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650章招降李过

扶明 第650章招降李过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旧江口。

江北溃逃至此的禁军士卒,挤满了方圆六七里的区域。

在渡口码头,还有周围的山丘上,禁军士卒或坐或卧,人挤着人的背靠在一起。

这时,狼狈的明军士卒,早已经没有了身为朝廷禁军的骄傲,许多士卒怀抱着火枪,背靠着同伴,目光呆滞,神情凄惨。

大铜山粮仓被清军烧毁后,明军各部仓惶南撤,逃到这旧江口,整整一天,粒米未进,加上大冬天的,天气寒冷,帐篷都没有,寒冷和饥饿撕咬着溃兵,消磨了他们最后一丝意志。

李过坐在渡口码头一个木箱上,身形狼狈,他盔甲破损,头发散乱,几乎遮住了他的脸庞。

在他的周围,则是同样狼狈的标营将士,各人挤着一起,四周却鸦雀无声,似乎谁都不想说话,也不想提起这场惨败。

这时,坐在木箱上的李过,环视四周一眼,面沉如水。

他本来驻防于凤翔府和庐州府,防御清军,但是朝廷却给他下令,令其率兵堵截浙军进攻南京。

在出兵之前,李过便给朝廷上书,声言大军需要防备清军,但是内阁和皇帝,却下旨,令其必须赶至扬州,阻击浙军过江。

李成栋、张名振是浙系名将,皇帝下了调令,李过只能带领主力,赶到扬州与浙军对持,而这样一来,便造成了原本的防区空虚,给了满清可趁之机。

阿济格趁着淮河结冰,大军南下,轻骑突进,留守兵马根本无法抵挡,而由于兵力不足,淮江防线漏洞百出,清军轻骑突进,突袭大铜山粮库,造成了这场惨败。

现在回想起来,若不是朝廷指挥和决策失误,这场惨败完全可以避免。

一时间,李过看着周围将士的凄惨模样,内心不禁一阵愤慨,朝廷有堵阁部那样的能臣不用,为何偏偏重用何腾蛟一猪。

“国公,吃点吧!”盔甲残破的郝摇旗,一手吊着绷带,一手端来一碗稀粥,递到李过面前。

李过抬头看了郝摇旗一眼,却摇了摇头,“我着实没有胃口,分给将士们吧!”

“国公,大军被困在旧江口,鞑子必会进攻,还是需要吃一点东西,才有力气应对啊!”郝摇旗叹气道。

李过看了看四周,大军仓惶撤退,粮草辎重全失,十多万大军很快就会将仅剩不多的粮食吃光,届时他们还能撑多久?

现在十余万人,挤在着狭窄的弹丸之地,前方是滚滚长江,周围是清军的连营,大军陷入绝境,就算清军不进攻,大军最多再撑几天,就会全军崩溃。

必须要想办法才行,李过从郝摇旗手中接过粥碗,仰头几口,便喝了个精光。

热腾腾的稀粥入肚,令他的身体,恢复了一丝温暖,头脑也清醒了一些。

这时,在溃兵外围,几名神情狼狈的溃兵,却带着一名,身穿长衫,头戴满帽,身批着貂皮大氅的清瘦男子,穿过人群,往码头走来。

那清瘦的男子,边走边看,见四周明军士卒凄惨的模样,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得意之色。

这时,领头的溃兵将领,先一步到了李过身前,行礼道:“国公,鞑子派使者过来了!”

李过早注意一行人,他目光看着那人,三十多岁,文人打扮,皱了皱眉头,还是挥手道:“让他过来!”

清军入关已经十余年,剃发改制杀掉一批人后,剩下的人,基本都已经归附于清廷。

在明朝的统治下,北方连连战乱,流寇横行,若不是清军入关之初,统治残暴,北方百姓根本不怀恋明朝。

这两年来,北方安定,满清逐渐改变统治策略,加上南北议和,明朝放弃了对北方数省的宣称,等于放弃了北方百姓,更是伤了不少北地绅民的心,使得如今北方不少人,逐渐改变观念,不再将隆武朝廷当做朝廷,而是将满清视为正统。

明军士卒闻令,将刀剑一收,将清军使者放了过来,他走到李过身前,也不行礼,而是直视李过,微笑道:“久闻李国公大名!”

李过眼睛眯起,冷声道:“鞑子让你这条狗来做什么?”

清使闻语,脸上露出不快之色,不过随即却并不在意的道:“特来做说客,活李国公和十余万将士的性命!”

李过忽然笑道:“李某人,原为贼,得陛下不弃,不计前嫌,委以重任,你以为我会背叛陛下,背叛大明吗?”

使者笑道:“李国公,明朝皇帝刻薄寡恩,哪里比得上本朝圣主!从远的说起,明太祖做了江山,怎么对待有功之臣,想必国公也知道。若是这离得太远,便从近处说。当年孙传庭战死潼关,崇祯皇帝不仅不给追封,还怀疑孙传庭潜逃。而如今的隆武朝廷,朱以海和浙军为隆武朝廷立下汗马功劳,隆武皇帝又是怎么对待浙军?从这些事情,国公难道看不出来,明朝皇帝的刻薄?国公觉得被隆武皇帝重用,不过国公对隆武皇帝有用罢了。若是一旦无用,鄙人可以保证,以明朝皇帝的习性,必然容不下国公。他们连浙军都容不下,还能容下攻入北京,逼死崇祯皇帝的顺系吗?”

李过听着清使的话语,脸色变得极为阴沉。

清使见此,不禁继续笑道:“国公,为了自身,还有为了十余万将士考虑,不如投降大清!”

李过并不答话,清使继续加码道:“国公,当年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投靠大清,我太宗皇帝,立时封三人为王。大清军入关,摄政王又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明朝皇帝,岂有这般大方。当然国公可能会说,那郑芝龙投靠大清,不仅未得封赏,反而遭受软禁,但那是郑芝龙怀有异心,想要割据福建,若是他如三顺王和平西王一般,真心为大清效力,早已封王。国公只要真心归降大清,英亲王说了,可保留国公爵位,手下兵将自成一镇,与平西王相仿!”

不得不说,阿济格派来的使者,能说会道,是个人才,说出的条件也非常诱惑。

清使说完,目光盯着李过,自信满满的等待答复。

李过却冷笑一声,“汉人与蛮夷之别,在于我们有信有义,顺军在绝境之中,得陛下招抚,视为心腹,本帅岂会因尔几句,便背叛陛下。况且,即便本帅走投无路,为何非投蛮夷,惹人唾骂!”

说着李过手指往江面一指,“江上就是浙军水师,本帅就算投降浙军,也不会投降满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