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697章清军撤军

扶明 第697章清军撤军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十一月底,吴越军与清军在关外已经对持了近三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吴越军派遣了一万精兵,乘船抵达辽西,在大凌河城旧址,建立营垒,与锦州、宁远的清军对持。

由于,吴越军在辽西插了一颗钉子,清军从关内运往关外的粮草,便只能绕道蒙古,消耗大增,使得关外清军补给陷入困境。。

不过,随着风向转变,进入冬季后,船队不适合向北航行,辽东的吴越军补给也比较困难,加之关外气候寒冷,吴越军也过起了苦日子。

海州前线,寒风呼啸,相比于清军,吴越军士卒还是有些难以适应关外寒冷的气候。

这时,在营地内,将士们身穿大衣,头上带着皮帽,躲在帐篷和壕沟内休息。

自入冬开始,海州前线的吴越军,就不在主动出击。

这时,在深壕内,士卒们聚在一处,点着火堆,上面用三根木头撑起一个架子,吊着铁盔,里面热汤翻滚,周围士卒,哈出阵阵白气。

“娘希匹,下面都冻硬了,关外真冷!”江浙的士卒,搓着手,踱着脚。

“那不正好。等打赢这一仗,占了辽中,分个百十亩地,纳几个朝鲜小娘子,岂不美哉!”立时有人笑道。

“哈哈,你那玩意儿,不是越冷越小么,能顶啥用!”士卒们开着黄腔,打发着时间。

众人正说笑着,一个身影,忽然滑下壕沟,带起片片白雪。

“都尉,对面清狗的壕沟空了!”穿着灰布军装,披着白色斗篷的斥候,刚滑下来,便急忙跑过来道。

为首尉官正在用木条拨动着火石,闻语不禁将木条折断,站起身来,“什么,空呢?”

斥候抱拳,“都尉,确实空了。卑职监视许久,发现壕沟内无烟,也没有声响,便悄悄接近查看,才得知壕沟内,已经没有清狗。”

都尉闻语,将折断的木条投入火中,溅起火星,然后抓起旁边的兵器,沉声道:“都起来,看看去!”

当下周围士卒,急忙拿起火枪,跟着都尉顺着梯子爬出深壕,然后端起火枪,小心翼翼的向几百外的壕沟摸去。

都尉拿着刀,猫着腰,小心谨慎的接近清军的深壕,目光警惕的注视着对面,轻轻踩着白雪到了壕沟边。

这时,都尉看了清军壕沟一眼,不禁慢慢将指挥刀插入刀鞘,站直了身子,而他身后的士卒,见此纷纷直起身上,紧跟着到来,才发现壕沟内已经没有一个清军的身影。

对持数月之久,清军居然撤了。

将士们把火枪背在身后,看着空旷的壕沟,都有些不太相信,遂即一阵欢呼,“哈哈,清狗先顶不住了!”

吴越军将士对于熬过了更加耐寒的清军,都是喜笑开颜,骄傲无比。

都尉滑下壕沟,检查了一下,壕沟内的情况,查看了一下篝火的灰烬,站起身来道:“估计昨晚就撤了。快速报知校尉!”

海州之南,塔山铺吴越军前锋大营,前线各校尉陆续派遣快马,飞报前军副都督陈友龙,声言对面的清军撤退。

一时间,塔山大营,快马四出,前往探查清军踪迹,务必确认清军撤往何处,有什么企图。

傍晚时分,斥候陆续回报,不仅塔山附近的清军撤离,就连海州也是一座空城。

陈友龙站在大帐之中,听了斥候的禀报,不禁沉吟,“殿下虽然派遣党守素率领一万将士,在大凌河立寨,但是却并没有完全切断清军粮道。现在清军的粮食,应该还能吃一段时间,不知他们为何会突然撤退。”

军帐内,前军的参军们围在沙盘前,一时间,也无法得出答案。

“都督,会不会是清军设下的陷阱?”参军谨慎道。

陈友龙在帐中来回踱步,半响,忽然道:“先报知谢都督和殿下,再令张光翠部、李企晨部,向本督靠拢。”

一日后,海州城。

城门大开,拒马放在城门两边,城门前的道路上,四处散落着清军丢弃的物资,还有瘫痪在路旁的大车。

陈友龙骑在战马上,徐徐进入城池,只见城中街道两旁屋宅残破,城中空无一人。

~~~~~~

朝鲜,王京。

领议政府邸。

赵铭除了是吴越王,还是朝鲜国的领议政,也就是宰相。

在关外进入对持局面后,赵铭将前线战事指挥权,依旧交给谢迁,而后乘船到了朝鲜。

这时,赵铭来到朝鲜,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逐渐理清的朝鲜的现状。

此前,赵铭对于朝鲜一地的兴趣并不大,不过随着吴越国地盘的扩张,急需要大量人口,朝鲜才逐渐重要起来。

眼下赵铭将要收取辽中,而关外气候寒冷,江南百姓难以适应,且江南富裕,百姓不愿意离开江南,冒然迁徒,恐怕难以开发辽中,还会激起民愤。

因此赵铭准备就近动用大批朝鲜人,作为开发辽中的主力。

但是这样一来,赵铭又有些担心,大量朝鲜人到辽中后,会影响汉人对辽中的控制。

另外,赵铭开拓台湾和南洋时,同样动用了大量的朝鲜人和倭人。

现在,吴越国实力强大,这些朝鲜人和倭人,不敢怎么样,一旦吴越国出现问题,这些人就是不稳定因素。

为百年计,为后世计,赵铭以为要消除这种不稳定因素,便是尽快同化这些人。

这时,在领议政府邸,赵铭坐在炕上,下面跪坐着一众朝鲜官员,还有领议政府邸的汉人幕僚。

赵铭不在朝鲜之时,便是由领议政府邸的汉人幕僚,来处理领议政的公务。

“殿下,卑职根据殿下之意,为帮助朝鲜接受大汉文化,尽快融入天朝,制定了如下策略!”领议政府邸幕府书记王家勤行礼道。

赵铭微微颔首,“试言之!”

王家勤道:“殿下,第一,招募士子,前来朝鲜办学。第二,推行新的税收政策,凡事能写汉字,说汉话的朝鲜人,税收与汉民等同,若是不会说汉话,不会写汉字,则需要多交一笔税,交给当地的汉学私塾,直到他们会为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