绿悠悠杀个婆姨,醒转时已然不归(四)

人家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纪寻实在没想到夏之令堂堂一个知府出手竟然这么寒碜。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三钱银子竟然是从夏之令的口粮里面挤出来的。

三钱银子,勉强够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口粮,但对纪寻来说远远不够,无论前世今生,他都不是亏待自己的人,特别是不能亏待自己的肚子。

所以,他当日便把这三钱银子花了个干干净净,置办了必备的笔墨纸砚,买了三身衣服,剩下的钱全部被他换成了酒肉,当晚不顾芸娘幽怨的眼神,和兴高采烈的小青璇疯狂的大快朵颐了一顿。

次日,他扛着桌子,拎着笔墨纸砚,悠悠然的上了街,支好摊子,摆好笔墨,先写了自己的招牌四个大字:举人代写。

这四个大字一挂出去,立刻引来不少人围观,有人嚷嚷着问:“书生,你真是举人老爷,吹牛皮吧。”

纪寻也不恼,把自己的中举文书往桌子上一拍:“如假包换,不信的自己上来看,要是觉得我弄虚作假,大可以去报官。”

还真有人上前来看,很快便确定属实,然后围观的百姓们顿时炸街了,像是见到了一桩匪夷所思的趣事。也确实是趣事,在这个读书人高高在上的年代,能识几个字都很受人尊敬了,而一旦中了举人,那就是朝廷命官的后备役了,等闲人一丝不敢冒犯。所以,街上代写先生长有,但大多是没有功名的白丁,偶尔来一个秀才已是罕见,至于举人那可真是一个也无。

物以稀为贵,对寻常百姓来说举人便是稀罕物,而能让举人为自己写一封家书,那是足以吹嘘很久的事情。所以,很快便有一人小心的询问:“举人老爷,多少钱一封?”

纪寻满脸堆笑,大袖一挥,扬声道:“十文一封,童叟无欺。”

寻常代写只收两文,而纪寻却收十文,连他自己都觉得心有些黑了,可百姓们不这么认为,甚至觉得举人老爷的心真善。

抱有这般想法的百姓大有人在,纪寻的摊子前很快便排起了长队,一日下来,写了百多封家信,写的手腕都快断了,可看到收获,身体上的疲惫立刻消失不见了,好家伙,钱箱里满满当当的,怎么着也得有一千多个铜板,一两银子总是能换的。

天色将暗时,队伍还是排的老长,纪寻却写不动了,于是扯着嗓子喊:“收摊楼,各位明日赶早。”

都是些淳朴百姓,也没有什么牢骚,所以纪寻很顺利的归置好笔墨纸砚,布袋一兜,抱着钱箱子潇洒的回了家。

有了钱,当晚也不再家吃了,挑了个馆子,带着芸娘和小青璇着实奢侈了一顿,饶是这样,今日赚的银子也还剩了大半。

见这么赚钱,纪寻当然不会懈怠,每日早早起床,早早出摊,一连干了十来日,他丢摊不干了,不是他不想干,而是不能干了,因为夏之令找上了门,劈头盖脸对纪寻就是一顿训,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只是四个字,有辱斯文。

其实纪寻也知道,从自己出摊到现在,他已然成为了杭州城内文人士子眼中的笑话,在这个崇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年代,他这般营生自然是上不了台面的。不过,他笑任他笑,纪寻从来不在意,在他看来,吃得好穿得暖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是扯淡。

可夏之令既然亲自登了门,纪寻就不得不慎重对待了,此人是他现今唯一的靠山,若是让他认定自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得不偿失。

而想要说通夏之令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于是,纪寻先是诚恳表述了自己面临的困境,而后拍着胸脯保证立刻断了这个营生。

