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佳咸鱼翻身系统 > 第1101章一个宫妃的命运(7)

最佳咸鱼翻身系统 第1101章一个宫妃的命运(7)

作者:香椿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1-23 09:25:54 来源:笔趣阁

刘邦几个妻妾都是从敌人手里抢来的,为何不担心这些女子害他

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女子的社会地位十分之低,甚至成为了男子的附属品。

因此,有些时候,倘若战争爆发,战败者一方的妻妾就会成为了胜利者的战利品。而胜利者一般是不会将这些战利品迎娶为自己的妻子的,因此无论她们原本地位如何,最终也只能成为妾室,地位十分之低。

由此可见,这些女子之可怜。

我们都知道,刘邦是汉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一个出身布衣,但是却凭借自己的智谋和隐忍最终闯出一番事业的人。

这样的人,自然是受到人们的敬佩的。而对于刘邦的私生活,人们了解最多的便是吕后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刘邦的妻妾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她们很多都是二婚之人。

刘邦在迎娶吕雉之前其实有过一个女子,此人为曹夫人,而曹大概便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姓。

史书之中对于曹夫人的记载很少,但是此人给刘邦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刘肥。

刘邦的三个妾室薄姬、管夫人和赵子儿都是魏王豹的嫔妃,此人被韩信击败之后,其后宫便被充入了汉宫之中。

由于管夫人和赵子儿长得年轻貌美,因此获得了刘邦的青睐。后来,在二人的帮助下,薄姬也获得了刘邦的宠信,并生下了大名鼎鼎的汉文帝。

而刘邦的另一个人妾室赵姬则是赵王张敖的小妾,此人被赵王当作礼物进献给了刘邦。

不过赵姬的生活并不是很顺利,她怀有身孕之后却因为受到赵王谋反一案的牵连而被关押在监狱之中,最终在里面病逝。

不过幸好的是,儿子最终顺利生产了下来,并交给了吕后抚养,也就是淮南王刘长。

那么,这些人既然都是二婚之人,甚至薄姬、管夫人和赵子儿都是敌人的嫔妃,为何刘邦不害怕她们对自己出手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从这些妾室角度而言,这些女子都是他人的妾室。

其实对于她们而言,或许丈夫是谁并不重要,只要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无忧,并对自己好便可以了,因此不存在害刘邦的情况。

从刘邦个人角度而言,他作为一国之君,经历了无数的战役,又怎么可能怕几个小女子呢?就社会角度而言,女子成为战利品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人们根本不觉得后面会出什么乱子。

刘邦的小妾戚夫人,是大汉朝第一个痴人说梦、利欲熏心的女人。当然,也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个,没有之一。毕竟,她的下场太惨了,足以载入史册。

诚然,那至高无上的皇后宝座,对嫔妃们充满着无限的诱惑。很多时候,当嫔妃得宠而娇后,她们自然而然会产生抢夺皇后宝座的想法。

毕竟,若成功了,自己就能得到那至高的权力,成为后宫之主;不小心失败了,大不了引火上身,被打入冷宫,也不枉走这么一遭。

可见,戚夫人要挑战皇后的宝座,这也是能够理解的。

但是,这位汉朝历史上第一位挑战皇后的戚夫人,从一开始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她也没有搞懂这个游戏的规则,所以她最后失败的结果,完全就是咎由自取、自寻死路。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戚夫人用的办法是——利用刘邦对自己的宠爱,摆平刘邦,然后再利用刘邦,摆平所有人,最后实现自己的皇后之梦。

这个办法,就是那句经典名言——女人先征服男人,再利用男人去征服这个世界。

但是,戚夫人根本不知道,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办法,却存在着两个致命的漏洞:

第一,这个办法中的女人,她一定要处心积虑,精明能干。

第二,这个办法中的男人,他一定要坚定不移,决不妥协。

纵观这场夺位夺嫡之战,吕后运筹帷幄,先是联络外廷,再求教张良,最后雇用商山四皓,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使出了无数的阴谋诡计,且一切为了最终胜利而努力!

