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歌当宋 > 第二百三十章舆情如火

长歌当宋 第二百三十章舆情如火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6 23:35:00 来源:笔趣阁

东京城中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辽朝和西夏,年关之前叶安便带着铁牛和一众亲兵赴任真定府,没办法,朝廷的旨意他必须前往,除了在路上大骂辽人不地道,他也没有办法。

原本赵祯的旨意并不是立刻执行的,并且虽然下旨却没有让自己立刻赴任,打算让收到消息的辽人知难而退罢了,谁知辽人居然真的大军南下,于幽州集结数万兵马。

这架势还真像是同西夏一道东西夹击大宋,也让大宋朝堂上下惊恐万分,这帮人嘴炮是真的厉害,但怂也是真的怂。

文人领兵其实就是个笑话,叶安算是文臣吗?十个人有九个不会同意这个说法。

大宋的文臣从根上来说便是厌战的,他们只擅长做自己领域内的事,永远只有一个主题“致君尧舜”,可尧舜也要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对军和运筹帷幄将军!

在大宋文臣的眼中,仿佛一个国家只有内乱而不会有外敌,只有内治而无外御,其厌战,厌兵以影响整个社会,使得大宋上下都瞧不起士兵和武人。

就连曹家那种将门都在想方设法的摆脱身上烙印,为此不惜成为大宋的外戚,以供天家更好的驱使。

而如此朝廷在遇外敌入侵后却又紧张万分,要么依靠政治手段来博弈,要么便靠金钱许以好处换取和平,可这样的和平根本维持不了多久。

叶安知道,赵祯是真的担心辽朝和党项的联手,派自己去真定府是他真的怂了,看看大宋的皇帝,自真宗开始便奉行逃跑主义,一会想着迁都,一会想着南迁,这就是内心深处的怯战,连天家都是如此,何况朝臣?

这是整个时代的悲哀,叶安能够理解,因为对于士大夫来说,只要朝堂还在,他们就还是统治阶级,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保证这个王朝还苟延残喘就好。

临行前没有一人相送,只有妻妾带着孩子站在永泰门下目送他离去,这一幕让多少东京城的百姓为之凄凉?!

不要小看百姓的力量,也不要小看社会舆论,范仲淹那种遥不可及的文臣高官没人相送都有百姓感叹,何况是叶安这种东京城家喻户晓的存在?

永泰门前,秦慕慕牵着叶灵与叶麟,萱儿牵着叶眉,抱着怀中牙牙学语的孩童,几道单薄的身影成为唯一的送别之景。

便是东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叶安此行的目的是为朝廷戍边御敌的,大将军出征尚有赐宴,朝臣相送,而叶安出任真定府居然一人,一车,十来个亲兵相随,甚至连弓衣箭袋都不曾配备,一身黑衣状若死士。

最后一辆马车跟在队伍的后面,马车上蒙着黑布,谁也不知是什么,倒是有做白事生意的掌柜瞧见,颤抖嚎哭:“那车上装着的是寿枋啊!叶侯这是以死明志,国朝何其凉薄?!”

围观百姓皆惊,闻之落泪比比皆是,叶侯出任真定府御北寇,竟然连棺材都带了,这是何等气魄与决心?

一时间百姓箪食壶浆,出城相送,跟随的队伍也不知走了多远,悲戚嚎哭之声传遍东京城。

百姓是最为感性的一群人,舆论只要稍稍引导,他们就能立刻站在“正义”的一方,东京城的报纸立刻撰文,将这场送别赞为东京百姓的义举,同样也在文中若有若无的提及叶安的伟大……

很多时候英雄都是创造出来的,叶安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但东京城的百姓需要一个英雄,于是他便成了英雄。

许多人将自己见到的东西进行一点点夸张后传递给了下一个人,而另一个人也是如此再次传递下去,再加之有报纸佐证,很快原本还算正常的一件事便会格外离奇。

比如现在叶安出城那日的景象就变成了红光溢天,冬雷阵阵,有虎啸龙吟之声出自东方,城中鸡犬不鸣等等……

关键是在百姓朴素的思想中,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事实,大量百姓跟随车队相送数十里,这是何等的民心所向?

无论是相貌还是作为,无论是名声还是传闻,都足以让叶安成为百姓心中的英雄,成为大宋的一代战神,于是“叶郎”的名头便再次被人传颂。

东京皇宫中,小内侍手握拂尘仔细的清理茶盘上的灰尘,嘴中念念有词:“东京有叶郎,运筹如张良;北辽寇来犯,如犬甚凄惶!”

“你叫什么名字?”

小内侍吓了一跳,被突如其来的询问吓了一跳,待转头便瞧见一脸和蔼可亲的官家,顿时哆嗦道:“奴婢名叫邵仪,洒扫院小黄门……”

赵祯微微点头道:“嗯,朕知晓了。”随即转头看向跟在身后的陈彤道:“瞧见没有,叶安的大名以传遍东京城,如今编排他的段子以变成了赞扬他的童谣,连朕宫中的内侍黄门皆如此,可见东京城中的百姓家又是何等模样!”

陈彤低声道:“官家,叶侯乃是您的臣子,此去真定府乃是外御辽朝,对他的夸赞自然是对您的夸赞啊!”

赵祯笑了笑,意味深长道:“这么说来也并没有错处,叶安这次出外御敌,也并未奏请朕允其家眷同去,倒是安心为国了。”

这时候的赵祯是彻底放下心来,他之前就在想该如何拒绝叶安带着家眷离京的请求,谁知他并未有此打算和要求,反倒是毫不犹豫的上路了。

只不过相对于赵祯的放松,有些人却是怒不可遏,在一众文臣眼中,叶安的行为算得上是“啪啪”打他们的脸。

同样都是文资,他们这些文臣就如同废物一般,民心所向来一向是正义的,所以在朝堂文官们看来,百姓们夸赞叶安这种另类的文官,就等于在打他们的脸。

虽说不是所有文臣都有这般想法,可多多少少心中都有些不舒服,宋祁上奏曰:“叶安赴任,百姓趋之若鹜,皆赞其伟岸风貌,却不知此有悖文人之态,不知朝廷之重,岂不落二府威信?”

这话说出了大多数文臣的心理,他叶安是厉害不假,可用兵打仗还是靠的中枢两府的支持与抉择,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不能让叶安一个人将大宋文臣的风头都抢去,否则大宋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对于这种文臣厌恶的行为赵祯是暗自欣喜的,文臣武将越是不待见叶安,那便越好,排挤他才能使得他老老实实的依靠皇恩。

但民间的舆论之声越来越大,这些舆论在一开始满朝文武与赵祯这位官家都是听不见的,当他们听见的时候其实已经到了沸反盈天之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