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892章 大家族的瓦解

大宋将门 第892章 大家族的瓦解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韩家是河北豪强的第一家,也是当世排名第一的世家,这一轮的风雨,首当其冲。究竟该何去何从,韩家人陷入了激烈的争论当中。

韩纲是坚决抵制朝廷一切的作为,他甚至提议,利用韩家手里的壮丁和长工,和朝廷死扛到底……他还找出了盔甲,又弄出了一把宝剑,虎着脸,仿佛真的要殊死一搏。

其他几个兄弟,韩绛黑着脸不说话,韩维也低下了头,朝廷刚刚灭了西夏,那可是几十万的人马,连点水波浪都没出现,就轻松完蛋了。

以如今大宋的军力,当真是不可一世。

凭着韩家,根本挡不住,或许人家派出几千人,就给轻松荡平了……韩维在王宁安手下做过多年,他心里很清楚。

如果王宁安准备用利益交换,他一定拿出丰厚到无法拒绝的条件……可他不跟你交换,那就代表着没有回旋的余地,要么低头,要么就是灭亡!

生死关头啊!

……

韩家几个长辈拿不定主意,外面也乱了。

韩宗武出言讨要选择的权力,结果被盛怒之下的韩纲赶了出来,不只是他,其余的年轻人也都被赶出来。

韩纲很霸道,大人谈话,你们小孩子插什么嘴!

天可怜见,这几位有的都胡子一把了,可不是小孩子!

大家伙都围着韩宗武,有的叫兄弟,有的叫叔叔,还有叫叔祖的,大家全都要哭了。你现在是官身,又曾经是西凉王的学生,能说得上话,给大家伙分析一下,究竟该怎么办!

韩宗武唉声叹气,他本来是最崇拜王宁安的,也学得最用心。

可眼瞧着章敦、吕惠卿、曾巩、苏辙这些人叱咤风云,他却处境尴尬,一直提不上去……其实也怪不得别人,主要是他的身份问题。

你说吧,王安石推青苗法,方田均税法,触碰世家利益,王宁安推分田,推迁居豪强,更是触怒韩家。

他夹在中间,处境能好就算怪了。

这几年折磨下来,韩宗武越发性情孤僻古怪,平时沉着脸,几乎没什么话。

但是此时此刻,他不得不说了!

“既然大家问到我了,那就不妨直言,把什么事情都讲清楚。”

“这样最好,我们都糊涂着呢!”

韩宗武清了清嗓子,“朝廷的法令,是打击豪强世家,这个没什么问题,那为什么要打击豪强呢?为什么当政的,还要朝野那么多的人,都支持对豪强下手?咱们也该反躬自省,好好想想,是不是我们出了问题。”

放在平时,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错,可此时呢,他们也只能洗耳恭听。

以韩家为例,虽然人才不少,但是普通的族人还是居多的。

可问题是韩家的财产都算在一个总账下面。

韩亿当参知政事,朝廷收不到税,韩绛当宰执,朝廷也收不到税!

不但收不到普通韩家的人,就连其他韩家的偏房,旁枝,甚至家奴院工,也都收不到!

朝廷给官吏免田赋也就罢了,可没有给这么多人免田赋啊!

一个韩家,至少让上千人免税,影响的佃户几十万,土地百万亩……试问整个河北,有几个百万亩?

要都是这样的世家,朝廷的税谁出?

这还仅仅是问题的冰山一角,世家有钱粮,有土地,有人丁,还有超过朝廷法律的宗法家规……甚至还有族学,还有商行,钱柜……就这么说吧,每一个大世家,都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就差直接登基当土皇帝了。

因为世家的存在,朝廷政令下不去,世家手里控制的人口资源,也没法进入市场,进行调配,他们就像是一个个顽固的堡垒,抵抗着时代的大潮。

……

“朝廷是肯定要下手了……以往大家依附在韩家下面,能得到免税的好处,现在呢?再跟着韩家,只会一起倒霉,说句不好听的话,该散了!”

散了?

分家!

虽然韩宗武在大厅上,就有这个意思,但是真正说出来,还是吓了所有人一跳!

韩家啊!

那可是豪门大族,人所敬仰,不说别的,外面的人听说你是韩家出来的,哪怕是偏房,都要高看一眼!娶媳妇也比别人家容易。

如果离开了韩家这棵大树,该怎么办啊?

还有没有活路啊?

所有人都吓坏了。

“朝廷这一次是迁豪强去西夏,你们要先弄清楚,这个豪强是什么标准。”

韩忠彦伸出了三根手指,“其一,豪强要有十万贯以上的家产;其二,要有5000亩以上的田产,或者占居住州县半成以上田产;第三,就是有10名以上的家庭成员……这三个条件,只要占任意两个,就会被认定为豪强。”

当然了,韩家三个都占了,而且还是大大超出,朝廷不拿他们开刀,简直没有天理了。

“把家分了,偏房,还有家丁人等,财产一项就大大低于标准,至于田产,你们盘算一下,能有多少?”

