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858章孙可望的震惊之旅

扶明 第858章孙可望的震惊之旅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赵铭翻身上马,领着孙可望出了扬州城。

年底,江北地区覆盖着一层白雪,不过城中的街道,却被打扫干净。

清早,扬州城中便人声鼎沸,人群如织,各种吆喝声,好不热劳。

一行人骑马从街道上缓步通过,两侧都是冒着热气的早食摊子,茶楼、小酒馆内坐满了人,桌子都摆到了外面。

这副场景,孙可望一路行来,已经看见多次,可是每次看见,依旧感到震撼。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江南平常的市井之气,旁人就看个热闹,但孙可望看到的更多,那是周国与明朝的差距。

这时赵铭一行出城,来到瓜州渡,码头两侧,停靠了上百艘货船,江面上还有千帆航行而过。

赵铭完成南方的统一后,云贵的铜、茶,湖广的粮食,都能通过南方发达的水系网络相连,运送到江南,江南和海外的商品和物资,也能逆江而上,进入内地。

道路的打通,给了明朝商业,带来极度的繁荣。

这时,赵铭站在江北,马鞭指长江,不禁对孙可望道:“孙国相,你看这长江,像不像大明身体内的血管?”

孙可望愣了一下,道:“摄政王这个比方,很是生动。”

赵铭道:“长江是血管,江上的商船,就是血液,他们从湖广到江南,从江南到湖广的流动,大明朝才有如今活力!”

孙可望若有所思,而这时,赵铭一夹马腹,便来到码头,早有兵船在此等候。

当下赵铭一行人,登上大船,横渡长江,临近中午时,抵挡镇江。

一路上,孙可望数次想要询问称藩一事,都被赵铭把话题移开。

孙可望见赵铭不想谈,便索性也就不提,跟着赵铭奔波,看赵铭倒底要搞些什么名堂。

对于赵铭而言,其实是想以和平的手段,来迫使吴三桂屈服,不过赵铭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除非明朝拥有绝对优势,否则吴三桂不可能放弃如今的基业。

虽说明知和平解决周国的可能不大,但是赵铭还是决定,带着孙可望看一看明朝的实力,期望周国能够做一个正确的选择。

赵铭并未带孙可望去江北明军大营,军队不打仗时,其实都差不多,看不出太明显的差距。

赵铭要带他看的是,明朝有而周国没有能力,那便是制造器械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要让孙可望,看到自卑,看到自闭,认清周国不可能是大明的对手。

赵铭要带孙可望参观的第一处,便是位于镇江的江南制造总局。

镇江与扬州相对,地处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之处,地里位置十分优越。

这时,限制明朝冶炼和铸造的主要问题,便在于矿石和煤炭的开采和运输,其中运输又占据了主要的因素。

一般而言,矿石全靠人力和畜力运输,而人将矿石运下山,一天也就几百斤,粗练提纯后,便所剩无几了。

冶炼需要矿石和煤,这两样东西,通常又不在一处,而一旦远距离运输,又会增加成本。

自从朝廷建立两淮煤业后,淮南寿县一带的煤炭,便经过淮江,入大运河,而后抵达镇江,而位于镇江上游的铜铁,则自池州铜陵一带,顺流而下,运到镇江城外。

工部便于此,设立了一处,包括冶炼和铸炮的工坊,便是江南制造总局。

赵铭一行人上岸后,便奔向镇江,望城外冒着浓烟的作坊而去。

整个制造总局,占地约一千多亩,有城墙包围,包括粗铁和黄铜的冶炼提纯,火炮、火枪的铸造,炮弹的制造,还有试炮的靶场,占地极广。

孙可望至扬州时,曾于江面上看见镇江方向,升起的一道道烟柱,当初还有些疑惑,现在看见巨大的工坊区,立时感到震撼。

赵铭微笑道:“这里占地一千多亩,有上万名工匠同时上工。江南之地,像这样大型作坊还有很多,五千雇工以上的棉纺工坊,每个县都有几家。这些雇工,平时生产,战时稍微训练,便可拉上战场。”

