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三十二章 南乐县令

皇宋锦绣 第三十二章 南乐县令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南乐县衙之后,绿色官服县令小心的陪在一个军人的旁边,并且看着军官脸色说话,这在宋朝是不可想象,文武官职的区别,文官远高于武官,哪怕是从九品,刚刚入流的文官,都可以训斥六七品的中级武官,也就是节度使这样的高官,或者州刺史这个级别,他们会小心一点,至于三四品,甚至更高的文官,他们根本就不在意武将的看法,更别说陪笑脸。

南乐县的县官是一个县令,丹木不过是虞候,虞候是低品官,边军都头就是更低的了,甚至丹木的身份,还没有入品,只是不入流的小小武官,别说站在县令的面前,县衙的书吏都可以不把他放在眼里,可是这个县令没有的,因为丹木代表着王家而来,就算是南乐县令,正八品的文官,却也陪着小心。

南乐作为运河上面的县城,最少有5000户以上,算得上是比较大的县,距离大名比较的近,每一任县令都比较高配,李光李耀存也就是这个在丹木旁边陪着笑脸的县令,他的身份是八品通直郎判南乐令,南乐令是从八品,用八品散官的身份,等于级别上高了一级,这也是他本人的荣耀。

最近李光有些着急,来南乐已经有3年了,即将被考封,作为一个47岁,不是进士出身的县令,李光举人出身,没有继续参加科举,直接选择了授官,因为运气比较好,从九品县尉开始起步,一路做到南乐这样望县令,从最小的一类县一直到望县,很希望更进一步。

李光知道,没有可能了,他根基薄弱,没有家族的支持,更没有参加科举,没有坐师,同僚之类的,要想通过考封更进一步,这是非常困难,宋朝的官员,分了两个难关,入流是一道难关,它代表着一个官员和普通公务员的区别,可以被称之为有品级的官员了,这一关除了科举和锁厅试之外,每年放出来的极少,真正从不入流到入流,需要立下巨大的功劳,或者是机缘巧合,有贵人在背后推动。

另外一关,就是从八品到七品,别看后世常说,七品芝麻官,在宋朝绝大部分的县令都是七品以下,只有京畿的县才是七品,对于未经过科举的官员来说,正八品就是极限,很难再生一级,最多在不同的县内轮转,到距离京城比较近的,比较富裕的县,可是京畿是绝对不行的,那代表着鲤鱼跳龙门,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从中间脱颖而出,一旦达到七品,接下来,就是正常的升官途径了。

从二十五岁中举,到47岁,从政22年,李光可以说,是一个聪明的,也是一个懂得做官的,否则,他不可能这么快就升到正八品,这已经是天花板了,七品就如同无形的手一样,锁住了他晋升的路,多年磨韧,李光也看开了,再当上几年,致仕回家,做个富家翁好了,培养培养子嗣,只要子嗣争气,获得封荫,也不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候,王家伸出了援助之手。

王家,可是河北大家,从王超开始起步,为太宗重臣,一路做到鲁国公,王德用则是王超儿子之中,最出色的一个,最高做到知枢密院,也就是西府首脑,是军方第一人,王德用的妹妹是葛怀敏的正妻,葛怀敏已经在定川寨第一战身死,可是被追封为太尉,葛怀敏的父亲也是太尉,4个儿子因为他的身死而迁官,一一得到升官,职级不低,更别说,王家的四个女儿,几个儿子,都是一定品级的官员,有王家的受肯,他升上一级事板上钉钉,只要突破了7品这个天关,哪怕王家不再支持,以李光的能力,最少6品之前,没有任何问题了。

八品和七品的天关,对于别人而言,或许是难于上天,王家如果出手,有很大的几率的,王家上下几乎都是做官的,在大名府有巨大的影响力,更别说王家的姻亲,也是权倾四方的,他们足以影响到整个大名府官员升迁,决定大名留守以下的大部分官职,更别说一个八品到七品的升级。

