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二百五十三章 枢密之争

皇宋锦绣 第二百五十三章 枢密之争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韩琦前往陕西,是带着资金下去的,这既是叶清臣对于韩琦帮助,也有仁宗的默许。

仁宗非常的冷静,他发现了范仲淹的变法,有些不利于朝堂的发展了,所以开始对变法派进行一定的冷处理,可是变法派全部都是一些年轻的经营,无论是韩琦,欧阳修,富弼,文彦博,这些都是一方俊杰,并且出于对范仲淹人品的理解,他也知道这些人没有什么私心,不能够整体的来看待的。

对于每一个下放的变法派年轻官员,说起来是贬谪,实际上,却是让他们下去历练,等到历练完成了之后,另有重用的。

否则,以北宋如此薄弱的经济平衡,连定海军都是30万贯,还不是一次性到账,一次性到的只有5万贯,韩琦怎么可能能够拿到20万贯,而且是一次拿走的。

朝廷的拨款是有平衡的,韩琦拿走的20万贯,不能说全部由枢密院来挤出来,却也差不多了,这等于说是直接动贾朝昌的资金,这本就让他不喜,更别说还有更加深层次的东西。

听到了韩琦的话,贾朝昌的脸色阴沉,作为枢密使,他几乎垄断了整个北宋军方的铁料供应,铁料可以说是他们贾家的命脉。

这也是他看到了曹刿的奏折之后,刻意的贬低,低调处理,或许这没什么用,可是压下来,慢慢图之,总有一个解决方案。

当时是成功的,最少说,没有引起其他枢密使的注意,只要能够争取到三五天的时间,就可以解决掉一点问题,没想到,韩琦的突然插嘴,让一切公开化了。

枢密使,对于军方的任何情况都了解,曹刿所上书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他知道,更别说曹刿作为枢密副使,河北安抚使这个级别,也算是方面大员,不清不楚的就这么压下了,原因无外乎利益。

在北宋现在的情况下,贾朝昌所做的,只是一个擦边球,说白了,依托着贾家的权势,从一些普通铁匠铺之中收集到的铁料,通过一些商业和权势的手段,压低收购价格,然后赚取差价,这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很小,北宋的环境,也不足以让一个枢密使以次充好的,能够有一斤2文的差价,已经不错了。

2文看起来不起眼,连一个炊饼都买不起,可是当这个量能达到一定的程度,最终的利益相当的可怕,北宋军方对于铁料的消耗,每年差不多有6000万斤以上,算下来,2文的差价,就是12万贯左右,对于贾朝昌这样一个文官上来的,已经相当不错了。

贾朝昌是文官系统上来,他的家庭不能说贫寒,却也不是什么大族出身,一大家子人员,再加上他自己的性格,对于财物相当的喜好,任枢密使的这段时间,可以说获利丰厚,这也是他在看到了关于铁料,直接就否决的根本原因。

无关乎对错,只不过是动了他的蛋糕而已。这是曹刿的上书,同为枢密副使的韩琦在大家的面前,提出来要看,这也是无奈的,他索性大方的说道:“曹刿的上书,说的太夸张了,你们看看吧!”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在这个事情上面,定下了一个大调子,也就是说,如果太离谱了,必须要反对。

一些人心领神会,一些人却不以为然,到了枢密副使这个程度,本身就是代表着一个势力,甚至是某一个势力的首脑,怎么可能轻易的被人动摇,哪怕是枢密使也不行,甚至一部分人跟贾朝昌之前有些矛盾,之前没有注意,现在,韩琦已经把事情公开化了,一些人感觉到了一点什么,想要利用其这件事。

贾朝昌并没有管站出来的韩琦,奏折没有交给韩琦,而是传递给其他的枢密使。

韩琦对于贾朝昌的做法心知肚明,贾朝昌家族的一些事情,他也心知肚明,只不过这些东西,不过是擦边球,枢密院定下来的采购价格和质量,只要在这个标准上面,贾朝昌能够通过其他的铁匠铺,获得足够的铁料,买谁的不是买,还节约了很多,不用一家家的买。

这也是贾朝昌能够垄断这么久的根本原因,他所赚取的,不是朝廷的钱,而是他依托着权势,还有信息的通畅,从铁匠哪里压低的价格。

或许对于大的铁匠作坊来说,清楚朝廷的收购价格,在价格上面,不会落下,一些小的铁匠铺,或者是濒临倒闭,经营不怎么好的铁匠铺,有一个大笔长期的订单,只是价格上稍稍的落一点,这是可以接受的。

