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1103章视察大学

扶明 第1103章视察大学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次日一早,赵铭在王府吃过早饭后,便在护卫的带领下,前往位于玄武湖畔的南京帝国大学。

自赵铭主政以来,便在南京开设了多所大学,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帝国陆大,帝国政大,还帝国大学,本来还有一座帝国海军大学,不过前不久已经迁往福建厦门。

现在明朝的水师官兵,主要出自东南沿海,其中福建人又占据大半。

赵铭虽曾想过改变这种局面,不过福建一带有先天优势,山多地少,人多地少,为了讨生活,百姓大多有出海经验,所以就是比其他地区,更有优势一些。

现在留在南京的三所大学,陆大自然是为朝廷培养陆军军官,还有与工部一起,研究和改进新式兵器,保证明朝在军械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政大则是朝廷对通过科技考试的进士进行再次培养,教授一些行政经验,还有各种知识,将他们变成合格的帝国官员。

帝国大学,则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教授的东西既有儒家经典,中国传统的杂学,也有西学东渐带来的一些西方科学。

在这三所大学中,赵铭自领了陆大和政大的校长,不过赵铭最看重的,其实是帝国大学。

陆大和政大只能让明朝强大一时,要想让明朝重新伟大,希望其实在帝国大学。

中国的文化教育,重视育人,核心是教做人,把人塑造成为一个君子,比较重视内在,但缺少对外部世界和实物的求知**。

虽说这种求知**,中国也有,几千年前,屈原在《问天》中,就表露出了,对于宇宙的好奇。

明朝时,也有万户飞天,用火箭把自己炸死,这么一件令人惊叹的事情。

但整体而言,在儒家文化中,还是缺少对外部事物探知的兴趣。

赵铭对帝国大学的期望,就是改变这一现象,吸收外来的文化和科学,实现文化交流,促进大明的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增加人们探索实物本质的兴趣。

只有提起人们探索,还有追求本质的**,给文化注入新的基因,才能保持中国文化的长盛不衰。

帝国大学位于玄武湖外,紫金山西北方向,占地一千余亩,规模超过了赵铭的摄政王府邸。

这时,赵铭一行人,在侍卫的护卫下,来到帝国大学的校门外,祭酒陈于阶已经领着几人等候。

相比于清朝,明朝的士大夫,更能够接受和学习外来的文化,将对中国有用的东西,吸收进入中国文化之中。

从万历朝开始,明朝在没有被西方人击败过的情况下,就开始接触西方的东西,并开启了一波西学东渐的浪潮。

不过,如今几十年过去,曾经那批接受和翻译西方书籍,致力于研究西学,将西学与杂学融合的老一代士大夫,如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等人已经去世。

当年那批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也已经死的死,走的走,人物多数凋零。

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在战乱中中断多年,赵铭等于是要重新开启这股潮流。

不过赵铭能力有限,只能让徐光启的外甥陈于阶来当忌酒,又将在北京俘虏的汤若望等传教士,送入大学,并从澳门聘请一些传教士,来教授一些关于自然、天文、数学、测绘、冶炼方便的东西。

大学所采用的教材,除了中国历代杂学书籍,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外,也都是徐光启那批士大夫翻译的《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测量全义》、《测量法义》、《割圜八线表》等书籍。

“臣等恭迎摄政!”陈于阶等人行礼道。

赵铭摆了摆手,“寡人趁着大学还没放假,过来随便转转,你们该上课上课,不用在意寡人。”

当下,赵铭只带少量侍卫,在陈于阶的陪同下,便服游览帝国大学的内部。

赵铭在几间教室外驻足,里面的教授,有的讲儒家经典,有的讲九章算术,有得则听传教士讲解地理见闻。

“按着摄政王的意思,对于儒家典籍,还有杂学的课程,占了全部课程的六成,剩下才是关于数学、天文、自然等西学课程,不过两种课程中,其实有许多重合的部分,学校正在研究,把一些重合的融合在一起教授!”陈于阶介绍道。

赵铭虽然看重科学,不过更重视做人,他并不希望,帝国大学教授的学生,受太多西方强盗文化的影响,成为利己主义者,少了公心。

赵铭满意的颔首,遂即道:“去实验室看看!”

赵铭对于怎么教育,并不在行,不过他建立帝国大学时,对陈于阶,提出了几个要求,其中一个就是要筹建各种门类和学说的实验室,用于验证书中的知识,探索未知的事物,并要求建立一套,探寻事物本质的研究体系。

一行人来到一栋楼,每个房间上,都挂着牌子,写着某某实验室。

这时,大多数实验室内都是空的,只有少数几间,有学生在进行实验。

赵铭走到一间实验室外,发现宋应星也在,后者发现赵铭,忙吩咐学生自己做实验,便疾步走了出来。

“臣参见摄政!”宋应星行礼道。

赵铭微笑道:“宋爱卿今日怎么也在这里!”

宋应星道:“臣是这里的教授,今天学生要验证臣的著作《天工开物》中,关于铜的提炼,所以臣便亲自过来一趟!”

赵铭点了点头,看了看学生实验的工具,比较简陋,瓶子都是杂色的琉璃,不禁道:“爱卿有时间,也研究一下玻璃的烧制,改进一下烧制工艺,为实验制造一批器材!”

宋应星道:“这个工部其实已经在研究和改进现有的工艺了!”

赵铭没想到他们已经想到,于是问自己另一个比较关心的话题道:“寡人让爱卿制造的铁甲舰,有进展没?”

现在西方舰船,已经装备开花弹,明朝在舰船上武器的优势,已经被西夷追平,所以赵铭开始急切的希望,铁甲舰能够取得进展,让海军装备早期铁壳船,以保持优势。

宋应星道:“回禀摄政,已经有进展,明年就能下水,不过初步估计,船只吃水很深,恐怕难以海上航行!”

赵铭微微皱眉,“改天寡人看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