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歌当宋 > 第七十六章韬光养晦

长歌当宋 第七十六章韬光养晦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6 23:35:00 来源:笔趣阁

“你说了这么多,便是要告诉老夫你普惠商号的货物中有很多都是出自格物之学的手笔,就比如这瓷器?”

范仲淹面带微笑,实则是在试探。

叶安当然是来者不拒,笑着点了点头道:“范公高见,就是有了格物之学的帮助,我普惠商号的货物才能生产的如此之多,如此之快,普惠商号一直想要开遍大宋的每一个州府,只是一直被小子约束而已,为此掌柜大会上没少被商号的掌柜们指摘嘞!”

“掌柜大会?!那是什么东西?为何能在每个州府开设商号又不去做?虽说比不上东京城,可进项也不少嘞!”

吴遵路在边上有些好奇的开口,但说着说着他的脸色就变了。

小心的试探道:“这么说来你这普惠商号能满足各州府所需?如此是该约束一番,否则你一家独大,别人还有何活路嘞!”

但范仲淹却是神色骇然,吴遵路看到的只是普惠商号恐怖的扩张速度,而他却是看到了其恐怖的生产能力,若是真如叶安所说,以普惠商号的手段很可能会垄断整个大宋的生产!

届时各个州府无论大小都会开遍普惠商号的店铺,天下多少人要仰仗这个小小的商号过活?

那场景范仲淹便是想想都觉头皮发麻,这不是他的凭空臆测,而是真的能发生,以叶安的能力,以普惠商号的财力,若是不加以约束,很可能会出现一个连朝廷都无法控制的巨无霸。

就算是眼下,普惠商号的规模和税收对于朝廷来说已算是尾大不掉,好在是掌握在叶安手中,也有曹家和李家的干股在,否则这个商号很可能成为大宋的另一个问题!

如果这一切都是来自于格物之学,那这学问也太可怕了些,好在叶安并不是个敝扫自珍的人,现在他在推广他的格物之学,对大宋来说乃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范仲淹看了看街面上的格物学者,在看了看那些更加崇尚格物之学的百姓,忽然之间他仿佛看到了格物之学的未来。

儒学的道理是很难在平民百姓面前讲得通的,但格物之学不同,更接近百姓的生活,许多小道理就在百姓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些甚至算不上是深奥,而百姓们对这些东西往往是喜闻乐见的。

儒学从根本上就不是平民之学,许多大道理要学习多年才能领悟,儒家经典更不是寻常识字的百姓能够认识的,何况平民百姓中更多的是不识字的人……

但格物之学不同,这些格物学者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常识便能将一个道理讲明白,甚至还能延续出来,这就是儒学所难以做到的,平民化。

最关键的是,这种方式连范仲淹自己看了都觉新奇,而边上的吴遵路已经开始自己用茶杯做实验了。

“这格物之学还真是奥妙,如若推广可为是开启民智的一大好事啊!”

吴遵路看着百姓们的模样颇为感慨,如果百姓的民智开启,那白莲社这种邪门歪道便无处遁形了,谁还会信那东西。

可这话落在范仲淹的耳朵里,便是洪钟大吕的鸣响。

格物之学可能大开百姓的思想,开启百姓的民智,一旦如此,那便与儒学中的愚民之法背道而驰了。

天下之所以稳定,在读书人看来一直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约束才得以保障的,现在儒学若是开启民智,那便会产生过多的怀疑。

“老夫到不觉得民智大开来时候一件好事,若任何人都能随意解读朝堂之政,那地方上的官员还如何酌情管理?国朝之中一些不太合理之处,便会被有心人利用,制造民怨,或许……未必是一件好事。”

范仲淹略显担忧的开口,他的话让叶安无不惊讶,事实上民智大开之后确实会对封建统治产生冲击,但好处也不在少数。

反倒是吴遵路不满道:“民智大开乃是好事,这不正是圣人之言,先贤教化吗?为何不可!”

这就是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之间的对话了,叶安这个提出观点的人忍不住劝架道:“一切都还未开始,两位争执这些有何用?再说格物之学开启的民智还需儒学做基,范公当年在应天府执教兴学,可曾见过刚刚接触儒学之人便立刻知晓书中经意的?还是需时间慢慢研析嘞!”

范仲淹微微点头,想想也是,儒学教化百姓多年,也没见几个开启民智的,格物之学那有这般能耐,百姓一学便开启民智?别说范仲淹不相信,就连吴遵路也是连连摇头笑骂老范多虑了。

唯有叶安在心中笑了笑,刚刚老范的话倒是把自己吓了一跳,这货还真不是多虑,相比儒学,格物对民智的开发真的是相当显著的。

别的不说,就说自己在阳城县开办的阳城书院,学习格物与儒学的学子中有多少人出类拔萃,触类旁通的?

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永远要比死读书来的快的多,并且儒学与格物之学相辅相成,更加有利于人的思考。

眼下阳城书院中学子与先生们对论语的解读便已经有了近十个版本,这对于传统儒学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但这一切都在悄然之中发生,还并未出现在世人面前,阳城书院这么多年来一直在韬光养晦,一直没有参加科举,为的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今年赵祯亲政,必定是万象更新之年,大比恩科一定会有,也是阳城书院凤鸣九天之时!

自己为格物学铺垫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格物学与儒学结合的实证出现,多少人将格物学列入匠人之学,多少人打压,嘲笑,甚至是诋毁?

但殊不知朝中的这些操作都在叶安的意料之中,大宋的官家说到底也算是半个格物学生,眼见为实的赵祯能不知格物学的好?

见格物学被如此打压,心中本就是不忿的,若是开了恩科,能少得了对格物学的关注?

叶安发展格物学的心是谁也不能改变和动摇的,就如范仲淹的改革一样,现在的老范已经开始琢磨改革的事宜,但要知道叶安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为格物之学做铺垫了!

对于叶安来说,江淮的白莲社是小事,老百姓的信仰也是小事,格物学的发展,灾情的平息才是大事,所以在接到剿灭白莲社的旨意后,他便立刻开始整军备战,只不过手中无有可用之兵乃是最大的硬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