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四百零二章 统筹体系

皇宋锦绣 第四百零二章 统筹体系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让军械司来打造农具,那是很奢侈的行为,效率也不高,用军方使用的铁,或许不会的很差,却会相对比较浪费,因为这些不是专注于农具的,更别说,什么表面掺碳和组合钢铁的技术了。

术业有专攻,有时候,不是说钢就不如铁好了,在同样资金的前提下,合适的使用,不但成本会下降,效果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大名府的铁的产量,已经相当的可怕了,别说是的二三十万各种的工具,就算是几百上千万,也不过是一段时间,就可以生产出来。

不过从大名府到灵州,需要的路程相对比较遥远,哪怕是用800里加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韩琦一共送过来了两封信,都是在来渭州之前送出的,一封信是给大名府,用他个人的名义,订购一批工具,这些工具会用于整个灵州的开发计划,另外一封,则交给了赵信。

不是说,韩琦要归于赵信的阵营,而是在保州和大名府的两次接触,让他感觉到,赵信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有时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总能够想到办法。

灵州这一个动作很大,他在没有把握获得足够的资金的前提下,也很想听听,赵信的想法。

虽然说,这个时代,距离是隔断一切的,从灵州到定海军,超过3000多里的距离,就算是800里加急,都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够赶到,可是运送一封信过来,足够了。

赵信当时已经离开了定海军,是在宿迁接到的这封信,接到之后,很是诧异。

他实在没有想到,韩琦会在胜利之后,开启了这么一个可怕的工程,这是一个好事情。

黄河一直都是整个中国北方的隐患,因为黄河所引发的水灾,不知道凡几,要知道,汴梁可是在黄河的旁边,一旦黄河大规模的泛滥,最终影响,将会不可想象。

熟知北宋历史的赵信,很清楚,黄河在庆历八年将会迎来一场改道,在有历史记载之中,黄河的大规模改道,一共有26次,其中,在北宋中期,从仁宗到神宗,不到60年的时间,就有两次,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黄河改道,开启了北宋财政巨大问题。

在赵信的计划之中,定海军的建设,到了一定的程度,当定海军拥有了足够的资金之后,他几乎必然要开启黄河改造。

这会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改造,会包括了黄河中上游的植树植草,水土保持,黄河中下游的加固堤坝,增强水利设施,还有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

没想到,在他还没有开启这个项目的时候,中原的叶清臣和西北的韩琦,都不约而同的开启了这个项目,这虽然不是体系化的治理黄河,但是对于北宋,对于黄河都有好处。

连韩琦和叶清臣都可以看到,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黄河,对于土地的好处,赵信当然能够看出来,叶清臣没有向他请求,也没有向他要求指导,作为一个定海侯来说,贸然的介入进去不好。

可是韩琦明确想要询问他的意见,那就有机会,相对于注重于水利设施,增加水量的中原的枢纽,在中部的河套平原上面的改变,更加的让赵信看重。

本身,黄河的变化,就是从黄土高原上面产生的,一旦黄土高原上面,水土保持增加,锁住了这些泥土的话,对于整个黄河的好处,都是巨大,为此,他不惜给出全力支持。

物资,资金,还有各种的工具,这些,只要是能够对整个工程产生作用的,敞开了供给,同时嘱咐定海军,调动了一批的工程人员过去。

资金,工具,这些东西都很重要,可是在赵信看来,工程人员更加的重要,这些工程人员数量不多,只有500人左右,但是技术的掌握着,同时携带了了大量的工具。

这个工具,可不是普通的铁锹,铁铲之类的,简单的普通的工具,他们包括了一些便携式的葫芦吊,小范围拉力装置,还有一些畜力使用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极大的提升建设的效率,这些都不是北宋拥有的技术了。

在目前的北宋,在建筑上面,想要找出来一个第一的,那就是定海军了。

赵信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管理,还带来了大量的工具,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之中,定海军累积完成了接近350万平方米的房屋建设,最少300多公里的道路,还有37公里的铁路环线,这中间人的作用是有,可是更多的是工具。

