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歌当宋 > 第四百七十章开双线

长歌当宋 第四百七十章开双线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3-12 19:12:24 来源:笔趣阁

就连河西的军校生们也没想到,侬智高居然会让身着步人甲的士兵从云梯攻城,云梯相比楼车可要脆弱的太多,也更容易对付。

只不过当这些楼车轻松被焚毁后,他们才发现,原来侬智高的所谓楼车不过是木片拼接起来的“花架子”,一碰就散的玩意,根本不堪大用。

而且上面也没人,纯纯的是在消耗对方的箭矢,吸引守军的注意力,只不过云梯上的步人甲勇士也好不到哪去。

一种长长的推杆出现在城头上,在一阵吆喝声中长杆奋力将云梯推倒,云梯上的部族军死伤惨重。

侬智高也在此时鸣金收兵,继而采用围城之法,这倒是在军校生们的意料之中,城中守军已经不多了,也就剩下千余人,而部族兵的伤亡并不大,此时围城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守军已知晓部族军的厉害,不敢随意出击突围,只能据守城池。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这才是攻城的最佳方式。

当部族军退守五里后,知州陈珙已经瘫倒在城墙上,通判王乾佑、权都监李肃也从城门处赶来。

陈珙瞧见二人后全无知州的模样,哆嗦着便要弃城而逃:“敌寇兵多将广,器械精良,本官甚至从中瞧见了步人甲!这如何能战?!如何可战?!”

通判王乾佑扶着他摇头道:“下官已派人从密道出城打探,四周皆以被侬智高的部族军所围,恐难突围!州尊咱们除了死守邕州城便哪里也去不了。”

边上的权都监李肃却皱眉开口:“以下官所见,侬智高所用之兵刃,甲胄太过精良,部族军更是彪悍,某在京中任职,只有河西的兵刃铠甲才有这般厉害。”

已经吓破胆的陈珙大惊道:“如此说来这侬智高的背后莫不是河西?!河西之威何其壮也!灭西夏如同地崩山摧,我区区邕州如何能敌?!”

通判王乾佑抓住陈珙的胳膊道:“此时以无退路,州尊难道打算降了侬智高不成?!”

“死不能降啊!”

谁知刚刚怕的要死的陈珙却说出让王乾佑和李肃意想不到的回答,继而又道:“若是早知其厉害,不如早逃,朝廷御史不会怪罪,但若是被围,却不能降,一旦降敌,你我的名声气节便全都毁了,就算命大不死,以后也休想再入仕途,何况降了叛军,侬智高难道不要我等投名效忠?届时又该如何?”

两人瞪大眼睛的看向陈珙,没想到胆小如鼠的他却也有自己的坚持。

王乾佑看了一眼边上的李肃,低声道:“我等以州尊马首是瞻,还请州尊下令!”

陈珙苦笑道:“还能如何?发动邕州城中军民,死守州城,令司户参军孔旦飞报附近各州及下游沿江郡县,以求援军!”

这已是最稳妥的方法,两人只能同意,并且再度加强城防,至于叛军断水绝粮的策略他们倒是不担心。

毕竟这里是邕州,州城虽然不大,但水井众多,至于粮食……自从叶安向朝廷献上土豆和地瓜后,广南西路各地的州城便都没缺过粮食。

侬智高没有再度进攻,反倒是开始训练起士兵,他的训练方法简单粗暴,就是让士兵之间互相搏斗,比拼勇武的同时,也能锻炼士兵的体能。

河西的军校生们并没有再给出任何建议,连军营都不进了,这反倒是让黄师宓安心许多,他担心这些河西的学生得到侬智高的信任,从而威胁到自己在南天国的地位。

事实上河西军校生们对南天国并没有兴趣,或者说在他们眼中无论南天国还是大宋,亦或是交趾,大理,辽朝都是应该属于华夏的土地,以后终将一统。

军校生在青秀山上驻扎,这里不光能看到战场全局,还从容进退,唯一的缺点便是难以摆下太多兵马,否则侬智高也会选择这里。

在侬智高围城其间,军校生们也收集到了许多有用的消息,比如为何侬智高会起义造大宋的反。

事情远没有明面上那么简单,而是大宋朝廷太过懦弱,不希望与南面的交趾国发生冲突,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侬智高,没把他和广源州,特磨道出卖给交趾国已经算是最后的体面。

宋庭自然不会同意他内附,并且四次拒绝。

第一次,侬智高本以为看在宋初侬氏与宋廷关系的份上求补一个田州刺史还不简简单单?

但谁知宋廷没有答应,于是他又请当一个地位更低的教练使,谁知宋廷仍旧不批准。

第三次,他连官位不求了,只求北宋政府赐给袍笏官服,作为宋官的象征,证明当初侬氏依附大宋乃是事实,可大宋上下为了利益考虑仍然不应允。

都说事不过三,可侬智高依旧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索性只求每当宋朝举行南郊大典时,贡金千两,换取同邕州互市的待遇。

结果自然不用说,大宋上下仍旧不许,这就是在故意与他划清界限,而当初宋廷对侬氏的态度可全然不同。

侬智高的父亲已被交趾国所杀,现在的交趾国正打算对广源州以及特磨道的部族下手,侬智高就算再傻也看得出,这是宋廷在故意把他作为牺牲品来换取大宋与交趾国之间的安宁。

至于他侬智高,什么也不是,以前的情分也不过是在利用侬氏巩固大宋的西南边防而已,因此侬智高造大宋的反理所应当。

如果当初宋廷答应了侬智高,并且给他一定的实权再封以清贵官职,那大宋的西南边防将会由侬氏以及依附侬氏的大小部族来承担,而不会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当这些军校生的文书送到叶安手中后,他便对大宋朝堂彻底无语了,到底是多么愚蠢的人才能想到这种最傻叉的对策来?

明明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部族军,明明能把交趾的威胁防患于边州之外,大宋非要寒了人心后,再想办法来找补。

一旦邕州丢失,那大宋的西南也就彻底糜烂了,其他的羁縻州也会望风而动,毕竟大宋在西南的控制能力一项是疲软的,只能通过所谓的羁縻政策来分化,拉拢。

而此时的他已经打算向南方派遣武装力量,先一步稳住南方的沿海地区,再派遣工匠和培训好的熟练技术工人去。

河西与南方连通这是第一步,而在南方拥有武装力量,同时发展航海是第二步,若是放在以前他或许不会考虑南北双线发展的可能,但现在,对于河西来说再开一条线完全不成问题。

南北双线操作有着一定的风险,但同样也会伴随着相当大的利益。

这也是叶安投资侬智高的根本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