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被左小右忽悠瘸了。
自从被左小右一通忽悠之后,慕容复就散尽家财,聘请了大量的船匠,打造可以远洋的大船,有左小右提供的图纸,两艘巨大的远洋舰耗时五年,终于成功打造出来。有了这两艘远洋舰,慕容复就收买了一批较为忠义的武士,并带着一批能工巧匠漂洋过海,跑去美洲完成自己的建国大业。
临走前,慕容复紧紧握住左小右的手,感激无比的道:“左兄,日后慕容复若建国成功,定不会忘记左兄的大恩大德。”
左小右拍拍慕容复肩膀,看着和慕容复一起登船的王语嫣、阿碧,笑道:“一路顺风。”
慕容复就这样离开了神州大地,踏上了征服美洲之路。
不过慕容复到了美洲那边,就知道什么叫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慕容复拢共就带了两千多人过去,这么点人要想发展成宋朝这样人口数千万的国家,没有几百年很难做到。而且那边的土著还处于石器时代,像样的建筑完全没有,要想建设成一个城市,谈何容易。
不过也好,慕容复有了目标和希望,总比他以前做着不切实际的复国梦,最终却被逼疯好得多。他唯一没想到的就是王语嫣对慕容复是真爱,宁可抛弃家乡一切的荣华富贵,跟着慕容复远渡重洋,重新开始。
左小右对她刮目相看了。
随着慕容复的离开,天龙的剧情基本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把华夏大地这块地方统合好。
左小右最讨厌的就是分裂,分裂肯定没好事。只有统一,只有统一的时候才可以依靠庞大的国力来吓阻敌人的觊觎。
大象为什么没有天敌?还不是因为大象的体型过于庞大,狮子老虎灰熊都不敢招惹吗!左小右要做的就是把目前处于分裂状态的国家整合起来。
在这个世界待了二十多年,左小右也歇够了。此时灵鹫宫已经控制了周边各国的权贵带头人,左小右只需要一一接收,就可以完成统一大业。
首先要统一的就是北宋,北宋重文抑武的政策在和平时代当然没问题,但在乱世就是取死之道。不过北宋的经济发展的的确不错,先拿下北宋财富,才有钱去建设四方。
就在这一年,左小右正式出山,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取代了赵家政权,完成了对北宋政权的接替。
感谢宋朝重文抑武的政策,虽然皇帝换了人,但没有兵权,就没有人能在地方搞武装分裂,所以只用了短短三个月,左小右就完成了对北宋的掌控,顺便改国号为华。
在这之后,左小右用了三年时间训练新军,然后发兵攻打西夏。
西夏夹在华辽之间,地盘太小,而且逍遥派总部灵鹫宫可以和华国一起夹击西夏。
辽国目前正陷入内战状态,无暇他顾,所以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左小右就率军歼灭西夏,将西夏并入了自己的地盘。当然灵鹫宫所在的回鹘也一并成为华国领土。
这样一来,华国和辽国的领土彻底接壤,中间不存在任何国家。但左小右刚刚打下一大片地盘,文武百官都兴高采烈的等着分位子,新地盘也需要治理,所以左小右暂且休养生息了十年。
这十年,左小右除了消化新地盘,就是埋头发展国内的民生经济。打土豪、分土地当然是第一位的,按照后世的经验,左小右将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个人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然后左小右把这些土地分给了那些底层的农民们。国内的乞丐,除了那些缺胳膊断腿,实在没有自理能力,或年老体弱的人之外,全部都要回家种地,不允许你在国内乞讨。
这样对国家当然很好,但是对丐帮来说可就要了亲命了。左小右一个政策,直接把百万之众的丐帮弄得灰飞烟灭,乔峰这个乞丐头子也就成了摆设。
这个时候,左小右出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将乔峰收归麾下,由乔峰出任摧城军的领袖,统领天下愿意加入军中的武林人士,以待未来讨伐四方,早日完成天下一统。
此时的乔峰年近五旬,但习武之人就是年纪越大,武功越高,此时的乔峰绝对是人生之中的巅峰状态,降龙十八掌已经修炼的出神入化,威力无匹,由他统领这些桀骜不驯的江湖中人再合适不过。而且左小右对乔峰承诺,二十年之内,一定会完成天下一统的辉煌使命,到那时他就是国公。
男子汉大丈夫,生在世间自当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乔峰的养父母虽然刚刚过世,但他却已经娶妻生子,所以为了自己的妻儿,他也要搏一把。
就这样,在左小右彻底将新地盘消化之后,就以乔峰率领的摧城军作为先锋,举全国之力讨伐辽国。
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统合力量,华国的国力早已不是辽国可比。虽说辽国的骑兵部队威力巨大,但左小右在过去十年已经完成了对军队装备的更新换代。
虽说枪械什么的因为工业力量不足,并没有装备全军,但差一点的连弩却已经装备全军,而古代骑兵最怕什么?不是什么长枪兵,而是实打实的弓弩兵。
想一想,当骑兵还没有接近的时候,漫天箭雨就将他们射了个稀里哗啦,这仗还怎么打?