在大规模的重复劳动,大型水利建设之中,后世的三大工程理论非常重要,只要简单的使用,就可以极大的提升效率,而效率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更快,更加节约的建设这些大型的工程。

效率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开始研究,甚至连涉足都没有涉足的理论,可是对于大型工程的效率,可是实打实的增加。

完全按照传统的经验,不考虑整体的效率,提升的非常的有限,到达某一个极限之后,只能够也点点,一点点的提升,这样的提升幅度很小。

可是效率,等于从另外一个层面上面进行的,用统筹的方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时间,减少一些复杂的,重复的劳动,最终在有限的时间之中,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在定海军,通过流水线,甚至可以提升一千倍生产效率,现在小组平均生产能力,可以相当于几千个铁匠的效率,这才是定海军质优价廉的根本原因。

大型工程建设上面,不一定能够达到那种效率,提升个三四成,还是相当有把握的。

定海军的这些技术人员,远比整个时代更加超越,在定海军庞大的建设之中,逐步的完成,虽然他们没有系统的理论,但是简单的,还是会的。

别小看这些简单的,这是无数专家,用了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在诸多的细节,在众多的调查之中,最终总结出来的,这都是人类智慧的闪光点,经过无数年,甚至是一点点的机缘巧合,最终在出色的科学家的总结下,最终汇聚成的理论,却被赵信直接拿出来用。

有些东西,比如说,机关枪,坦克,战列舰,战斗机,这些,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除非是可以用卡牌系统具现出来,否则根本没办法在这个时代实现,基础科技,那不是简单一点点的突破,或者是意外,就能够早就的。

可是有些东西,却不受这个时代的限制,比如说这个三大体系工程,这个虽然是体系工程之中,处于最高端的,也是后世研究的最为深入的科技,可实际上,就没有那么困难。

统筹学的基础,实际上非常简单,烧一壶谁需要10分钟,买菜需要5分钟,叠衣服三分钟。如果按照顺序来做的话,最少需要18分钟,可是如果把后两者镶嵌到烧水的时间之中,就最多只用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三种工作。

真正工业化的统筹,甚至是并行工程,这需要体系研究,甚至是众多的实验和调整,可是只要有这个理论,然后按照这个理论去尝试,真的,不需要太多,在北宋就能够达到。

在大名府,在定海军,并行工程和统筹,已经开始显现作用,赵信更多的就是在捋顺这些东西,而现在,这些有一定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方法的工程人员,带着定海军特有的工具,离开定海军前往灵州的时候,这个体系就会在灵州扎根下来,并且在接下来的工程之中,迸发出了光彩。

原来,灵州开发,就比北方的开发更加的顺畅,北方有这样那样的掣肘,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白白浪费很长的一段沟渠,用于完全没有意义的地方。

可是灵州不一样,全部都是无主之地,韩琦可以在上面尽情的书画,一些低洼地,合理的地理位置的选择,最少能够节约4成以上的土方,同时密集的水网和各种湖泊滩涂,会让整体的效果会更好。

实际上,最出色的,还是庞大的人力,北方的人口更多,可是叶清臣能够调动的,只是这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只能够通过劳役的方法。

北宋的赋税并不沉重,可是之所以底层的压力巨大,实际上,还是要看各种的劳役身上,一些可怕的劳役,甚至可以让一二等户都倾家荡产。

叶清臣是清官,当然不可能毫无顾忌的征发,这样的话,最多同时施工人员也就是在20万左右,也没有足够的畜力作为补充,甚至有时候,耽误了农时或者是其他一方面原因,还需要停工。

这一切,在灵州,都不存在,完全无主的土地,可以自由自在的书画,不错的环境,本就让这个农田水利事半功倍,现在,又加上了来自定海军的支持,还有什么能够制约这个的。

这一个工地工程进度,韩琦非常的满意,实际上在资金足够的前提下,他得全面铺开已经展现效果了,按照这个速度,最多60天的时间,能够完成主体工程,开始注水,到时候,剩余工程,就是一些边边角角,影响不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