夏之令满意的离去,临走是给纪寻介绍了个工作,去府衙做检校,检校不是官职,相当于知府的秘书,每月两钱银子的薪俸。

说实话,纪寻不大想去,秘书的工作又苦又累,关键赚的还少。可夏之令这般做明显是想提拔他,若是拒绝便是自断前路,所以,纪寻只能佯装兴奋的应承下来。

相比于纪寻的口是心非,得知这个消息的芸娘倒是真心的欢欣雀跃,连日来,她已经多次劝说纪寻不要再出去摆摊了,可纪寻不听她也没办法,现在嘛,倒是随了她的心愿了。

所以,芸娘当晚便开始给纪寻做准备,纪寻也不管,无所事事的陪着小青璇在院子里面玩闹。

忽的听到一声异响,循着走过去,原是芸娘打碎了一个盘子,正在收拾。不过一件小事,正想离去时却忽的发现芸娘脸色蜡黄,面无血色,身形也有些摇摇欲坠。便赶忙过去想扶住她,却不料芸娘像是受了惊的兔子似的仅退两步,而后慌张了跑进了自己的屋子。

纪寻先是有些错愕,继而了然的哑然失笑,女人嘛,每月总有那么几天,他也没往心里去。然而事情却比他想的要严重的多,第二日,当纪寻发现芸娘没有起来做早饭时便知道,麻烦了。他来自现代,当然知道这等事情可大可小,封建社会中因这等事情出了人命的可不再少数。

于是,纪寻哪还顾得上去府衙报道,赶紧去请大夫。所幸,这个时代还是有妇产科大夫的。

郎中看过,开的方子却不尽如人意,无非是一些补血的药材,根本缓解不了女性这个时期的痛苦,不过纪寻也没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照方子给芸娘熬了药,端进去想要喂她。芸娘却死也不肯,不得已只能再次听之任之。

半晌时,芸娘能够下了地,不过看样子所受的痛苦还是不小,却执意催促纪寻去府衙,说这个事情耽误不得。

纪寻无奈,不忍她如此心急,却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走出家门。

第一天上天就迟到,遍观整个府衙怕是也只有纪寻一人了,所幸夏之令对这些小过失并不严苛,提也未提。

知府大人亲自将纪寻介绍给了府衙内的同僚,而后由知事黄涛给纪寻分了间执房,算是他的办公室。

看得出来,整个府衙现在处于一个非常繁忙的时间段,所以黄涛只是随意客气了几句便匆匆而去,将纪寻一人晾在了执房。纪寻却也干脆,一点想要表现的意思也没有,更不会去给自己找事,随意的往铺子上一躺,打算就这么对付一下午得了。

他巴不得府衙里的人把他忘了,可知府大人却没有忘了他,这还没舒服一会呢,一个衙役便抱着高高的一摞账册跑了进来,并传达了知府大人的命令,要纪寻今日便将这些账册核算好。

无奈,纪寻只得强打精神应付差事。翻了翻,原是知府衙门这一年来的开销账目,虽然不明白夏之令为什么要算这账,但老板既然交代了任务,做员工的照办即可。

他大概翻了遍后,摊开一张纸,右手提起笔,一笔笔写下,一页页翻过,桌子上的账册肉眼可见的减少,前后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账册翻完了,白纸上已经分门别类的写的满满当当,而桌子上的算盘自始至终都没有动过。

此时的纪寻,由衷的感激当年他父母逼着他练习珠心算,前世除了参加比赛从未用过,不成想今日却用了个实在。

纸上,知府衙门一年的开销被分门别类的统筹列出,简单明了,纪寻满意的点了点头,可当其做出最后的结算时,眉头却立刻皱了起来。

他至于知晓半月之前夏之令为何那么寒碜了,不是人家抠门小气,实在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瞧瞧这最后的结算,竟然是一个负数,且还亏空了不少。

在此之前,纪寻一直自认为对这个时代算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这个时代的财政赤字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可当现实摆在眼前时,他还是不敢相信。

堂堂一个知府衙门,且还是全国最富有的浙江省的知府衙门,仅一年就亏空了近百万两,这说出去谁能相信,可这个结果却实实在在的摆在了纪寻面前,由不得他不相信。

纪寻当即去找夏之令,他严重怀疑夏之令给他许诺的那两钱银子都是空头支票,他打算立刻辞职,实在是太他娘的吓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