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二十八章赵铭觉醒

扶明 第二十八章赵铭觉醒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昆山城外,被砍头的尸体,整齐的堆成一个个圆柱形,明显是清军故意为之,用来炫耀他们的战功,恐吓江南百姓。

昆山城内,街道上铺满层层叠叠的死尸,一名浑身上下,插满箭矢的汉子,以刀杵地,跪在尸堆中,身边躺满了插着长矛、断刀的汉子,显然是经过一场血战,无奈不是清军对手,全部战死于城中。

在街道旁的院子里,倒着浑身**,临死前遭受了极大的苦难,身形扭曲的女尸。

城中老弱妇孺的尸体,一具挨着一具,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屠城,赵铭以前只是听说过这个词语,他知道清军屠了扬州,杀了几十万人,可是毕竟没有亲眼所见,心中没有一个概念。

看着眼前惨目忍睹的场景,赵铭的心灵被彻底震撼了。

此前他对满清,只是不喜,说不上有多恨,可这一刻,看见了满清的野蛮,赵铭心中燃起了无尽的怒火。

对付这群野蛮人,任何仁义道德都不管用,只有暴力,只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才能消除他心中的恨意。

这时何文成看这眼前的惨剧,看见数万义民的尸体,在阳光下暴晒、腐烂,忽然跪在地上,失声痛哭。

赵铭忽然回头,一把将他提起,面目狰狞,怒吼道:“长庚,我不许你哭,你该愤怒!”

何文成一愣,硬生生的止住了哭声。

说着,赵铭又瞪着扶墙狂呕的王德顺,反手就是一个耳光:“就是想吐,也给我咽下去!”

王德顺被赵铭抽得脸火辣辣的疼,脑子一阵空白,回过神来,心中一阵恼怒,一手捂脸,神情幽怨,心中疑惑,“姓赵的,建奴做恶,为什么打老子。”

这时赵铭环视众人,沉声喝道:“两军交锋,死人不稀奇,可建奴这是在做什么?他们将尸体摆成这种形状,将全城百姓杀得干干净净,妇孺都不放过,就是想要恐吓我们,想让我们屈服。所以,收起你们的恐惧和懦弱,和他们拼了!”

吃了一巴掌的王德顺,听了赵铭的话,整个人呆住了。

“啊!”他忽然一声野兽般的怒吼,发泄心中愤怒,振臂大吼,“和建奴拼了!”

中国礼仪之邦,讲道义,满清起自蛮夷,素无信义。

入关之初,他们就妄图在北直隶推行剃发令,结果反抗激烈,连脚跟都站不稳,于是多尔衮立时下令,取消剃发令,并表示绝不强迫绅民剃发。

可等清军稳定了北直,站稳了脚跟,他们却又变卦了,推行武剃文不剃,兵剃民不剃的政策。

天下间的士绅百姓,对此却并没有提起警惕,因为在天下人以往的认识中,朝廷说话是算话的,皇帝更是金口玉言,不可能朝令夕改。

中原文化,讲的是人无信不立,没人想到一个政权,可以如此的不要脸,满清重创了中华文化,拉低了道德底线和文明程度。

所以,当清军南下时,多铎发檄文,“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绅民们又信了,于是清军顺利接收了江南。

可是谁知墨迹未干,清廷就将前面的保证全部推翻,要求江南百姓一律剃头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就真的太无耻了!

当清廷认为汉族绅民,对他们的统治已经难以构成威胁时,终于撕掉了自己的伪装,露出了野蛮、无耻的本来面貌。

对此,发觉受骗的汉族绅民,奋起反抗,却已经迟了。

江阴举义,近十万义民被困城中,昆山绅民起兵反清,四万余尽数被屠杀,江南绅民虽奋起反抗,无奈大势崩坏,已经不是清军的对手。

这让赵铭心中异常悲愤,看着眼前的惨状,一个声音不停的在脑海里回响,“这只是个开始,昆山之后,还有嘉定,徽州,江阴,南昌,广州,大同……”

“博安,我们现在怎么办?”何文成看着赵铭,嘶声问道。

赵铭一挥手,神情决然,“我带你们去救人!”

“去救人?”何文成疑问道。

赵铭重重点头,“对,去救人。”

夕阳的余晖下,大地萧瑟,赵铭一行人打马东奔,身后昆山城浓烟滚滚,烟柱冲天而起。

远处树林里,一群裹着头巾,穿着布衣的人,神情狼狈的走出树林,看向昆山方向。

“归兄,这是?”一名书生指着浓烟问道。

另一名儒生道:“顾兄,我们回去!”

……

江南,嘉定县。

城池外,清军连营,营中火炬点点,戒备森严。

城门前,壕沟纵横,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十多名百姓趁着夜色,从城门内冲出,壕沟后的矮墙上箭矢嗖嗖,鸟铳齐鸣,扶老携幼的百姓,还没冲出门洞,就全部被清军射死。

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与江阴绅民一样,拒不从命。

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两军会战,嘉定各地乡民集合了十几万人,可都是平民百姓,熙熙攘攘,拥挤堵塞,属乌合之众,毫无纪律,更谈不上组织和战斗力了,李成栋虽只有不足五千兵力,但均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兵,十几万义民被李成栋杀得大败,溃入嘉定城。

这时,战败后溃逃至城中的乡民,遍布城中,或立,或站,或卧,已然没有了刚举义时的士气,许多乡民抱着枪杆,靠着城墙而坐,目光呆滞,神色凄惨。

乡兵和清军间战力存在巨大的差异,一场大战下来,被清兵屠杀好几万人,让溃入城中的乡民,感到绝望和恐惧。

清晨,天未亮,清军营地里,便开始活动起来,准备列阵攻城。

城内,侯峒曾坐祖宅内,面色煞白,嘴唇干裂,身上多处创口将道服染成乌黑色,他一夜未眠,使他双眼通红。

这时一名衣甲残破,吊着左胳膊的汉子,端着一碗正冒热气的汤递到他面前,“先生,清兵要攻城了,您喝碗热汤吧!”

侯峒曾默默站起身来,面对祖先牌位,忽然跪下,顿首叩告:“峒曾不才,举义抗清,然敌强我弱,未必能守,愧对乡亲!愧对祖先!若今日城破,吾唯有一死,以全忠节。”

语毕,他又连连叩首,然后决然站起身,取了一把宝剑,对汉子道:“走,上城杀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