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秦时之七剑传人 > 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猜测

秦时之七剑传人 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猜测

作者:未闻墨卿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06-08 00:31:43 来源:笔趣阁

“田横没说是楚国的什么人吗?”班大师追问道。

盗跖摇了摇头,“他不肯说,说是他大哥田儋不许透露,为了保护他们盟友的安全和**。”

“楚国……还有其他比较知名的残存势力吗?”班大师没有纠结田氏一族那边的态度,环视一圈,提出了新的问题。

反正在他老人家的印象里,除了项氏一族,楚国貌似真没什么人了。

虽说楚国是当初七国中传统贵族势力最强的一国,但是因为亡国前的王族内斗,以及嬴政对楚国王室的赶尽杀绝,所以王室贵族之后基本就没什么消息了。

顺便一说,山东六国中,王室贵族被清洗的最严重的是赵国,其次就是楚国。

前者是因为嬴政的私人恩怨,后者……和扶苏以及昌平君的关系很大。

楚国王室虽然没有被赶尽杀绝,但残存的贵族现在过的基本都是……一言难尽吧。

盗跖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儿,猜测道,“会不会是国殇死士那群人,我听江湖传言,楚国灭亡后他们都躲藏到了暗中。”

“往帝国内部安插自己人,很像是他们那种特殊机构擅长做的事。”

逍遥子闻言抚须插话道,“我记得,在齐楚两国未亡之前,楚国的国殇死士和齐国的稷下卫一直有冲突。”

“齐国灭亡后,稷下卫基本全被田氏三兄弟接手,他们和国殇死士联合的可能性不大吧?”

盗跖一摊手,对逍遥子的质疑不以为意: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如今齐楚两国都亡了,一直纠结过去的恩怨根本没意义啊!”

他们墨家都能和卫庄合作。

机关城之役可是刚发生不久,就在眼前的血海深仇,还不是忍了?

国殇死士和稷下卫之间撑死就是正常的敌对势力交锋,都未必算得上是血仇。

“盗跖兄弟说的也在理。”逍遥子没有坚持自己的看法,点了点头附和一句,但紧接着提出了新的疑问,“不过,国殇死士在楚国灭亡后,似乎发生了内部分裂,且几乎全都隐藏了起来,恐怕不好确定这件事究竟和哪一支相关。”

“呃……说的也是。”盗跖挠了挠头,同样无法反驳逍遥子的话。

国殇死士确实很有嫌疑,但调查难度也确实高。

班大师没有急着对此发表意见,而是追问道,“还有其他可能吗?”

“或许是铁血盟的残部?”雪女也提出了一种猜测。

铁血盟,昔日在七国天下间为各种赌局做担保,是个类似掮客或者说中间人的组织,势力非常强大。

这个组织实际上的后台就是山东六国,因此人脉广,手段硬,实力强,才能当得了这个中间人。

在流沙还未崛起的时候,铁血盟可以说是除诸子百家和罗网外,天下最强的一股势力。

但也因此,在秦灭六国之后,铁血盟遭受了最直接的重创。

同时,在六国灭亡后,各国残存势力有的选择了加入铁血盟以求生存,有的则从挖了铁血盟的墙角,比如某田氏族人。

当然,严格来说这种挖角或许应该称之为……撤资。

不过这些打击并没有完全毁灭掉这个庞大的势力,它依旧存在,只是声势远不复之前浩大,也不再充当中间人的角色,而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反秦势力存在。

同时也做点生意。

毕竟有过去六国的关系在,路子还是比较广的,关中地区他们不好涉足,齐鲁荆楚辽东等地却还是没问题的。

班大师忍不住抚须点头,也很认可雪女的这个猜测,“铁血盟和六国王室关系都很密切,人脉很广,在齐鲁地区也有很深的影响力,这件事和他们有关也说得通。”

“而且,田氏三兄弟都是齐国王室成员,和铁血盟有所联系也合情合理。”

