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943章 秀才科

大宋将门 第943章 秀才科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张筠摸不清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见了王安石。

拗相公满脸笑容,他没有像王宁安那样故作神秘,反而是开诚布公。“是这样的,根据王爷的提议,圣人诏准,我大宋要设立都察院,而老夫就是第一任掌院,按照初步的编制,都察院除了在朝廷要监督政事堂和六部之外,每一路或者两路,还要派出一个巡抚,监督地方的军政财权,一应政务……”

王安石介绍的很详细,张筠好歹也是混了几十年的人了,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那也是风云人物,朝廷的官制不会搞不清楚。

大宋的地方,分成了四块,转运使管钱粮民政,经略安抚使管军事,然后还有刑狱和仓储,四部分互相分权,相互制约……所有的作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持君权的绝对控制,不至于地方超出控制。

可貌似听起来,这个巡抚很有些了不起,什么事情都能管,权力有点大得没边儿啊!

“是这样的,国初之时,为了防止藩镇林立,地方专权,朝廷收回了几乎所有的权力。可是经过百年承平,藩镇势力早就不存在了,相反,地方的豪族世家,快速膨胀,地方分权,难以形成合力,结果就是无法遏制世家力量,控制不住豪强……所以情况变了,增加巡抚,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王安石说的很好听,实际上王宁安提议成立都察院,皇帝是赞同的,政事堂也没有问题,可是御史台和谏院坚决反对,就连刑部,大理寺都有想法。

本来权力就那么多,突然冒出一个庞然大物,谁都要遭殃……御史台和谏院不用说了,就连刑部的审判权力,也会被严重分割,他们挡不住朝廷的命令,但是可以消极抵抗,吏部不通过人选,户部不拨钱,工部不给建造官署,大家伙齐心合力,想要把都察院捏死。

王安石急得都睡不着觉,他最需要一群脸黑心狠,无所顾忌的人,帮着他破局,树立起都察院的威风!

这不,张筠就成了他最好的一把宝剑。

“你也不要怪王爷,他免了你的官职,是在保护你,如果你继续做下去,就算能铲除世家,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张筠用力点头,“卑职明白,王爷能如此照顾,卑职已经感激不尽了,只是均田令还没有推开,地方上很是混乱,反复不定,如果朝廷有半点松懈,就会给世家喘息之机,他们只会变本加厉,欺压百姓的!”

“嗯!你说的没错!”王安石笑道:“张筠,你现在就是江南东路兼两浙路巡抚,主管这两路的所有事务,重点在保证均田令的公平落实!”

张筠彻底傻眼了,他猜到可能会进入都察院做事,但是他以为自己只能做一个小小的言官,哪能执掌大权?

这下子好了,大宋最富庶的两个路给了他,这个权力和地位,绝对超过了转运使啊!

老天爷,你对我也太好了吧!

张筠仿佛被幸福砸晕了似的,仕途不但没有完蛋,还更上一层楼,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多谢王相公提拔,卑职感激不尽。”

王安石点头,“行了,这也是你做事干脆,应得的奖励,眼下江南还是一团乱麻,你说说吧,该从哪里入手?”

张筠按捺住激动地情绪,沉吟了半晌,“王相公,所谓治乱世用重典,现在最缺的就是能下药治病的大夫!”

王安石笑了,“你的意思是增加官吏?”

“王相公英明,的确如此,现在各级衙门缺官都很严重,而且是从官到吏员,甚至普通的差役,缺口都极大……急需补充……”张筠说着说着,声音也低了下去,王安石哼了一声,你丫的还有脸说呢,不都是让你杀了!

王安石沉吟一下,“那好,我这就去找王爷谈一谈。”

……

王宁安有点心潮澎湃,血液似乎在沸腾。

到了他的地位,能让他如此激动的事情真的不多了,偏偏眼前就是一个!

从创立六艺书院开始,到嘉佑二年的科举,王宁安做了很多冲击科举制的动作,而这一次,他真的要正式改革科举了!

其实科举制在后世有些被抹黑了,什么是科举制,说穿了,不就是考试选拔文官吗!那和热到爆炸的国考有什么区别?还不都是一个玩意,科举制真正的问题在于两个……一个是考试的内容太僵化,第二个是录取的人数太少了。

就拿宋代来说,科举的主要内容就集中在了经义文章和诗词上面……等到明代,出现了八股之后,就连格式也被限制死了。

规矩越来越多,路子越来越窄,代表什么呢?也就是门槛越来越高,想要中进士,不光要有十年寒窗苦读,还要有名师指点,互相帮衬,才能顺利过关斩将。

门槛高了,对谁有好处呢?

