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915章攘外安内?

扶明 第915章攘外安内?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在烧毁南京城小校场的仓库后,赵铭便令士卒,深壕坚垒,围困南京城。

时间到达九月中旬,南京城中的粮食已经紧张起来,而城外的明军,在围城中休整,已经逐渐恢复了力气。

九月中旬,赵铭收到了洪承畴所书的檄文,令赵铭大发雷霆,下旨让各部明军,做好准备,要给予吴三桂迎头痛击。

赵铭一心抗清多年,此前十余年间,两入长江,三次北伐,呕心沥血,好不容易将满清打垮,可是洪承畴檄文中,他反而成了一个窃取胜利果实的小人,奸妄之辈,而吴三桂反而成了匡扶正义的英雄。

别的不说,就说当年江北之战,赵铭一下损失三万多精锐,自己都差点搭了进去。

这点其实开关引狼的吴三桂,为清军出谋划策的洪承畴能够比较。

当年赵铭北伐,用计使得满清分裂为东西两清,本来要乘势灭清,却因为南洋事宜,被牵制了兵力和精力。

等赵铭回过神来,吴三桂据然抢在赵铭之前,发动叛乱,灭了西清,摘了赵铭的桃子。

这次,赵铭发兵三十万北伐,灭了阿济格,满清被赵铭打得只剩下河南一地,可是吴三桂又趁着南京内乱,赵铭回师平叛之际,兼并了河南。

赵铭又被吴三桂摘了桃子。

一而再再而三,本来已经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是吴三桂、洪承畴却得了便宜还卖乖,反而污蔑赵铭是窃取抗清果实的小人,将赵铭定为国贼,便太不要脸了。

虽说真正有见识的人,都知道洪承畴的檄文,完全是颠倒黑白,但是普通百姓,听风就是雨,说的人一多,舆论一旦被造起来,是非黑白就难以分辨,有理也说不清了。

谣言虽不可信,但是谣言造起来,却很有威力。

毫无疑问,洪承畴这封檄文,对赵铭的声望,有不小的打击。

这真是气得摄政王饭都吃不下,若是见了两贼,定然要破口大骂,“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赵铭气愤之余,调兵遣将,设下天罗地网,只等吴三桂和洪承畴一头扎进来。

南京城中虽号称十五万叛军,但是真正的精兵,也就不到三万,能和明军打野战的兵马,那就更加少的可怜。

朱以海只能凭借南京城高墙厚,护城河宽阔,才能勉强与赵铭对持。

因此,只要将南京守军困住,就对赵铭没有多大威胁,赵铭可以从容排兵布阵,收拾吴三桂。

可是,赵铭安排妥当,江北的兵马,等了多日,也没见吴三桂大军前来。

斥候禀报,周军行进至,河南与南直隶交界的项城一带便停待不前。

这时,赵铭早已经渡过长江,来到合肥,准备将吴三桂大军放入江北,让周军渡过淮江后,再给吴三桂一锅烩,已解心头之恨。

合肥城,行宫节堂内。

赵铭负手站立在地图前,皱起眉头,身后部将,正向赵铭汇报。

“启禀殿下,斥候前往寿州一带探查,没有发现周军,遂即又前往颍州,直到进入河南项城,才发现周军前锋。”李元胤抱拳说道。

赵铭微微皱起眉头,“停在项城?有多少人?”

李元胤沉声道:“只有万余人,却遍置旌旗,看着向虚张声势!”

赵铭嘴角肌肉向后扯动,疾步走到地图前,不禁愤怒道:“老狐狸!”

说完,赵铭转过身来,对众人道:“檄文不过洪承畴虚张声势之举。孤估计吴三桂应已经扑向徐州!”

众将闻语,心头一惊,徐州乃是南北重镇,若是徐州丢了,明朝同山东、河北的陆上联系就断了。

北方之地,明军刚刚收复,地方上满清的残余势力,还没清算干净,士绅百姓也上未归附。

加上赵铭收复北方后,将北方土地分给军队,还有南方的绅商,统治根基还不稳定。

若是吴三桂夺下徐州,那山东、河北,极有可能落入周军之手。

这时,众人正你一言他一语,帐帘却忽然挑起,王双疾步进帐,“殿下,徐州王都督急报。”

赵铭闻语眼睛一眯,问道:“可是吴三桂去徐州呢?”

王双行礼道:“殿下英明,王都督确实发现周军主力,穿过开封无人区域,扑向徐州。”

赵铭问道:“有多少兵马?”

王双道:“大概有二十万,半数装备精良!”

“殿下,看来吴三桂的意图,乃是趁着殿下尚未平定南京之际,拿下徐州,夺取山东和河北,控制整个北方,而后与大明分庭抗礼!”参军张家玉道。

这种可能,在赵铭此前想到的几种情况之中,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在考虑到吴三桂可能会干预他平定南京政变之后,赵铭与麾下参军,就对吴三桂可能采取的举动,进行了分析,大致得到四种可能。

第一种情况,吴三桂尚未结束西征,或者西征刚结束,无力干预明朝战事,选择在关中修养声息,埋头发展。

这种情况,赵铭最乐意见到,那么等赵铭平定叛乱,便可以吴三桂收留满清太子博勒赫等人为由,找借口与吴三桂开战,完成统一大业。

第二种情况,吴三桂率领大军,直扑南京,为朱以海解围。

这也是赵铭比较乐于看见的情况,因为赵铭正好可以围点打援,灭了吴三桂的主力,为今后灭周奠定基础。

第三种情况和第四种情况内似,只是出兵的方向不同。一是出兵徐州,攻击山东、河北,一是南下襄阳,杀入湖广。

这两种情况,吴三桂都避开了赵铭的主力,避实击虚,攻击薄弱之处。

四种情况中,赵铭最不太愿意看到,这两种情况。

河北、山东之地,赵铭刚刚收取,根基不太稳固,而湖广藩镇林立,赵铭同样没有多大的控制力。

不过考虑到,打仗就是让敌人不舒服,吴三桂极有可能采取第三种,或者第四种策略,所以赵铭早就做了准备。

在赵铭得知南京可能生变之时,就令镇守两广的唐通、瞿式耜,领兵进入湖广。

朱以海叛变后,唐通立时便联合各镇,收了长沙、武昌、襄阳三镇,而后驻防襄阳和荆州,防御关中和四川清军的威胁。

在河北、山东、徐州,赵铭同样留下了相当雄厚的兵力,用来镇压地方,防备周军乘虚而入,夺走他抗清的果实。

赵铭站在地图前,注视眼前的局势,南京未平,吴三桂攻击徐州,想必姜襄之军,也进入了河北。

眼下,倒底是该先平南京,还是先对付吴三桂和姜襄呢?

赵铭站在地图前,一阵沉吟~~~~~~

(求推荐,订阅,月票,书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