贾朝昌的做法,无外乎是聚沙成塔,通过一点点细小的,赚取利益的,不然的话,以北宋对于官吏的管制,不可能让他获利这么久。

这个潜规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价格差别不大,也很麻烦的,可是,如果曹刿所说的是真的,铁匠铺真的可以大规模的减少的铁料的消耗,哪怕只是20文,其他的枢密使就会强行的推动这个方案完成。

每年6000万斤以上,20文,就是120万贯,这个差价非常的可怕,这也是所哟人都关注的地方。

作为枢密使或者副使,他们是军方的最高统帅,可以说,军方的所有的布局,都离不开他们的监控。

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是整个北宋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整个北宋的层面上面,军方的花费是越来越高,北宋的财政收入,三司使叶清臣已经尽可能多的想办法了,可惜没有什么可以想到的,这种情况之下,每节约一点,对于整个的北宋的财务状况来说,都是相当可怕的提升的。

这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是大多数人的,为了贾家每年12万贯的收入,放弃了整个中枢120万贯,甚至更多,这个谁都会想,更别说,以曹刿所说的,质量远在原来的铁料之上,这才是关键。

用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到更好材料,这对于普通的人家来说,都是必然的选择,更别说是对军队了。

军队的武器,质量是关键,北宋的军队,对于质量有一个硬性的标准,更好的质量代替差得,也是正常的。

第一个枢密副使拿起了张升拿起了奏折看完之后,有些诧异的说道:“曹刿是在开玩笑么,一斤减少55文,这不是一半以上么,这怎么可能?”

铁料的价格,是枢密院的一个基础,每年6000万,每年单纯铁料上面的支出,就是接近500万贯,任何一丁点的价格都非常敏感,一下子减少了一半,也就是250万贯,甚至更多,这哪怕放在北宋的基础上,也是无法想象的一个可怕的总量。

对于枢密使而言,为了5文的价格,都有些为难,如果有人能够拿到5文的低价的话,说不定整个枢密院就会考虑,倾向那个方向,或者是改革的,55文,那不是每年几百万贯。

“这么多,不会吧!”田况拿过来,认真看下之后,有些意有所指的说道:“要不让他试试,先提供个1000万斤!”

田况更多的负责军方的采购,1000万斤,大概是两个月的消耗,按照这个上面所述,35文一斤的价,也就是35万贯,对于枢密院而言,是一个小数目的,真的质量达不到,还可以退货,以北宋军方的实力,不担心虚报。再说了,曹刿的为人,所有人都清楚,不然他也做不到大名府的那个位置上,或许水至清则无鱼,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他不可能空口白牙的瞎说的。

田况跟贾朝昌,不怎么对付,对于贾朝昌垄断枢密院的铁料颇有微词,多次跟贾朝昌提出,让贾朝昌注意点,让贾朝昌能够压缩一下价格,让这个价格归于合理的区域,说白了,就是让贾朝昌让利。

一年12万贯,让利就等于是在贾朝昌身上割肉,这如何能够可行,他就趁着机会,从方方面面挑刺,不能说让贾朝昌赚不到,总之,让付出加大,质量上卡一下。

要知道,近两年,赚钱再也没有之前那么容易,最初的时候,毛利甚至可以达到3文,去除了各种消耗,也在2文以上,现在,稍稍不注意,总体来说,一斤会低于2文,甚至向1.5文的方向去了。

挡人财路,这是大忌,说实话,田况就是贾朝昌的眼中钉,可是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之前,还是从侧面,相反设法的给贾朝昌添麻烦,现在,有了曹刿上书奏折这个前提,在明确的例子之下,这么做,这让贾朝昌非常郁闷,却没有办法,田况也是背景深厚,哪怕他作为枢密使,也不可能对这么一个资深副使提出某些要求,更别说撤免了。

朝堂上面的事情,就是如此,在众多的妥协之下,达到平衡,一家独大是肯定不可能,这也是贾朝昌贵为枢密使,只是弄点小钱的根本原因,现在,他甚至连反应和调查的时间没有,在机缘巧合之下,居然摆在了绝大部分枢密副使的面前,成为了一个简单的枢密使会议。

这是贾朝昌最不愿意看到局面,可是在韩琦的意外插口之下,居然形成了现在的这个局面,这让他无奈,只能狠狠的看了韩琦一眼,眼睁睁的看着事态的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