大家低着头,其实也不用算,心里都有数,多的能有千亩以上,少的也就百十几亩。

按照分田的标准,各地不一,如果人口多,均分下来,土地就会少,反之,能分到的土地就多,以韩家的情况,差不多每人能分6亩左右。

看起来不多,别忙,这一次分田,是按人口分,也就是说,女人也有份!

一家五口,就能拿到30亩田,原来依附韩家,要交出三成五的田租,可不算少。

还是以100亩为例,依附韩家,扣除田租,只相当于65亩的收益。

另外族里还有各种开支,也要出份子钱。

如果分田,土地会减少,但是田赋也会下来,相差也就没那么悬殊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如果只种30亩田,每年就有大半年的时间,归自己支配,可以出去打工赚钱,也可以做一点小买卖,补贴家用。

总而言之,会苦一点,但不至于天塌地陷无以为生。

甚至有些人还觉得分了也不错。

依附大家族有好处,可大家族规矩多,约束严格,每年都定期举行祭祀活动,还要给族里干活,仔细盘算下来,只能说有得有失……分了家,自己做主,也挺好的!

朝廷连西夏都给灭了,还傻乎乎和朝廷作对,那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而且再说得过分一点,凑在大树下面,得好处的,还不是韩家的直系长房,他们吃香的喝辣的,普通人根本分不到多少。

为了一点汤汤水水,就和朝廷抗衡,找死也不是这个找法!大家伙渐渐都有了主意,脸上露出坚毅的神色,纷纷抱拳,感谢韩宗武指点。

韩宗武也是叹口气,他对韩家当然是有感情的,可是他也清楚,大家族真的走到头了,建立在血缘和宗法上的家族,必须要解体。

他是朝廷命官,韩家解散之后,他差不多能分到50亩田……韩宗武根本没心思经营,他也不想着什么耕读传家,实在是太过时了。

他的儿子今年五岁,在两年前,就送到了开封的幼儿园,从小孩子就没接触过农活儿,以后进学堂,读书,考科举也好,进别的学院也好,出来当官,或者去工厂做事。

总而言之,是不让孩子继续当地主了。

不只是他,很多城里的年轻人,也是这么想的,时代的确在变化。

区区50亩田,也不值得雇几个人耕种,干脆转让出去,或者留给朝廷算了,他拿一笔补偿金就好。

家族之间,固然有亲情连结,可是非要弄得生死与共,全听一个大家长的,一代一代压下来,都喘不过气,实在是没必要!

韩宗武思索着,居然从韩家走了出来。

猛一抬头,居然看见了一个人正笑嘻嘻等他。

“是子瞻兄!”

来的人正是苏轼……苏大仙人到中年,加上又喜欢吃,胖胖的,憨憨的,完全是一个糙汉子,距离飘飘若仙的风流才子,那是越来越远了。

不过他依旧像当初那么热心肠,听说了韩家的事情,生怕会牵连朋友,这不过来看韩宗武了!

“子瞻兄,我想好了,分家!彻彻底底,全都分了,省得麻烦!”

苏轼眉开眼笑,他的嘴碎劲儿也上来了,絮絮叨叨,“我就说你能想的明白!走,哥请你吃火锅去,庆祝你的新生!你可不知道,上上下下,多少眼睛,都盯着你们家呢!好歹咱们也是一起捡肥皂的啊!我是真怕你一步走错,一脚踏空……”

这么多年过去,王宁安也没告诉苏轼,捡肥皂是什么意思,所以苏大仙依旧浑不在意,和韩宗武勾肩搭背,笑嘻嘻道:“我是真怕你想不开,非要和家族同生共死,那可就麻烦了。”

韩宗武苦笑着甩来了苏轼的胳膊,闷声道:“能不想吗?那可都是我的亲人啊!但愿他们不要打错了算盘,非要逼着朝廷杀鸡骇猴,我也没办法救他们!”

正说着,突然响起了duangduang声!

韩宗武张大了嘴巴,不好!

这是家里的大钟!

按照规矩,只要大钟响起,所有韩家的子弟,包括韩家的长工短工,家丁护卫,还有佃农丁壮……都要聚集过去,片刻不许停留!

通常只有家族遇到危机,出现了贼盗,才会敲钟,聚集人员自保!

莫非大伯他们,真的要鱼死网破?

韩宗武顾不上火锅,掉头就跑,苏轼也只好跟着……在韩家祠堂前面,已经聚集了黑压压的一大群人,当真要撕破脸皮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