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佳咸鱼翻身系统 > 第635章嫡庶之争灭亡战(6)

最佳咸鱼翻身系统 第635章嫡庶之争灭亡战(6)

作者:香椿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1-23 09:25:54 来源:笔趣阁

作为一个女人来说,胡氏是最狠的,蔺箫急速的引来系统的电流,天上闪电贼亮的划过,瞬间雷声轰鸣,一道火光劈下,几个行刑的婆子头发被烧焦,凄厉的尖叫滚在了地上,院子里看行刑的下人四散奔逃,鬼哭狼叫,惊破了玄空。

胡氏大惊,抱头往远处逃。

丢下四个半死的小丫鬟被绑在凳子上,已经被打昏迷,下人跑净了。

可是很巧,正好下起雨来。

还是瓢泼的那种,倾盆而下,四个半死的丫环和几个吓得半死的行刑婆子,被大雨浇得要半死,虽然天气不冷,直直的下了一个时辰的暴雨,浸也浸了九成死。

蔺箫这样这样救了一下四个丫环,至于这个为非作歹的丫环,蔺箫可没有可怜她们把她们收进系统。

没有人管她们,没有上药,就被暴雨拎了一个多时辰,伤口感染,夜里高烧,在板凳上绑一宿,等到次日就呜呼哀哉,没有一点儿气儿了。

蔺箫觉得胡氏太狠绝了,认为她被霹雷吓得也得把这个丫环救条命。

怎么会想到这样做的绝的。

要不就害死郑长林一家人,她是真狠。

蔺箫救了一下儿,是四丫环还是死了。

都是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要不都想飞黄腾达,身份卑微真是没有一点儿人身安全,有权有势的人可以草菅人命,穷苦人就是贵人的脚下草。

都想争名夺利就不奇怪了,如果郑长林一家没有被谋害,这些个丫环不可能死。

有郑长林在,胡氏绝不敢随意打杀人。

胡氏的狠毒还在后头,天一亮就吩咐奴才们把四个丫环扔去林子里喂野狗野狼。

连埋葬一下儿都不施舍,让他们暴尸荒野,狼拉狗拽。

太没有人性了,这样的人应该得最惨的报应才对。

胡氏死了爱女,悲痛至极,恨这个恨那个,甚至很郑秋月是个丧门星,克死了她的女儿,对身边伺候的丫环非打即骂,以前看好她的谄媚溜须的现在对她也产生了恨意。

三个月没有月例了,下人都产生了去意,只是胡氏手里有卖身契,没有敢逃走的。

跑了,也是逃不出官府的追查,在这里死靠,已经到了饥寒交迫的地步。

指望月例养家糊口的家人都被干起来。

府里的下人怨声载道,胡氏就吩咐行刑的抓住一个打死一个,非常恐怖的现象在安定侯府上演。

胡氏没有钱支撑,也不解散下人让他们另寻生路,她是要将这些下人全部折腾死,也不能让他们有生路。

胡氏的吃喝还是没有问题,二十多个铺子赚的,虽然让掌柜搂起不少,可是也不敢让胡氏已经挨饿,胡氏还要东山再起呢,怎么能放走这些下人,就是想赎身也是不能放走,就是要一起遭殃。

太子府太子正在用午餐,师爷慌慌忙忙的跑来,师爷出去一会才进大门,就遇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儿。

嘴上喊着找师爷,师爷以为这个小孩儿是讨饭的,就想给他两个铜板,可是小孩儿问清楚了他是师爷,就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嘱咐他务必亲手交给太子过目。

