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明 > 第1036章逆城市化

扶明 第1036章逆城市化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21:20:36 来源:笔趣阁

夏去秋来,秋去冬至,转眼间,新年即将来临了。

自从伐周战役结束后,天下各地的战争也纷纷结束了,赵铭不仅收复了甲申国变前,明朝的版图,还收复了关外和河套地区,可谓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统一。

在夏秋之交,吴三桂逃亡西域,赵铭逼迫孟乔芳剖腹自尽,收复关陇后,改长安为西安,又派遣一万大军前往河套屯田,便率军返回了江南。

一路之上,百姓和官绅迎接,各州县如交棒般,将赵铭引回南京。

自万历年间,明朝逐渐衰落,随后辽事起,关内流寇作乱,天下便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混乱。

百姓在这些年里,反复遭受着建奴和流寇的祸害,可谓苦不堪言。

如今在赵铭近二十年的努力之下,天下终于归于一统,百姓不在为战争所苦,使得天下士绅百姓,都发自内心的拥戴赵铭,使得赵铭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赵铭回到南京,天下既定,却并没有松懈,而是开始准备,推行新政,实现改革。

历代以来,改革多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若是环境不稳,改革便容易受到干扰和中断。

战国时期,秦用商君变法,能够成功,很大的原因是秦国地处西捶,外部环境相对安宁,秦国才能专心变法。

韩国的变法,早前也很成功,可是一场战争,便毁掉了韩国变法的成果,使得韩国变法失败。

赵铭还是汉王时,在政治上就一直主张变法,但担任摄政,获得明朝大权后,却没有什么变法的举措,便是因为环境还不稳定,而赵铭自己也不想放权。

历代以来,变法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会遭受国内保守势力的反扑,而此时大明外部还有满清、周国这些敌对势力,内部还有朱以海、隆武一系等保皇派,所以赵铭对变法之事,一字未提。

因为冒然变法,可能会是内外敌对势力勾结,导致变法失败,动摇他的地位。

如今,赵铭已经扫除内外敌对势力,威望如日中天,变法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任何一个王朝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自身都会出现问题,而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改革派。

若是改革成功,王朝就能续命,继续向前发展。

若是改革失败,那么王朝就会因为内部日益激化的矛盾,走向崩溃,最后不是亡于内部起义,就是被外来势力乘虚而入。

明朝立国近三百余年,早在嘉靖年间时,内部矛盾就已经严重激化,到了要灭国的边缘。

正是在嘉靖朝晚期,明朝开始出现改革的声音,并在隆庆年间,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隆庆新政。

在高拱、张居正等改革派的努力下,豪强和士绅大族,海上走私集团,都得到了遏制,不过万历皇帝在保守派的忽悠下,最终彻底否定了改革派的成果,使得张居正的改革付之东流。

此后,东南士绅大族,基本摆脱了朝廷的掌控,各地士绅豪强的势力,也开始反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内部矛盾重重,最终导致汹涌澎湃的流民起来,而关外建奴也乘虚而入。

自万历亲算改革派后,半个多世纪,明朝内部基本再未听到过改革派的声音,朝中各党派都争虽激烈,但都是士绅豪族的代言人,不过是他们之间的内部倾轧,没了为百姓发生,为朝廷长远考虑的声音。

如今,经过半个世界的混乱,特别是近三十年的战争,天下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洗牌,使得社会矛盾有所缓解,不过,这种被动的洗牌,其实并不彻底。

在北方,原有的既得利益者,在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的战争中,被清醒了一批,赵铭灭亡满清,攻灭周国的过程中,又清洗了剩下的一批。

现在,北方原有的豪强,几乎已经一扫而空,实现了重新洗牌。

在南方,由于明朝并未灭亡,许多省份并未失陷,还保留着原来的社会结构,便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当然,赵铭要改革,并非是要对士绅商贾进行彻底的清洗,而是根据大明的国情,来进行改革,以便明朝能够进入工业化,跑在世界的前面。

以赵铭的经验来看,要实现工业化,一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走英国和西方的道路,一条是进行彻底的革命,走苏联和中国的道路。

眼下,赵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好在,此时明朝还在进行技术积累,远没到爆发工业革命的时候,所以赵铭还有时间,进行调研和考虑。

赵铭回到南京后,便开始对江南的巡视。

十二月中旬,松江府,赵铭在一众官员的陪同下,正在视察钱氏织业。

钱氏织业,是江淮棉业控股的一家纺织工坊,因为有江淮棉业的支持,以及从股市募集了大批银钱,所以近几年,发展迅速,成为了江南最大的纺织工坊。

不过近一年来,此前一直保持高速扩张的钱氏织业,却遇见了瓶颈,今年不仅没有保持扩张,反而关停了江北三处工坊。

这时,赵铭走在工坊中,发现以前忙碌的工坊中,开工的织机还不到一半,不禁陷入了沉思。

陪同的大学士陈明遇解释道:“摄政王,此前臣已经了解过,工坊减产,主要是因为此前扩张太快,生产布匹过多,造成货物积压,所以不得不进行减产。”

“这是生产过盛了!”赵铭沉声说道,遂即便想起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陈明遇道:“近几年来,两淮大举种植棉花,江南各地工坊,便大力生产布匹,而布匹产量增加,销路却没有增长,便造成布匹价格下跌,工坊赚不到钱,便只能关闭一些工坊,停了一些织机。”

赵铭点了点头,这种现象,英国和丹麦等地,后来也出现过。

生产过剩,造成布匹价格下跌,使得工坊停工,而大面积的棉花种植和羊群养殖,又造成棉花和羊毛价格下跌,粮食价格上涨。

这一跌,一涨之下,便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大批织工又离开城市,返回农村,去种植粮食。

这种逆城市化的现象,最终导致了丹麦又回到了农业社会,而英国则因为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最终挺了过去,撑到了工业革命。

赵铭皱眉道:“朝廷近些年来,收复北方,最近又收复关陇,国内市场,应该有很大的增长。此外,招商船运公司,已在海外开辟多条航线,海外市场应该也在扩张。内外市场的增长,难道还无法消耗掉江南工坊生产的布匹吗?”

陈明遇解释道:“摄政王,朝廷没统一之前,北方消耗的布匹,也是从江南采购。而且当时的采购价格,比现在还高一些。朝廷统一之后,对于北方商人而言,他们也成了大明商人,所以拿货价格反而低了。因此朝廷收复北方,市场其实并未有多大增长,工坊赚的反而少了。至于海外市场,招商船运公司虽开辟多条航线,但是最近一两年来,西夷对我们布匹的采购,却是每年都在下降。近一年来,西班牙和荷兰商船,几乎都不来大明做生意了。”

赵铭心头一凛,难道是因为英国毛纺业崛起,抢了大明的饭碗。

这时赵铭正在沉思,胡为宗忽然走到赵铭身边,递给赵铭一封密报,低声道:“摄政王,军情司西域处细作禀报,吴三桂将要于天竺称帝,而且周军下一步,极有可能夺取乌斯藏。”

赵铭闻语有些吃惊,吴三桂居然跑去天竺,而且还要称帝,这实在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赵铭没想到,吴三桂会有这样的眼光,而吴三桂称帝,还觊觎乌斯藏,无疑点燃了赵铭的怒火。

“吴三桂也敢称帝,真是岂有此理!”赵铭将密信看了一遍,揉成一团,咬牙切齿。

(明天更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