当然就是豪门!

寒门子弟可以能一辈子也遇不到名师,哪怕苦读苦学,也几乎不可能掌握科举的要领,但是世家可以,他们什么条件都不缺,这也就是,为什么寒门子弟明明占了九成以上,可是在官场上,他们的人数还不足一半,处处处在下风的原因。

另外一个方面,很多人都有个错误的念头,以为精挑细选,精心培养,出来的一定是人才!

或许某些情况是对的,但是这么培养官员,是显然不成的……一个优秀的官员,除了要有足够的专业才能,还要接地气,知道民间想什么,能够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想问题,解决问题。

让一个从小出身豪门,含着金汤匙长大,光知道读书的人,如何体会三餐不济,饥寒交迫的感觉?

根本做不到吗!

而且朝廷之上,世家子弟比例太高,任何政策,都要照顾世家利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人家是大股东呢!

就算暂时能压得下去,强推新法,早晚也会遭遇反扑……这也就是历来变法都回遇到人亡政息的原因所在!

“为了我们的变法,该动科举了!”王宁安意味深长道。

王安石含着笑,“王爷深谋远虑,你推普遍的大众教育,怕就是布局这一天了!那这一次科考的主考官,非王爷莫属,我给你当副主考!”

王宁安愣了一下,连连摆手,“别,介甫兄,咱们俩都不适合当主考,我有个更好的人选。”

“谁?”

“文彦博!”

……

“王宁安,我给你什么仇,什么怨?有本事你拿刀子杀了老夫!老夫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都不知道多少次了,文彦博简直气炸了肺!

他突然想起了那一次和王宁安的谈话,他说王宁安只是一个人,早晚会被斗垮,可王宁安却告诉老文,历史不会总是由士人书写,他推动教育,提拔寒门,的确有了很大的成果,但是老文还是老神在在,不相信王宁安能赢。

可是这一次老文却傻眼了!

王宁安提出,要设立秀才科,作为选拔吏员的标准考试,除了基本的比试内容之外,还有法令,典章,教育,军务,治安,商业,建筑等等内容……应试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门类,考核通过之后,就可以进入六房,充当书吏。

同样也是三年一次考评,五年一次大考,做得好就可以正常升官,哪怕进入六部,或者是政事堂,也都是可以的,丝毫不会因为学历的问题,就比进士官低一等……只要进入官场,机会就是平等的,只留给能做事的人!

这套漂亮话文彦博不怎么在意,可后面的录取人数,让老文傻眼了!

一万人!

一万人啊!

王宁安你就是个疯子!

大宋朝开国至今,录取的进士也没有一万人啊!

你这是要干什么?

以老文的智慧,他当然明白,人数夸大,就意味着原来那些根本考不上进士的人,有了上升的机会。

这部分人当中,多数都是出自中小地主家庭,一般的商人子弟,还有一些市民……套个后世的概念,就是中产阶级……再过几年之后,教育铺开,优秀的农民子弟也能挤入这个行列,单打独斗,或许他们不是世家子弟的对手,但是架不住人多,这里面总会出几个超级高手。

可以想见,未来大宋的朝堂,必定是以寒门子弟为主体!

历代的变法为什么很容易失败,那是因为光打击了既得利益者,而没有建立新的利益集团取代。

商鞅变法成功了,是因为培育出军功耕战集团。

王宁安更狠,他推均田令,拉来了农民的支持,又设立秀才科,把中产阶级给收入囊中,更不要说,他一手培养的工商金融集团。

有着三支力量支持,想扳倒王宁安的变法,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好啊,真是好厉害!”

文彦博咬碎了牙齿……到了第二天,文彦博居然又一次神采奕奕了。

他一到衙门,就面色严肃。

“秀才科填补进士科不足,完善朝廷论才大典……是前所未有的德政,老夫极为赞成,你们也都要拿出百倍的小心,把这一次的秀才科办好,办成典范,谁要是出了纰漏,老夫绝不留情……”

站在门口的拗相公,由衷点了点头,王爷真有识人之明,用文彦博就算用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