其实这个小孩儿是蔺箫找的一个小乞丐,给他换了衣服洗了脸,打扮了一下,还挺干净利索,给他画了画装,易一下儿容,可不是那个模样了。

蔺箫已经暗探了太子府,认定了谁是太子身边的师爷。

蔺箫牵着小孩子的手把信揣在小孩子怀里,蔺箫是在系统的掩饰下,师爷和侍卫都看不到她,可是太子身边的师爷,蔺箫就让小孩子把信交给师爷。

预先教好了小孩子怎么说。随后蔺箫赏给小孩子十个铜钱,小孩子很高兴的跑了。

太子看了三行就脸色铁青,信上说的详细,太子都没有怀疑是离间计。

信上的情况跟他在七王府的线人说的没有二致,只是他的人没有听到七王和师爷说的是什么。

信上说的七王和师爷什么时辰进的书房,说了多长时间,走时是什么时辰,说的特别的详细,一点儿差头儿没有,太子不相信还能信什么。

太子立即和师爷研究。

改了前行的路线和时间,太子也不是弱茬儿,要是弱早就被踢下去了。

太子原定的三天后启程,夜间就悄无声息的走了。

太子也有一班人马,亲信也是不少三个时辰就定下了策略,二百人的卫队减少了一半轻车简从,银子都换成了银票。

粮食车有没有带,带了银票到了外省再收购粮食,五十名高手变成了一百。

太子准备的粮车都没有动,七王爷就认定太子是十天后才能走,就打发他的亲信组织去牛头山埋伏,自然是不着急赶。十天到了牛头山就是最好。

太子根本就没有走那条路,走山路抄小道骑马前行,赶七王爷饭人马到了牛头山,太子的队伍离牛头山已经千里开外。

蔺箫就不管那些,七王爷那天早上正美滋滋的觉得胜利在望,吃着早餐喝着参汤,,听到院子脚步杂乱,跑来一帮下人,慌慌张张的跪一地。

“王爷!大事不好!”奴才们浑身颤抖,脸色灰败,没有一点人色。

“说!……”七王爷断喝,他以为说的是劫持太子的,还没有到要劫持的日子,瞎咋呼什么?也没有让这些人都知道。怎么全都来了?

大管家急哭了,脸似黄钱纸:“王爷,府里各处都失窃。”

“失窃?!”七王爷一瞬没有反应过来:为什么失窃?

他脑袋轰然一声:被盗?盗他的?谁有这个胆儿?

“说!详细说,丢了什么?”七王爷瞬间大怒,难道郑长河也是真的失窃了

“账房丢了存银和账目,什么也没剩,库房丢了五十万两银子,账目也没有了。库里的存货,全不见了踪影,各院的王妃们的财产也都不见了。”

蔺箫弄的够狠,为了让七王爷乱套,连账目都给毁了。

这次可是真的乱套了,七王爷听完了差点晕厥,他的财产,他的银子,他的宝贝:“那些宝物呢?”七王爷觉得那些宝物可比五十万银子值钱,丢了就是要了他的命。

“搜查!给我搜!”七王爷怒喝。

管家灰溜溜答应,迅速分派,全府进行大搜查。

这王府很大,占地就有上千亩,屋舍飞檐斗拱,院子也有三十个,一个个的富丽堂皇,要搜查这样一个大府没有三天以上搜不清楚。

这样一搜闹腾了王妃为首的几十七王爷的女人,个个怒气冲天,还有惊慌失措的,,孩子哭,女人叫喊,一个个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她们惊慌的不是别的,是她们的钱物也没了,怎么还来搜她们,她们愤怒,刺激,精神失常,一点儿镇定不下来。

王妃侧妃的没有人敢欺负,那些个妾侍最不得脸的,小东小西的被搜查的侍卫踅摸走,王府的侍卫胆子够大,胆敢踅摸王爷女人的东西。

七王爷哪顾这个,他已经急疯了,他正在需要钱,钱就失踪。

搜了一天,没有什么成果。七王爷就怀疑是监守自盗,可是谁敢偷他的钱?

他还是觉得账房库房的没有那个胆儿,绝对是没有那个胆儿。

连着三天,府里没有查到一点踪影。

因为在府衙报案,府衙封锁城门,在截盗窃的财物去城外追捕盗窃者的七王府的侍卫也是没有收获。

府衙也不能破案,简直就是一个谜团,没有痕迹,门没有被撬,没有一点儿作案的证据,找谁去?

和郑长河侯府被盗是一样的形势,什么样追查不出来。

真是神出鬼没,奇怪死了。

随后七王爷的生母燕贵妃的寝殿的财物也是不翼而飞。

皇宫又是一场大乱,还是不能破案,皇后妃嫔都在看燕贵妃的热闹,这对母子得宠,成天的觊觎太子之位,成天的谋算,搜刮皇帝的钱财,就是为了七王夺储的用度。

飞了好!飞了好!

