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歌当宋 > 第三百四十章雇佣兵

长歌当宋 第三百四十章雇佣兵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22:19 来源:笔趣阁

战争其实就没有对错可言,谁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动战争的,为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无非就是你说你的,我打我的,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人相信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但对于拉扎来说,叶安的话一下便将他拉到了侵略者的立场上,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拉扎满嘴苦涩的开口道:“是我的贪婪。”

“是吗?我觉得不是,明明是你黑汗人的王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你为何要替他承担错误?你不过是苏莱曼用来试探河西的棋子而已,但他并不知道我这个人一向喜欢反客为主,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你们说的算,但什么时候结束却是我说的算,懂?”

拉扎这几日已经被叶安给吓习惯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叶安又摆了摆手道:“你现在可以走了,去八刺沙衮找你的姐姐和姐夫吧!或许你能够说服你的姐姐夺取属于苏莱曼的权利,或是把你扶持上统治者的位置。”

拉扎被叶安的直白给吓了一跳,随即冷笑道:“你凭什么相信我会背叛自己的王?我是喀喇汗的贵族,凭什么背叛自己的国家?”

叶安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指了指城外道:“你也看到了,就眼下而言战争只会让更多黑汗人战死沙场,不信?那你登上城墙看看河西大军的武装就知道了,进攻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火药充足,火器完备,你也是随军一起抵达的,知道我们的能力,就算是修理火器我们也有足够的匠人,你觉得黑汗拿什么击败我?”

拉扎并没有说话,依旧倔强的歪着脑袋,不过叶安却开口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一盘大棋,为了谋划和夺回安西这片土地,我已经准备了很久,很久,绝不是因为你们这群强盗的到来才临时起意进行反击的。”

说完又盯着拉扎惊恐的眼睛道:“狄青完全有能力作为远征军的统帅,可为何我还要亲自坐镇?为的就是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在军事让他帮助我,补充缺点,在大局的把握和判断上推进整个计划……怎么样,得到这些有用的情报还不打算走吗?给你的王上去报个信也好啊!”

但拉扎完全不吃叶安这一套,死死的盯着他道:“你到底要干什么?!”

“收回我汉家的故土罢了!”

叶安摆了摆手便对旁人道:“这胖子要走便走,不必阻拦,可以送他一匹战马哈!”

此时的拉扎反倒是进退两难,他不知自己是该走还是不该走,走了的话岂不是正中叶安的下怀?若是不走又如何把自己说知晓的一切告诉姐夫苏莱曼?

就在他纠结的时候,一场猎杀已经在进行了,狄青为何会带着一种精兵强将消失在巴尔思汗城中?因为他们要作为黑夜中的“捕食者”而出现。

骑兵与步兵配合行军是跑不快的,但对于陷阵营的将士们来说箱车才是最好的代步工具,但箱车只能在道路上前进,一旦遇到了崎岖的地方几乎能把隔夜饭给颠簸出来。

狄青撤掉了他们的箱车“待遇”,只能乘坐战马,虽然步卒将士在马背上远没有在陆地上强大,但作为赶路的工具,骑马还是可以的,并且多出来的战马还能起到迷惑敌军的作用。

黑夜之中,河西的商队正安营扎寨的休息,漫长的队伍中既有商队亦有士兵,像这种远程运输没有士兵保护是不可能的,但这些士兵并非由官府差派,而是由商队雇佣。

没错,河西开创了第一个雇佣兵制度,秦慕慕玉手一挥便给了河西的退役士兵寻了个赚钱的差遣。

退役的士兵中若是有本事过硬的,亦或是能力出众但在战场上负伤的可在各地州府登记造册,成为护卫商队的雇佣兵。

不过这些老兵虽然是商贾雇佣,但指挥权和控制权依旧在官府手中,每一次行商所雇人数,兵种,装备全部由河西官府负责提供,商人缴纳一定的中介费后才能提供护卫。

当然,雇佣兵的费用同样是由商贾出的,不过钱财必须先压在官府,以免出现赖账的情况,当然若是出现雇佣兵阵亡的情况则一律由官府提供抚恤。

因此上雇佣兵就是由河西官府提供的老兵护卫服务,一切都由河西官府操办,商贾只需缴纳中介费以及薪俸就好,剩下的就没他们什么事了,这才是商贾愿意雇佣这些老兵的根本原因。

同样雇佣兵也必须严格遵守河西官府定下的规矩,不得听命商贾,不得违法乱纪,不得忘却军中誓言,否则一律上军法司判罪,且从重判罚。

河西的老兵们当然不会拒绝这种福利,本来就出自军中的他们,走一趟新疆府或者大宋的其他州府就能获得不菲的报酬,又不是同党项人作战,谁不乐意?

况且一路上只需负责护卫就好,又不用他们随意杀人,若是有劫匪那更好了,自己手中的家伙才是最适合杀人越货的,回去之后说不得还能请功,受表彰,缴获还能留下一半,这些老兵巴不得有人来劫掠商队……

在大军出征黑汗后,很多没机会参与到出征队伍中的老兵便向官府请命,组成雇佣军团以保护去往前线的商贾,甚至愿意薪俸减半,只求一个立功和缴获的机会。

面对老兵的如此热情,无论是秦慕慕还是裴承文都是颇为欣慰的,立刻发文叶安在征得同意后全面启动雇佣军兵团计划。

河西的兵力一直在增加,这原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河西的人口本来就不多,但随着汉家百姓,外族,甚至是难民的涌入,河西的人口开始了爆炸式的增长。

就连边界也开始扩展,就像当年的湟州一样,河州,兰州的百姓也在自发的移动界石以图被并入河西的税收体系之中。

好在大宋朝堂上的国策便是对矛盾冲突能搁置就搁置,地方官员本着能闭一只眼就闭一只眼态度对湟州和兰州的百姓“自发”行为并未阻拦。

当然,对于大宋的官员们来说,寻常的百姓,农人向西而去并没有什么,这些人或许在朝堂之官看来是大宋的基础,可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只是每年勘磨的标准,泥腿子去了河西又有何妨?只要勘磨的时候能一笔带过便好。

至于地方上的人口数量,以前是多少现在还是多少,左右不过是文书上的数字,谁又会亲自来西北这片来查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