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歌当宋 > 第七十九章“无能”宰相

长歌当宋 第七十九章“无能”宰相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4:48:04 来源:笔趣阁

谁也不会想到一封普普通通的家书中记录了普惠商号惊人的发展,现在的普惠商号已的经营制度已经相当的完善,就算叶安不在东京城中,总号也能非常好的处理好日常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这是普惠商号的管理模式所决定的,大宋有千千万万的商号,但没有一家能够做到普惠商号这般的自主管理以及自主选择投资项目的经营模式。

在日常管理中就更不用说了,成熟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大宋其他商号所不能比拟的,遇到什么情况,该如何处理,处理结果如何,这些都必须有详细的记载,并且要汇报到总号中去。

如此一来,各分号的店铺经营情况总号便能掌握,同时总号还会派人前往各个分号进行培训,这可不是基础的培训,毕竟商号招来的掌柜都是业内翘楚,从未有一个商号如同普惠商号一般,东家对掌柜的很是尊重。

掌柜便是后世的职业经理人,只不过这是叶安的理解,在这个时代更多是将掌柜当作下属的经营者,东家拥有对店铺的绝对掌控权,而掌柜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协助者,尤其是在高门大户眼中,掌柜就是家中管事一般的存在,只是比奴婢的身份高一点而已。

东京城中的店铺哪家叫得上字号的背后不是豪门大户?

但普惠商号不同,叶安早就规定,店中无论伙计掌柜皆不得签下身契,虽说有上下之分,但从根本上保证这些人都是自由平等的。

给了人家尊重,人家才能帮你赚钱啊!

相比于后世人,叶安发现这个时代的职业经理人居然更加重视科技的进步和研发,普惠商号的掌柜们甚至更加关心格物的发展,因为只要东京城外的格物学院研发出了新的器物,那便绝对能用在工厂的生产上,或是提高效率,或是给店铺带来全新的货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还不光在后世是至理名言,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如此。

普惠商号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叶安与秦慕慕的控制,这个庞然大物已经开始能够自主运行,不断的将更多的人、行业、财富、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它的规模虽然只限于东京城内外,但只要叶安解开了对它的限制,这个商号一定会成为脱缰的野马奔腾而出。

成为大宋土地上最大的商号,最终也会沦为不断扩张的资本,在各地建厂,在各地开设分号,吸收当地的劳动力的同时,开始贩卖物美价廉的商品,以此便会形成良性循环。

各个地方生产的货物一定是不一样的,如此便能通过贸易赚钱,同样在老百姓口袋中有了钱后,地方上的消费也会增加起来。

这便是普惠商号掌柜大会所极力推进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何不去做?

但他们没有想过,真等到那天的出现,普惠商号也就不再是普惠商号了,它已经取代了许多政府职能,成为百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到时候普惠商号要么成为朝廷的一部分,要么便会成为朝廷毁灭的对象,那么大的一个庞然大物,想要控制起来连叶安都会觉得力不从心。

他甚至不能保证对州府之下县一级分号的控制,这便如同大宋的朝廷一样,到时候地方上滋生的**和压榨很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眼下极力控制商号的膨胀才是叶安与秦慕慕要做的,格物学院必须要和普惠商号分开,只有这样叶安才能限制普惠商号的发展。

这是叶安与秦慕慕达成的共识,两人很早就发现了商号的问题,秦慕慕更是在这次叶安南下之后于书信中留下密文交谈。

现在的叶安算是缺兵少将,唯一能用的便是保静军的刘钊,其他各军的指挥使来了之后,几乎是一面倒的在哭穷。

江淮经略使衙门不过是在通州的临时衙门而已,但就算如此也不是一般人能进的,经略使乃是地方上路一级的军事长官,否则也不会以帅司来称呼。

这几天叶安的帅司很忙,来自各州府的节镇军指挥使陆续抵达了通州,其实经略使与安抚使的职权差不多,甚至在行政权力上还有重叠部份。

赵祯下旨提拔叶安为经略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叶安一个足够大的名声,毕竟是剿灭白莲社匪众之事,厢军的水平他也知晓,多少还是要给自己的这位先生以照顾。

只不过这种照顾却被张士逊所利用,在他看来当叶安与范仲淹两人职权重叠的时候,那就必然会发生矛盾……

但实际上叶安与范仲淹之间并没有任何矛盾,因为从一开始两人便分工不同,老范主要负责政务之事,而叶安除了提供帮助之外,便从来没有想过争权夺利。

现在他负责军政,那便更是与老范之间职权清晰,叶安从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尤其是对老范,争权夺利的事情他干不出来。

张士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自己打压年轻后辈,忌惮宋绶的才华,便也觉得老范也会如此,事实上恰恰相反,两人之间以算是忘年交的亲厚。

朝中的算计还是有的,张士逊看上去挺正派的一个人,但对于后辈的打压却从来不遗余力,原因分简单,因为他的能力实在算不上出众。

无论是为赵祯讲学,亦或是处理政事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出彩或是让人佩服的举措,往好了说是老成持重,往坏了说便是乏善可陈。

于是乎他便对年轻且有能力的官员极为苛刻与不待见,以免显得自己素食餐位。

可事实上朝中官员谁不知道他的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存在只是为了让官家亲政之时朝堂稳定些,等过个一年便没有他张士逊什么事了。

这时候真正聪明的做法不是得罪那些后起之秀的年轻人,恰恰相反而于是应该自己懂得收敛,懂得急流勇退。

对于张士逊的打击报复,叶安没放在眼里,厢军也是军,只要调教得当依旧能够有大用。

眼下江淮路各州府厢军指挥使的抵达也在叶安的计划之中,召他们前来并非为了让他们出兵剿灭当地的白莲社,相反而是给他们削减兵额。

削减厢军的兵额就等同于减少厢军的兵饷,毕竟朝廷每年发放的兵饷都是按照各军兵额数量来的,兵额越少,兵饷自然也越少。

但诡异的是,这些厢军指挥使几乎都是哭丧着脸来,高高兴兴的离开,看的范仲淹与吴遵路一头雾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