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847章股价大战

扶明 第847章股价大战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事已至此,众人也是骑虎难下。

赵之龙一咬牙,“好,抛了!”

众人大概是在四十两的时候吃进,现在三十两抛掉一半,立时就亏了二十五万两。

虽说大家底子后,二十五万两,分摊到各家,也就亏了几万两而已,但是还是让各为士绅一镇肉疼。

王铎为了避免有人不听号令,索性让人把股票都集中起来,当着大家面操作,避免有人两面三刀。

虽说江南绅商是个利益集团,但是各家也有各家的利益。

就如清军南下江南,一部分东林和江南士绅,选择了投靠清军,保存家财,而另一部分东林和江南绅商,如昆山、嘉定,如夏允彝、陈子龙等人,却毁家纾难,坚持抗清。

因此,还是集中起来,当面操做,以免有人抛,有人不抛。

等忙完,将股票陆续抛出,果然砸到了三十两,不过对面老徽似乎还在死撑,又拉到了三十二两。

双方一阵拉锯,最终将每股价格定格在三十两收盘。

这个价格,令王铎等人,颇为振奋,“明天继续抛售,老徽撑不住了!”

天黑后,各位士绅直接在王铎的宅子歇下,以便明日再战。

江南商业发达,各位都是手握雄厚资金的大佬,一生炒过粮,炒过棉花、生丝,总之什么赚钱,就过炒什么。

各人一生经历诸多商场大战,甚至参与过,当年陕商、晋商、徽商的扬州之争,江南士绅内部的开海之争,但不得不承认,炒什么,打什么商战,都没有炒股刺激。

这一天下来,价格七上八下,每一次波动,都代表着盈利或者亏空上万两,甚至几十万,真他娘的太刺激了。

这让王铎等人,不得不承认,摄政王真是个人才,不经商太可惜了。

大家伙一时间,都爱上了这个股票交易,刺激,上瘾,肉疼。

王铎等人,不知道,自己已经逐渐领悟股市交易中做空的技能。也就是通过一些手段,或者释放关于公司的负面消息,将一家公司的股票,砸下去,然后低价抄底。

几人几乎一宿没睡,大清早便聚集在一起,等着隔壁证券交易所开市交易。

同时,吴崇德也召集了江淮棉业的众多股东,还有不少未参股的徽商,聚集在一起。

徽商乃是明清时期,中国十大商帮中名列前茅的大商帮,他们不像陕商和晋商,有着输粮换引的大政策,和地处边贸的地里位置,也不像江浙商人,坐拥繁华江南,又兼海贸之利,他们什么都没有,只有徽州大山。

相比于其他商帮,徽帮的崛起的条件,远远不如其它商帮,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十大商帮之一,其中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便是徽商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整个宗族一起战斗。

这就得说明徽商的来源,他们的祖先,与福建、赣南、两广的客家人,差不多,都是两晋时间的中原大族,乃是士族门阀的后代。

两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中原士族门阀,大举南迁。

徽州一带,山林起伏,一些世家大族,为了躲避战乱,便进入徽州山丘,并于此扎根。

因为地处山区,所以历代以来,他们的宗族延续得以保存下来。

同江南各地,士族门阀瓦解不同,徽州一地,宗族势力却非常强大,数千人的大宗族,仍然不散居,家谱延续千余年,丝毫不乱。

这种宗族意识,使得徽商往往抱团,比其它商帮,更为团结。

不过与陕商一样,在清军南下的过程之中,除了投靠满清的晋商之外,中国其它几大商帮,都遭受重创。

扬州城,一下被屠七十万,陕商、徽商可谓损失惨重。

之后,金声、江天一于徽州起义抗清,清军三路围剿,起义失败后,金声被杀,而清军自然不会放过徽州和富裕的徽商,使得徽商损失惨重。

在明朝收复南京后,徽商又重新开始发展,不过因为地处隆武统治境内,后又遭遇唐鲁之争,徽商生意纷纷破产,如今乃是宗族集资,才勉强有所发展。

在距离证券交易所的不远处,另一间宅子内,吴崇德看向众人,一脸凛然道:“诸位,虽说这一战,我们肯定会赢,但是也不能让他们砸的太惨,给摄政王难看。没什么好说的,守住三十两,是我们底线。现在,大家不管是去借贷,还是去抵押店铺,一定要把股价拉上来。”

这时,证券交易所衙门外,一声锣响,大门大开,早以守在外面的各家管家和掌柜,顿时一拥而入。

这场股票大战,已经震动了整个江南商界,杨州城中的各地商贾,也纷纷赶来凑热。

一时间,城中各酒楼酒肆的包间内,都是各地来的商人,他们一边吃酒,一边遣下人查看,交易所内更是人满为换。

这时,一间酒楼内,坐着几名关中来的秦商。

最近,周国开启西北边贸易,鼓励商贾与乌斯藏、青海,还有西域的蒙古人、藏人、回人做生意。

蛰伏许久的关中秦商,在关中逐渐太平,政策转好后,终于开始了动作。

西北的胡人,有三个重要的需求,一个是茶叶,那是一天都不能少。

另一个是棉布,游牧的蒙古人,冬天还可以穿穿动物毛皮,可是一旦到了夏天,继续穿毛皮,那便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对中原棉布的需求十分大。

最后一个便是铁器,蒙古人、藏人要做饭,要煮茶,便少不了铁锅。

现在海上贸易虽然发达,但是一年能到沿海的船只,也就几千艘而已,西面和北面胡人的需求,长期以来,都占据大头。

特别是,大明禁海之时,海上走私毕竟规模难以做大,西北和北方的需求,长期占据很大一部分,仅是茶叶贸易,一年交易金额就达数千万两。

这次陕商从新踏足扬州,便是因为关中需要大量的棉布、茶叶,前来江南采购。

“开市了!”一名黑瘦的秦商低声道:“我们要不要插一手!”

为首一人沉声道:“静观其变,俺们是来采购布匹和茶叶,两方都不能得罪。”

(求月票,推荐,订阅,求书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