当年一统天下的秦国就是依靠秦弩一次有一次打退了匈奴,把匈奴赶到了老北边,然后修筑长城,让他们的南下侵略之路变得无比艰难。
这一次,左小右将改良后的连弩装备全军,只用了十万连弩部队,就在国界线上把百万辽国骑兵射了个稀里哗啦。随后大军北进,直捣黄龙,不足一月,就攻破辽国都城,俘虏了辽国皇帝,辽国皇帝举国投降,就此辽国灭亡。
现如今华国的领土面积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平方公里,而且北边已经完全没有游牧民族了。到了这个时候,华国周围就只剩下了一个大理。
对付大理当然简单,左小右只是派出一个使臣,三言两语就让大理段家放弃了与华国的对抗,将大理并入华国。
当然左小右对段家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段家人喜欢当和尚,左小右就在大理境内修建了不少的寺庙,让这些大理皇族一个个去寺庙里当住持。就这样,大理兵不血刃并入华国,华国就此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
统一之后,左小右以其丰富的经验开始了全国大发展,工业发展当然是第一位的,教育业、农业、医药业、商业等等并行发展,在左小右的治理之下,整个华国都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
当然左小右并不满足,他知道东边还有些岛国需要征服,但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左小右还是决定先把军工业发展起来,至少要在全军装备了枪炮舰船之后再对这些岛国发动进攻。华国人的命可比那些岛国人精贵多了。说实话,如果不是‘历史使命’作祟,左小右真不想把那些‘丑八怪’和‘侏儒’收入麾下。
要改良这两个人种,没有几百年真够呛。
这并不夸张,历史上的宋朝时期,日本人就专门带了一帮老娘们跑到这边来借种,泳衣改良他们自身的品种。甚至在二战时期,依旧有日本人把中国的男人抓到日本去配种。所以日本人其实算不得单一的种族,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是祖宗里就倾注了不少中国人的骨血……
即便经过一千年的改良,现代的日本人依旧比中国人丑很多,可见宋朝这个时期的日本人种有多次。
当然,另一个岛国的丑八怪更是奇丑无比,土地也贫瘠的可以,左小右总觉得收下这两个岛国有点亏。不过算了,大不了把那些太次的统统杀掉,然后移民一批人过去。
反正左小右要的只是地盘,留岛不留人也没什么不对。
华国的一切都在顺利向前发展的时候,左小右也完成了一件大事,就是立后立妃。
作为左小右在这个世界的代言人,巫行云当仁不让,被左小右立为华国皇后,母仪天下。不过左小右并不是只立了巫行云这一个皇后,而是立了两个皇后。
称呼方面也不同,一般立两个皇后,无非是东宫皇后和西宫皇后的差别,但左小右却弄了个内皇后和外皇后。
巫行云就是所谓的外皇后,专门为左小右处理江湖武林方面的事,这也算是巫行云的老本行,交给她,左小右很放心。
另一个皇后就是内皇后,也是左小右从一开始就想好的人选——阿朱。
以阿朱的性情为人,由她来统领后~宫,再合适不过了。阿紫这个疯丫头也只服阿朱,在阿朱被立为皇后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不满。
至于阿紫和四剑侍,则被立为贵妃。
其实很多人虽然听过嫔妃、才人、昭仪、昭容之类的称呼,但对这些称呼的等级并不了解。
比如嫔妃这个词,其实嫔和妃是两个概念。
嫔,原意为宫廷女官;多指皇帝的妾,侍从。亦可作动词,帝王女儿出嫁之意。妃,原意为配偶,多指帝王的妻,位次于皇后;亦指太子、王、侯的妻。
左小右虽然立了华国,但是宫廷制度还是延续了宋朝制度。
宋朝的后宫制度和隋唐差不多,除了皇后之外,依次有——
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宋朝差不多沿用了这种制度,左小右也延续了下来。从中也可以看出皇帝有多爽,难怪古代会有那么多枭雄为了天下打来打去,因为只要打下天下,成为天下之主,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天下最美的女人弄进后宫玩弄。
站在动物学的角度来说,雄性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血脉延续下去,而要延续血脉,就一定要有超过其它雄性的实力,最强的那个就可以得到延续血脉的资格。
动物如此,人也是如此。人王和猴王、狮子王等等没什么区别,都是靠着武力赶跑其他雄性,然后独霸雌性的强者。
不过左小右虽然延续了宋朝的宫廷制度,却并没有大肆的收罗天下美人,天下美人多的是,但最好的都已经被他得到了,之所以还保留宋朝的宫廷制度,也不过是为以后留条后路。
未来会打很多仗,天下男人死的太多,女人比男人要多了很多,所以一个男人娶几个老婆的情况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作为华国的最高统治者,左小右当然要为天下万民做出表率。他一口气立了两个皇后,五个贵妃,就是在未天下人做表率。
至于为什么不继续充实后~宫?给出的理由也不过是当今天子是个重感情的人,只有他真正喜欢的女人才有资格进入后~宫,所以以后要想让天子的后~宫充实起来,就只能让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才行。
这样一来,左小右倒是给民间留下了一个重情重义的形象,再加上国家在他的治理之下越来越强盛,左小右的声望可谓高到了一个极致,以后谁要是想造反,可要掂量掂量。别还来不及造反,就被自己招来的兵卒干掉。
左小右在完成立后、立妃的大事之后,天下又过了十年的太平日子,而这一年的春天,左小右见时机成熟,终于发动了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