对于底层的县官来说,7品是一个巨大的障碍,特别是李光这样,不是科举出身的,更是如此,科举出身的,可以进翰林院,一路的稳步提升,外放之后最少就是一个上县,甚至是州,稍稍磨韧一下,就可以越到7品之上的,不用依靠外力,这是一条青云之路,可惜都是天纵奇才才可以,李光最大特点就是有自知之明,一个举人已经是极限了,当时正好有一个去广南的机会,在别人看是穷乡僻壤,不屑于前去,可是在他看来,却是难得的会,因此而踏入到仕途之中,越过了入流这个天关。

幸运就仅此而已,李光越过了入流,从最底层的县尉开始做起,在底层的升到县令,就花费了20年的时间,本以为已经到了最后了,可能要在县令上面再做10年,最终致仕,可是王家的大腿过来,他当然是抱住了。李光很聪明,也很会做官,甚至对丹木这样的不入流武官,也表现了相当的恭敬,丹木等人快马入城,如此跋扈,他不怎么高兴也不敢得罪,只是小小虞候,带着王家的信物,还有王家十七郎的亲笔信,他的态度就更好了。

丹木可以不管,王家十七郎就不得不重视了,他只有20岁,却是整个大名府艳艳升起的一枚将星,目前已经是翊麾校尉,这是从七上的武职,虽然文武之间差别巨大,可是有王家在身后,谁敢小看,宋朝的文武之争,就连狄青也备受打压,原因虽然是起于文武之争,可是何尝不是狄青没有底蕴的关系,换做王德用,哪怕同样是打压,也不会这么**裸和肆无忌惮,王家是有底蕴的大家族,王家十七郎哪怕做了武官,也不是普通文官可以欺负的,,他才20岁啊,从军不过是4年,由此可见,未来在大名府,十七郎绝对是王家重点培养的后起之秀,他如果能够巴结上,说不定一两年之后,他就可以越过7品天关,无论是资历,还是勘磨时间,他都已经足够了,缺的就是贵人相助。

王家十七郎也已经在路上了,有王家十七郎在的,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不过是军人策马扬鞭而已,他们已经携带了军令印信,直接压过去就好了,掌控南乐3年的时间,这点自信,李光还是有。王家十七郎还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够到,丹木等人却有些等不及了,给李光出了一个难题,寻找一条船,必须要找到它。

如果是别处,找一条船,这很容易,可能十天半个月,都未必有一条船到,在南乐,只是每天停靠的船只,就超过了100艘,其中30艘要靠岸装卸货,剩下的,是临时停靠或者过来运东西,而过往的船只,更是高达500艘,京杭大运河,是整个宋朝,最繁忙的水路没有之一,南乐这一段,是联通边梁和大名府的重要通道,是重要的交通节点,从大名府通行南方的船只,必须从这里经过,故而通行量相当可怕。

丹木只是大致形容了一下,连说都没有说的很清楚,只是一个简单的轮廓,在有没有停靠,有没有卸货装货都不知道,这怎么的去查,那些经过的船,就不在岸边停留,又怎么可能有记录,至于他提供的东西,在李光看来,大部分运河上面的船,都是这个样子,最多有一个有用,那就是200料沙船。

丹木是异族,加入宋朝时间不短,可是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粗鄙的军汉,这也是他拿了印信就敢策马扬鞭的真正原因,换任何一个本土军官,也不敢这样,别说是李光这样的八品知县,就算是普通的九品文官,都可以参上一笔,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连这个都不知道,更别说了解政务了,丹木完全没有想到会如此的复杂,再三询问李光,李光都耐着性子跟他解释了之后,也很无奈,只好推动的继续去查,先把现有的船给排查一遍,等到王家十七郎前来,在十七郎的手中,有更加详细的介绍,包括了船的大体情况,船老大的样子,还有船上的一些装饰,有了这些的都是比较详细的信息,有了这个,就好查许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