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122章海洋理念

扶明 第122章海洋理念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现在赵铭军队的饷银都没开,自然不可能去优待一群俘虏的红毛夷。

这年头在海跑的人,都不是什么老实人。

现今东西方技术差距并不是太大,赵铭也不指望红毛夷搞什么研发,只要他们能老实造点燧发枪,足够用一两百年了。

工匠是个很辛苦的活计,每日工作时间长,报酬却不是很高,这些红毛夷海贸易,是赚了大钱的,岂会好言几句,给口饭吃,没日没夜的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铸造火枪火炮?

既然好言无用,那赵铭只能用另一种方法,像这些西夷,驱使黑奴、土著、华工一样,来驱使他们。

赵铭相信在死亡和惩罚的威胁之下,这些红毛鬼,会为他造出火枪的。

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尖端的人才,等今塘岛自己的工匠,学会了怎么铸造,也没什么用了。

次日,曾化龙便拿来一份,考核业绩的制度。

赵铭看了看,交给了刘四,让镇抚队每日派人去督促红毛鬼铸造火器,并请经验老道的工匠,去验收,若是没完成任务,或者质量不合格,轻则军棍,重则剁手砍脚,惩罚极重。

赵铭吩咐完刘四,然后又对曾化龙道:“曾匠头,你派些匠人,跟着这些红毛夷,要尽快学会燧发枪,以及火炮的铸造!”

曾化龙点了点头,不过却提醒道:“将军,造一杆鸟铳,通常要耗费六七斤精铁,铁价,再加石炭价,工匠工钱,以及其它耗费,一杆造下来,至少要三到五两银子。如今物资匮乏,原料价格涨,而且燧发枪的铸造远鸟铳要复杂,卑职估计一杆造下来,恐怕要耗费十到二十两银子。这样大的消耗,岛恐怕承担不起!”

赵铭微微颔首,不过耗费多少银子,赵铭并不怎么在意,他更加关心的是火器的质量。

毕竟明军使用的火器时常炸膛,没被敌军打死,却死在自己人造的火器手里,造成明军士卒使用火器时都有一种畏惧心理,实在影响军队战力。

赵铭对曾化龙道:“耗费多少银钱,这个你不用操心,本将会想办法解决。本将关心的是兵器炸膛,质量堪忧的问题。”

明朝火器的质量,不仅让朝廷受累,做为工匠也感到羞愧。

曾化龙道:“将军,大明火器之所以炸损,一是官府**,材料以次充好,二是赏罚制度荒废,做好做坏都是一样,工匠没有动力做好,大家都混日子,铸造时火器粗细薄厚不均,造成火器炸镗。不过将军不用担心岛的工匠,大家与建奴之仇不共戴天,工匠们都会尽心做事,只要岛材料充足,卑职能造成精良的火器出来。”

赵铭点了点头,不过却道:“为了抗清,大家干劲很足,这让本将十分欣慰,不过本将不能因为如此,心安理得的让匠人不辞辛苦。曾匠头,本将请你,再写下一份典章出来,以后每月本将除了按时发放工匠钱粮外,匠人每造出一种合格的火器,本将都会奖励,当然如有不合格,便要扣去工钱作为惩戒,要是造成伤亡,那便要重罚。本将希望你能拿出一个赏罚典章,严格要求火器的质量,造出的火器必须注明何人铸造,登记造册,以便考察。”

曾化龙感受到赵铭对火器的重视,忙行礼道:“卑职领命!”

赵铭遂即挥了挥手,让曾化龙回去,他则离开房间,去找陈明遇,继续巡视金塘岛。

昨天,赵铭让马士鳌放出消息,岛其它几股义军离得近,立刻表示愿意跟随前往,而其它岛的义军,恐怕还需要几天,才会有反应。

走出房间,烈港外,郭忠带着水手们,正驯服着那艘红毛夷的战舰。

这艘船被俘获将近两个月,水手门已经能较熟练的将船开起来,完成诸多动作,不过要发挥他的战力,恐怕还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在金塘山脚下,两千多太平营士卒,手持着兵器进行操练,手持竹矛的士卒,在冷冽的寒风站成数排,挺枪肃立。

“预备!”王德顺大吼一声。

近千矛兵,一起扎了个弓步,侧身起手,握紧长矛,做出了攻击的姿势。

“杀!”王德顺再次大喝。

排列整齐的矛兵,立时齐齐出矛,同时大喝一声:“杀!”