可见,吕后的战斗力真不是一般的强。唯有这种女人才配得上皇后这个头衔。

反观戚夫人,虽然她也有能力,但是她的能力全是歌舞表演,跟政治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而在这场战役中,戚夫人除了日夜哭泣、天天流泪外,就没有第二个招数了。

遇到挫折的时候,戚夫人梨花带泪,寻求刘邦的帮助。彻底失败后,戚夫人还是失声痛哭,却不想任何补救措施,她甚至没有向刘邦提出任何要求,哪怕是一个保全自己的办法。

或者说,这个戚夫人,她从来就没有想过:从挑战皇后宝座的那一刻起,她跟自己儿子刘如意的性命,已经彻底悬在悬崖边上了,如果不成功,就只能去成仁了!

诚然,戚夫人的能力很弱,脑子也不够聪明,但是,如果她拥有一个不离不弃,对自己始终如一、坚定不移的好男人,她也一定会成功。

比如武则天的老公李治,人家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管再难再苦,也要迎娶武则天为妻。如果这样的话,戚夫人也一定会成功。

可惜的是,刘邦是一个典型的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男人。对于国家大事,刘邦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对于内部矛盾,他却优柔寡断,摇摆不定。

遥想当年,刘邦被匈奴揍回来后,他就让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去和亲,且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态度坚定,声称“非嫁不可”。

结果呢,等看见吕后的眼泪后,刘邦二话不说,立马就完了,且马上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到了最后,刘邦找了一个宗室的替死鬼,代替鲁元公主出嫁去了。

这一次,在戚夫人挑战皇后的战役中,刘邦也再次出现了这种情况。刚开始的时候,刘邦说一不二,坚定不移,死活要换太子。

结果呢?在功臣派、外戚派的集体反对中,刘邦遇到了一点儿小小的挫折,就打起退堂鼓来,独自逃跑了。

后来,愤怒无比的刘邦又提出了更换太子的主意,且这一次更加坚定不移,谁拦谁死!

结果呢?跟上次一样,当看见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后,刘邦就以太子羽翼已成,天下舆论和民心在太子一边为由,再次放弃了。

虽然刘邦的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呢,是刘邦已经扛不住了。在功臣派、外戚派的双重攻击下,刘邦早就怒气全消,准备逃跑了。

因此,所谓商山四皓不过是正好出现的一个台阶,好让刘邦赶紧下台罢了。

要知道,虽然废储困难重重,但是,但凡君主肯一意孤行下去,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别的不说,单说刘邦的这个汉朝,汉景帝废除太子改立刘彻,刘彻改立太子换汉昭帝,这些都是历史上的成功案例。

因此,戚夫人的愚蠢无能,刘邦的举棋不定,才是他们这场战役失败的真正原因。

那么,这场战役结束后,硝烟能够愉快地散去,刘邦还能见到那种“家和万事兴”的愉快场面吗?

不可能。

要知道,这场战役是结束了,但是现在的吕后与戚夫人,俨然成了生死冤家!经过了这么一场殊死的战役,这个苦大仇深、愤怒无比的吕后,她怎么可能冰释前嫌,放过戚夫人和刘如意!

知子莫若父,知妻莫若夫,自从诛杀了韩信、彭越后,刘邦就彻底看清楚了这个老婆。这是一个嗜血如命、残暴凶狠,为了那至高的权力,一切皆可抛弃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岂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戚夫人能够应付得了的!

看看刘邦临死前吕后与他的对话,您就会清楚地知道,这个女子已经被“权力”这剂毒药腐蚀到了何种程度。简直就是“病入膏肓,深入骨髓”

汉十二年四月,刘邦自知大限将至,他放弃了所有的治疗,准备驾鹤西去。结果,就在刘邦生命的最后关头,身为结发妻子的吕雉,她一不哭,二不闹,三不叙旧,只是冷冷地问道:

“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想想刘邦的心情吧,现在要死的人,是我,不是萧何!你一个妇道人家,怎么政治**这么强烈呢?老子还没走呢,你不关心我的身体,却关心国家大事,谁才是这个公司下一任的总经理!你的野心,是不是也忒大了一点儿。

身为一个女人,老公即将驾鹤西去,她关心的却是“谁将辅佐自己”!这个吕后,真是一个“政治狂人”呀!