“但铁血盟不能算楚国的吧?”盗跖眨巴着眼,提出了质疑。

“嗯……或许是其中和楚国王室比较亲近的一支?”班大师找补了个理由。

“那……回头查查看看吧。”盗跖没有纠缠,摊手回了一句。

对这种纯粹瞎猜的答案,没什么争论的必要,反正一并列入备选名单就是了。

逍遥子这时提醒道,“诸位别忘了,还不能排除田儋有问题这个可能。”

之前就说过,整件事有田儋联合罗网自导自演的可能……虽然不是很大。

而就现在所知的信息,仍不能排除这个可能。

所以田横那边给出的消息,并不能完全相信,必须保持警觉。

班大师抚须颔首,“逍遥先生说的没错,还是得小心田氏一族的人。”

“那咱们接下来干什么?”盗跖追问道,“泰山那边,要去吗?”

一直沉默的盖聂终于开口,语气带着难得的不容置疑:

“泰山,已经没有去的必要了,除非你们单纯的想看个热闹。”

“因为那位国师?”虽然答案不言而喻,但盗跖还是多问了一句。

盖聂沉默了片刻,然后沉声说道,“我不清楚他到底打算做什么,但是他既然出现了,就不会放任任何人破坏干扰泰山封禅。”

“如果不想直面他,最好不要再有任何针对泰山封禅的行动。”

班大师想了一下后问道,“我们做不了,是不是罗网也做不了呢?”

盖聂想了一下,回道,“对他来说,没有区别,不过在泰山封禅之外,罗网能做的比我们多。”

盗跖好奇问道,“他们能做什么?”

盖聂摇了摇头没说话。

这个问题他无法回答,不是没得说,而是能说的太多,说了也没有意义。

雪女跟着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不作为,其他势力的人是否也会保持克制呢?”

盗跖挠挠头,操着猜测的语气说道,“应该不会行动吧?他们敢去触那个国师的霉头?”

“也不好说。”班大师苦笑着捋须说道。

所有人都知道古寻很强,但他到底强到什么地步,知道的就不多了。

而江湖中人,从来不缺乏勇气,尤其是在不知实情的情况下。

总有人愿意冒险,敢于冒险。

盗跖跟着问道,“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吗?”

“……不会,只是会死人。”盖聂想了一下,如此回答道。

以古寻的作风,肯定会在封禅之前就扫清一切会危害到封禅的不稳定因素——敢触古寻霉头的愣头青,肯定躲不开这一轮清扫。

所以封禅本身不会受到任何干扰,也就不会有除了死人以外任何其他后果。

听到这个回答的其他人表情都很淡定。

不会造成额外的负面影响就好,至于死人……江湖上从来不缺死人,每时每刻都在死人。

墨家当然不希望反秦势力有伤亡,但有人想作死谁也挡不住,他们又不是拯救苍生的圣母。

盗跖看着周围的同伴,一摊手嬉笑着说道,“所以咱们没事了?就来搞了一场失败的刺杀?”

班大师脸色阴沉的想了一会,叹声说道,“貌似……除了追查一下田氏一族那边以外,确实没什么可做的了。”

“这一次,是我们失算了,儒家面临的困境,我们恐怕暂时提供不了任何帮助了。”

雪女插话说道,“古寻不可能坐视儒家陷入险境,他应该会做些什么。”

古寻和儒家的关系,对他稍有了解的人基本都清楚,而在场的人也都清楚。

当然,了解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盖聂眼眸低垂,声音平淡的回应道,“他应该会出手,但能否奏效是个未知数。”

自助者天助之,儒家若是一心找死,古寻又能补救几分呢?

总不能直接把赵高干掉吧?