赵铭不着痕迹的恐吓着孙可望,唬得孙可望一愣一愣的。

他对自己一向很有信心,认为自己治理下的周国,不比明朝差,可是他现在开始自卑了。

这时,江南制造总局的官员,已经在外等候。

“卑职宋应升,恭候殿下。”一名四十多岁的官员,领着十多个官吏,躬身行礼。

赵铭微微颔首,从马上跳下,将马鞭丢给亲卫,笑道:“孤来看看工坊,你们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不要紧张。宋主事陪同孤观摩,其他人散了!”

宋应升是宋应星之兄,赵铭本以为他早死了,后来与宋应星抵足而眠,得知宋应升还在,便调入工部为官。

宋应升遂即转身对下属吩咐几句,然后侧身道:“殿下请随臣来!”

当下,赵铭一行人,在宋应升的陪同下,进入江南制造总局。

赵铭随口问道:“孤让长庚研制的东西,有进展没?”

宋应升摇了摇头,“回禀殿下,这个臣不清楚。只知道臣那个弟弟,已经有半年未归家,家里人都担心的很。”

赵铭闻语,微微点头,心道自己是不是太难为宋应星了。

这时,一行人已经到了火枪生产的车间,入眼便见里面是一排排相连的长桌,工匠们坐在两边,井然有序的生产。

孙可望跟随赵铭身边,只见一条火枪,从桌的一头,还是一根铁管,等一个个匠人传递下来,每经过一个匠人,上面就增加几个部件,到桌尾时,一杆崭新的火枪,已经出现在他眼前。

孙可望震惊了,这个速度,令他目瞪后呆,不禁问道,“这样生产,一天岂不能造上百杆?”

宋应升道:“五条线全力生产,一天能造五百杆,不过~”

赵铭却打断了宋应升的话语,笑道:“不错一天就能造五百杆,一月能造一万五千杆火枪。眼见为实,孙国相自己也看到了。”

孙可望脸上肌肉扯动,被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火枪的能力震慑住了。

这一旦开战,明朝一个月,岂不就能多一万五千火枪手。

想想他在周国造一万杆火枪,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孙可望不禁气馁,这仗怕是打不赢了。

其实,这几条线,只是半成品进行组装,真正费工的枪管钻孔、锻造和打磨,速度其实很慢,比周国的工匠,快不了多少。

江南工坊全力生产,一年大概也就能造三万杆,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全力生产,所以产量大概也就两万杆左右。

赵铭并没有解释,而是故意让孙可望误会,“宋主事,带孤看看新铸造的巨炮吧!”

当下一行人,离开火枪的组装的工坊,进入铸炮坊,便见里面的工匠正在忙碌,将通红的铁水灌入模具内,将一门门的火炮取出。

孙可望只是粗略看了下,便至少看见三四百门大炮。

“殿下,这巨炮太大,至今没有进行试射!”宋应升边走边道。

赵铭不禁道:“不是放在试炮场吗?为何不射!”

“因为靶子还没建好!不过殿下来得正是时候,前两天,靶场郎中刚向臣汇报,靶城已经建好!”宋应升道。

一旁的孙可望,听两人谈话,却不以为然,巨炮,能有多巨,还需要专门建造靶子。

这时众人来到靶场,远远的便一段五十丈长,三丈六尺高多高的城墙,而在城墙前,则防着一用红布遮盖的东西。

孙可望正疑惑之际,红布已经被四五名使者拉开,露出一门前所未见的巨炮。

孙可望眼珠都差点惊掉下来,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火炮,炮身长有两丈,炮口能容纳两人,旁边堆起的炮弹,一枚怕就有五六百斤。

“这是火炮!”孙可望震惊得失声。

赵铭微笑道:“这是攻城巨炮,用来攻打坚城,比如潼关!”

说完,赵铭对宋应升道:“既然靶城已经建好,那就开一炮吧!”

(感谢敢不敢加更的500打赏,现在不敢,双休加更试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