士卒将长矛刺出,动作迅疾,呼呼作响。

另一处,李忠明则带着三十多名士卒,练习使用燧发枪,靶场阵阵硝烟弥漫。

这时,陈明遇走了过来,赵铭笑道:“先生以为如何?”

陈明遇知道他说的太平营,“将士们心有恨,身有杀气,训练下去,必成虎狼之师。”

赵铭很满意这个评价,不过却道:“是卖相有点差。”

陈明遇道:“岛存有一批棉布,不如我让人用这批布,给将士们作一身衣裳。”

赵铭眉头一挑,没有足够的战袄、衣甲,做一件统一的衣服也是不错,“来得及么?”

陈明遇点了点,“应该来得及,交给岛的妇人们去做,很快能做出来。”

十二月间,正好无事,而小农社会,自给自足,妇女们衣服鞋子,基本都能自己做。

赵铭很注重大军的颜值,欣喜道:“好,那交给先生了。”

陈明遇点头印下,扭头吩咐了一人几句,然后便随着赵铭一起,继续视察岛屿。

一行人骑马,离开寨子,去了岛的南部,这里是相对平坦的一块区域,被先岛的几家义军占据。

赵铭沿着道路奔驰,不时勒马驻立,看着旷野的棚户,还有周围的平原。

“现在岛一共有多少人?”赵铭奔驰到一处高坡,勒住了马缰。

陈明遇道:“岛现在估计有五万五千余人。”

赵铭马鞭指向广野,问道:“若是规划一下,对他们进行管理,是否还能多安置些百姓?”

陈明遇沉吟道:“我曾估算过,岛可用的耕地,最多不会超过四万亩。种植水稻,每亩每年收成算三石,总计才十二万石,岛老弱妇孺,一年算每人两石,丁口三石,士卒和水手四石,平均折算下来算三石,一年要十六万五千余石粮食,才不会发生饥荒。这也说,岛每年粮食缺口大概四万余石,若再加需要留种子,牲畜的消耗,缺口怕会更大。”

说这陈明遇注视赵铭道:“现在岛的人,已经需要从外购买粮食,若再安置百姓,那粮食更加紧缺了。”

赵铭微微颔首,不过还是说道:“虽然如此,但是我希望先生还是要多建屋宅,我这次直入长江,必会再带一些百姓回来。”

五万余人,许多还是老如妇孺,无法支持赵铭的抗清大业,赵铭准备这次再迁徒一些百姓过来。

当然,岛资源稀缺,赵铭不会什么人都迁徒,主要是裹挟工匠、渔民、水手、商人,以及壮丁和眷属岛。

岛资源少,不养闲人,每个人都要有用处,必须走精兵路线。

在海立足,最适合赵铭生存的模式,是大海盗汪直,还有郑家的模式,重点在海贸易和劫掠,而不是农业,除非哪一天赵铭夺回台湾,他才会考虑,直接迁徒大量农户来岛耕种。

赵铭目光看向远处棚户,继续说道:“另外,这次我会将岛其它几股义军带走,先生要借机将整个金塘岛管理起来。”

陈明遇点了点头,这时刘四却骑马追了过来,老远便喊道:“将军,太子使者到了!”

赵铭心头一凛,他才与朱以海分开,回到金塘岛,怎么朱以海的使者立刻跟了过来?

难道江防被清军突破呢?

赵铭神色一沉,当即一拔马缰,催动战马大喝道:“走,回寨子!”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书单收藏)(扶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