所以,虽然太子风波已经过去,但是这件事情的后续阴影,已经恐怖地降临在了戚夫人和刘如意的头上。为此,刘邦毅然决然地干了三件事情,他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力弥补戚夫人和刘如意,全力保护这对母子。

刘邦干的第一件事情:颁布遗诏给太子。

刘邦在临死前,对刘盈再三叮嘱,谆谆告诫道:“你身为太子,要照顾好你的兄弟,特别是三弟刘如意,一定要照顾好他,以告慰为父在天之灵。”

对于这个儿子,刘邦再清楚不过了,刘盈虽然没有能力,但是他宅心仁厚,仁孝有加,即使经历了换储风波,他也不会怨恨弟弟。因此刘邦相信,这个孝顺的刘盈,一定能够不辱使命,保护好刘如意。

可惜的是,刘盈一直让父亲失望,这次也毫不例外。他不仅没有照顾好弟弟,反而把自己“照顾”了进去,最后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刘邦干的第二件事情:任命周昌为赵国宰相。

刘邦就一直闷闷不乐,总是唱一些幽怨的楚歌。对于君主的这种表现,大臣们不了解情况,也都不敢去劝。直到一个年轻的叫赵尧的御史,他猜出了皇帝的小心思,并提出了一个宝贵的建议。

赵尧进谏道:“皇帝如果想要保护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就要在赵国安排一个强劲有力的国相。这个人不仅要有本事,还必须是吕后、太子及大臣们平时惧怕的人。”

“依爱卿所言,谁才是这个合适的人选呢?”刘邦急不可耐地问道。

“满朝文武,除了御史大夫周昌外,无人可担此重任。”赵尧坚定不移地回答道。

“这个人选,我看行!”

于是,刘邦马上召见周昌,并告诉他:“烦劳先生帮我办件事情,请您去赵国担任国相吧。”

一听这话,周昌就哭了,说陛下沛县起兵的时候,老臣就追随左右,这怎么把我下放到了地方,离开中央去诸侯国呀?

刘邦解释道:“先生莫哭,我知道这是一个降职,但是我私底下吧,实在是放心不下刘如意,还望先生去赵国保护他。除您之外,其他人谁都不行,这实在是迫不得已,还望先生替我走这一遭吧!”

可见,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周昌不能再说什么。他只好收拾完行李,去赵国担任宰相了。

至此,刘邦的这步“周昌相赵”,成了保护刘如意的一枚重要棋子。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选择周昌呢?

有三个原因:

第一,周昌是沛县的中坚力量,值得信赖。

第二,周昌是一位直言进谏的大臣,“应该”不会有辱使命。

第三,周昌有恩于吕后,对于这个“拜谢”的人,吕后也“应该”不会难为他才是。

请注意,我在这里,连续用了两个应该,而不是绝对,这也为未来那场惨案,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

书归正传,在送走周昌后,刘邦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绝对有理由相信,这个以直言进谏而闻名的大臣,应该会保住刘如意的性命而自己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诛杀一切对戚夫人不利的人,以达到敲山震虎,警示那个人的作用。

这个倒霉撞上枪口的人,就是吕后最重要的外戚,她的妹夫——樊哙。

刘邦干的第三件事情:诛杀樊哙。

汉十二年四月,刘邦在弥留之际,他突然听见一个小道消息,说前线打仗的樊哙要在自己百年之后,诛杀戚夫人和刘如意。

刘邦气得急火攻心,他立刻下令,让陈平带领大将军周勃立刻赶赴前线:至军中,即斩樊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