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丧心病狂的组合

皇宋锦绣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丧心病狂的组合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西夏跟辽国的关系,谈不上亲密,也谈不上唇亡齿寒,真的要说唇亡齿寒的,应该是北宋和西夏,因为在三国之中,辽国明显是最强大的。

可是偏偏,北宋跟西夏之间的矛盾更多,从仁宗即位,一直到神宗时期,百年的时间,两国之间,争斗不休,几乎谁都是抱着灭亡一方的想法,只不过对于西夏来说,是空想,这个空想,却成为了拖垮北宋最大的祸首,跟明朝时候的女真是一样的,北宋立国之间,花在西北的军费,百年的时间,可能高达20亿贯,这是一个可怕的,让人胆寒的数字。

贯穿北宋的历史,北宋和西夏之间的争斗不断,西夏立国三战,几乎都是跟北宋打的,可是正式让西夏稳定下来,还是在1044年西夏跟辽国一战。

战争是起因很简单,起初元昊请求辽国发兵协助自己共同攻宋,可是由于富弼使辽,安抚住了辽兴宗,他没有继续出兵,反而要求元昊出兵帮助自己平定内部部族的叛乱。

元昊率领西夏军队的确照做了,帮了半天忙,辽兴宗一点好处也没有元昊,反倒把虏获的战利品都抱到了自己的营寨,元昊很生气。紧接着辽国嫁给元昊的公主失宠,不久就过世了,元昊压了很长时间才告诉辽兴宗,这次轮到了辽兴宗很生气。

在双方都很生气之后,元昊又派人挑拨辽朝境内的部落叛乱,杀了辽兴宗派来的使者,这一下彻底气急了辽兴宗。他决定教训一下这个刚刚崛起的小兄弟,让他知道得听自己的话。

这一场战争,就这么开启了,辽国兴兵十万,气势汹汹的向西夏而来,动静很大,却被元昊用拖延战术,先是败退,引辽军长驱直入之后,集中兵力进行决战。

一战之下,深入到了北部荒原的辽军战败,10万辽军损失大半,包括萧胡靓在内,大批大臣被俘,辽兴宗狼狈而逃,这一战是西夏大胜,可是元昊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选择了正确的选择,送还俘虏,并且继续向辽国称臣。

从此,西夏彻底站稳脚跟,在跟辽国的谈判之中,占据了一些优势,从此之后,辽国跟西夏之间,再也没有任何的战争,一直到辽国灭亡,七八十年之后,西夏才跟金国一战。

西夏这一战之后,终于从一个依附的势力,变成了真正跟辽国有平等交流的势力,甚至之后的众多战争之中,哪怕西夏被北宋打的很惨,即将失败的时候,辽国都会施压,哪怕没有真正动手,却牵制住了北宋,让北宋无法全力进攻西夏。

在三国之中,辽国一直都占据心理的优势,哪怕在1044年,败给西夏,同样没有改变这种心理优势,在水泥和棱堡出现之后,曾经击败过辽国的西夏,居然这么轻易的,就要灭国了。

哪怕辽国再怎么的迟钝,从求救的公文上面就可以看出来,一封封的发来,越来越危机,许诺的条件也越来越高,之前还是纳贡称臣,现在,几乎是准备依附了,这代表着什么,灭国就在眼前。

就算辽国再怎么短视,也不可能坐看西夏灭亡,唇亡齿寒算不上,西夏的遭遇,引起了辽国注意,正是这种关注,让他们吓了一跳。

辽国同样是骑兵战术,最多比西夏规模大一点,整体的兵力更高一点,可是看到这样的铁桶阵和层层突进,他们也没办法啊,真的代入到自己的身上,除了后退,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西夏只有五州之地,退无可退了就只能够投降,辽国或许好一点,可是凭借着国土的面积,撑到北宋撑不下去,这可能么?恐怕连最激进的辽国将军,也不认为,他们能够依靠着国土,拖垮北宋。

北宋不用彻底的占据辽国,只要拿下西夏,威压吐蕃,再拿下幽云十六州这些辽国领土之中最精华的部分,辽国就根本没有反击的能力,这些地盘,或许比西夏的大,可是也抗不了多久啊,一旦北宋恢复了汉唐江山,那么辽国就真的是游牧民族了,完全无法用的中央上国的名头了。

铁桶阵和水泥,成为整个北宋最可怕的军事武器,这两者之中的核心就是水泥,这一点,辽国和西夏,还是用了很长时间,耗费巨大才得到。

水泥的廉价性和出色的性能,可以跟北宋的防守能力珠联璧合,让这个武器成为了北宋的首选的,北宋也知道,在跟西夏和辽国战斗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取胜的关键。

