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歌当宋 > 第四百九十五章骤变

长歌当宋 第四百九十五章骤变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4-23 18:34:00 来源:笔趣阁

赵拚并不理解什么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在他看来“无声”与“惊雷”本就矛盾。

但他很快便没有时间思索叶安说的话,因为他震惊的发现知府衙门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几乎所有人见了他都是恭敬的拱手势力……然后完全无视。

就仿佛他根本不存在!

这让他一时摸不着头脑,拉住身边的成都府通判曾付林道:“老夫可是十恶不赦的国贼?为何众人皆对老夫是“面和心厌”之态?就连你曾允之亦是如此,避之老夫如蛇蝎一般?”

曾付林一时尴尬,但看了看自己曾经的老上司,还是拉着他步入通判厅的公廨低声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我成都府有这般繁荣,全赖河西驰援,百姓大赞河西之善,商贾趋之若鹜,文人学者对河西之学所趋者更如过江之鲫,官吏则……”

“官吏如何?”

赵拚不可置信的看向曾付林,在他看来叶安以及河西就算本事再大,也没办法将成都府的官吏全部收买。

曾付林低声道:“整个成都府衙门,上至通判厅,签判厅,签厅,下至推官厅,节度掌书记厅,录参厅皆以顺河西之政也!州院更是不堪,司户厅,司法厅,教授厅,甚至连诸武官厅皆以效忠河西!”

“不可能!!”

赵拚不由得惊叫出声,连他自己都没发现他的声音已经撕裂,如同一只被捏着脖子的鸡。

短短几日时间,前些天他还在城墙上与叶安相见,转瞬之间就被彻底架空,仿佛一夜过去整个成都府上上下下皆以背叛国朝,皆以不屑于他这个府尊!

曾付林不禁苦笑:“原本我也不是不信的,但……现在我也成了河西拥护河西之人,就算府尊有栽培之恩,也不可改允之心意!”

赵拚不可思议的瞪大眼睛,他怎么也想不到就连曾付林都以背叛国朝,他可曾经是太学释褐第一,同状元一般去往过琼林赴宴的,如何能轻易背叛国朝?!

赵拚想不通,但他却知道叶安有着“蛊惑人心”的能力和手段,就连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对河西之制极为好奇,甚至想要去往河西一探究竟。

曾付林还想再说什么,张了张嘴又闭上,眼看赵拚呆滞的模样,他自己心中也有愧疚,但每当他想到那位慷慨激昂的话语,以及心中的“宏愿”后,曾付林最终还是选择缓缓退走。

大宋已经烂透了,这一点成都府的官员几乎都知晓,无数的大儒,学者,读书人皆在奔走相告。

很多年前就已有来自河西的年轻人站在街头阐述河西的观点,抨击大宋的弊政,甚至早早便“预言”了范公庆历新政的失败。

每一样都被他们所言中,这些人渐渐的成为蜀中的座上宾,成为蜀中大儒和读书人所理解,甚至向往的存在。

河西的学问是能够给河西,百姓,带来好处的学问,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们所讲的格物学让人耳目一新,甚至能促进百姓的生产,而格物学中专修医术一派的河西学子居然能深入百姓的生活,为百姓治病。

水蛊病原本在蜀中很常见,但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了,为何?全赖这些河西学子中的医者,他们上山下沟,去往蜀中每一处有人住的地方,告诉当地百姓一定要把水烧开了喝,否则水中有毒虫就会钻进肚子里,然后肚子越来越大,人越来越消瘦,最终肠穿肚烂而死。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水蛊便彻底消失在了蜀中,就算偶有出现也很快被扑杀,现如今的蜀中百姓多饮热茶,就算天气炎热也会烧水放凉再饮。

单就这点便让蜀中百姓对河西学子感恩戴德,就连瘴气之症皆消失不见,要知晓原本瘴气肆虐时,常常十室九空,蜀中百姓称这些河西学子为“保生大帝”坐下弟子,甚以瓜果供养。

就这却并不是全部,那些当年年轻的河西学子已在蜀中扎根多年,上了岁数的他们非但没有骄傲自满,气势凌人。

反倒是开始广开院门,甚至出钱,出力兴办学堂。

他们不喜欢学堂这个称呼,而是改名为学校,也不局限于一个读书的院子,而是一片很大的地方,将孩童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九个等级。

对应所学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但皆离不开读书认字和数术之道,儒学也没拉下的同时,还要学习格物。

看似很多,但只要每年学习不同的内容,慢慢的就会积攒下令曾付林都为之惊叹的学问。

而这不过是河西学子的沧海一粟,几乎蜀中市面上的各行各业皆有他们的身影。

渐渐的蜀中百姓便习惯了他们的存在,并且开始遵从他们的教导,甚至自愿推举他们为行头。

至于原本地痞无赖一般的行头则被快速的取代,他们不是没有反抗,但下场不能用凄惨来形容,一个欺压过屠户的行头生生被一群屠户用石块给砸死,人都成了肉泥,那些牙行的伙计想要来救,却连自己也折了进去,几乎没有一个囫囵人离开。

从此以后,成都府所有牙行便皆由河西这般人说的算,本以为他们会延续之前的牙行模样,谁知他们不光不收利钱,还要维护小商小贩的利益,核准物价不说,还教给他们更好的手艺。

就连曾付林都知晓,原本只能挣五个钱的箱笼现在能挣十个钱是大赚特赚,何况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

而唯一的缺点也很明显,这些河西学子不止一次的联名上书,请求知府允许他们河西商贾前来开办工厂,给百姓更多赚钱的机会。

可知府一直没有松口,曾付林不明白,这明明是好事,就算百姓会被收买又如何?只要成都府乃至蜀中的百姓生活便好了,就没有造反的可能!

但现在的他却明白了,原来人可以在无声无息中改变,当成都府一部分人因为河西得到好处后,剩下的人便开始心中不满。

这种不满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有大量蜀中的孩子在完成学业后去往河西,待他们再回来之后,便带来了所谓的工厂,并成为河西最坚定的拥护者。

现在的蜀中早已不是多少年前的蜀中,很多地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可自己却不知晓。

直到有一天,叶安出现在了成都府,并邀请自己一起出游。

从那之后自己才知晓,原来高高的州府衙门已经阻绝了大量的消息,平日里最瞧不起的小官小吏已经成了河西的人,他们并没有把成都府以及蜀中的变化上报,而寻常又有谁会去过问?

身为知府事的赵拚看到的是国泰民安,身为通判的自己看到的是蜀中稳定依然,可事实上这里早已被河西所拉拢。

也是从那之后,曾付林才知晓,大宋的朝政在河西之制面前不堪一击,只要成为河西的一员,就能如同秦凤路那些归附河西的州府一样,保持稳定的同时,让整个州府“焕然一新”。

百姓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地,孩童有皆有读书之所,商人皆能通商有无,这不是比原本的蜀中更好吗?

大势所趋,连州府的底层官吏都以成为河西的人,自己也是回天乏术,又有什么理由反对?

还不如从善如流,能在百姓口中落下个好名声。

至于赵拚……曾付林微微一叹,能劝的自己已经劝了,算是对这位老上司尽心尽力,若再顽固不化,也只能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