退一万步说,就算干掉了赵高,嬴政也未必就会容忍儒家,他总不能连嬴政也干掉。

“那咱们接下来……回桑海?”盗跖已经懒得去想儒家的事了,直接问道。

班大师未作决定,砍向其他人,“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逍遥子抚须说道,“我应该暂时不会去桑海了。”

“天人之约将近,我该回山准备面对我那位晓梦师妹了。”

班大师闻言一拍脑袋,“对对,最近事太多,老头子我差点都忘了天人之约了。”

“这是要事,逍遥先生自行斟酌即可,不必考虑我们。”

除逍遥子外,其他人都没有额外的想法。

所以最后就是墨家的人和盖聂回桑海,逍遥子和他们分道扬镳,返回道家太乙山。

………………

两日之后。

东巡车队按照预计的时间,抵达了泰山区域。

至此,泰山封禅的序幕算是正式拉开。

然而有些尴尬的现实是,封禅在即,被嬴政招来的儒生却仍然没有讨论出,究竟该怎样进行封禅大典。

周王朝的礼制很完善,很全面,可惜的是周王朝已经失去统治能力五百余年了。

先秦时期保存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无论是竹简还是皮革布帛,亦或者后来的纸张,都是极易损毁的。

孔子时期,封禅大典的详细过程就以全部失落,到如今就更不用说了,也算是礼崩乐坏的一个侧影吧。

当然,礼崩乐坏带来的直接结果不是礼制消失,而是礼制分裂,就如同各国的车辙,文字,以及度量衡一样——这些严格来说也算周礼的一部分吧。

所以现在这些儒生就在讨论,究竟该用哪一家的‘礼’。

有的认为要用鲁国传统祭天典仪,有的认为要用楚国的,也有的认为要用齐国的。

当然,其他各国的也都有支持者。

他们的选择没有任何公心可言,全都是私心。

主要这事也无‘公’可谈。

真正的仪式祭礼已经失传,理论上嬴政用现存的任何一种祭礼都可以,无所谓合适不合适。

那这群儒生当然是选自己最中意的,对自己最有利的一个了。

至于嬴政是什么想法……他们可不管。

在他们看来,嬴政要是有想法,就不用把他们召集起来共同商讨了。

众所周知,秦国起自西陲,放几百年前属于蛮夷之地,本就不知‘礼’。

而在事实上,秦国在礼制这方面确实不如中原诸国……确切的说除了武德,它什么都不太行。

当然,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因为秦国礼制有缺,不如中原,所以嬴政才需要儒生来为他研究封禅典礼——这是那些儒生的普遍想法。

正因为抱着这种皇帝有求于他们的想法,这些儒生近来才会那么狂妄。

车队内,伏念找上了一位儒家同门,也是天底下为数不多身份能和他比肩的儒生,帝国博士官淳于越。

作为曾经教导过公子扶苏的儒学博士,淳于越的身份在整个儒家内部都是排得上号的。

他也是为数不多,和伏念还能真正心平气和交流的儒生。

但他和伏念并不是一路人。

“淳于先生,不知上次我与你说的内容,你考虑的怎么样了?”伏念略带一丝疲惫的向淳于越问道。

淳于越淡然的看着伏念,直接回道,“该说的,上次我都已经说完了。”

“伏念掌门,你的想法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支持的。”

伏念跟他说的事很简单,就是想请淳于越支持,压制如今越发喧嚣纷乱的儒家。

而淳于越的回答自然是否定。

他理解伏念的行为,知道对方在担心什么,但他并不能支持伏念。

“淳于先生,你难道还看不明白如今儒家的境地吗?”伏念强忍着怒火,压抑着声音质问道。

“我明白,但是这个机会我……整个儒家都不能放过。”淳于越摇摇头,平静的回应道。

“这不是机会!”伏念加重语气强调道。

已经年迈的淳于越毫不退让,声音硬朗的回道,“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机会,践行圣人之道的最后机会!”

淳于越不肯配合伏念的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个纯粹的,原教旨主义的孔子至上主义者。

换句话说,他坚持恢复周礼。

当然,他倒不是要求帝国改国号为周,只是希望嬴政能恢复分封制。

这是一个不太合理的要求,但淳于越也并非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他并不强求完全恢复周王朝那种分封,接受一定程度的改变与退让。

但像嬴政现在完全废除分封,全面推行郡县的举措是他完全不能接受的。

泰山封禅让他们这些人看到了机会,看到了让嬴政退让的机会。

他们当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

所以伏念,自然而然的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淳于越能保持对伏念的温和态度,没有一味排斥他,已经算是很给伏念这个儒家掌门的面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