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歌当宋 > 第五百二十六章北伐、北伐、北伐!

长歌当宋 第五百二十六章北伐、北伐、北伐!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6-06 19:45:08 来源:笔趣阁

叶安确实离开了蜀中,他要准备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可惜的是狄青不能参加这场战争,得知消息的他很是失望,甚至有些愤怒。

因为这是他与叶安以及参谋司等一众官员将领一同制定的“北伐计划”!

“北伐”,这个词是大宋心中永远的痛,是从太祖开始便深埋在大宋心中的执念,直到太宗皇帝六次北伐,次次铩羽而归。

叶安深知想要战胜大宋,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必须要做到全面击溃。

在经济上击溃大宋,在文化政治上击溃大宋,在军力上击溃大宋,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理上击溃大宋。

大宋并非是后世人固有思想中的“积贫积弱”,她只是从上而下的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难以化解和改变,从而看上去积贫积弱。

事实上大宋一点也不穷,对比历代王朝就能发现,大宋的经济非常强大,并且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至于在军事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大宋的士兵挑选有着极高的要求,士兵的武装更是前所未有的丰富,纵观历史比较下来算是历代王朝中最好的。

可问题同样也随之而来,大宋的军队将不知兵,兵不识将,这是常态;以文御武,外行领导内行同样也是常态。

朝堂之上官制混乱,差遣官,寄禄官,勋价官等等官职参差不齐,一个人甚至领多份俸禄,有些官员的俸禄多少连三司都算不清。

更别提大宋朝廷还要花钱养着大量的宗室和勋贵。

禁军的战力也要分个三六九等,那些高大威武的兵样子充斥禁军之中,寻常都在为皇帝,宗室做仪仗之用,训练次数屈指可数,至于最重要的军演更是一场都没有。

他们唯一的“军演”便是表演形式的金明池校验,那是给皇帝看的,给百官看的,给东京城的百姓看的,皇帝能看出士兵的真正战斗力?

当然不能,真正上了战场,这些禁军几乎就是“填线宝宝”,至于厢军更是不值一提,谁能指望一群由难民,灾民组成的部队在战场上获得胜利?

他们的唯一作用就是劳役,王尧臣手中的二十万大军,其中有一大半乃是各地厢军,从中挑选出来一部分勇武的,临时拼凑上阵作战,若有军功再入禁军,如此到也不能说厢军全是废物。

只不过这样的军队在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安南军面前实在不够看的,狄青从一开始就没把王尧臣的二十万大军放在眼中。

他甚至传信给叶安,打算集结安南军所有力量,一股击溃王尧臣手中的两万精锐,剩下来的那些厢军,部族军必会作鸟兽散。

只不过他的提议被叶安否决,因为此时狄青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守住广西南路,甚至还要保全蜀中。

叶安之所以放心离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蜀中的川军已被组建完毕,温中梁虽不是将帅之才,但在训练士兵,组建完整的军队体系上却有着非常老道的经验。

在蜀中招募士兵对他来说手到擒来,本就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又给出相当好的福利条件,蜀中的大小伙子们如何能不愿投入河西军中效力?

何况在组建川军之前,叶安与温中梁便向蜀中百姓发话,所有在蜀中招募的士兵皆为川军,既然是川军就以保卫蜀中,保卫家园为己任,非万急之时绝不出川!

蜀中百姓原本被大宋当年的调兵之策给坑惨了,对所有的征兵都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好在叶安亲自发布告示,否则就算温中梁说破大天蜀中百姓也不信。

随着一小部分蜀中汉子进入新军之中,全新的编排方式,全新的武器装备,全新的福利待遇,全新的晋升制度,都让他们有了极大的积极性。

“好铁不打钉,好男要当兵”已成为蜀中男儿的口头禅,汉家人是从来不畏惧战争的,他们畏惧的只是输掉战争!

蜀中有了今日的景象,谁还愿意回到之前大宋统治之下的模样?

于是乎,“参军护蜀”以成街头巷尾的口号和美谈,尤其是那些不怕苦,不怕累,在军中训练中得到表扬的人,他们的家人居然能看到河西的官员亲自抬着牌匾送到家中。

虽然不知“训练标兵”是什么,但那一袋袋的白面、稻米的福利却看得街坊四邻眼红。

叶安临走之前还特意交代温中梁,务必在军事建设的同时发展蜀中的经济,毕竟这里有着成熟的商业体系,若不发展实在可惜。

还有一点便是种植辣椒,虽然他把辣椒带到了大宋,但在眼下辣椒在大宋仍属于奢侈品的行列,一小罐的辣椒粉在东京城能卖出数贯钱的天价。

蜀中若是大规模的种植辣椒,生产辣椒制品,尤其是与酱料结合,那必然会垄断大宋的辣椒产业,让蜀中的经济跟上一阶台阶,也让蜀中百姓的生活更好。

为此抽调河西官员前来蜀中就成了当务之急。

好在叶安有一个稳定地大后方,秦慕慕在河西主持工作,在大政府的配合下不断的培养年轻官员,官员还是够用的。

说来可笑,大宋那便冗官,冗军,冗费,而河西却是缺官,缺军,不缺钱!

叶安与秦慕慕的政策其实很简单,就是可持续发展,所有河西占据的土地都要发挥作用,或是在军事上,或是在经济上,都必须有它的价值。

如此一来蜀中已经被叶安打造成为一片固若金汤又财富满溢之地。

这些还要全赖大宋的支持,因为河西的商业已经成为大宋离不开的存在,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工业,大宋都无法完全禁止双方之间的互通有无,否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体系之下,亏损的必是大宋!

榷市在大宋与河西之间已经不存在,把商业交换限定在一个固定趋于?那不等同于增加成本吗?

河西与大宋之间的贸易是商队与运输队结合的行事,商队自己前往大宋各州府以及东京城自由贩卖,或是商贾把自家货物交给运输队,然后由庞大的运输队运往东京城交由当地的分号进行贩卖。

这也使得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河西,税收也流入了大政府的财政之中。

因此种种,叶安便有了北伐的信心,这也使得当初他与狄青,丁小乙,关万山等人制定的北伐先决条件彻底达成。

当然,重要的是辽朝现在正陷入一场内乱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