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歌当宋 > 第九十二章改造厢军

长歌当宋 第九十二章改造厢军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18:22:19 来源:笔趣阁

厢禁军的操练制度是叶安亲自制定的,他惊讶的发现这些厢军的素质虽说差了点,但在规矩立下后却进步很快,比不上西烈军,但比之禁军也差不到哪去。

东京城的禁军叶安不是没见过,若论军规军纪在他眼中简直是自由散漫。

身体素质和军事素养不是一天能追上的,这需要长期训练,于是当范仲淹于吴遵路二人再到城外军营时,便瞧见一副他们终生难忘的场面。

体能训练是第一步,科学的锻炼身体永远比一个劲的操练要来的更快,两人看着叶安亲自带领士兵离开军营出早操,跑了近一个时辰才返回。

一群兵卒累的就像刚从水里捞出的鱼,翻着眼瘫倒在地直喘气,而叶安却命令全军不得休息,必须起身走动,待呼吸匀称之后才能坐下。

于是这千把号人便行尸走肉一般在军营中游荡,而接下来的训练更是光怪陆离,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木质器械上是叶安亲自安排的训练,士卒们有些要翻越高高的木板,有些要用双臂抓住木杆从一头荡到另一头,有些则是在跑步时跨越一个有一个护栏,或是各种各样的障碍。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后世精准训练人类肌肉的办法,臂力,腰力,腿力都能训练到,西烈军与怀远军早已普及。

如此训练之下也恰巧能达到太祖皇帝当初定下的“兵样子”,虎背,蜂腰,螳螂腿……这哪里是兵样子,其实就是后世的健美先生的模样啊!

当然,这些通过体能训练出来的士兵可不是健美先生,身上的肌肉并不明显,但却实打实的充满爆发力。

范仲淹与吴遵路二人虽然看不懂,但一副大受震撼的模样,最少他们从这些士兵的精气神上已经看到了明显变化。

一个军队的气质其实并不难察觉,寻常的一个士兵往那一站便立刻显现出来。

无论昼夜营中皆有巡哨的士兵,还有负责检查卫生和军容的督查,那门口哨位上的士兵更适合英姿挺拔,单单是看过去便没有人敢侵犯这支厢军的威严。

厢禁军名号中有禁军二字,但也能理解为本质上还是厢军,宋人对于厢军的轻视是刻进骨子里的,二人明白叶安就是要让世人重新定义这支军队。

训练往往要与实战相结合,因江淮经历一场旱蝗之灾,匪寇山贼的数量可谓是暴增,他们躲进山中有些成为流民继续耕种土地,有些则是落草为寇,干起了杀人越货的买卖。

这些匪寇便是厢禁军打出名号的最好目标,当然剿匪这件事的收益往往是大于付出,否则叶安也不会做这亏本买卖。

早在环州之时,叶安便用山贼流寇给大军练手,到了甘凉更是如此,那些匪寇的腰包甚至比地方州府衙门还要肥,剿匪的所得除了上缴一部分给朝廷外,剩下的都可以留作军用,这是大宋军中为数不多的好规矩。

范仲淹和吴遵路二人对叶安的训练大感新奇,但在看了几天之后才发现,这样的训练及枯燥又无聊,不过叶安倒是乐此不疲。

在他们离开后,叶安无奈撇嘴,就知道这些读书的文人看不上自己的训练方法,这叫有眼不识金镶玉!

这套训练方法对于真正的大宋将帅有着无限的吸引力,看似枯燥的训练实际上每天都有新内容的增加。

这两个人却看不到其中的变化,眼下的训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体能训练,而是分小组的训练方式,为的就是锻炼士兵之间的默契,也在增加他们配合的熟练度。

在这个时代,对付没有重装以及骑兵的匪寇并非难事,何况厢禁军的武装力量得到了朝廷大力支持。

在这些大宋官员的认知中,操练固然重要,但武器装备更加重要。

厢军比之禁军在书面上缺少最多的东西便是武器装备,因为他们并没有军事任务,现在不同了,叶安的厢禁军不再是寻常厢军,而是一支要比肩禁军的存在,既然如此填补上他们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不就好了?

文臣哪里知道战争要比想象中复杂的多,军队的管理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

这是缺少大量技术手段的冷兵器战争时代,想要统筹指挥好一支军队多需大量的时间,精力,耐性,技术装备,后勤补给,军事素养训练缺一不可,更要求主帅拥有相当高明的战略眼光于临场应变能力。

战阵的规划,士兵之间的配合,后勤的补给,这些都还只是领兵之道中最基础的。

想要提高厢禁军的战力,训练才是重中之重,对于这群人的训练叶安不敢有丝毫放松,但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厢军战力底下不是身体素质所决定的,而是态度。

从他们列入厢军序列开始,这群人便没有了上进之心,他们和铁牛不同,铁牛的家世摆在那里,他父亲好歹也是大宋的军官,深知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就必须从厢军前往升为禁军。

但其他厢军不同,他们其中大多数都是灾民或是罪囚,厢军的待遇不能说一点没有,只能说没有一点。

这些人能勉强保持温饱就不错了,有些人还要服苦役,稍微好一点的会去守城门。

现在的厢禁军和过去的厢军完全不同,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而能主动参加厢禁军的人多多少少不安于现状想要拼上一拼,当然其中不乏有一些是冲着叶安的名头来的。

在大宋他就是军神的代名词,没有那个将军能有他那般的战功,有没有哪位将帅能训练出一支支击败党项人的军队。

这是他们的信心来源,之所以成为厢禁军就是奔着建功立业去的,于是这些人的训练不可谓不刻苦,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

叶安身边的老兵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教官,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都头、副都头、由他们暂代,这是经过赵祯批准并报备枢密院的,待大军成军那一天,他们便会卸除职务,由本军出众者担任。

到时候一切凭的都是真本事,只有这样在军中才能服众,所以将士们对这一决定并无任何疑议或是不满,训练的也更加刻苦。

人就是这样简单,只要能给他比过去更好的生活并给他一个盼头就会充满干劲,谁都希望过得更好些。

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期盼也是人类进步的最大动力,虽然这些厢禁军并不明白,但叶安却非常欣慰,也更加充满希望。

从接收江淮厢军的改编开始他就充满压力,毕竟厢军名声在外,在叶安的认知中简直就是烂泥般的存在,东京城的厢军他不是没见过,何况是地方上的厢军?

一开始他也是失望的,但渐渐的他发现,这群人不是烂泥,只是对生活和前途彻底失望,当一个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机会出现时,他们比谁都更希望抓住这个机遇死死不肯撒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