北宋的优势是什么,守城,可是守城,总要有城可守吧,深入内部,大城林立,无论是辽国,还是西夏,都攻不进来,甚至金国突然袭击,攻破了开封,可是最终止步于长江前方,中原庞大的国土和一个个密集的城市,让游牧民族的铁骑,无法顺利的进入,金国如此,蒙古同样如此,不是来自中东的回回炮的出现,或许他们面临着城市的铜墙铁壁的,依然只能够望洋兴叹。

在这个时代,辽国和西夏的攻城能力,还没有后来金国和蒙古的高度,北宋和西夏的争夺,更多的就是在边地,在一些草原和荒漠的地区,一些战略要点的争夺,几乎是几次反复。

北宋如果取得优势,就会建城,固守一片区域,把防线和战线,大大的向前推进一步,西夏如果取得优势,在攻破城市之后,第一个选择就是毁城,有些地方,往复多年,城市建设和毁掉,不知道多少。

北宋军方都知道,只要把城市建设好,连成链的话,西夏根本攻不下来,这是任何一个低级军官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偏偏,北宋没有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建设一个城市,耗费巨大,要坚固,不但使用各种砖石多,糯米浆还有人力也相当的庞大,除了城市,还有驻军,1万人,可以抵挡住5万人的攻击,可是超过5万人就很难了,单独一个城市就靡费巨大,如果驻军够多的话,那就更多了,这也是北宋后期,仅仅是一个西夏战场,每年耗费就超过3000万贯的根本原因。

现在,水泥出现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粘合性很重要,可是廉价才是重点,水泥砂浆的价格跟黄泥桨差不多的,红砖的产量和廉价,比起土砖,只是稍稍上升了一个档次,这样的情况下,建城的成本,就在农户人家土胚房的基础上面,上升了不足50%。

这对于普通农户而言,还是贵啊,因为哪怕多了50%,也不是普通农户能够承担的,一文钱要掰成八瓣来花。可是对于北宋来说,便宜啊,建城的费用,可能只是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一加一不等于,再加以也不等于三,说的就是这样。

同样地块,建设一座城,跟建设三座城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座那叫扼守要害,很容易被大军集火,可是三座城,不但驻兵的密度增加了,防御强度可不是3那么简单,各种战术更加灵活,三点成为一个固定的点,并且成为了一个防御面。

点的防守,容易拔除,可是面的防守要怎么应对呢?面对着体系化,互相呼应,完全可以以任何一点为固定的支撑,吸引敌军,然后另外两点,或者包抄,或者破袭,中国的兵法韬略之下,能够做的手脚,能够产生的变数,可就巨大了。

水泥和红砖,可以把以前建设城市的费用,降低三成,这一点,对于大规模兴建西北防御北宋来说,是天然的好消息的,哪怕没有棱堡,水泥的出现,让本就适合守城北宋,现在就更进一步了。

赵信就这么的算了么,他深深知道,封建社会,无论是汉唐还是北宋,他们在防御上面,都是有误区的,他们不但加固了城防,也把城市作为了一个区域的核心,也就是说,城市的军事用途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部分的民用用途。

相反,欧洲却走上了另外的一条路,城市是城市,除非是类似首都这样的,或者是区域核心城市,这样的相对较少,可能100座城市才有一个,是军民一体的,不但民用设施相当的庞大,连军事设施也是如此。

除了这些之外,大部分城市,确切的说是城堡,全部是单独的军事用途的。

也就是说,这个城堡之中,很少驻扎的平民,最多就是骑士以上贵族和他们的家眷,剩下全部都是专门的武装力量。

专业,代表着强大,历史上围城的惨剧,或多或少跟内部有平民有关,当所有粮食都吃光了的,最终不是军心尽丧的城破,就是吃人的丧心病狂。

打个比方吧,一个3万人的城市,只有5000驻军,跟一个7000驻军,一个平民没有的城市,在粮食一样的前提下,谁守卫的时间长。

边境军州,特别是新附的区域,军民结合完全没有必要,城市起不到多少军民结合作用,反倒不如专业的军事用途。

在专业军事用途的城堡之中,赵信当然知道古代城堡最可怕的棱堡,赵信在送上水泥的同时,还把最适合水泥的棱堡拿出来,两者珠联璧合之下,立刻变成了丧心病狂的组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