受宠的女人得万人恨,皇宫的女人是最高兴的时候。

被偷的连影儿都找不着,是不是报应了!就是报应了,全体都是这样想的。

这个时候就疯传上了,郑长林被人刺杀是七王爷指使郑长河干的,是郑长河的人刺杀的郑长林。

这样的消息一出,没有半天满京城的百姓都传开了。

真假没人管,起码百姓对郑长河刺杀郑长林是有人信的。

郑长河是受益者。

随后的消息一串一串的来了,郑长河杀兄弑嫂,害死侄子,爵位就成了他的。

要把侄女嫁给一个白痴,逼走侄女,在半路遇到侄女,把侄女捆起来扔到雪地里活活地冻死。

一码一码的罪恶,让蔺箫跟公布出来,就成了疯传的新闻,七王爷和郑长河勾结,朝臣是知道风声的,郑长河的爵位还是七王爷奏请皇帝给封的。

这样的事,朝臣都信,没有疑问,七王爷被窃光了财产,正在懊恼,就传出来了这样的消息,七王爷这个烦躁,恨不能撕碎造谣的人。

想装若无其事,朝臣的眼神是那么微妙,你七王能害死郑长林,你不能把朝堂的大臣都害死吧?

朝堂天下都议论纷纷,七王爷也算臭名远扬。

随后就传来太子在路上被七王爷的人抢了赈灾款,朝堂顿时大乱,一百多万,就被抢劫,赈灾款是救命钱。

七王爷竟然这样干,还有没有人性?

这只是传来的消息,不算证据。

皇帝对这些消息置之不理,七王如热锅上的蚂蚁,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派去的都是死士,就是被抓住也会自尽,就不能招认。

这准是太子丢了赈灾款在往他身上栽赃,你栽赃得有证据!胡言乱语是不能当证据的,敢诬陷本王,你是找死。

仅管这样想,他还是坐立难安,万一要是被太子抓住证据呢?不然的话,他就要造反,直接坐上皇位,把太子定为逆贼。

真是横行惯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三个月后太子才回朝,带回来劫持赈灾款的人贩十个,其余的都被太子处置了。

赈灾顺利的完成,太子监督着地方官把赈灾款发放到灾民的手里,太子才放心的回来,证据确凿,七王却抵赖。

皇帝就先关了他的禁闭。

皇帝突然就中毒昏迷不醒,七王逃出去了,他要造反。

太子迅速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戒严,七王的军队将将的晚了一步,没有进来城里。

七王要造反的消息也是蔺箫给太子送的。

太子知道七王逃走,赶紧做好了准备,才把七王关在城外。

太子求援搬救兵的人已经早就下去了。

只要坚守城池,等援军一来七王就要大败。

一个王子哪有倾国之兵的力量。

现在是太子掌国,自有皇帝的兵符调令,七王是指挥不动皇帝的兵马的。

想造反可不容易,造反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七王抢劫太子的赈灾款,已经失去天下民心,太子宣布了皇帝中毒的消息是燕贵妃给皇帝下的毒,燕贵妃已经被关押起来。

平常看着很软的太子,原来七王不是对手,太子还是很有眼光,有主见,有决断。

七王带兵攻城,他带了三万兵,他的忠实干将就是霍城绒,这是个守卫京畿的御林军。

早就被七王收买,要立从龙之功,外围侍卫军谋反,城里只有二万御林军,守皇宫的只有一万,要不是太子早得到消息有准备关了四外城门,七王就会得逞,三万大军长趋而入,城内就会玉石俱焚。

七王带三万人攻城三天,也没有攻进来,虽然有云梯火箭等等攻城的设备,城里的御林军也不是吃素的。

打了三天,七王的兵伤亡一万多,城里的侍卫军伤亡也是几千人。

救兵还没有来,七王接着继续攻城,他后悔慢了一步,没有顺利的得到城池,如果得到城池的话,就没有这样困难了,自己会占据主动的,抓住皇帝抓住太子写下禅位诏书,自己就成功了。

他就总觉得好像有人跟他作对,给太子通风报信,为什么自己的行动总是被太子早早地察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