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824章还可以抢救一下

扶明 第824章还可以抢救一下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堵胤锡原本将赵铭想成废立君主,欲图谋逆的权奸,可今日内阁议事,却发现赵铭并没有那么简单。

肯对自己动刀子,来壮大朝廷的实力,说明摄政王殿下,还是可以抢救一下。

至少现在看来,摄政还没成为司马昭,最多能算个早期的曹丞相,还是一个有这一腔热血的赵丞相。

一时间,堵胤锡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决定帮一帮赵丞相,希望他不要走上歧途。

赵铭见堵胤锡支持,心中很高兴,“有先生支持,孤王相信,大明很快就能拧成一股绳了。”

赵铭目光注视堵胤锡,知道内阁议事,让他已经进入堵胤锡的内心,于是继续攻略,一脸真诚道:“先生,以后就拜托了。”

堵胤锡虽然改变了一些想法,但是对于赵铭还是十分警惕,避开炙热的目光,作揖道:“敢不从命!”

次日,赵铭以汉王身份,向朝廷上表,称愿意归还江浙、辽东、闽、粤之地,归还市舶司,将汉军精锐,编为朝廷禁军,以及自汉国藩府借之赋税六百万两,用于发放俸禄、奖赏士卒,安置流民。

奏疏一出,举国震惊,朝野上下,纷纷称赞摄政王贤名,连后宫内一直不理朝政的朱由榔,也感动的哭了。

虽说,朱由榔不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主,但是他智商也没什么问题,能够看出赵铭此举,乃是壮大了南京朝廷的实力。

想着前不久,摄政王顶住压力,给他在江南选秀女,给他解决个人问题,心中就忍不住感动。

朱由榔不禁谓左右道,“有摄政在,朕无忧矣!”

不过对于此事,赵铭的诸多心腹,却有些担心。

这些地盘掌握在汉国手中,都是汉王的,除非将汉国灭国,否则那谁也抢不走。

可是,交给了南京朝廷,就不在是汉王的了。

虽说汉王担任南京摄政,但是汉国是世袭的,摄政却不能世袭,且有可能被罢免,毕竟南京朝廷名义上的主人,是皇帝,而不是摄政。

这便让众多心腹,担心今日的付出,今后不过一场空。

赵铭对于属下的担心,却只是微笑安抚,让他们不用为此担心。

属下们见赵铭的微笑,以为赵铭心有成竹,心想如今大王权势滔天,南京各部和禁军都掌控在大王手中,废掉皇帝不过时间问题,确实也没什么好担心。

不少人也自认为看清了大王的套路,不过是想玩王莽、曹丕那套,搞什么禅让,武臣们对此很不以为然,有兵有钱,搞那么麻烦。

次日,赵铭便以朱由榔的名义,下旨准许奏清,并好好的夸赞了自己,将自己以周公自比。

朝廷旨意一下,赵铭遂即让自己儿子,赵信为汉王世子,委任杨文聪为汉国领议政,迁汉国王京至吕宋。

汉国上下,对于杨文聪这个空降的领议政,感到十分意外,认为不该将领议政的位置,交给一个外人,不过在赵铭言明,杨文聪乃是他安插在朝廷的密间,为他效力十五年之后,众人便都偃旗息鼓了。

十五年,那绝对是老革命了。

汉国迁藩于海外,而原来汉国浙江、闽粤的官员,则摇身一变,全部变成南京朝廷的官员,整个过程倒也并不复杂,并未形成混乱。

十月间,秋收过完,南京朝廷的变动也已经完成,而有了钱粮之后,朝廷各部立时全速运转。

首先,官员的俸禄全部补齐,将士的奖赏落实,官员升迁和任命完成,使得汉王赵铭获得极高的威望,深受朝野拥戴,摄政地位牢不可破。

这时,五十汉军,赵铭从中挑选四十五万人,再募兵五万,合计五十万人,编为南京禁军,剩下五万汉军,则连同眷属,迁徒吕宋,继续为汉国藩兵。

十月底,禁军编制已经落实,而各部也经历小半年的训练,加上南直隶、浙江等地的赋税解押上来,南京朝廷可谓兵精粮足。

早在占据闽粤之前,汉国每岁的赋税,就高达一千五百万两,如今将大明本部藩地归还朝廷,南京朝廷岁入立时达到一千四百万银元。

按理说,汉国的精华,就是江浙,赋税来源也主要是在江浙地区,南京朝廷因该至少能获得一千五百万两的赋税,不过因为各大海商,还有华兴公司,并不以愿意,将注册登记之地,转到明朝,所以这些公司的赋税,大多交给了汉国,而后汉国截留六成,剩下四成上缴朝廷。

对于商贾和士绅而言,他们的势力,已经可以控制和影响汉国的政策,却很难影响南京朝廷,所以希望合理的逃避朝廷赋税。

这样一来,朝廷的赋税,便少了很大一部分。

不过即便如此,南京朝廷的府库,也一下充足了。

现在南京朝廷有兵,有钱,有粮,且士气旺盛,赵铭遂即决定,陈兵长江一线,准备渡江驱逐江北清军,不能让江北军的老弱,在江北死撑了。

十月底,原江北军大帅李成栋,再获得朝廷调拨的粮草和器械之后,首先率兵渡江,自瓜州上岸,而后,朝廷诸部禁军,也纷纷自长江诸个渡口渡江,进入江北。

自去岁起,清军就入侵江北,至今已经盘踞一年多,除了扬州未攻下之外,其余诸城,都落入清军之手。

对于扬州,也并非清军打不下来,而是阿济格的目的,在于搜刮江北,补贴空虚的东清国库,并不想与南朝大规模开战,所以没有攻打扬州,以防激起明朝的反扑。

眼下,清军诸部分散于江北各地就食,明军诸部渡江,就如洪水荡涤污秽一般,清军诸部闻风而窜,纷纷裹挟百姓北反,坚持抗清的江北父老,则如久旱而逢甘霖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不到十日时间,江北清军,便撤过淮河,于徐州驻防,而明军几乎未与清军主力一战,就收复江北,消息传回南京,朝野一片欢腾,摄政王的威望,立时又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